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阮籍《咏怀八十二首》_第1页
鲍照《拟行路难》阮籍《咏怀八十二首》_第2页
鲍照《拟行路难》阮籍《咏怀八十二首》_第3页
鲍照《拟行路难》阮籍《咏怀八十二首》_第4页
鲍照《拟行路难》阮籍《咏怀八十二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拟行路难鲍照.

《乐府解题》记:“《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

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一.解题:二、知人论世

鲍照(约414—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鲍照出身寒微,二十多岁时,因献诗被赏识,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尽管鲍照“才秀人微,取湮当代”。但他的文学作品的价值,却越来越受后人重视,有人甚至认为他是刘宋时代成就最高的作者。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出身寒微的文人往往空怀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不得不在壮志未酬的憾恨中坐视时光流逝。即使跻身仕途,也不得重用,备受压抑,在困顿坎坷中徒然挣扎,只落得身心交瘁。论世(解读诗人为何而愁)《拟行路难》(其四)鲍照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愁三.品读含咏诗眼:前两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运用比兴的表现手法。说明了水是依照高下不同的地势流向各方一样,人的遭际也是被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的。

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三四句中的命指什么?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情感?“命”指门第决定人生,有什么样的门第就有什么样的遭遇。这句含有反讽的语气,作者越是说人生各有命是正常的,越能显示这一现实的极度不公平,越是平静地说“安能行叹复坐愁”,越能反映出精神上极度压抑,愤懑不平的痛苦。文章七八句采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感情?

本文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的怀才不遇,抒发愁苦的感叹,表达了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本诗小结:拟行路难·其五君不见河边草,冬时枯死春满道。君不见城上日,今暝没尽去,明朝复更出。今我何时当然得,一去永灭入黄泉。人生苦多欢乐少,意气敷腴在盛年。且愿得志数相就,床头恒有沽酒钱。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拟行路难·其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蝶躞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B.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C.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D.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15.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6分)

答案:14.【答案】B“比喻”而非“借代”。15.【参考答案】①相同点:两首诗都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不平和自我宽慰。②不同点:鲍诗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失意情怀,并提升到了控诉时世不公道的新高度;李诗还表现了一种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乐观的自信,思想境界更高。《咏怀》其一

阮籍

一、知人论世阮籍,字嗣宗,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他的父亲阮瑀是著名的建安七子之一。当时,他与嵇康齐名为竹林七贤之一。

正始十年(249),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集团一方面高举屠刀,一方面为笼络人心,强调礼法,提倡忠孝。

面对白色恐怖,一批头脑清醒的士人远离政治,笑傲林泉,高谈阔论,以酒为伴,企图以不跻身仕宦的方式来保全生命,追求精神生活的自由。《咏怀》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

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二.品读含咏诗眼:忧思思考:诗人是如何写忧思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点破忧思、伤心。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通过动作描写婉约表达了诗人心中的隐忧。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通过“明月、清风、孤鸿、翔鸟”这些意象,渲染出一种凄清孤寂的意境,借清冷的自然景色来抒写内心的孤独和苦闷。(借景抒情)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诗人为什么有如此忧思?

与乱世亲密接触的文人,宛如风中之落叶残花,没有能力拯救自己,更没有能力拯救世界。面对微笑着的带着血痕的雪亮刀锋,他们只能选择躲,躲,躲。世上并没有钢筋铁骨的碉堡可以供他们防身,他们,只能躲在香醇的酒浆里,躲在悠远的琴声里,躲在落寞的幻想里,最后醉死、心碎死或者被莫名其妙的罪名杀死。拓展练习(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作简要分析。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