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省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省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政治史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省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2023级2023学年上期第10周历史试题第一部分双向细目表命制人:沈勇审核人:陈红题型题号内容分值能力要求难易度章节考点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论证探究选择题1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3√2“一边倒”外交政策3√3中苏同盟3√4“一边倒”外交政策3√5日内瓦会议3√6万隆会议3√7冷战国际形势3√8尼克松访华3√9尼克松访华3√10中法关系;独立自主政策3√√11中日关系3√12联合国;雅尔塔体系3√13中美关系;中苏关系3√14中欧关系3√15中苏关系正常化3√16多极化格局;外交原理3√17后冷战时期中美关系3√18上合组织;国际关系3√19亚太经合组织;两岸关系3√20独立自主外交政策3√非选择题211)2)3)4)5)6)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美关系28√√221)2)中国建国后外交政策总结;多极化时代12√√第二部分:试题命题人:沈勇审题人:陈红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客观性是历史研究的根本原则之一,对晚清民国的外交,我们应该实事求是的给予评价,以顾维钧先生为晚清民国代表的外交家也留下了不朽的外交名句,下列不可能是那个时代外交家的语言是A.“弱国无公义、弱国无外交”B.“我们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国家不能失去耶路撒冷”C.“审判不是复仇,忘记历史,那一定会招来更大的灾难。”D.“只有正确对待过去,才能开辟未来”()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前后,下列哪些词语会经常出现在中国的外交文件上①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②“另起炉灶”③“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④“不结盟”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3.建国后有段时间,中苏海军共同巡逻在旅顺口,中苏空军共同保卫华东领空、苏联军事顾问参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建设,这种情况最迟结束于那年年

年年

年()4.中苏关系的破裂,是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一场悲剧,下列关于中苏关系破裂的责任,说法合理的是A.责任全部在苏联一方,是苏联推行大国沙文主义的必然结果。B.中苏关系的破裂,是毛泽东挑战苏联社会主义权威的后果。C.两国国情不同,文化不同,关系破裂是在所难免。D.中苏关系破裂,是双方在国际认识上有所偏差和国际局势影响的结果。()5.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总理被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称为国际舞台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同时在这次会议上,以南日外相为代表的朝鲜代表团悻悻而归,不是导致上面两个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的身份出席国际会议。B.会议的两个最重要议题都未能达成一致。C.美国继续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政策没有丝毫改变。D.杜勒斯拒绝与周恩来直接接触。()6.在这次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一个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这个原则与近代以来西方国际政治中的下列哪个原则有相似之处A.强权即公理B.炮舰所至,利益而来。C.边境线就是实力线,就是控制线,就是国民的生命线。D.国际关系就是不断妥协和协商的结果。()7.博弈论的提出者之一谢林教授曾经说过,有时看似最坏的结果,可能是相反的作用,按照谢林的理论下列那种事物是真正使得第三次世界大战未能发生的是A.美国恢复欧洲经济的马歇尔计划B.经济全球化的联系性加强C.核武器的破坏性作用D.第三次世界国家的崛起。()8.在美国学术界,一直有一个理论,就是美国在关键时刻挽救了中国,使其免遭了另外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外科手术式核打击,这源于一次秘密的行动,这次行动的执行者可能是下列那人A.尼克松B.基辛格C.杜勒斯D.卡特()9.尼克松总统访华期间不可能看到的是下列哪个标语A.“打到美帝国主义,全世界人民大团结。”B.“苏联修正主义是对列宁的背叛”C.“大海航行靠舵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D.“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0.法国总统奥朗德迫于美国的压力,停止出售俄罗斯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前总统萨科齐认为,这是对另一位以二战英雄闻名的法国前总统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背叛,这位法国前总统在冷战期间所做的事情不包括:A.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B.果断结束了在非洲的殖民统治。C.将法国军队的控制权从北约总司令部手中夺取。D.抵制苏联莫斯科奥运会。()年代被称为中日蜜月时期,中日之间的交流空前加强,但是当时中日两国在一些问题上也出现了矛盾,下列矛盾中最突出的是A.中日经济技术交流中日本存在欺诈行为。B.日本右翼政治力量的崛起。C.以教科书为代表的历史遗留问题。D.日本加强与美国在防务方面的合作。()12.冷战是二战雅尔塔体系的直接结果,对雅尔塔我们也不能全面否定,如果我们全面否定雅尔塔体系,必然导致对一个至今仍旧存在的一个全球性国际政治实体的否定,这个国际政治实体是A.联合国B.北约C.华约D.亚太经合组织()13.1982年在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上,中国连续投反对票,硬是把德奎利亚尔推上了联合国秘书长的席位,当时之所以中国外交强硬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对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全力支持B.中苏关系正常化C.