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多媒体互动杂志发展的瓶颈与前景解析_第1页
我国多媒体互动杂志发展的瓶颈与前景解析_第2页
我国多媒体互动杂志发展的瓶颈与前景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多媒体互动杂志发展的瓶颈与前景解析

陷入困境的多媒体互动杂志电子杂志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类:一是纸质期刊的数字翻版,与纸质期刊一模一样;二是纸质期刊的数字扩版,以纸质版内容为主,辅以多媒体表现手段;三是没有纸质版原型的纯电子出版物,它并不以某本纸质期刊为母版,自行创造和编排内容,一般具有丰富的多媒体及互动元素。后两者可以被称为多媒体互动杂志。当前,一度风生水起的多媒体互动杂志陷入生存发展的困境,曾经吸引诸多“粉丝”的《澜LAN》《豫约》《开啦》或者停刊,或者勉力维持。曾是中国三大电子杂志发行商的ZCOM创始人汪东风则写下:“从事互联网十余年,创业六载。没有成功经验,总结一些失败教训,分享以共勉!”①回顾中国多媒体互动杂志的兴衰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探索时期(2002年之前)1997年3月,索易开始以电子邮件列表的形式发行电子杂志。当时的探索者还包括希网、燃情岁月等现在可能已经略显陌生的名字。②那些拨号上网时代的先行者,为电子杂志产业的探索走出了第一步。中国互联网草创时期的电子杂志,大部分内容是文摘式的。由于带宽和技术手段的限制,表现方式也仅是文本、图片和超链接,称不上互动和多媒体,仅仅具备了数字编辑、数字发行的特征。2.成长阶段(2003~2005年)随着Xplus等电子杂志公司的出现,动画、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元素和更多原创内容加入,使电子杂志改头换面,摆脱了以往的朴素模样,并成为继门户网站、搜索引擎、博客之后,互联网又一个兴奋点。这段时间,电子杂志产业的主要玩家们陆续登上舞台,一时风光无限。2003年1月Xplus新数通成立,并于2005年4月获得450万美元风投;2003年7月POCO成立,当年即获得IDG600万美元投资,18个月后再获IDG1200万美元投资;2004年ZCOM智通成立,次年9月获得1000万美元投资。③3.繁荣阶段(2006~2007年)2006年数字期刊收入总额为6亿元,其中多媒体互动杂志占1亿元;2007年,数字期刊收入总额为7.6亿元,多媒体互动杂志占1.6亿元,数字期刊的整体增长率为26.67%,是传统纸质期刊的两倍有余。数字期刊的用户数量也从2006年的6300万增加到2008年的8950万。④北京的Xplus、ZCOM和广州的POCO,成为业界最知名的三大电子发行平台。具体到每个公司的情况看,2005年到2007年上半年,Xplus风头正劲,员工一度达到210人左右。2006年底,该公司认为电子杂志用户黏度差,难以吸引广告商,通过推广数字报业解决方案,将业务重点转向数字报纸。ZCOM的发展轨迹较为类似,2006年集在线阅读、线上下载、杂志发布的交互式平台宣告建设完成。2006年7月,ZCOM收购了当时流行一时的下载软件“快车”(Flashget)。次年,ZCOM改组为趋势传媒集团旗下的北京互动富媒体科技有限公司,曾经的主业电子杂志降格为集团三大业务之一,Flashget转而成为集团核心业务。⑤至于POCO,其两种原创电子杂志《POCOZine》和《印象》从2004年至今,发行量始终保持第一的名次。不过,随着行业的低迷,POCO转而将自己定位为“原创图片分享社区”,并聚集了一批摄影爱好者。值得一提的是,这一阶段,明星开办电子杂志形成潮流。2005年,杨澜抢先试水双周刊《澜LAN》,其后又上线了姐妹刊《天下女人HerVillage》。2007年,陈鲁豫创办双周刊《豫约》。随后,徐静蕾主持的双周刊《开啦》上线,半年后总阅读量突破一亿。4.徘徊和思索阶段(2008年之后)到了2009年,我国数字期刊营收明显疲软,营收回落至6亿元。⑥相比之下,传统纸质期刊年总营收达到145.90亿元,实现利润12.37亿元。⑦相对手机出版、网络游戏,多媒体互动杂志产业占整个数字出版行业产值的比重也很小。由于资金不继,网民兴趣转移,加上内部关于发展方向的分歧,2008年下半年Xplus公司大量裁员并转入低成本运作。⑧意在打造“数字内容的淘宝网”的Zbox昙花一现,2009年悄然倒闭。《澜LAN》和《天下女人HerVillage》同样于2009年双双停刊;《豫约》改为不定期出版;《开啦》保持着人气,但由双周刊改为月刊。一时间,多媒体互动杂志到底何去何从,成为业界困惑的一个问题。多媒体互动杂志发展的瓶颈多媒体互动杂志并没有能够占据产业主流地位。