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s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1页
zs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2页
zs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3页
zs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4页
zs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冯至

万方:1、指姿态多种多样。如“仪态万方”。

2、指全国各地或世界各地。

万方多难:多指国家处于山河破碎、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的危难关头。解题回忆学过的杜诗家书抵万金国破山河在恨别鸟惊心浑欲不胜簪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烽火连三月白头搔更短忧国忧民【注释】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诗人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忧国忧民

俄倾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仰慕英雄壮志难酬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漂泊无依老病孤愁

《得舍弟消息》

亲情和友情风吹紫荆树,色与春庭暮。花落辞故枝,风回返无处。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眷恋亲情、友情。

杜甫诗歌的典型情感

:(一)忧国忧民渴望兼济天下;(二)仰慕英雄、壮志难酬;

(三)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爱国主义作者

简介冯至(1905-1993),出生于河北涿州,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回家后先后在同济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等校任教。作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鲁迅语),其诗歌创作主要有诗集《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十四行集》等;作为学者,他的杜甫研究和歌德研究都十分优秀。此外,他的散文作品《山水》和小说《伍子胥》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传记: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和历史关系密切,某些写作年代久远的传记常被人们当史料看待。一般由他人记述,亦有自述生平者,称“自传”。传记大体分两大类: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另一类属文学范围,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想象或者推断,但和小说不同,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传记类型很多,包括一般的传记、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小说化的传记“诗圣”杜甫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情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同时,这些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作者个人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也代表了唐代诗歌的最高成就。著有《杜工部集》所以,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杜甫的一生可分为五个时期:

(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一)读书、漫游时期(公元712-744)

杜甫从小学诗,二十四岁时曾参加进士考试,但由于奸臣捉弄,没能考取。他在这一时期里,漫游了全国,先后和高适、李白等人打猎取乐、登高怀古,并和李白结下了伟大的情谊。伟大友谊(二)困守长安时期(公元746-755)

杜甫30多岁时曾到长安求官,但杜甫的一些见解没能被皇帝采用,他也因此开始了挨饿受冻的困顿的生活,甚至为解决衣食问题而去卖药。这种现象直到他44岁时才有所改善(他被任命为“右卫率府兵曹参军”)。这十年的困苦生活的磨练,使杜甫接近了人民,看到了政治的黑暗,统治阶级的罪恶。困顿长安(三)流亡时期(公元755-759)

杜甫在投奔新皇帝的途中被俘虏,后来冒险逃出。在后来的为官中,又因触怒了皇帝而使他失去了做官的兴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四川。这一时期中,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篇。比如著名的“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安史之乱(四)暂居西南时期(公元759-768)

杜甫在成都得到了亲友的资助,建了一座草堂定居。在这里,他被严武的人推荐做了“检校工部员外郎”。这一时期,杜甫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相对减少,抒情诗成为他创作的主要内容,如《江畔独步寻花》等。杜甫草堂(五)漂泊时期(公元768-770)

年老时的杜甫领着家人离开四川,准备回老家。但因为年老穷困,沿途漂流,最终没能如愿,病逝于湘(今湖南)水舟中。病死孤舟重点阅读“长安十年”部分,填写表1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46—755这时的政治正显露出日趋腐化的征象。唐玄宗骄奢,李林甫专政,杨国忠贪污;正直的人被排挤。初到长安时,漫游时代的豪放情绪还没有消逝。但随着与现实的接触渐多,豪放的情绪逐渐收敛,杜甫在李林甫的阴谋政治里遇到打击。一方面贫困,另一方面为了谋求一个官职不择手段。《大礼赋》《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兵车行》《前出塞》《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①矛盾的心情反映在他前期的诗里:一方面羡慕自由的“江海人士”,一方面又想在长安谋得一个官位。②在现实主义的诗歌创作道路上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形成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骑驴十三载,旅食京华春。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主上顷见征,欻然欲求伸。青冥却垂翅,蹭蹬无纵鳞。甚愧丈人厚,甚知丈人真。每于百僚上,猥颂佳句新。窃效贡公喜,难甘原宪贫。焉能心怏怏,只是走踆踆。

