广西贵港市港北三中学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三中学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三中学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三中学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广西贵港市港北三中学2023年八年级语文第二学期期末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八下语文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下列对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长沙橘洲音乐艺术节上,五色斑斓的灯光,光芒四射的焰火,把整个橘子洲头的上空辉映得无比绚烂。B.湖南省首届“青少年国学知识大赛”在长沙隆重举行,通过观看比赛,我们了解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国学知识。C.电影《摔跤吧,爸爸》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电影院竟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D.远亲不如近邻,很多老人与邻里结成对子,互相帮助,自发形成了“互助养老”的模式。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④③⑤4、下列语序的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她不仅担纲节目的主持工作②节目要展现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情感,并感动于他们让观众遇见了大干世界③还首次以制作人的身份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④《朗读者》是著名节目主持人董卿20多年电视经验的一次全情绽放⑤董卿表示《朗读者》中的“朗读”二字重文字,“者”字重人⑥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A.④①③⑥⑤② B.④①③⑤②⑥ C.⑤②④①⑥③ D.⑤②⑥④①③5、语言运用——下列填入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沉默的原因各有不同:因为不便说而不说,_____________;因为不该说而不说,____________;因为不必说而不说,___________;因为不屑说而不说,____________。A.那是礼貌或者虛伪那是审慎或者世故那是默契或者隔膜那是骄傲或者超脱B.那是审慎或者世故那是礼貌或者虚伪那是骄傲或者超脱那是默契或者隔膜C.那是默契或者隔膜那是审慎或者世故那是礼貌或者虚伪那是骄傲或者超脱D.那是礼貌或者虚伪那是默契或者隔膜那是骄傲或者超脱那是审慎或者世故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狞笑(níng)嘻笑(xī)

震憾(hàn)

惟命是从(wéi)B.厄运(è)

拘泥(ní)苍劲(jìng)振耳欲聋(zhèn)C.纨绔(wán)嘈杂(cáo)佯怒(yáng)岿然不动(kuī)D.侦察(chá)颓唐(tuí)