这是因为:一方面,不具备平面媒体独特的连贯性和庄严感,⑨阅读谈不上方便,也缺乏独创性和主流内容。据iResearch调查,网民不看电子杂志的首要因素即是“不符合阅读习惯”。反观传统纸质期刊,原创性强,便于携带,公信力、关注的层次领域远高于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互动杂志。另一方面,在市场前景和盈利预期不明朗的情况下,手握出版资源的传统出版单位态度相对漠然,⑩其数字化尝试和投入很少,人才和资金都集中在内容生产上——它们从事多年的传统业务方向。多媒体互动杂志公司有四种盈利模式,很多公司一种或几种盈利模式并举:第一种是广告盈利,杂志免费;第二种是企业服务,将电子杂志作为企业营销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工具;第三种是技术输出,为一些传统杂志社提供电杂志技术,帮助他们建设线上发行渠道;第四种是发行盈利,读者付费。由于缺乏一定规模的主流受众,第一种模式被证明并不能很好地支撑这个产业;阳光导航证明了第二种模式的局限;Xplus、ZCOM和龙源期刊等一直坚持第三种模式;大洋彼岸亚马逊的成功,使业界对第四种模式寄予厚望。但是中国读者是否真的愿意花钱在电脑屏幕上重复传统纸质杂志的阅读体验?起码有三个方面需要共同努力:内容出版商保障电子杂志的可读性和使用便捷性;平台提供商搭建检索系统和支付系统,开发新的手持设备,保护知识产权,确保服务质量;网络运营商则专注于移动通信网络的通畅。平板电脑与电子书为多媒体互动杂志带来新希望《连线》杂志主编,也是《长尾理论》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Anderson)说,iPad出现后,他好像已经找到了杂志的未来。?在台式机时代,让一本电子杂志更像纸质期刊的努力或许是值得怀疑的。不过,包括iPad和Kindle在内的新的手持设备,其便携性和未来可能的巨大保有量,却让这种努力变成了必然。1.iPad引领的平板电脑潮流来自美国调查机构Comscore的报告指出,当被问及如果拥有iPad,将会使用哪些应用时,2176个受访者中,选择“阅读报刊”的比例与“听音乐”、“看视频”、“看照片”等不相上下,仅次于“浏览网页”和“发邮件”。ForresterResearch的调查显示,在未来12个月内计划购买平板电脑的美国互联网用户比例为14%,计划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比例为13%。而计划购买电子阅读器、上网本及台式机的用户比例依次为11%、8%、8%。Forrester的分析师更是乐观地预计,今年美国市场平板电脑销量将达到350万台,到2015年将增至2040万台。到2015年,美国平板电脑用户总量将达到5900万人,超过上网本用户数量。?IT制造商们看到了商机,纷纷跟进,推出自有品牌平板电脑,它们都将在2010年底2011年初这段时间内集中上市。其中,众人瞩目的三星GalaxyTab(7吋屏)已经在欧洲面市;东芝的Folio100(10吋屏)、LG的Optimus业已发布,预计秋冬出货;而根据惠普Q32010财报,基于webOS的Slate(8.9吋屏)将于明年推出。情况很像当初的上网本,但比上网本来势更凶猛。Canalys的全球PC市场报告预言,今年全球平板电脑销量将达到1250万台,2014年底会达到6600万台。尽管平板电脑和上网本会共存一段时间,但Canalys认为,随着众多厂商进入这个市场,在2012年,前者就会取代后者。?这样看来,平板电脑在中国的扩张以及价格快速下浮,是值得期待的。2.平板电脑环境下电子杂志的优势电子杂志很可能因此获得新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平板电脑普遍支持WiFi、3G网络,对读者来说,“永远在线”带来的互动性,使编辑部、作者与读者的距离空前拉近。评估栏目或者作者的受欢迎程度会更为简单,通过技术手段,统计读者在每篇文章的停留时间,是可行的。读者对哪位主笔或者美编感兴趣,或许可以直接点入他/她的个人博客。评论杂志上的文章,不再需要写信贴邮票跑邮局,只需点开文章下面的评论栏。而看到一篇精彩好文,点击图标,就可以将其分享到人人网等SNS网站。这些情景并非遥不可及。对于杂志社而言,数字出版的好处已无需争论,而平板电脑会更加增强杂志的吸引力。瑞丽杂志社常务副社长李春娅这样评价新载体的意义:比起手机、电子阅读器和PC机,iPad是“最容易与时尚类杂志相结合的终端”。这个评价显然同样适用于娱乐、艺术等其他图片类杂志。电子杂志公司已经开始行动了。龙源期刊网最近宣布,通过其专门开发的客户端软件,用户可以用iPad和iPhone阅读70余种刊物。到2010年底,这个数字会达到500种。读览天下网也于2010年8月发布了iPad版客户端。对于广告产业,平板电脑也是意义非凡。