今欲东入海,即将西去秦。尚怜终南山,回首清渭滨。常拟报一饭,况怀辞大臣。白鸥没浩荡,万里谁能驯?兵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耶娘一作:“爷”)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况复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紫驼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沓实要津。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灸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阔。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取笑同学翁,浩歌弥激烈。非无江海志,潇洒送日月。生逢尧舜君,不忍便永诀。当今廊庙具,构厦岂云缺?葵藿倾太阳,物性固难夺。顾惟蝼蚁辈,但自求其穴。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兀兀遂至今,忍为尘埃没?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天衢阴峥嵘,客子中夜发。霜严衣带断,指直不得结。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蚩尤塞寒空,蹴蹋崖谷滑。瑶池气郁律,羽林相摩戛。君臣留欢娱,乐动殷膠葛。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圣人筐篚恩,实欲邦国活。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多士盈朝廷,仁者宜战栗。况闻内金盘,尽在卫霍室。中堂舞神仙,烟雾散玉质。暖客貂鼠裘,悲管逐清瑟。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北辕就泾渭,官渡又改辙。群冰从西下,极目高崒兀。疑是崆峒来,恐触天柱折。河梁幸未坼,枝撑声窸窣。行旅相攀援,川广不可越。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入门闻号咷,幼子饥已卒。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岂知秋禾登,贫窭有仓卒?生常免租税,名不隶征伐。抚迹犹酸辛,平人固骚屑。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十年长安客,一腔辛酸泪1.参加欺骗性考试;2.作宾客,卖药;3.屡次献赋、投诗,求取官职;4.病痛饥寒,身体衰弱;5.结交众友人;6.贫穷而无法养家;7.十年谋得一低微职务。总结:

杜甫这十年的困顿孕育了他思想变化的种子。长安十年的生活磨砺,杜甫已变成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不但在思想上已经成熟,而且在艺术上也已形成了沉郁顿挫的诗歌风格。小结:筛选信息的一般方法阅读“流亡”

,填写表格2

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56—757安史之乱开始,唐代的政治经济发生了剧烈变化:政治上,丧失中央集权的统治力量,对外抵御不了外族的入侵;经济上,生产力下降,社会贫困日渐加深。杜甫在长安沦陷前离开了长安。756年6月9日潼关失守,白水沦陷,杜甫在局势急骤的转变中开始了流亡的生活。奉先—白水—羌村—投奔灵武—被俘回长安(困居)—走出长安到凤翔,卷入争斗—回家探亲《悲陈陶》《悲青坂》《春望》《月夜》《北征》时代的变化反映在杜甫的诗中,他在这些诗中发扬了他爱祖国、爱人民的精神;此后唐代的诗歌有一部分走向现实主义的朴质的道路。充满忧国忧民的情思,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和社会现实,表达了人民的情绪和愿望。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注释】安史之乱,长安沦陷,诗人被叛军所俘,押至长安,亲眼看见国破家亡的惨景。忧国忧民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今晚圆圆的秋月多么皎洁美好,你在鄜州闺中却只能一人独看。我遥想那些可爱的小儿幼女们,还不理解你望月怀人思念长安!夜深露重你乌云似的头发湿了?月光如水你如玉的臂膀可受寒?何时能依偎共赏轻纱般的月华?让月华照干我俩满是泪痕的脸!