绰号(chuō)宏篇巨制(hòng)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根本上改变的,是一个人的气宇与格局。现代社会是一个压力社会,人们时刻面临的矛盾和有形无形的压力。如何调适心理焦虑?读书无疑是一剂。有意识地选读历史、文学乃至天文学等方面的书籍,,含英咀华,会在不知不觉中温润我们的情怀,我们的格局,我们的境界。A.络绎不绝锦囊妙计开拓升华B.纷至沓来灵丹妙药拓展提升C.纷至沓来锦囊妙计开拓升华D.络绎不绝灵丹妙药拓展提升8、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绚丽(xuàn)平易近人(yì)鲦鱼出游(tiáo)B.腈纶(jīng)翩然归来(biān)俶尔远逝(cù)C.凫水(fú)便要还家(yāo)选贤与能(jǔ)D.缄默(jiān)戛然而止(jiá)怒不可遏(è)9、按要求填空。(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__。(4)夜来城外一尺雪,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6)______________,红旗飘飘把手招。(7)______________,波撼岳阳城。(8)《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表现朋友间深情厚谊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卜算子、咏梅》中借梅花凋零的情景表达作者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山,沉稳而厚重,雄立于天地之间,yǐ逦、连绵;海,深沉而皓大,静卧于乾坤之内,宽广、辽阔;星空,璀璨而缥缈,闪耀在蓝天之上,深邃、寂静。几十亿年的沧桑,数百亿年的孕育,才有了这些耐读的无字经书。(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yǐ()逦深邃()孕()育(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正确写法是“”。(3)“沧桑”的意思是()A.世态变化巨大B.时间或岁月变迁C.朝代更迭(4)文段主要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材料一)很激动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这样一个时刻。升旗,这是个精神仪式。升起的既有这个国家的旗帜,还有我们青春的旗帜。与之一道升起的,还有我们的憧憬:对自由、价值和尊严的渴望,对这个国家未来的期许。旗帜上的内容不似教.科.书.里那么简单,它更真实,更辽阔的部分,需要你们去填写、去描画。我们要在提升自己的同时,提升这个社会,提升这个共同体的气质和品格。换句话说,这面旗帜,它需要和太阳一起不断地诞生,它每天都是新的。让我们把自己升起来,让我们把这个国家升起来,把未来升起来!我们是什么,它就是什么!这面旗帜、这个国家就是什么!这就是升旗的意义。近来,我常说的一句话是:在一个雾霾的时代,让我们提升内心的光线,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何谓精神明亮的人?我的理解是:精神意义上的“年轻人”。具体地说,是有着清晨特征、闪着露珠、身披霞光的人,是有行动品质的理想主义者,是头脑合格、有公民意识和共同体责任的人,是性情温美、内心充满诗意的人,是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校园是什么?校园就是培养“年轻人”的地方,是“年轻人”的保护伞,是精神孵化器和价值庇护所!在我看来,教育的目标、读书的任务及繁衍这样的生命类型:精神明亮的人。如果说,大学侧重培养的是能力,是专业技能和系统化知识,那中学孕育的就是种子,是本色和基因,是生命的奠基工程,尤其在基础信仰、生命性情和价值观的常识启蒙上,它显得更为关键,比如对生命和个体的态度、对大自然和动物的态度,比如独立思想、人道主义、宽容精神、自由信念、悲悯情怀、体恤意识、共同体责任和使命感……如果说社会能让一个初出校门的人轻易变质,那说明这种子还不够强壮,不够结实。读书,就是育种。,读什么书,就是育什么种。一个人的心灵发育史和精神成长史,取决于他的阅读史。既然是史,就有个选项和次序问题。生活饮食上有个很固执的现象:一个人无论身在何处、年龄几何,他最偏嗜的还是家乡那一口。这并非怀旧情结和文化心理在作祟,科学解释了这一点:我们的舌苔有着顽强的幼时记忆,它默认的逻辑是“最早的即最好的”,先入为主,并绝对忠诚。天下人皆认定母亲掌勺的菜最好吃,是因为我们味蕾所受的启蒙和熏陶,源自于她。同样,作为精神食粮,一个人在少年时代读的书,塑造了他一生的性情、格调、品位乃至信仰,决定了他的内心气质、价值走向和审美趣味。吃饭可以不挑食,但读书应该“挑食”。而且要挑对食,专挑美食来吃。什么是好书?书该如何读?我个人体会,他要满足三个方面的考核:语言系统、美学系统、价值观选项系统。适合少年人的书,应分别或同时在以上三个方面有所贡献:第[0-9]{1,}.(9分)[0-9]{1,}.(9分)[0-9]{1,}.(9分)读书的最大利益也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人,把人做对、做好、做美。读好书、读对书,就具备了做好人、做对人的可能。一所学校,考取的状元和名校生再多,升官发财者再多,最终一盘点,它送出的贪官也多,堕落者也多,人格缺陷者也多,那它的校园文化和常识教育就是失败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和旅行,确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读书也是旅行,内心之旅,它穿越的是人类史上那些璀璨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一个人即使踏遍了全世界,若回不到自己的内心,那在精神上依然足不出户、孤陋寡闻。今天的孩子读什么书,中国的未来就是什么样子。最后,赠送大家一句话,海明威说:“这世界很美好,值得我们去奋斗!”记住,奋斗——是个动词。(节选自王开岭《在升旗仪式上的演讲》)(材料二)大自然是无情的。两年来,我只身闯大漠,走戈壁,攀高山,涉大河,经历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然而大自然也是慷慨的。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本身都是活生生的教.科.书.,我一辈子都学不完、用不尽。(节选自刘雨田《长城万里行》)(材料三)文能上北大,武能打海盗!点赞这个“国系90后”。来自山西的宋玺,2012年进入北大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学习。她是北大才女,入伍前她曾是北京大学学生合唱团领唱,曾多次随团参加世界级与国家级比赛。大三那年,她如愿入伍,成为南海舰队一名海军陆战队侦察队队员。2017年4月8日,在亚丁湾索马里海域,一艘图瓦卢籍货船遭遇不明数量海盗登船袭击,中国海军的16名特战队员急速出击,经过7小时的惊险营救,成功将19名船员解救,而宋玺则是这批护航编队中唯一的一名女子特战队员。她说:“我最自豪的时刻,就是听到被解救的外国船员们举着中国国旗,竖着大拇指对我说Thankyou,China!”1.假如你是演讲者,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和手势来读?2.材料一和材料二中两处加点词语“教科书”的意思有什么不同?通过《长城》专题的学习,你从万里长城这本教科书里学到了什么,写出你的一个收获。3.材料三是一则广播稿,请你为它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4.综合上述材料,以“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为题目,以你们学校八年级学生为听众,写一篇简短的演讲稿。(不少于100字)12、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①生活中,有人喜欢高谈阔论,有人习惯低声细语,有人说话绵里藏针……无论是日常攀谈还是正式发言,语言都可谓交流的工具、思维的载体.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②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就拿开会发言来说,一个人的讲话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健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邃辑层面无懈可击,有说服力。③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讲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两面人”、投机者,纵然信誓旦旦、巧舌如簧,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④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文心雕龙》有言,“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这是行文的典范,又何尝不是语言的真义?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穆青采访焦裕禄事迹时情动于衷、挥洒热泪,多年后,其采访日记上仍依稀可见斑斑泪痕。有了真情的贯注,那么语言和作品就都有了永不枯竭的活力,可以抵御时光而历久弥新。⑤反过来看,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现实中,有的干部一讲话,群众便皱眉摇头,原因何在?问题就在于这些讲话内容干瘪、细咂无味,要么是脱离实践的空话套话,要么是违背情理的废话假话。譬如,有的乡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再如,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凡此种种,消解的都是群众的信任。⑥“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当然,强调善用语言,也并不是提倡夸夸其谈,更不是否定行动的力量、落实的价值。语言是行动的影子,行动是语言的土壤。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也必将推动行之有恒、行之有格、行之有效。从这个角度来说,从真理中汲取营养,在信仰中涵养定力,于情感中激发共鸣,有利于激发语言的力量,最终做到知行合[0-9]{1,}.(9分)[0-9]{1,}.(9分)[0-9]{1,}.(9分)(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4月17日)1.简要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2个字)2.第⑤段画线句子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_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_________的观点,和前文形成了对比论证.3.文章第⑥段能不能删去?请说明理由。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一食或尽粟一石(2)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l)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3.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B.造成千里马“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文章以“马”为喻,抒发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别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为的愤慨之情。D.“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没有人才及没有发现人才的伯乐的感慨。14、司马温公①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②绝编③,迨④能倍⑤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①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②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③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④迨:等到。⑤倍:同“背”,背诵。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患记问不苦人(______)