首先,网络广告的份额会上扬。J.P.Morgan的分析师MichaelMeltz的观点是:“网络广告只占广告业总营收的5%,5年之内,电子阅读器将使这个数字倍增。”再者,广告的实现方式会更多样——点击广告,可以直接链接到广告主的主页,或者是一个有趣的用户调查,再或者,可以是一个小游戏。第三,广告界的名言“我知道你有一半的广告费被浪费了,但不知道是哪一半”或许将成为历史。订阅数开始成为一个精确的数字,通过下载用户的IP,也可以获知各地区读者的精确分布。进一步地通过在线编读交流活动,了解到读者们大致的社会阶层、消费状况和教育程度,也不是一件难事。最简单的,使用平板电脑看杂志的读者,本身就是喜欢尝试新事物、有一定消费能力的年轻人士。为了争取普遍的用户群,平板电脑必须做到这些。第一,价位要普及化。《第一财经日报》主编秦朔在上海交大演讲时表示,平板电脑的价格滑落到1000元上下、硬件平台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才是期刊大规模电子化的时机。毫无疑问,这需要时间。第二,无论自招人员自担风险,还是外包给第三方公司负责多媒体、设计和技术,杂志社必须证明自己杂志的数字版本有足够的有吸引力的内容,同时又便于阅读和下载。美国科技杂志《连线》的iPad版本,尽管其记者和平面设计师都是业界的佼佼者,但杂志文本在平板电脑上的排列和翻页方式还是有值得改进的地方,527MB的文件大小,更是考验读者下载的耐心。第三,读者在平板电脑上翻杂志,与在纸质期刊上长期养成的阅读习惯存在差异。就iPad的9.7吋屏而言,比传统杂志要小。手捧着一斤多的iPad,也有些沉甸甸的感觉——这个方面相对次要,科技的进步总会使电子产品的形态趋向完美。3.电子阅读器+数字期刊=巨大变革亚马逊和Kindle的成功——自发售以来近三年时间,Kindle总销量超过300万台,?KindleStore提供的电子图书(包括报纸、杂志、博客)超过了67万余种。?国内,汉王暂时是这个领域的领先者,看好这块市场的硬件厂商和内容提供商也越来越多——前者比如纽曼、OPPO、易博士;后者比如移动书城、龙源期刊。但盛大文学打通产业链上下两端的努力更夺人眼球,继开放云中书城之后,更试图掌握终端制造。相对于平板电脑,电子阅读器的优势在于:①舒适的阅读感受。其细腻的显示效果无限接近真正的纸张书刊,和亮丽的LCD屏相比,长时间阅读不适感较小;②轻量便携。重量一般小于300克,便于手持,便于读者以一种让自己舒服的姿势读书;③电池续航时间长,一次充电一般可以待机15天以上;④价格相对较低。盛大“锦书”以千元以内的低价上市,对国内相关产品的价格“泡沫”有进一步的挤压作用。这些特点使电子阅读器适合以文字为主的杂志,及单色漫画为主的青少年杂志。尽管电子阅读器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电子墨水的特性决定了其翻页速度较液晶屏慢,内容丰富度和格式兼容性有待提升等等。但它会和平板电脑各司其职,不会缺席数字期刊的发展。事实上,全球出版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数字化转型。在这场转型中,多媒体互动杂志曾经站在潮头,却很快陷入沉寂。人们期待“电子阅读器”+“数字期刊”所带来的颠覆性变革,远远超过山寨阅读器+盗版内容的危言耸听。我国的电子阅读器产业链正面临着终端、内容、服务与利益分配机制的整合与相应改革,然而,电子阅读器所带来的技术变革,及其给我们生活方式所带来的深刻影响,正在从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正如新闻出版总署音像电子和网络管理司副司长寇晓伟在首届“中国数字出版趋势与技术高峰论坛”中所言:“数字革命已经到来,你准备好了吗?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而是需要每个人都大胆投入和开拓的关键时期。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今天所畅想的数字梦想都会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变成美好的现实。”(作者:袁光曦系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是上海市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大学影视与传媒产业研究基地项目中期成果之一)注释:1.《电子杂志行业面临全军覆没未来将何去何从》,中广网2010年8月5日2.陈国钧:《中国网络电子杂志发展的问题和对策思考》,《南京师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