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主要情况_第1页
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主要情况_第2页
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主要情况_第3页
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主要情况_第4页
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主要情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4-2022年度福建省科学技术奖拟提名项目主要情况一、开敞海域深水陡坡条件下堤前锚链装置消浪防护技术与应用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项目以外文武1#海堤除险加固工程为对象,围绕如何提高海堤外坡面抗风浪能力和海堤整体结构稳固性等难题,通过对该区域波浪要素计算值进行分析、辅助模型试验,开展了一系列试验和研究,创新性提出了“镇压层外缘采用纵横向锚系人工块体、外坡面块体结构优化”的综合防护技术,并将该技术首次成功应用于省内海堤工程,效果显著。技术创新程度:(1)采用纵横向锚系人工块体技术,解决了海堤镇压层单个人工块体容易搬移破坏的技术难题。外文武1#海堤工程位于开敞式海域,部分堤段堤前水深、坡陡、浪大,在其除险加固过程中,我们就其破坏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台风暴袭击下,海堤镇压层极易遭到破坏,一旦镇压层失稳,在外海涌浪作用频繁下,消浪平台上、下坡面也会遭到破坏,从而影响海堤的整体安全,因此确保海堤镇压层的结构安全与稳定是整个海堤加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为解决镇压层稳定性差的难题,我们提出了纵横向锚系人工块体技术,即在海堤前缘镇压层扭王块体上预埋挂钩,预埋挂钩之间通过锚链链接,从而将纵横向相邻的扭王块体相链接形成整体,解决了单个扭王块体容易搬移破坏的技术难题。从波浪整体模型试验以及海堤实际运行情况可以看出,首次提出的在省内海堤工程中应用的纵横向锚系人工块体技术,根本上解决了陡坡条件下镇压层外缘结构稳定性差的难题,为海堤的整体结构稳定奠定了良好基础。(2)针对海堤外坡面不同部位的波浪作用特点,采用相适应的人工块体进行分层、分段加固,解决了坡面整体稳定和外坡面块体结构优化问题。根据外文武1#海堤工程不同部位的波浪作用特点,我们提出分堤段、分层加固的思路,对不同部位采用不同的人工块体型式、单体重量、铺设排数和长度等组合方式,解决了坡面整体稳定和防护结构优化问题。应用推广预期前景:“镇压层外缘采用纵横向锚系人工块体、外坡面块体结构优化”的综合防护技术,解决了海堤镇压层外缘极易破坏以及海堤整体结构稳定性差等难题。该技术适用于沿海港口、近海工程等防波堤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对开敞式海域海堤工程的防护安全有广泛的推广应用前景,也可在水利工程的河道、护岸等工程中推广应用。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建设中心、河海大学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李文祥,主要贡献:具体推进锚系人工块体技术方案,以该技术方案为基础,负责该方案的水利科技奖申报以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技术获得2022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②谢清海,主要贡献:指导该方案设计,指导水利科技奖申报以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技术获得2022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③刘震,主要贡献:协助该方案设计,指导水利科技奖申报以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技术获得2022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④陈建斌,主要贡献:协助该方案设计,参与水利科技奖申报以及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该技术获得2022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以及国家实用新型专利;⑤陈德春,主要贡献:根据技术方案,负责该技术方案的波浪模型试验。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福建省水利建设中心.一种用于海堤消浪防护的锚链装置,中国,ZL202221314860.9[P].2022-11-15.(实用新型)二、生态敏感区特长隧道绿色建造关键技术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该项目属于水利建筑工程领域。福建是山水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境内有12个世界地质公园、5个世界遗产、5处国家重要湿地、10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上百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10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还有无数鲜为人知的古村古镇和美景。另一方面,福建因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形,其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交通隧道、水利水电隧洞、石油化工隧洞,而隧道建设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可能造成一系列的生态环境破坏现象。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隧道建设绿色、高质量转型发展,该项目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的支持下,历时15年,通过多学科交叉、跨单位协作,形成了生态敏感区特长隧道绿色建造关键技术。主要创新成果如下:创新点一:生态敏感区特长隧道风险精准防控技术。研制了强干扰环境下隧道地质精准探测技术装备,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地质解释系统,建立了复杂工况隧道地质风险危险性动态评估模型,提出了特长隧道地质风险容量标定与防控关键技术,构建了“精细探测-智能预测-定量评估-动态调控”的全过程风险精准防控体系。创新点二:生态敏感区特长隧道绿色环保施工技术。提出了打眼未必装药的隔空耦合爆破设计和控制起爆时间诱导相向抛碴破碎方法,提升有效破岩和有害损伤的隧道爆破精细化控制水平;建立了全生命期隧道-地下水-植被多体流固耦合模型,揭示了隧址区地下水运移与富集规律,形成了基于生态需水保护和隧道工程安全的地下水限量排放控制技术。创新点三:生态敏感区特长隧道绿色节能运营技术。揭示了洞外自然风速、风向和地形对隧道洞口风压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隧道洞口风压系数的计算方法,发展了特长隧道洞口自然风压计算理论,建立了特长隧道前馈式智能控制节能模型,首创了特长隧道自然风节能风道的设计方法。该项目整体技术应用于水利、市政、公路、铁路等省内外数十座隧道工程,近三年新增产值59.7亿元、新增利税10.88亿元,经济、社会、环保效益显著。项目成果突破了特长隧道绿色建造技术瓶颈,显著提升了我国特长隧道绿色建造技术水平。