②迨能倍诵(______)

③迨能倍诵乃止(______)④咏其文(_______)2.翻译“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C.书不可不成诵。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写出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四、作文(40分)15、请以“我骄傲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立意自定;(3)不可抄袭、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积累及运用(30分)1、D【解析】

D.错误,这首诗最后一段没有运用叙述的表达方式。2、C【解析】

A.五色斑斓,读音为:wǔsèbānlán,成语,表示颜色非常好看,色彩相当丰富,多种颜色错杂繁多耀眼。正确。B.鲜为人知:意思是很少有人知道。正确。C:趋之若鹜:比喻人们成群地争着前去。常含贬义,用在此处褒贬不当。D.远亲不如近邻:指遇有紧急情况需要帮助的时候,远道的亲戚就不如近旁的邻居那样能及时给予帮助。正确。故选C。3、B【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③句产总题句,评价汉字的意义,⑤承前句说明汉字的特点,④承前句用专家学者的观点证明前句中的“思想和文化内涵任何科技无法模拟和取代”,②句在前面议论的基础上转折,指了目前汉字的困境,⑥承前句议论具体说明人们对汉字的疏离,①承前句所说现象强调严重性。故选B。4、A【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整体分析,④句是总领,①句和③句借助关联词语“不仅”“还”可确定顺序为①③,这两句解释“全情绽放”,故顺序为④①③,由此可排除C、D。分析第⑥句“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以往她是主持人,“不同于以往的另一面”指的是她“转型大型电视节目的幕后制作”,因而应承接③句,由此可排除B,故选A。5、A【解析】

