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词叠出情韵_第1页
叠词叠出情韵_第2页
叠词叠出情韵_第3页
叠词叠出情韵_第4页
叠词叠出情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叠词叠出情韵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AA式天天看看样样红红.AAB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ABB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亮堂堂.AABB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三三两两滴滴答答.ABAB式一个一个雪白雪白飞快飞快漆黑漆黑.A—A式看一看试一试热一热猜一猜.人了(一)A式看了看(看了一看)试了试(试了一试)摸了摸(摸了一摸)拍了拍(拍了一拍).A呀/啊A式唱呀唱游呀游走呀走读啊读.A着A着式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哭着哭着.A里AB式糊里糊涂傻里傻气娇里娇气罗里罗嗦此外,还有AABC式(楚楚动人)、BCAA式(风雪茫茫)、ABAC式(一举一动)和A都A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因使用率不高,未收集归类。二、叠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但是,动词以AABB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形容词或副词。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1,韵味2,节奏3,强调构词新巧有序、有动感)分为多叠词和单叠词增强语气可以增加文采更好的表达作者的感情例如:来来往往的人很多。商商量量地办事。1.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富于艺术魅力;2、既可摹声,又可摹色,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3、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词和词常常可以叠起来用,如:干干净净,收拾收拾,白花花等,这样的词用在文句中很有表现力,使语言充满音乐的和谐美和节奏美。《诗经》大都以四言为主,分析叠词的运用的好处——能使诗歌琅琅上口,具有音乐性。《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州。”《谷风》:“习习谷风,以扃以雨。”《硕人》:“河水洋洋,水流活活。”《小雅?采微》:“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采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表。”《周颂?载芟》:“载芟载柞,其耕泽泽。”《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柏舟》:“汛彼柏舟,亦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载驰》:“驱马悠悠,言之于漕。”《黍离》:“行迈靡靡,心中摇摇。”它的结构方式,是由两个双音节成分的组合。双音节语言单位与单音节语言单位相比,多具有稳定和独立的特点,这和现代汉语有共同之处。两个双音节语言单位用在一起,这个特点就更为突出。叠词的运用,正是与此规律相吻合的。此时我做了总结:《诗经》中这种借声音的繁复增进语感的繁复;借声音的和谐张大语调的和谐的双音节单位所构成的叠词AA式,达到了“两字穷形,情貌无遗”的地步,它既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和语气,也使语言的形式和声音的节奏更臻整齐、和谐,更具稳定感。稳定感大概是人们对视听形式的一种普遍的要求。叠词充分利用了汉语语言音节的特点,把字音复叠所具有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提高到了十分完美的境界。叠词AA式大多具有形容词的特性:(一)、描摹形态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人和景物的各种形状、形态,是常见的一种修辞功能。孰不有古,南山峨峨。(司马空《诗品》)朱门沉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陆游《关山月》)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陆游《舟中对月》)那溅着地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象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朱自清《温州的踪迹》)此外,还有:蔼蔼、斑斑、憧憧、重重、鼎鼎、霏霏、菲菲、雨分雨分、拂拂、馥馥、杲杲、耿耿、汩汩、赫赫、忽忽、涣涣、皇皇、煌煌、遑遑、恢恢、岌岌、戛戛(jid)、戋戋、菁菁、涓涓、累累(恪i)、寥寥、嶙嶙、粼粼、凛凛、泠泠、漫漫、莽莽、漭漭、朦朦、靡靡、绵绵、漠漠、脉脉、蓬蓬、坯坯、萋萋、芊芊、茕茕、冉冉、溶溶、融融、茸茸、森森、闪闪、汤汤(shang)、shenshen、迢迢、岩岩、亭亭、团团、汪汪、巍巍、潇潇、翛翛、欣欣、汹汹、熊熊、徐徐、炎炎、泱泱、洋洋、依依、隐隐、幽幽、悠悠、郁郁、蜎蜎、源源、纭纭、芸芸、暄暄、蓁蓁、榛榛、濯濯、凿凿、衮衮、皑皑、苍苍、皎皎。