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中铁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福建路港(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涂启龙,项目负责人。负责理论指导,解决关键技术难题,提炼创新点。负责成果推广应用。构建了“精细探测-智能预测-定量评估-动态调控”的全过程风险精准防控体系,提升有效破岩和有害损伤的隧道爆破精细化控制水平,提出了特长隧道自然风节能风道设计方法。对创新点1、2、3均有创造性贡献。②余世为,负责方案设计及现场技术指导,解决方案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难题,系统研究了隧道地下水限量排放控制标准及技术。对创新点1、2、3均有创造性贡献。③覃晖;负责隧道结构隐蔽病害智能识别方法研究,研制了强干扰环境下隧道地质精准探测技术装备,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算法的地质解释系统。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④章慧健,负责特长隧道地质风险容量标定与防控关键技术研究及隧道爆破精细化控制研究,提出了隔空耦合爆破设计和控制起爆时间诱导相向抛碴破碎方法。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⑤林有心,参与本项目全过程研究工作,并成功将“隧道地下水限量排放技术”、“隧道超挖控制定向精准爆破施工工法”及“环境敏感区高速公路隧道无扰进洞绿色施工技术”等研究成果在其主持完成设计的马峦山特长市政隧道建设中得到推广应用,解决了城市长大隧道所面临的环境敏感点多、建设条件复杂、环保要求高、控制因素多等技术难题,确保工程方案安全、高效、绿色、经济。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⑥黄国兴,完善了自然风压计算理论,推动技术成果在多个隧道工程中应用。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⑦杨卫,负责隧道爆破精细化控制现场试验,推动技术成果在多个隧道工程中应用。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⑧杨强,参与隧道爆破精细化控制现场试验,推动技术成果在多个隧道工程中应用。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⑨张振国,参与隧道爆破精细化控制现场试验,推动技术成果在多个隧道工程中应用。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⑩荣凯,参与隧道爆破精细化控制现场试验,推动技术成果在多个隧道工程中应用。对创新点1有创造性贡献。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主要知识产权[1]贵州水利实业有限公司,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青岛瑞源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西恒晟水环境治理有限公司,湖南兴禹建设有限公司,金华市顺通环境建设有限公司,安徽瑞丰水利建筑有限公司.水利水电工程护砌工程施工规范:T/CWEA9-2019[S].2019-10-17.(团体标准)[2]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道路隧道设计标准:SJG80一2020[S].2020-09-03.(地方标准)[3]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深圳市城市交通规划设计研究中心深圳市综合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道路设计标准.一种治理黑臭水体的生态净水装置:SJG69-2020[S].2018-01-09.(地方标准)[4]西南交通大学.一种用于明挖隧道预制块衬砌的安装装置:中国,ZL202111564064.0[P].2022-08-12.(发明专利)[5]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一种水下模袋混凝土水平施工方法:中国,ZL202010092822.2[P].2021-08-31.(发明专利)[6]西南交通大学.用于模型试验的三向土压力测量装置及其使用方法:中国,202011431707.X[P].2022-11-29.(发明专利)[7]西南交通大学.用于模型试验的土压力测量装置及其标定方法:中国,202011180881.1[P].2022-06-03.(发明专利)[8]大连理工大学.基于分区超声波层析成像的地下连续墙缺陷检测方法:中国,ZL201810255352.X[P].2019-11-19.(发明专利)[9]福建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公司.一种承压型扩大头抗浮锚杆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中国,202110463587.X[P].2022-05-31.(发明专利)[10]西南交通大学.适应大变形隧道的径向阻力可控式支护结构及支护方法:中国,ZL201910066274.3[P].2020-10-30.(发明专利)(2)代表性论文[1]HuiQing,YuTang,ZhengzhengWang,XiongyaoXie,DonghaoZhang.ShieldtunnelgroutinglayerestimationusingslidingwindowprobabilisticinversionofGPRdata[J].TunnellingandUndergroundSpaceTechnology,2021,112:103913.[2]HuiQin,DonghaoZhang,YuTang,YuanzhengWang.AutomaticrecognitionoftunnelliningelementsfromGPRimagesusingdeepconvolutionalnetworkswithdataaugmentation[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21,130:103830.[3]HuiQin,JasperA.Vrugt,XiongyaoXie,YunxiangZhou.Improvedcharacterizationofundergroundstructuredefectsfromtwo-stageBayesianinversionusingcrossholeGPRdata[J].AutomationinConstruction,2018,95:233-244.[4]HuijianZhang,CharlieC.Li.EffectsofConfiningStressonthePost-PeakBehaviourandFractureAngleofFauskeMarbleandIddefjordGranite[J].RockMechanicsandRockEngineering,2019,52:1377–1385.[5]章慧健,龚伦,仇文革,赵斌.隧道分部开挖的围岩松动区演变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4,36:2323-2329.三、小水电生态修复模式研究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 主要技术内容:研究针对农村小水电存在与高质量发展思路相悖的问题,综合应用信息学、水文学、工程学,研发了小水电调研APP软件对福建小水电现状进行调查,分析识别农村小水电存在的核心问题;全面梳理分析福建试点经验,立足小水电站现状及政策空间,探索形成小水电生态修复发展福建模式,并基于决策树理论,构建了一种交互式决策过程可视化方法,应用于小水电生态修复评估;针对“生态流量保障”这核心问题,从生态流量核定、生态泄流设施改造与监控、减脱水河段工程修复等方面,结合福建现状提出相应的小水电生态修复技术;基于生态补偿理论基础,分析小水电生态补偿方法,研发了福建省小水电站生态补偿电价测算平台。