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此题根据横线的前一句来辨析句子,“不便说而不说”出于“礼貌或者虚伪”,“不该说而不说”出于“审慎或者世故”,“不必说而不说”出于“默契或者隔膜”,“不屑说而不说”出于“骄傲或者超脱”,理解句子间的对应关系,就好排序了。故选A。6、C【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读、多记、多写,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出来。特别是同音字、形似字、易错汉字、多音字更应引起注意。A项“嘻笑”写作“嬉笑”,“震憾”写作“震撼”;B项“拘泥”读作“nì”,“振耳欲聋”写作“震耳欲聋”;D项“绰号”读作“chuò”,“宏篇巨制”读作“hóng”。7、B【解析】

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纷至沓来”形容接连不断的到来。第一空应填写“纷至沓来”。“锦囊妙计”比喻有准备的巧妙办法;“灵丹妙药”比喻幻想中的某种能解决一切问题的有效方法。根据“一剂”的数量词,第二空应填写“灵丹妙药”。“开拓”意思是开创;“拓展”是开拓、扩展的意思。第三空应填写“拓展”。“升华”比喻某些事物的精炼和提高思想境界的升华艺术的升华;“提升”意思是使位置、程度、水平、数量、质量等方面比原来高。第四空应填写“提升”。据此分析应选B。8、B【解析】

B.翩然归来(biān)-(piān)、俶尔远逝(cù)-(chù)。故选B。9、(1)一日不见,如三月兮(2)曲径通幽处,潭影空人心(3)青山横北郭,孤蓬万里征(4)晓驾炭车辗冰辙(5)拣尽寒枝不肯栖(6)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7)气蒸云梦泽(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10)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的能力。复习古诗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名篇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默写时,要注意“兮、蓬、涯、厦、俱、碾”几个易错的字形。写完之后,要重新读一下诗句,看有没有张冠李戴的现象发生。10、(1)yǐ(迤)逦深邃(suì)孕(yùn)育(2)皓大-浩大(3)B(4)拟人和排比【解析】

(1)注意“迤逦”的“迤”的正确书写,形容唱歌声和鸟鸣声的悠扬圆转曲折连绵。“深邃”的“邃”是四声,不要读成二声。(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皓大”,正确写法是“浩大”。“皓”本意是指太阳出来时天地光明的样子。浩,形声。从水,告声。本义:水势浩大。可据义识记字形。(3)沧桑,来自成语沧海桑田。大海变成了种桑树的田地,种桑树的田,变成了大海。比喻自然界变化很大或世事多变,人生无常。根据语境,这里指时间或岁月变迁。故选B。(4)“山,沉稳而厚重,……海,深沉而皓大……星空,璀璨而缥缈……”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二、现代文阅读(25分)11、1.这是一个排比句,我读这句话会用激昂的语气读,加上双手逐渐升起来的手势,读出升旗时内心的使命感。2.材料一中教科书的意思是课本、教材。材料二中教科书的意思是能增进人们知识、能力,提升人们修养的活动,我从万里长城这本教科书里学到的最大收获是坚强的意志力可以创造种种奇迹,不仅仅是建筑史上的。3.文能上北大,武能打海盗。4.

