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安徽省亳州市启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安徽省亳州市启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安徽省亳州市启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安徽省亳州市启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安徽省亳州市启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安徽省亳州市启慧中学高一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苏两极格局即将解体 B.日本受到不结盟运动影响C.日本经济发展实力增强 D.中日之间实现邦交正常化参考答案:考点:日本的经济发展.分析:本题考查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考查二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与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与题干“日本”不符,故B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长期追随美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增强,日本开始谋求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独特作用,符合“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故C项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与“日本开始在某些国际事务中向美国说‘不’”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2.1956年,中国共产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探索是A.召开八大,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B.发动大跃进运动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基本完成的情况下,中共召开“八大”,在正确分析国情的基础上制定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是中共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故选A。B、C两项发生于1958年,是“左”倾错误的表现,D项是1960年冬制定的,故排除。考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共八大3.清政府于1844年在广州设置五口通商大臣,办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的通商及对外交涉事务。这五个口岸的被迫开放是哪一条约的规定?()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南京条约》D.《马关条约》参考答案:C

《南京条约》明确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这意味着中国的贸易主权受到破坏,为列强往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提供了便利,故选C;A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4.下表是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该表数据变化说明了

A.新经济政策导致粮食产量下降B.农业为工业化建设作出牺牲C.两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效一般D.西方经济危机对苏联的影响参考答案:B【详解】根据苏联1928年至1937年粮食、肉类产量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知,在苏联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人均粮食和肉类不增反降,这说明了苏联的农业和农民为工业化建设做出了牺牲,B项正确;从1928年起苏联终止了新经济政策,A项错误;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经济取得巨大进步,C项错误;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机遇,而其计划体制下的农业并没有受到世界市场的冲击,D项错误。5.西汉初年,政府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不得为官。这反映了汉初政府实行的政策是()A.海禁B.抑商C.奖励农耕D.整顿吏治参考答案:B6.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世纪末﹐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0年下降52%,而1941-1945年的卫国战争期间仅仅下降22%。材料反映了A.俄罗斯发生了持续的经济滞涨 B.资本主义政治体制不适合俄罗斯C.美国继续遏制俄罗斯

D.苏联解体给俄罗斯经济带来巨大灾难参考答案:D7.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C.打倒列强,除军阀 D.还我河山,守土抗战参考答案:考点:9T:解放战争.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记忆能力,本题关键是抓住时间和对材料的理解.解答:材料中“20世纪40年”和“胜利到来的当时”,联系所学,是抗战胜利后初期,当时人民盼望和平和建立民主国家,但蒋介石集团却坚持独裁和内战,故B项正确;A项为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辛亥革命的政治基础,是在20世纪初,时间不符;C项北伐战争期间,是20世纪20年代,时间不符;D项是抗日战争期间,当时还未胜利,与题干中“胜利到来的当时”不符.故选B.8.据统计,1961年7月1日到1962年6月30日.我国共进口粮食117亿斤。同期,征购粮食减少了158亿斤。上述做法旨在A.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B.纠正“大跃进”的弊端C.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D.缓解国内的经济困难参考答案:D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正是我国农村经济困难时期,为了解决国内粮食短缺和缓解农民负担,实行减少粮食征购和大量进口粮食的政策,D项正确。当时国家缩减了工业化建设规模,排除A。题干的做法是解决“大跃进”所导致的经济困难,并不是纠正其弊端,排除B。题干做法虽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但这不是主要目的,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9.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A.吸取分封制导致国家诸侯割据纷争的教训