研究对福建省小水电生态修复提出指导意见,对推动福建省小水电站高质量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主要创新:1.研发手机移动终端APP用于现场数据采集,保障了电站采集数据信息的可靠性、规范性和统一性,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小水电生态修复打下坚实的数据基础。2.提出农村小水电站生态修复福建模式。根据福建小水电站建设的综合流域规划符合性、是否位于敏感区、生态流量保障情况、是否存在用水矛盾等关键要素进行综合评价,在确保生态下泄流量的前提下,对小水电站采取“提升、整合、限制、退出”为主导的福建小水电生态修复模式。3.提出一种基于决策树的交互式决策过程可视化方法,将其应用于水电站生态修复评估,基于此方法根据电站现状特征可方便快捷筛选适宜的电站生态修复模式。4.提出全省农村小水电站生态修复具体实施方案。通过对全省6585座小水电站情况统计,基于“农村小水电站生态修复福建模式”,对全省主要河流及1000kW(含)以上小水电站生态修复实施方案。5.开展小水电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根据电站特征分类施策,从生态下泄流量及泄流设施改造与监控、厂坝间生态修复工程措施及非工程措施等角度研究小水电生态修复措施。6.对农村小水电站生态修复后电能变化进行量化计算分析,多角度、多方法研究分析预测全省农村小水电站生态修复后电能变化趋势,并研发了福建省生态补偿电价测算平台,为全省小水电站限制运行的生态补偿电价政策制定提供了量化依据。技术经济指标及推广应用:课题组研发的“生态水电现场评估数据采集端软件”应用于我省小水电调研工作,提高工作的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确保小水电数据准确度和全面性,同时还在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和黄河流域小水电清理整改工作中得以推广应用;研发的“小水电站生态修复评估系统”在全省小水电站生态修复规划中得以应用,此系统精确、快捷,固化了专家经验、提高工作效率;“福建省生态补偿电价测算平台”首次将生态补偿电价量化计算,为我省及其他省份生态电价政策制定提供了理论基础。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阮伟芳,项目负责人,负责制定技术总体路线、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推广应用等相关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80%。②崔振华,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负责生态流量核定研究及泄放监测体系研究,参与现场调研APP研发等其他相关研究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70%。③干超,负责生态流量核定及生态泄流设施改造、效果评估及现场调查App研发等部分的研究,参与其他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70%。④陈春鸣,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负责生态泄流设施改造措施研究、负责全省农村小水电站现场调研及生态修复规划方案编制等工作,参与其他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70%。⑤包秀凤,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负责小水电生态修复评估系统的研发及软著申请等相关工作,参与其他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70%。⑥许必朝,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负责减脱水修复工程措施等部分的研究。参与其他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50%。⑦廖庭庭,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调研小水电运行及国家政策,负责研发小水电生态电价计算方法和开发福建省生态电价计算平台,参与其他关键技术研究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50%。⑧陈爱军,项目主要完成人之一,参与减脱水修复工程措施等关键技术研究,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50%。⑨肖贵津,参与软著申报、课题申报等相关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50%。⑩潘春玲,参与农村小水电站现场调研及评估等相关工作,投入工作占本人工作量的50%。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主要知识产权[1]水利部农村电气化研究所杭州五易科技有限公司.生态水电现场评估数据采集端软件V1.0,中国:2019SR0088528.(软件著作权)[2]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福建省生态补偿电价测算平台V1.0,中国:2021SR0561514.(软件著作权)[3]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小水电站生态修复评估系统(简称:水电生态评估)V1.0,中国:2022SR0971335.(软件著作权)(2)代表性论文[1]ZhenghuaCui,JincaiXu;.GreensmallhydropowerinChina:Practicesanddrivers[J].JOURNALOFRENEWABLEANDSUSTAINABLEENERGY,2017/.9(2)/024501/1-12.[2]廖庭庭.福建省小水电生态补偿电价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1(2):182-185.[3]崔振华,刘恒,徐锦才,李志武;.农村水电站下泄生态流量监测体系初步探讨[J].水电能源科学,2016(34)12:190-193,189.[4]崔振华,徐锦才.建立我国农村水电站退役机制的探讨[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6,8(6):626-632.[5]廖庭庭.福建省农村小水电退出与转型升级试点探讨[J].水利科技,2021(2):182-185,191.四、水利工程白蚁自动化监测与防治技术应用研究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千里之行,溃于蚁穴,在我国,堤坝白蚁一直是威胁河道堤防和水库大坝防洪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之前,白蚁防治主要采用人工定期检查、寻找巢穴开挖、喷洒白蚁药液等方法,其中寻找开挖巢穴法对大坝有一定的破坏性;埋设诱饵包的方法,虽然毒性蚁药小,但大量的埋设也会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必须积极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研究和应用,研究应用水利工程白蚁自动化监测与防治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作用。白蚁自动化监测系统由白蚁监测装置、网络监测站、PC端区管理软件及手机APP等部分组成。白蚁监测采用“电磁感应非环路通断技术(DEMINL)”原理,产品特点:⑴突破白蚁监测技术的瓶颈,监测准确率达到95%以上;⑵随时更新各监测点白蚁状态,蚁害发时及时报警,各个监测点卫星定位,做到全方位、全覆盖监测;⑶模块设计,施工组装和现场更换方便简单,智能管理,降低了各项开支,提高效率。