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1页
第8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2页
第8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3页
第8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4页
第8课时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建国初期的外交70年代外交关系新时期外交关系【宏观认识】

一、建国初—20世纪50年代末

外交原则的确立及其走向成熟

二、20世纪70年代

外交突破

三、改革开放新时期

重大调整、日趋灵活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背景:政策:方针:成就:两大阵营对立独立自主和平外交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基本方针

内容内涵意义另起炉灶打扫…请客一边倒一边倒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建国初期的主要体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始终坚持的基本外交方针,在国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体现。【思维引导】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如何认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骑墙是不行的,第三条道路是没有的。——毛泽东(1949年)史料二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必要性认识:“一边倒”不是指依附苏联,而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与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读图释义】读“毛泽东出访苏联”图,概括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提示: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外交政策,坚决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①1949年底,毛泽东出访苏联,签订《

》,成为建国初期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最重要成果之一。②建国第一年,就同苏联等17国建交。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有何意义?提示:加强了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了中国国防安全和支援经济建设;维护了世界和平。成就一:中苏等国建交成就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读图释义】读“周总理手迹”图,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的与意义。提示:1953年12月,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积极同

国家和新兴的

国家发展友好关系。邻近民族独立(1)目的: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

。②产生深远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

。成熟基本准则(2)意义:知识初探: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思维引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点及意义是什么?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锦》史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平等性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包容性(1)

性:适用于不同社会制度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适用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2)

性: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平等互利、和平共处。(3)

性:是和平的、发展的原则,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4)

性: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政治基础,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包容平等开放创新考点1成就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1)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

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为促成《

》达成发挥了积极作用,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①中国提出“

”的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②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了解与联系,推动更多亚非国家与新中国

。(2)万隆会议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第一次求同存异建交重要识记点。如何理解“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提示①同:共同的遭遇即被殖民和被压迫的命运;共同的任务即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封建势力,发展民族经济和反对外来侵略,维护民族独立。②异: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思维引导】如何理解“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国人民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节选)史料三说明“求同存异”的基础和目的1.(2012·福建文综·18)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苏联解体后2.(2013•聊城一模)“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它国家的干涉。”材料所阐述的我国外交的基本思想是()

A一边倒B.求同存异C.不结盟D.和平共处“东方巨人”走向国际舞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考点160年代兴起两次会议都非社会主义阵营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外交思想七十年代外交突破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中日邦交正常化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读图释义】读下图,说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原因。提示:图示内容是历年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票数上升趋势。和平综合国力(1)原因:内因:①中国

增强,国际地位提高。②中国长期

外交的努力。“是非洲黑人兄弟和中小国家用轿子把我们抬进联合国的,不去就脱离群众了”。——毛泽东史料一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作用外因:①广大

国家崛起与支持,联合国成员国构成变化②

霸权地位衰落;对华政策变化发展中美国根本原因恢复联大席位意义:联合国没有中国的参加就没有代表性,解决不了世界上任何重大的问题;……中国的参加使联合国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联合国。——1971年致中国代表团的欢迎词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墙中国被围堵了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71年乔冠华团长在联大上的讲话史料二史料三提示:1、增强了联合国的普遍性和广泛性;2、标志着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3、是中国外交事业的重大胜利;4、中国在国际事务中能发挥更大作用,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5、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推动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中美联合公报基辛格正式尼克松中美关系的正常化【读图释义】读下图,简述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提示: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总理在机场迎接客人。尼克松总统下机的时候,抢先伸出手来,两只手握在一起的时刻,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①20世纪70年代初,

发生重大变化。②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

要求。(1)背景:共同世界局势1972年,

访华,签署《

》。1979年,中美两国

建立外交关系。1971年,

秘密访华。(2)过程:如何理解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是“双方共同的要求”?【思维引导】如何理解中美关系改善是“双方共同的要求”?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远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的与世隔绝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1971年7月6日)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反映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共同需求表明美国有改善对华关系的愿望史料一史料二从美国方面讲从中国方面讲点击显/隐①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②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改善中美关系,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③经济发展缓慢,被西欧和日本赶上。④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改善中美关系,保持一种新的均衡关系,有三种考虑:①是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的需要。②是牵制和对付苏联威胁的需要。③是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的需要。【思维引导】阅读材料,分析两个公报对台湾问题的表述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发表,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年底,中美发表《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在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1979年1月1日,中美建立了外交关系,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人民版教材史论:说明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晴雨表”,核心问题。▼史料一史料二(3)影响:①中美关系缓和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

。②中美关系的缓和,直接推动了

关系的发展。接着,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①背景②经过提示:直接推动中日建交是关键因素(“越顶外交”),但非根本原因。

关系的改善。1972年,日本首相

访华,签署建立

的联合声明。中美田中角荣外交关系易错提醒:日本先于美国与中国建交。▼关键中日中日建交理解“关键”含义拓展·图表综合归纳知识纵横解读

近代以来中日关系的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知古通今]【思维引导】根据所学,简述近代以来中日关系演变及影响因素,谈谈你对中日关系发展的认识。认识:合则两利,伤则两败,中日睦邻友好关系的发展,给双方带来了重要利益,也为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但是日本对侵略行径不反省、对战后秩序不尊重、对地区稳定不负责的错误扭曲心态,频频制造事端,无益于中日关系的健康发展,防止右翼势力把日本引向邪路。2.(2013·江苏单科·11)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围际舞台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1.(2013·安徽文综·18)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关键信息:1972年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外交考点2

新时期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调整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推进新型区域合作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原因表现国际形势变化工作重心的变化,国家建设需要对国际形势认识的变化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结盟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外开放社会主义中国应该用实践向世界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永不称霸。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任何外国不要指望中国做他们的附庸,不要指望中国会吞下损害我国利益的苦果。——邓小平新时期中国外交特点和建树史料二表明新时期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现在世界上有两件事情要同时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邓小平文选》史料三史料四表明中国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外交政策积极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特点:①独立自主②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③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④无敌国外交⑤全方位的对外开放⑥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建树:【读图释义】读下图,简述其蕴含的历史信息。提示:2000年9月,在中国的倡议下,联合国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的政府首脑举行首次会晤。联合国多边地区性睦邻友好②积极参与

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③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

关系。①积极开展以

为中心的

外交。易错点:新时期多边外交的中心不是周边邻国,是联合国。中国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APEC与上合组织2.(2011•课标全国Ⅰ,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2010•课标全国Ⅰ,34)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建设赢得和平环境积极、自信、谦和、共赢——新时期的中国外交考点3

关键信息:类似含义新中国的外交历程[读表释义]一种观点认为:在国际关系中“既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另一种观点认为:在国际关系中“有永远的朋友,没有永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