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它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参考答案:C10.19世纪六七十年代,近代民族工业开始兴起。它的产生主要有三种途径,分别是(一)洋务派创办的官办企业;(二)中小地主、华侨等投资兴办的近代工矿企业;(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以下企业中属于第三种途径的是A.发昌机器厂B.继昌隆缫丝厂C.轮船招商局D.江南制造局参考答案:A【详解】发昌机器厂是由手工工场转化而来,符合第三种途径,故选A;继昌隆缫丝厂是中小地主、华侨投资兴办的近代工业,符合第二种途径,排除B;轮船招商局和江南制造局是洋务派的官办企业,符合第一种途径,排除CD。【点睛】结合大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三)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而来的近代工矿企业”,联系所学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的知识分析解答。11.罗马法学家西塞罗在《论共和国》一书中写道:“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力图变更这一做法是一种恶,试图废止其中一部分的做法也是不能容许的,而要想完全废除它的做法则是不可能的。”他认为的“真正的法律”应是A.习惯法B.自然法C.公民法D.万民法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真正的法律应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和永恒的。”符合自然法的精神,自然法是指宇宙秩序本身中作为一切制定法基础的关于正义的基本和终极的原则的集合。自然法是自然界教给一切动物的法律。罗马法学家把古希腊的自然法哲学注入法律,且被后人冠以“不言而喻的真理”--人是生面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生命、自由、财产和幸福的自然权利,法律的一切规定都必须以此为最高原则。故选B。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2.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D考点:经济体制改革。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经济改革战略”、“企业集团”、“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改革”以及“探讨、途径、选择、趋势”等词语,判断主题探讨的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所以D正确;A、B、C与题干内容无关。13.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了以“会馆的发展变迁”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收集到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会馆是管理商业贸易的政府机构②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③会馆的出现与商帮密切相关④会馆是孕育资本主义萌芽的场所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②③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时期产生的会馆有关知识点。根据所学,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与商帮有密切关系,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对于保护工商业者的自身的利益,起了某些作用。但会馆与乡土观念及封建势力的结合,也阻碍了商品交换的扩大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第①④项错误,会馆不是政府机构;会馆与资本主义萌芽无关,资本主义萌芽于明中后期江南手工工场中。因此本题选择C选项。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会馆14.下列属于区域经济集团的是①欧洲联盟②世界贸易组织③北美自由贸易区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C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性的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成员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8%,有“经济联合国”之称,不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含有②的A、B、D项,则正确答案为C项。点睛:本题作为组合式选择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答。联系所学,在确定世界贸易组织不是区域性经济组织之后,排除含有这一说法的选项,剩下的就是正确答案。15.“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主题,若要再现邓世昌带领中国海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场景,应选择的素材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

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反帝斗争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参考答案:C16.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编写的关于马克思的历史剧中有这样的台词:“他们都宣布我的思想死了。”“你们不觉得奇怪吗?有必要—次又—次宣布我的思想已经死了吗?”“不断宣布”—种思想已死了,不正可以证明这种宣布的虚妄吗?”材料中的“思想”对无产阶级的斗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A.它成为了国际无产阶级无比锐利的思想武器

B.它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C.它提出了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的掘墓人

D.它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题中②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经形成和③多极化的世界格局已经形成的表述是错误的,当前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17.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只要提到希腊,欧洲人就会有家园之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德国人是希腊人的后代

B.德国哲学和希腊文明存在直接关系C.德国文化缺乏创造性

D.希腊文明对欧洲文明产生深远影响参考答案:D18.现在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将取代传统的传播媒体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认识,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B项中“取代”的表述过于夸大化,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互联网对思想解放和信息技术革新的影响,故排除CD两项;题目中的信息“有网友认为,‘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电视台’”体现了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中的平等性的特征,故选A。

19.《明史》载:“洪武三年,山西行省言:大同粮储,自陵县运至太和岭,路远费烦。请令商人於大同仓入米一石,太原仓入米一石三斗,给淮盐一小引(一种商业凭证)。商人鬻毕,即以原给引目赴所在官司缴之,如此则转运费省而边储充。帝从之,召商输粮而与之盐,谓之开中。”材料表明,明初商人从开中法的实施中得到的最大经济利益是A.获得边境军需物资的垄断性经营权B.获得政府给付的高额运输费用C.获得政府特许的日常必需品专卖权D.获得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移的机会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召商输粮而与之盐”和所学史实中国古代从汉朝时期开始一直是盐铁官营,到了明朝初期允许商人进入,说明政府允许私商进入特许的日用品专卖,C正确;A、B、D材料无法体现,排除。20.“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是(

)A.青年男女身着西服、婚纱在西式教堂中举办婚礼B.恋爱中的青年男女把约会地点放在咖啡馆、西餐厅、电影院C.徐小姐爱好很多,读书、阅读《申报》、看上海当地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节目D.一群爱国学生在街头巷角派送传单宣传抗日救国思想参考答案:C21.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是