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管理中心、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福州市闽安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黄院生,主要贡献:项目负责人,针对现状白蚁防治存在的问题,开展本课题研究,采用先进的白蚁监测技术和无线物联网技术,提出白蚁自动化监测系统由白蚁监测装置、网络监测站、PC及手机APP终端等部分组成。将研究成果应用于过溪水库、登云水库、浩溪水库等工程上,实现及时灭杀白蚁和保护环境,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②汪水前,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开展水利工程白蚁自动化监测与防治技术应用研究,落实研究资金,将研究成果在福州浩溪水库推广应用,确认白蚁自动化监测安装区域和白蚁自动化监测布置方案,共布置60个监测点,1个监测基站,实现及时灭杀白蚁和保护环境,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的目的,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③沈俊峰,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开展水利工程白蚁自动化监测与防治技术应用研究,白蚁监测采用“电磁感应非环路通断技术(DEMINL)”原理,电磁感应非环路技术是一项将检测体与被检测体之间通过磁感应的方式,依据被检测体的磁量变化判断白蚁有无的白蚁电子检测技术;研发多项专利。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④林显洪,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开展水利工程白蚁自动化监测与防治技术应用研究,落实研究资金,将研究成果在福州过溪水库、登云水库推广应用,对水库大坝、溢洪道、涵洞,以及水库管理区、大坝两端与山体结合部等白蚁可能存在的地方进行检查,确认白蚁自动化监测安装区域,提出监测点布置方案。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⑤董文鼎,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开展水利工程白蚁自动化监测与防治技术应用研究,将研究成果在福州浩溪水库推广应用,提出监测点布置方案,优化实施工艺,对水库大坝以及水库管理区、大坝两端与山体结合部等白蚁动化监测与防治技术应用进行总结。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⑥林明,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负责白蚁自动化监测设备日常维护及白蚁防治。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⑦张剑,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负责白蚁自动化监测设备现场布置设计。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⑧许艺娜,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负责项目项目背景研究及白蚁自动化监测防治费用测算。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⑨罗淑钦,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负责白蚁自动化监测设备现场布置设计。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⑩金勇,主要贡献:项目主要完成人,主要负责白蚁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原理分析。本人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50%。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主要知识产权[1]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白蚁检测装置、检测系统及检测方法:日本,JP2018-518772;澳大利亚,AU2016289259;美国,US15742728.(发明专利)[2]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白蚁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中国,ZL201610546219.0.(发明专利)[3]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白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中国,ZL201610596178.6.(发明专利)[4]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一种设有被检测体导向装置的白蚁检测装置用信息棒:中国,ZL201621162619.3.(实用新型专利)[5]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DekanADM白蚁监控系统现场管理应用软件[简称DekanADM]V1.0:中国,2022SR0012523.(软件著作权)[6]浙江鼎昆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白蚁旬区监测管理系统小程序软件[简称:白蚁旬区监测管理系统小程序]V1.0:中国,2022SR0012521.(软件著作权)(2)代表性论文[1]金勇,陈孜恺,俞晓洁.白蚁全自动监测预警3.0系统的性能评价[J].城市害虫防治,2022(3):33-35.[2]黄院生,黄若迪.北斗云智能监测技术在建新水库的应用[J].中国水利,2021(16):50-52.五、兼顾多种洄游习性的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研究与应用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本项目为水生态领域应用技术类成果。本项目兼顾定居性鱼类、半洄游性鱼类和洄游性鱼类等多种鱼类洄游习性,开展鱼类增殖放流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包括催产孵化技术、鱼苗培育技术和鱼苗放流技术,实现了多种洄游特性鱼类催产孵化、鱼苗培育和鱼苗放流,实现部分增殖鱼苗可自主放流。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兼顾多种洄游习性鱼类(黑脊倒刺鲃、香鱼、半刺光唇鱼、细鳞鲴、黄颡鱼)的水利水电工程增殖放流对象鱼类的催产孵化、鱼苗培育和鱼苗放流。本项目涉及的增殖放流对象鱼类包括黑脊倒刺鲃、香鱼、半刺光唇鱼、细鳞鲴、黄颡鱼,其洄游习性包括洄游性、半洄游性和定居性三种。本项目兼顾这几种洄游习性鱼类,针对增殖放流对象鱼类的催产孵化、鱼苗培育和鱼苗放流,采取“主要工艺共有,特殊工艺专有”的技术,催产孵化有效提高了增殖放流的效率。(2)实现部分水利水电工程增殖鱼苗自主放流。传统的水利水电工程增殖鱼苗放流均采用人工放流,即人工将鱼苗从养殖池中捞出,再用车辆转运至靠近放流地点的岸边,人工将鱼苗放流(投放)至水体。本技术在增殖放流站设置景观水道,同时兼作为增殖放流鱼苗的暂养水体,利用增殖放流站靠近溪流,景观水道与溪流设置连通通道,增殖放流鱼苗可从景观水道中经溢流口自主进入放流溪流,实现水利水电工程增殖鱼苗自主放流。