美苏争霸中间的战略空间较大,双方都有与中国改善关系的需要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一极()14.1975年中国与欧共体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中欧关系的改善,其直接原因不可能是:A.中美外交关系的建立B.中日建交的刺激C.中国与绝大多数欧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D.中欧在国际事务中有共同的利益所在()15.苏联以对华强硬著称的最高领导人勃烈日列夫在1980年代初发表了对华缓和的塔什干讲话,致使苏联改变对华政策的直接原因是A.中苏都是社会主义国家B.中苏经济联系紧密C.苏联发展开始缓慢,对美国的战略优势逐渐丧失D.中苏关系正常化是当时中苏两国最迫切的需求()16.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曾经全面倒向西方,但是得不到西方国家的认同,最终采取了东西方兼顾的双头鹰政策,下列体现了双头鹰政策、且符合历史事实的外交行为是A.发展同欧洲关系的同时同中国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B.与美国展开全面新冷战的需要与中国建立了军事同盟C.参加八国集团的同时又参加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放弃社会主义的同时放弃在欧洲的国家利益()年克林顿总统访问中国,中美关系得到了加强,下列关于中美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不一定绝对妨碍两国关系的发展B.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表明中美之间有很多利益相汇点C.中美经济性联系的逐渐加强D.美国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逐渐理解()18.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把上海合作组织比喻为新的华约组织,但是事实上上海合作组织A.是一个经济合作组织,主要是经济上面的联系B.是一个区域性合作组织,对多极化的形成有重要促进作用C.有联合军事演习,是对抗美国霸权政策的有力军事机构D.中国在上合组织中有主导权,是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19.在加入亚太经合组织的过程中,台湾地区以何种身份加入,是当时一个棘手的问题,一开始,中国大陆要求其必须以“Chinataiwan”的身份加入,后来经过协商,最终同意了其以“Chinesetaibei”的身份加入,这体现了中国在新时期政策的A.妥协性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C.延续性D.文化传承性()20.如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这三次高潮贯穿其中的主线是独立自主B.意识形态C.不结盟D.经济全球化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改编题,共两个题,每个题20分,共40分)21题(28分)新中国的外交,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根据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1988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世界上现在有二件事情可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各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要有高度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材料三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材料四、温家宝在谈到中美关系时说:"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从1949年到1971年,中美敌对23年,双方都付出了沉重代价。从1972年到现在,中美交往33年,尽管有曲折,但双方都从合作中获得巨大好处。1972年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时,两国贸易额几乎为零,美国政府为表示对中国的友好,破例允许美国公民回国时可带回100美元中国制造的商品。现在两国贸易额已超过1000亿美元(1)结合材料一概括指出新中国建国初期对外关系的特点,分析出现这一特点的原因。(3分)(2)和平共外五项原则最早的参与提出国家是那几个?(3分)(3)和平共外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6分)?(4)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表现为不结盟政策,请用史实加以说明(6分)。(5)针对国际社会长期以来存在着不公正、不合理的旧秩序,中国政府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什么主张?(4分)(6)中美关系正常化,对国际关系产生什么影响?(6分)22题(该题共14分)材料一、1980年代是中国外交空间回旋余地最大的时期,甚至那时候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中美苏”大三角时期,1991年中美关系迅速降温,甚至摩擦开始增多。——根据基欧汉:《霸权之后》;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整理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它把自己看作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它付出了高昂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作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虚弱之时,它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然而,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牌’变得毫无价值,中国又一次被迫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它确立了两个目标:成为中华文化的倡导者,即吸引其他所有华人社会的文明核心国家以及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什么90年代后中国外交空间相对80年代弹性更小(4分)概括并评价材料中亨廷顿的观点。(10分)(要求:概括简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50字左右第三部分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ADDDCBDDCACACADBBA非选择题22题(1)特点:“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分)原因: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