译文:《北征》(选段)况我堕胡尘,及归尽华发。经年至茅屋,妻子衣百结。恸哭松声回,悲泉共幽咽。平生所娇儿,颜色白胜雪。见爷背面啼,垢腻脚不袜。床前两小女,补绽才过膝。海图坼波涛,旧绣移曲折。天吴及紫凤,颠倒在裋褐。

1.堕胡尘:指至德元年八月,杜甫被叛军所俘。

2.经年:一整年。衣百结:衣服打满了补丁。3.耶:爷。垢腻脚不袜:身上污脏,没穿袜子。4.补缀才过膝:女儿们的衣服既破又短,补了又补,刚刚盖过膝盖。唐时妇女的衣服一般要垂到地面,才过膝是很不得体的。缀,多本作绽。仇注本作缀。5."海图"四句:是利用旧的刺绣来给孩子缝补衣服,海图、波涛、天吴、紫凤,都是刺绣的图案花纹。天吴:神话传说中虎身人面的水神。此与紫凤皆指官服上刺绣的花纹图案。褐:袄。老夫情怀恶,呕泄卧数日。那无囊中帛,救汝寒凛栗。粉黛亦解包,衾裯稍罗列。瘦妻面复光,痴女头自栉。学母无不为,晓妆随手抹。移时施朱铅,狼藉画眉阔。生还对童稚,似欲忘饥渴。问事竞挽鬚,谁能即嗔喝?翻思在贼愁,甘受杂乱聒。新归且慰意,生理焉得说!6.情怀恶:心情不好。

7.凛栗:冻得发抖。8.这两句说:解开包有粉黛的包裹。其中也多少有一点衾、绸之类。9.痴女:不懂事的女孩子,这是爱怜的口气。栉:梳头。10.移时:费了很长的时间。施:涂抹。朱铅:红粉。狼籍:杂乱,不整洁。画眉阔:唐代女子画眉,以阔为美。11.嗔喝:生气地喝止。12.翻思:回想起。聒:吵闹。13.生理:生计,生活。

流亡诗歌:一颗忧国忧民心1.人民痛苦,心盼王师;(《悲陈陶》)反攻要等待时机,不要焦急;(《悲青坂》)

2.兵荒马乱倍思亲;(《月夜》)3.山河破碎忧国忧民;(《春望》)4.国破家散,诗心写实。(《北征》)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侍奉皇帝天地窄走向人民诗路宽——诗圣本色阅读“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填写表格3时间社会状况杜甫经历代表作品诗歌特点人格追求757—759唐军收复长安,肃宗也回到长安。胡人势力猖獗,长按物价上涨。回纥抢掠,吐蕃扰边,大食围攻广州,从征服外族变为被外族侵略。民生凋敝、外族侵凌的时期。1.杜甫和家属再次回到长安,这是杜甫在长安的最后一次居留。2.758年6月离开长安,到华州做司功参军,3.758年冬回到家乡洛阳。4.杜甫离开洛阳回到华州。途径新安石壕潼关《洗兵马》、三吏、三别1.唱和诗、朝谒诗,毫无光彩。2.离开京师,抒写人民疾苦:不仅反映人民的痛苦,而且深刻表达了自己内心的矛盾。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

一、

试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为什么杜甫的诗歌会被称为“诗史”?问题探讨

他在诗歌中真实记录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年间的社会历史状况,这其中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他的诗歌把目光投向广大的人民,即使在个人身世的感叹中,我们也能看到时代的影子。 重要作品:《兵车行》《丽人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悲陈陶》《悲青坂》《月夜》《春望》《羌村三首》《北征》《洗兵马》《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二、从杜诗所表达的情感入手,分析一下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诗圣”?“长安十年”的困顿,孕育了杜甫思想变化的种子;“安史之乱中的流亡生活”则使得杜甫有机会接触下层社会,丰富了自己的爱国思想和同情人民的感情,从思想感情上完成了日渐远离皇帝而走向人民的痛苦过渡。杜诗中反复呈现的两种感情旋律:一、无论“慨世”还是“慨身”,杜甫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与人民的命运息息相通;二、杜甫无论遭遇多少挫折与艰难,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承担与执著的意志。因此,“诗圣”这一称号对于杜甫来说是当之无愧的。

三、“还杜甫的本来面目,他的伟大之处和历史局限都要写够,写出分寸。”请从原文中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