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改变了河段鱼类生境,对鱼类实施人工增殖放流对于缓解水利工程建设对水生生物资源的负面影响起到积极的作用,该措施的落实是有效恢复鱼类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兼顾多种洄游习性的鱼类增殖放流技术,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在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福建省罗源霍口水库增殖放流站工程得到应用,效益显著。可为今后实施类似水利水电工程鱼类增殖放流提供重要的参考,应用推广前景广阔。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水利投资集团(霍口)水务有限公司、福建省三明市水利水电工程有限公司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王世场,担任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研究方向、技术路线及研究成果综合分析确定;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100%。②程永隆,负责项目研究框架拟定,成果核定;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96%。③郑洪波,负责工艺研究;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95%。④陈城,负责项目应用研究。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⑤乐多墘,负责项目应用研究。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6\*GB3⑥林榕,负责工艺研究;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9%。=7\*GB3⑦庄煌森,负责结构研究实现;对创新点1、创新点2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8%;=8\*GB3⑧林姿,负责应用研究;对创新点1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5%;=9\*GB3⑨谢晓凡,负责工艺电气部分研究;对创新点1做出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68%。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无六、海上风电内插式导管架高悬臂灌浆段关键技术研究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本项目属海上风电领域,主要针对海上风电深水海域内插式导管架基础灌浆段关键技术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本项目主要研究内容:(1)结合台湾海峡大水深海域环境特点及灌浆段结构特征,基于有限元原理,采用多种计算软件开展内插式导管架灌浆段高悬臂状态下承载特性研究,对比分析不同边界条件对灌浆段应力强度的影响,提出一套较为合理的高悬臂灌浆段计算方法,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可有效降低灌浆段的工程量和施工难度。(2)基于变量控制法,研究桩径、桩壁厚、插入段直径、插入段壁厚、抗剪键中心间距等关键几何参数及灌浆料弹性模量、粘结强度等灌浆料性能指标对内插式导管架高悬臂灌浆段结构安全的敏感性,并归纳整理出应影响灌浆段结构安全性和经济性的主要参数指标。(3)现有吸泥设备受能力限制无法在40m水深条件下吸出桩基内部淤泥。本课题通过创新性地提出灌浆段的悬臂设计思路,可有效避免桩内土体对灌浆段结构安全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展悬臂灌浆段的灌浆技术要求及实施工艺研究,并提出一套完整的技术体系,为灌浆技术在深水海域应用提供创新思路。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平潭海峡发电有限公司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甘毅,担任课题负责人,负责课题选题、策划及课题具体实施,为项目完成在技术上起到决定性作用,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100%。②贾小刚,负责课题策划、课题成果应用实施总体把控,对创新1、2、3做出贡献,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97%。③陈继泉,课题主要参与人员,负责课题选题、策划、技术路线把关;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95%。④胡雪扬,课题主要参与人员,负责课题具体实施,技术总结;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90%。⑤张金福,该课题主要参与人员,负责资料搜集、分析及课题技术总结;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5%。⑥郑永沛,该课题参与人员,负责课题成果计算、现场实施及数据汇总,对创新点1、3做出贡献;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80%。⑦李祖发,该课题参与人员,负责课题选题、策划、构筑框架、审定把关;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75%。⑧李响亮,该课题参与人员,负责资料搜集、分析及课题技术总结;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5%。⑨邱昌锴,该课题参与人员,负责资料搜集、分析及课题技术总结;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60%。⑩陈永辉,该课题参与人员,负责资料搜集、分析及课题技术总结;投入该研究的工作量占本人总工作量的58%。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主要知识产权[1]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适用于深远海桩式导管架基础主导管竖向插入段的装置:中国,ZL201922082499.6(实用新型);[2]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一种有效减小桩长的桩基导管架插入段结构:中国,ZL202021417031.4(实用新型);[3]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州海峡发电有限公司.一种适用于深远海桩基导管架基础桩内壁清淤及密封装置:中国,ZL201922017873.4(实用新型);[4]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一种新型桩基导管架基础灌浆连接段结构:中国,ZL202022754620.8(实用新型);[5]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一种提高深水导管架基础灌浆连接段清洁度的密封装置:中国,ZL201921936501.5(实用新型)。(2)代表性论文[1]胡雪扬.海上风电桩基导管架基础灌浆段设计与应用[J].水电与新能源,2021,35(10):34-38;[2]胡雪扬,贾小刚,莫伟南.台湾海峡某典型深远海域风电场风机基础选型与优化[J].水电与新能源,2020,34(3):28-32;[3]李响亮.浅析深水复杂条件下海上风电场导管架基础设计[J].福建水力发电,2021,36(1):70-74。七、地下水保护与管理平台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本项目属于水利学科领域。