(二)、描摹情状运用叠词还能有助于生动、细致地描绘人物的情感获神态,使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从而令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达到真切感人的修辞效果。如: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高衙内引了一班儿闲汉,自见了林冲娘子,又被他冲散了,心中好生着迷,怏怏不乐,回到府中纳闷。(《水浒》第七回)此外,还有:昂昂、彬彬、勃勃、草草、怅怅、冲冲、憧憧、楚楚、幢幢(chudng)、蠢蠢、匆匆、眈眈、喋喋、咄咄、纷纷、愤愤(忿忿)、耿耿、乖乖、惶惶、遑遑、活活、亟亟、济济、戛戛(jid)、佼佼、津津、炯炯、赳赳、睽睽、踽踽、瞄瞄、侃侃、累累(恪i)、悢悢、了了(同o)、凛凛、碌碌、落落、默默、脉脉、讷讷、翩翩、便便(pidn)、仆仆、跄跄、荦荦、融融、潸潸、姗姗、莘莘、偲偲、瑟瑟、堂堂、陶陶、婷婷、偷偷、汪汪、娓娓、欣欣、惺惺、悻悻、栩栩、絮絮、恂恂、恹恹、奄奄、依依、奕奕、愔愔、殷殷、喁喁、愁愁、悠悠、郁郁、谆谆、灼灼、孜孜、扬扬、怏怏。(三)、描摹声音运用叠词来描摹自然界的各种声音,再现事物运动的情景,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杜甫《兵车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忽见山上起一阵大风,刮得树木刷刷乱响。(《镜花缘》)其它还有:嗷嗷、灼灼、琤琤、喳喳、<<.潺潺、戛戛、咯咯、呱呱(g1)、嘿嘿、霍霍、啾啾、喃喃、飕飕、咻咻、吁吁、淙淙、汩汩、金皇金皇、浅浅(jian)、桹桹、辚辚、泠泠、玲玲、巡飓、隆隆、辘辘、缕缕、嚷嚷、呶呶、袅袅、悄悄、窃窃(切切)、瑟瑟、飒飒、簌簌、沙沙、萧萧、汹汹、哑哑、啧啧。叠词的运用一直盛行不衰,说明这类修辞现象确实具有形式简便而又能有助于我们生动形象地描摹人或物地各种具体情景,从而起到“令对话人或读者俨然如见”的效果。叠词的表达作用:1.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节奏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2.起强调作用。叠词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给人以美的享受。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例如:《古井》中用“叮叮当当”来形容挑水桶碰撞的声音,用“吱悠吱悠”来形容扁担发出的声音,写出了人们挑水时的热闹,形象地说明了到这里取水的人多,又从侧面反映了古井为乡亲们提供生命的泉水,默默奉献的精神。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中,写海参蠕动用“懒洋洋”,形象地表现了海参缓慢移动的样子,憨态可掬,逗人喜爱;写鱼的眼睛用“圆溜溜”,非常逼真地写出了鱼眼的灵活与水灵。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例如:《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中写汤姆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鱼钩的动作是“慢吞吞”的,十分恰当地写出了汤姆不想把鱼放掉,可又不能违反爸爸的命令的矛盾心理。有些叠词泼墨溢彩,别有情趣。例如:《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中用“水灵灵”写出了水面波动的情景,用“蓝晶晶”恰当表现了湖水蓝得发亮的特点,使湖水显得更娇美可爱,又运用“绿茵茵”“黄灿灿”突出了草滩黄绿相间,色彩艳丽,引人注目,而且表现出青海湖畔一片充满蓬勃生机的景象。有些叠词渲染气氛,令人如临其境。例如:《观潮》中用“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不可阻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齐天大圣》中的叠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吒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学过的诗歌中叠词的作用李清照的《声声慢》的开头连用了七组叠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向来受到人们的赏识。