参考答案:亲爱的伙伴们,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王开岭说:“在一个雾霾的时代,让我们提升内心的光线,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他是在勉励我们,为了世界的美好,我们要行动起来,去读书,去践行,读好书,读对书,做对的人,做好人,向刘雨田那样长城万里行,像宋玺那样文能上北大,武能打海盗,把握好青春时光,穿越人类史上那些璀璨的精神地理和心灵风光,守护好自己的内心,读书旅行就是育种,育下爱的种子,在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让我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演讲的表达技巧,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作答。演讲者在正确朗读词句的基础上,运用不同的声音、气息来表达情感,并加入恰当的手势,可以营造氛围,引起听众的良好共鸣。所以要结合当时的内心情感恰当地选用应该有的语气和手势。材料一中划横线的句子是一个排比句,应该用激昂的语气读,加上双手逐渐升起来的手势,应读出升旗时内心的使命感。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加点词的含义并进行比较,需要结合上下文理解,继而谈专题学习的收获。材料一中“教科书”是指课本,即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的教学用书。材料二中“教科书”指生活实际中可增长知识之处,万里长城、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让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华,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闻。谈感受可围绕关键词“无情”“慷慨”“学不完、用不尽”展开。点睛:分析文中的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上下文找到词语在文中的具体含义。尤其是涉及到文章主旨的词语的含义,要从词语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表层含义注意字面的意思,深层含义注意和主旨相关的意思。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广播稿标题的能力。拟写广播稿标题,需要高度概括内容要点,【材料三】的首句“文能上北大,武能打海盗”高度概括了本则材料的内容要点,提示了材料的主要事件,可以作为广播稿的标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拟写演讲稿的能力。要围绕主题“做一个精神明亮的人”展开演讲。要明确对象,观点鲜明,层次明了,语言流畅。尤其注意写作格式,顶格写称谓语,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语,正文谈观点、主张、思想感情,结尾表达愿望、倡导、感谢等。12、1.善用语言的力量或让语言释放抟慧和力量。2.①乡村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②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讲废话③“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3.不能刪去,第⑥段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要知行合[0-9]{1,}.(9分)[0-9]{1,}.(9分)[0-9]{1,}.(9分)【解析】1.考查概括议论文中心论点的能力。答此题,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最能表达文章的中心意思的语句段落,加以提炼。紧扣第1段句子“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抽取关键词即可。2.考查事件概括和论证方法分析能力。事件概括要通读语段,抓住人物、事件等主要要素。尽量概括成“谁干什么”句式,事例“有的乡村村动员植树,长篇累牍都是绿化的道理,对大家最关心的树苗供应等现实议题只字不提。”,人物:乡村,事件:动员植树讲空话套话;事例“发生安全事故,人们最关切的是伤亡情况和救援进展动态,个别地方的新闻发布却大篇幅着墨于“地方领导重视”,缺少事件本身的信息”,人物:安全事故后的新闻发布,事件:讲套话废话。据此概括。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第5段的中心论点是“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上述两个事例论证的就是此论点。3.考查概括理解语段和语段的作用。答此类题,要在通读文章,概括语段内容的基础上,分析语段与上下文的关系,对于突出中心的作用。第6段补充论述了语言和行动要结合起来(要知行合[0-9]{1,}.(9分)[0-9]{1,}.(9分)[0-9]{1,}.(9分)三、文言文阅读(25分)13、1.⑴或(有时)⑵见(同“现”,表现。)⑶策(用马鞭驱赶)2.⑴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⑵(喂马的人)拿着鞭子面对它(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3.D【解析】1.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或”:有时。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食”“千里”“策”“临”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D项“没有人才”对选文理解不正确。不是“没有人才”,而是没有发现人才。译文: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能力,但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德不能表现在外面。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14、1.担心等到才吟咏2.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可以终身不忘3.C4.韦编三绝或凿壁偷光等【解析】1.试题分析: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题中常常出以今释古的类型的题。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患”:担心。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乃”的意思和用法,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咏”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吟咏”的意思,所以说也要理解好上下文内容。点睛:文言词语意义推断。看语境,文言文词语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收功”“精诵”“乃”等字词的翻译。3.试题分析:考查对概括文章主旨的句子的提取能力。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的前提和基础。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可提取“书不可不成诵”作为答案。4.试题分析:考查写出形容读书勤奋的成语的能力。答此题,没有什么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看学生平时的积累。对成语含义的把握,对成语字眼的记忆。平时要多积累多记忆有关读书勤奋方面的成语。翻译: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