地下水资源作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面广,易受污染且难以修复。在节约用水、完善地表水资源配置网络、增强地下水监测能力的同时,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升地下水保护与管理能力,保障地下水资源的健康生命,对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本课题深入落实福建生态省建设战略,针对地下水数据缺乏统一归集和管理的手段、地下水精细化管理缺少高精度三维模型支撑,以及地下水管控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等问题,从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文地质三维模型、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3个方面开展课题研究,提出一套地下水保护与管理平台关键技术。1.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采用基于混合存储架构、卷积神经网络、Elasticsearch技术的多源异构水文地质数据集成管理、识别、挖掘技术,构建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对海量水文地质数据进行识别、输入、管理、发布、共享,解决了地下水海量多源异构数据管理问题。2.水文地质三维模型采用国内领先的基于多约束的区域水文地质隐式建模技术、基于轻量化架构和前后端分离策略的大范围水文地质数据空间分析技术,构建水文地质三维模型,提高建模精度和管理精细化水平。还可通过该模型的虚拟钻孔、剖切、爆炸等分析,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城市工程(如地铁、高楼等)勘察设计、地下空间开发适宜性提供便捷手段和科学指导。3.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基于地下水信息管理平台,将地表水资源配置、供水管网覆盖,以及地下水监测、勘察等数据接入平台,并可根据实时数据,快速更新地表水开发利用,以及地下水埋深、脆弱性等图层,可实现对地下水位监控和预警。在此基础上,提出统筹地表水开发利用、适用于南方丰水地区的地下水退出、封填、备用、新增取水许可、取水量的动态管控方案,实现地表水-地下水全空间的协同保护和管理,很好的弥补了以往地下水管控过程中难以掌握地表水和地下水实际情况、无法及时调整管控方案的不足。本课题建立了福建首个地下水保护与管理平台,应用于省会城市福州市的地下水保护与管理已满2年,极大提高了地下水资源的管理效率、水平及污染防治,科学指导了地下水的开发利用,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到国内外类似水文地质三维建模和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及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程建设勘察和地下空间规划,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值得国内南方丰水地区参考,总体上,研究成果具有很好的前瞻性、实用性和推广价值。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智博创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地质工程勘察院,福州市水资源与河务管理中心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陈能志,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策划人,负责技术指导、成果审查,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组织开展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研究,起草了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对3个创新点都起到了创造性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100%。②王卫,课题主要设计人员。负责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文地质三维模型的研究、实施和总结;对创新点1、软件著作权1起到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100%。③林斌,课题主要设计人员。负责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的拟定、成果总结,参与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文地质三维模型的策划、实施。对创新点1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创新点3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起到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100%。④郑敬罕,课题主要设计人员。参与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文地质三维模型、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的策划、实施和总结。对创新点2水文地质三维模型方面起到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90%。⑤赖树钦,课题主要指导人员。负责项目组织、技术知道,参与了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文地质三维模型的研究、实施和总结。对创新点1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创新点2水文地质三维模型起到了重要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⑥胡鹏,课题主要设计人员。参与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文地质三维模型的研究、实施和总结。对创新点1、软件著作权2起到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80%。⑦洪月明,课题主要设计人员。负责项目组织、技术指导,参与了地下水动态管控方案研究。对创新点3起到了重要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⑧孙美琴,课题主要设计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参与了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水文地质三维模型的研究。对创新点2、软件著作权3起到了创造性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⑨邓鼎兴,课题主要指导人员。负责技术指导、成果审查,参与指导了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的研发、总结。对创新点1、地下水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创新点2水文地质三维模型起到了重要的贡献,在该项技术研发工作中投入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总量的70%。