徐说:“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这七组叠词妙在何处呢?首先,在内容上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词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状态。“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心神不定,怅然若失;“冷冷清清”,侧重写感受,孤单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惨惨戚戚”侧重写心境,悲惨凄凉,终日愁苦。三者用“情”贯穿一起。其次在声律上急促跳动,铿锵有韵,有节奏感。此外,在结构上为整首词定下基调,创造出悲伤的氛围,使读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由此可见,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声碎客心。”诗的前四句分别用叠字领起,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还有用叠字来描绘音乐的。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五弦弹》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等等,这些叠字将乐声的强弱、快慢、轻重表达得十分具体、可感。古典诗词中叠字使用频率很高。有人作过统计,《诗经》三百零五篇中使用叠字有二百篇,正如刘勰所说:“‘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嘤嘤’学草虫之韵。”这些叠字在诗中有三百五十多句,运用叠字达二十六处之多,构成了这首叙事诗的一大艺术特色。因此,在鉴赏古典诗词时,对叠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视。实例分析:一、分析“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的表达效果?答案: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温暖的无边春意。这就使读者如睹一幅村女采桑图。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二、余光中的《乡愁》中用了“小小”“窄窄”“矮矮”“浅浅”叠词,对其表达作用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巧妙运用叠词,情感一层比一层强烈。B.运用叠词,有利于抒发作者的感情。C.多次运用叠词,用了反复回环的修辞手法,生动感人。D.运用叠词,诗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显示出典雅的风韵,透露出思乡的情感。诗的形式和内容达到了完美的统一。(答案:C反复是相同的词语,该题不是。)叠词的作用1.叠词的形态格式迭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词汇现象,使用非常普遍。汉语的名词、数词、量词、形容词、副词、动词以及象声词都有重叠变化,其主要的形态格式有以下十类。()式天天看看样样红红()式毛毛雨洗洗手刷刷牙写写字()式眼巴巴水汪汪凉丝丝亮堂堂()式高高兴兴认认真真三三两两滴滴答答()式一个一个雪白雪白飞快飞快漆黑漆黑()式看一看试一试热一热猜一猜()了一式看了看试了试摸了摸拍了拍看了一看试了一试摸了一摸)拍(了一拍)()呀呵式唱呀唱游呀游走呀走读啊读()着着式说着说着数着数着跳着跳着器着器着(0里式糊里胡涂傻里傻气娇里娇气罗里啰嗦此外,还有式(楚楚动人)、式(风雪茫茫)、(一举一动)和都不式(爬都爬不)等格式,因使用率不高,未收集归类。2.迭词的词性变化和词义变化汉语词汇重叠后,一般无词性变化。但是,动词以格式重叠后,往往的人很多。商商量量地办事。形容词以格式重叠后,往往转换成动词。例如:过新年了,大家痛快痛快一番!汉语词汇重叠后,词义大都发生变化。这种词义变化命名得叠词除了具备信息功能外,还具备表情功能与美感功能,命名语言生动活泼,更富有感染力。迭词词义变化可归纳为三种情况。增义,即增加语意。名词、数词、量词等重叠后,往往增加“每一”和“很多”的意义。例如:事事、斤斤、一群群,等等。强义即加强语意。形容词、副词重迭后,数量词不达意重叠后起副词作用时,动词以呀啊、着着、里等格式重叠后,以及动词以格式重叠后起形容词或副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加重和强调。例如:轻轻(的)、刚刚、一口一口(地)、跑呀跑、跳着跳着、糊里胡涂、跑跑颠颠,等等。弱义,即减缓语意。动词重叠后和形容词以格式重叠后起动词作用时,都使词义程度减弱、缓和、委婉,表示的动作往往是一次体或尝试体。例如:试试、看一看、考虑考虑、进屋来暖和暖和,等等。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巧妙地运用了许多叠词。这些叠词的运用,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细细地领会,就能品味到这些叠词的作用。