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主要知识产权武汉智博创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水文地质信息管理系统V1.0(2018SR196378)武汉智博创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质三维建模管理平台V1.0(2016SR271344)武汉智博创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下水与地面沉降信息系统V1.0(2018SR185376)八、高水头大水位变幅水库工程过鱼设施关键技术研究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该项目是福建省重点实验室研究课题《福建主要河口鱼类分布及过鱼设施研究与应用》的核心内容,列入2018年福建省水利厅重大科研项目,课题名称“霍口水库高坝过鱼设施技术研究与应用”编号“[3500]FJTH[DY]2018012”,为福建省首次开展过鱼设施系统研究与应用,成果已通过验收评审并推广。课题精细融合生物学、生态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和水利工程学科,成果主要应用水生态和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我国东南沿海水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高,入海河流短、闸坝水头差大,拦河工程对鱼类等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严重,仅九龙江1984年至1988年间野生鱼种从167个降至124个,至今大部分野生鱼种已看不到,东南沿海生态脆弱区域生态系统恢复重建已刻不容缓,作为全世界共性生态难题,目前技术经验不足、规程规范尚未完善,因此系统创新研究十分必要且亟需。研究成果已应用于罗源霍口水库工程,重点针对百米级高水头、40米大消落深的水库鱼道技术难点,开展鱼类游泳能力试验、河流动力和鱼道进口及拦鱼诱鱼研究、工程鱼道和仿自然鱼道体型研究、天然河道塑造仿自然鱼道研究、水库运行方式与鱼道出口研究、准整体模型试验优化和升鱼机研究论证等系统技术研究与应用。课题增强了未知领域认知,从总体方案到技术细节,以生物视角创新技术理念,提出自然和人类干预水文条件的诱鱼思路及生态化改造技术、提出基于概率论的保障生物连通性和过鱼连续性的鱼道出口水文分析方法及工程技术、提出联合工程鱼道和生态鱼道及天然河道构建过鱼综合体系的生态水动力成套解决方案,在众多创新技术中,概括三大创新:一、组合构建“仿生态鱼道+天然河道+工程鱼道”联合方案的高坝连续过鱼模式;二、创新提出鱼道闸室出口+辅助提升系统,攻克大水位变幅水库工程的过鱼设施关键技术难题;三、创新提出生态改造诱鱼新理念,构建“生态改造+生态补水+电赶拦鱼”的综合诱鱼体系,克服天然河道不利水流条件,提升进口诱鱼效果。水利厅科技评审课题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高坝连续过鱼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多项专利正在申报,已获2项实用新型专利。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福建省水利投资集团(霍口)水务有限公司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姚秀梅,担任课题负责人,制定过鱼设施技术研究路线及总体布置方案,为项目完成在技术上起到重要作用。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100%。②何承农,参与研究方案的策划制定、工程技术方案讨论、技术成果的实施效果验证,生态系统功能恢复重建与高坝生物连通性的技术分析。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95%。③游允越,课题副项目负责人,参与项目方案策划、讨论,负责项目研究的具体实施。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5%。④祝龙,作为项目科研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全程参与项目技术难题攻关。参与研究攻克了仿生态鱼道、工程鱼道等不同过鱼设施型式之间水力协调关键技术难题,为构建“仿生态鱼道+天然河道+工程鱼道”联合布置方案奠定基础;参与研究提出鱼道出口与辅助提升系统技术融合新理念,解决了大水位变幅条件下过鱼设施与水库有效衔接技术难题等,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95%。⑤谢建明,组织参建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课题研究,并负责实施。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⑥陈城,参与方案策划、讨论及成果验证实施。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70%。=7\*GB3⑦何建进,参与研究方案的策划、工程技术方案讨论、技术成果的审查。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85%。⑧胡波,霍口水库工程过鱼设施主要设计人员,参与过鱼设施全阶段研究与设计工作,工作量占本人中工作量的70%。⑨王乐乐,下游进鱼口处河道地形生态化改造数学模型研究工作,以及霍口下游河道流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65%。⑩吴树延,项目主管总工,参与研究方案策划、讨论,研究成果核定。投入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60%。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主要知识产权[1]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福州水务平潭引水开发有限公司.一种采用天然卵石隔板的仿生态鱼道:中国,ZL201920247088.5(实用新型)[2]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一种鱼类喜好流速测量装置:中国,ZL202022534807.7(实用新型)(2)代表性论文[1]胡乔一,祝龙.孔缝组合式仿生态鱼道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20(3):119-123,128.[2]NanboTang,XiaogangWang,YunLi,LongZhu,ZhushuanTang,HongzeLi,FeifeiHe,YongzengHuangandZhengxianZhang.LaboratoryStudiesontheRheotaxisofFishunderDifferentAttractionFlowConditions.[J].InternationalJournalofEnvironmentalResearchandPublicHealth,2022.九、福建省治涝水文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1.提名奖种:省科学技术进步奖2.提名单位:福建省水利厅3.项目简介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全省地形区域性差异较大,为全国洪涝灾害易发区。课题立足福建省涝区分布广、治理难的现状,以防灾减灾保障水安全为宗旨,从福建省的实际问题及气候水文条件出发,研究福建省治涝区划和治涝水文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全面调查收集基础资料(包括全省洪涝灾害情况、暴雨、洪水、潮位资料以及各涝区社会经济、河流水系、地形图、排涝设施等)基础上,深入分析易涝区分布、成因与区域性规律,研发符合福建省区域特性、适应资料缺乏地区的涝区划分方法。(2)研究涝区风险等级评估方法。提出以易涝区面积、灾害频次、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成灾面积占比及灾害损失作为评价因子进行涝区灾情等级评定,将涝区划分重、中、轻三个等级,为分区制定防灾对策措施和突出重点、按轻重缓急逐步实施涝区洪涝灾害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3)开展治涝水文技术研究:一是在总结归纳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现有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基础上,结合福建省复杂的水文气象情势、下垫面特征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提出适用于山区、平原、沿海感潮区各类型、不同下垫面复杂条件下的治涝水文技术及方法;二是通过各涝区水文水利计算,绘制全省涝区排涝模数图,分析不同频率下各涝区的排涝模数、区域化分布规律、方法适用性及不同影响因素与排涝模数的关系;三是通过福州市江北城区和福州大学城案例进行典型区精细化排涝计算,提出了山洪流域-城市分区排洪与调蓄计算的关键技术,解决福建省复杂条件影响下的排涝水文组合计算难题。(4)成果应用情况:研究成果已经应用于福建福州市江北城区和福州大学城新区、宁德市柘荣县及寿宁县、河南省郑州市、江苏省南京市等6个城市地区雨洪资源管理、防灾减灾等领域,优化了规划设计项目方案,节省了工程投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4.主要完成单位福建省水利规划院、河海大学5.主要完成人及其贡献:①黄常斌,福建省水利规划院高级工程师,主要贡献:课题项目负责人,主持项目课题策划与实施,制定项目总体技术路线,构思项目总体设计;参与全省涝区基础资料调查;提出福建省涝区区划原则与方法;研究涝区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审查全省设计暴雨、涝水计算和排涝模数成果;参与全国部分省市治涝水文计算方法收集和汇总,提出我省治涝水文技术;参与福州江北城区和福州大学城排涝2个案例分析研究;主编课题编写、创新点提炼和评奖申报;撰写论文。②向龙,河海大学副教授,主要贡献:参与课题技术路线研究;提出适宜城镇区、农田区和城乡混合区的治涝水文计算方法及分区组合方法;研究排涝模数空间分布,定量分析各排涝因子对治涝计算的影响;以分布式分区概念模型计算复杂山区-平原赶潮组合式城市分区排涝水文计算研究,提出山洪、潮位及蓄水工程调度组合影响下的排涝计算方法及关键节点调控方法;主编课题编写、创新点提炼和项目评奖申报;撰写论文。③林明财,福建省水利规划院总工,主要贡献:负责课题科研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确定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参与福州大学城排涝案例分析研究;负责本科研中间和最终成果的审定工作;参与课题创新点研讨和项目申报工作;撰写论文。④陈琼,福建省水利规划院工程师,主要贡献:参与全省涝区基础资料调查;承担福建省涝区区划划定工作;参与涝区风险等级评估;参与全省设计暴雨、涝水计算和排涝模数分析;参与治涝水文计算方法收集;参与福州江北城区案例分析研究;协助课题编写和项目评奖申报;撰写论文。⑤陈星,河海大学副教授,主要贡献:统计分析涝区空间分布特征及排涝模数分布规律,研究不同因素对排涝模数的影响;参与设计暴雨、涝水计算和排涝模数成果分析;参与全国部分省市治涝水文计算方法收集和汇总;参与撰写报告及案例分析。⑥石朋,河海大学教授,主要贡献:参与课题技术路线讨论;参与设计暴雨、涝水计算和排涝模数计算及方法探索;参与全国部分省市治涝水文计算方法收集和汇总;参与福州江北城区和福州大学城排涝2个案例分析研究。⑦杨传国,河海大学副教授,主要贡献:提出卫星降雨误差分区融合校正方法,保障区域防洪排涝计算;设计城市化洪水模拟方案,为防洪排涝风险评估、治涝方案研发提供科技保障。⑧关锋,福建省水利规划院工程师,主要贡献:参与全省涝区基础资料调查;参与涝区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分析工作;参与全省设计暴雨、涝水计算和排涝模数分析。⑨庄良松,福建省水利规划院教高,主要贡献:参与项目技术路线研究和技术报告审核;参与全省涝区基础资料调查;参与国内外研究情况资料收集工作。⑩朱立琴,河海大学副教授,主要贡献:参与全省设计暴雨、涝水计算和排涝模数成果特征分析;参与福州江北城区和福州大学城排涝2个案例资料整编;参与涝区水文方法适应性检验。6.主要知识产权及代表性论文专著(1)主要知识产权[1]杨传国,闵心怡,余钟波,郝振纯,程雨春,鞠琴,谷黄河.一种卫星降雨与实测降雨误差分区融合校正的方法:中国,CN110543971.(发明专利)[2]河海大学.基于流速面积法的断面流量计算软件:中国,V1.1:2020SR0640009[P].2020.(软件著作权)[3]河海大学.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质评价软件:中国,V1.1:2020SR0640017[P].2020.(软件著作权)[4]河海大学.门限自适应子流域划分软件:中国,V1.0,2020SR0922776[P].2020.(软件著作权)[5]河海大学.水文整编资料数据库化软件:中国,V1.0:2020SR0923060[P].2020.(软件著作权)[6]河海大学.新安江模型参数识别软件:中国,V1.0.2019SR1380648[P].2019.(软件著作权)[7]吴迪,杨传国,余钟波,等.洪水退水曲线识别分析软件:中国,V1.0:2020SR1258714[P].2020.(软件著作权)(2)代表性论文[1]FengYing,ShiPeng,QuSimin,etal.Nonstationaryfloodcoincidenceriskanalysisusingtime-varyingcopulafunctions[J].ScientificReports,2020,10(1).[2]ChenYingbing,ShiPeng,JiXiaomin,etal.Newmethodtocalculatethedynamicfactor–flowvelocityinGeomorphologicinstantaneousunithydrograph[J].ScientificReports.[3]廖正敏,向龙.城市化地区内涝风险模拟与分析[J].水电能源科学,2020,v.38;No.234(02):80-83.[4]黄常斌.福建省涝区区划及涝区等级评判方法研究[J].水利科技,2020(3):24-26.[5]林明财,陈琼.福建省涝区排涝模数分布规律分析研究[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22,8(12):64-70.(3)其他相关论著[1]黄常斌.城市防洪排涝标准探讨[J].水利科技,2009(4):60-61.[2]HaotianCai,FanzhiMeng,ShenYang,RunyanGuo,XuwenWang,LongXiang.Modelingandanalyzingofwaterloggingintypicalurbanarea.DOI:10.1109/ICHCESWIDR54323.2021.9656252.[3]XiangL,MaM,JiaoL,etal.Waterdiversionandallocationfortypicalconfinedpolderriver-netinTaihuBasin[J].WaterPolicy,2020.[4]MaMengting,XiangLong,HuangYishuang,HYPERLINK":8118/search/submit.url?CID=quickSearchCitationFormat&implicit=true&usageOrigin=selectedrecords&category=authorsearch&searchtype=Quick&searchWord1=%7bGong,+Hongbo%7d§ion1=AU&database=1&yearselec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