一、描绘的作用。例如:.夏天,树木长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美丽的小兴安岭》)句中的“郁郁葱葱”、“密密层层”、“严严实实”三个迭词,描述了森林里的树木长得茂盛的特点。.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第一场雪》)这里的“毛茸茸”、“亮晶晶”,把冰条儿给人的视觉形象地描绘出来了;“蓬松松”、“沉甸甸”,把雪球的形态逼真地写出来了。这样写,不仅生动形象,又有真实感,还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二、渲染的作用。例如:.哪咤三太子六般兵器变做千千万万,孙悟空金箍棒变做万万千千,两人在半空中混战,密如雨点,疾似流星。(《齐天大圣》)此句中的迭词“千千万万”、“万万千千”,有力地渲染了哪咤和孙悟空打斗时的激烈场面和气氛。.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观潮》)这里的“浩浩荡荡”,渲染了钱塘江大潮势不可挡的气势,突出了自然的伟大力量。三、描摹的作用。例如:1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海底世界》)这里用重叠的象声词“嗡嗡”、“啾啾”、“汪汪”,来摹拟海底动物发出的各种不同的声音,给人听觉的感受,既生动逼真,又富有情趣,还能引人联想。2堆.草料的时候,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小音乐家扬科》)3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听着。(同上)这两个例句中用来摹拟声音的象声词“呜呜”、“呱呱”、“笃笃”、“嗡嗡”,不仅给读音听觉的感受,更说明扬科把自然界的一切声音当作音乐,他简直就是个音乐天才。4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火烧云》)这里用表示色彩的叠词“红通通”、“金灿灿”来摹写视觉,能引起人的联想,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四、强调的作用。例如:.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里的“马马虎虎”起了强调的作用。正因为作者读书时“马马虎虎”,所以在谈《水浒传》时才闹出了“张冠李戴”的笑话。.大雪整整下了一夜。(《第一场雪》)这里的“整整”,强调了大雪下的时间长,为下文“好大的雪啊”作了铺垫。.一群穿着破烂的纤夫,迈着沉重的步子,踏着黄沙,沿着河岸一步一步向前走。(《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里的“一步一步”是数量词重叠,也起了强调的作用。朗读时语速要放慢,语调要深沉,因为纤夫们拉着沉重的货船,只能“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反映了纤夫们悲惨的生活。课文中巧用叠词的例句还很多,作用也不止上述几点。如果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去认真体会,一定会有新的认识。今后,我们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叠词,在写作中巧妙地运用叠词,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补充: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小孩叫什么“盼盼”、“源源”、“倩倩”、“佳佳”、“巧巧”、“珂珂”、“露露”、“天天”等名字。父母为什么要给自己的孩子起叠音的名字呢?听着这些叠音名字,思考着这个有趣的问题,不禁想起文学作品中叠音词的妙用。先看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叠音词比比皆是。如“翁蓊郁郁”、“远远近近”、“高高底底”的树,“曲曲折折”的荷塘,“隐隐约约”的远山,“亭亭”的荷花,“田田”的叶子,“缕缕”的清香,“脉脉”的流水,“密密地”挨,“静静地”泻,“重重”围住等等,读来似听小溪流水,潺潺涓涓,不急不缓,叮咚作响,美不胜收,妙不可言,真是独具匠心。可见,叠字的运用不但传神地描摹出事物的状态,而且使文气舒展,给人音韵和谐,一唱三叹的美感。又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轻轻”、“悄悄”等叠词的反复运用,透露了作者难舍难分的离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又衬托出了诗人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令人回味无穷。再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远远的街灯明了”,“你看那浅浅的天河”,诗句工整,词句重叠,充满诗情画意。叠音词,是重复同一个音节所构造的词。重叠的音节,反复作用于人们的听觉,能增强人们对语音的感受,使听觉能得到一种回环往复的语音美感,并且这种叠音词格外能表现出一种亲切、爱怜的情感。儿童文学作品中也不乏叠音词,如《扁扁》,“河贝扁扁睡河滩,莲叶扁扁飘水面,鲤鱼扁扁水中游,船桨扁扁摇木船,还有小鸭嘴扁扁,呷呷呷呷叫得欢。”叠音词“扁扁”反复出现,勾画出一幅清纯可爱、生动活泼的画面,流露出一种水乡独有的生活情趣,可爱的意象呼之欲出,妙趣横生,不由人不喜欢。再品味孩子的叠音名,就不言而喻了。试想孩子的名字“婷婷”(tingting)这繁复的音韵美感比单一的“婷”或是“小婷”之类的名字要显得悦耳动听,富有音乐性,并且更富有亲昵的情味。做父母的正是这样,愿把对孩子的爱怜之情寄托在悦耳动听的叠音乳名之中。另外,叠音现象在幼儿语言中大量存在,也使得这种词有一种天真、喜爱的感情色彩。且不说“爸爸”、“妈妈”、“姥姥”、“姑姑”等常挂在嘴边的叠音词,很多平常本不叠音的名称,在孩子嘴里也变成了叠音的称呼。如把“糖果”说成“糖糖”,把“花生豆”说成“豆豆”,把“饼干”说成“干干”等,天真可爱,悦耳动听。有时,父母为了表示对孩子的喜爱和亲昵,也常常模仿着孩子,运用叠音词与孩子交谈,如“我给宝宝买豆豆”。由此看来,叠音的乳名具有亲切、喜爱的感情色彩,叠音的儿歌具有和谐入耳的音乐美感,叠音作品的语言具有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所有这些都是通过语音所产生的修辞效果,是一种有趣的语音修辞现象。追问:可不可以简洁一些?回答:如果我们在阅读中,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细细地领会,就能品味到这些叠词的作用。一、描绘的作用。二、渲染的作用。三、描摹的作用。四、强调的作用。请问叠词的作用是什么呢?答:叠字在诗词创作中独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形象性。诗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可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古诗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开头六句连用了六组叠词:“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前两句写景,用“青青”、“郁郁”描绘出春天草木浓密的生机;后四句写人,四组叠字将思妇的体态、仪容、装扮等写得十分逼真,简直呼之欲出。《古诗十九首》在叠字运用上堪称典范。再如《迢迢牵牛星》,全诗仅十句,用了六组叠词:“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形象地表达了牛郎织女缠绵的感情。有些诗句由于叠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艺术魅力,赢得人们的交口称赞,遂成千古名句。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之长),用“纷纷”、“细细”,抒发自己惜花、爱花的心情,造语似痴,但情真意切。再如韦应物的“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赋得暮雨送李胄》),二组叠字使诗的意境更为深邃。《后湖集》说,每读此句“未尝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叹”,希望“图苏州”(韦应物)之句于壁,使余隐几静对,神游八极之表。二是确切性。叠字既可以摹声,又可以摹色,达到摹状的修辞效果,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如《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用“隐隐”、“甸甸”摹拟车马声,非常确切,渲染了兰芝被遣归家时的悲凉气氛,给人一种沉重的感觉。叠字还可以摹拟各种声音;杜甫《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用“萧萧”摹拟落叶声;黄巢的《题菊花》中“飒飒秋风满院栽”,用“飒飒”摹拟风声风声;岳飞《满江红》中“凭栏处,潇潇雨歇”,用“潇潇”摹拟雨声„„叠字撮合婚姻时写道:“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这里“诺诺”、“尔尔”是答应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好,好”、“就这样”之类的词,两组叠词把说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写得活灵活现。再如《木兰辞》用“唧唧复唧唧”的叠词,写木兰的叹息声,也十分精当。用叠词摹色的例子也不少。如白居易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颜色好像碧玉一般。三是音乐性。叠字可使诗的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树,万万女贞林。山山白鹭满,涧涧白猿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