参考答案:C略22.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A.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B.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C.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D.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参考答案:C【详解】19世纪中期以后,伴随着西方列强入侵的加剧,西方的文化也不断渗入,中国社会生活习俗随之也发生不少变化。社会上衣食住行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崇洋风气渐盛。故C正确;但是该时期“洋”族词的增多是社会发展、中外交流的产物,政府并未倡导,排除BD;A原因不全面,排除。23.罗马法是罗马文明留给后人最持久的遗产,最初是从习惯法发展而来,但罗马法更重要的是成文法。要研究罗马习惯法首选的历史文献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十二铜表法》是罗马习惯法的汇编,故选A。公民法、万民法、自然法不是具体的历史文献,不选BC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24.1971年10月25日,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布什这段话所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美国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参考答案:B材料“1971年10月25日”“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指的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B项正确;AC项是1972年;D项1954年。25.李宗辉在《中国近代习俗的变化》中写到,汽车、轮船、火车逐渐代替了马车、轿子,人们出行一下子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据此可知A.传统交通工具在近代中国消失 B.近代交通改变了农村的落后C.近代交通冲击了人们落后观念 D.西方文明遭到国人强烈抵制参考答案:C从材料中人们出行由“乡人”变成了“国人”,“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等信息可以看出近代交通对人们观念的冲击,故C项正确;A选项与史实不符。B、D选项材料中未能体现。26.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从美国进口包括拖拉机、汽车、电力设备、金属加工机器、挖掘机等,约有2/3的大型企业是在美国援助下建成的。这表明该时期的苏联()A.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迅速实现B.得到“马歇尔计划”的大力援助C.利用西方经济危机推动工业化建设D.鼓励外国资本家租借经营工业企业参考答案:考点:斯大林模式.分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是斯大林及其接班人.答案: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而非实现了工业化,故A错误;马歇尔计划又称为欧洲经济复兴计划,援助对象为欧洲,故B错误;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不存在鼓励外国资本家经营工业企业的可能性,故D错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恰逢西方国家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经济危机的时机,从美国进口相关设备,推动本国工业化建设,故C项正确.故选C.27.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典型经济政策还有①美国曾经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参考答案:B28.宋代城市商业获得了新的发展空间,商业活动扩散到大街小巷。其根本原因是A.经营时间限制被取消B.商品经济的繁荣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D.海外贸易发展参考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业经营活动打破了时空限制,B符合题意。经营时间限制被取消属于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整个封建社会,C选项排除。海外贸易发展是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D选项排除。29.李鸿章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他办的“一辈子事”是指(

)A、洋务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参考答案:A30.我国在1952—1957年期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上升了近10个百分点,其最重要的原因是A.国民经济恢复的完成

B.“一五”计划的实施C.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

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参考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当地的居民都跑来岸边……有人给我们送来淡水,有人给我们送来食物。有一个老人坐船来……每个人都带着些东西。

――哥伦布道航日记材料二

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在此之后,我回到卡斯提尔,觐见王上。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的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

―-《哥伦布遗言》材料三

陛下可以统治此间……人们可以在这里获得黄金……但我以为陛下最好不采用掳掠的方式去取得黄金。如采用公平交易的方式,则诽谤和诬蔑便可避免。如此,所有的黄金便会万无一失地源源进入陛下的财库中。

――《哥伦布致西班牙国王和王后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所说的“当地居民”被称为什么人?他们后来遭遇了怎样的命运?(4分)(2)材料二中哥伦布到达的是“印度大陆”吗?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地方?它的发现有何意义?(8分)(3)材料二、三反映了哥伦布探寻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给西班牙带来了什么影响?(6分)

参考答案:略32.阅读下列材料:1787年,美国召开制宪会议,会议首先通过的是《开会规则》。材料一

开会议事,出席者不得少于7个邦的代表;一切问题,由出席代表足够的各邦投票,由多数邦作出决定;出席者不足以代表7个邦时,得逐日休会。材料二代表起立发言,需先向主席致意;代表发言时,其他人不得中途走动,不得交头接耳,不得读书、读小册子、读印刷或手写的文件;若两名代表同时起立,由主席决定先听准的发言。材料三未经特别许可,一名代表不得就同一议题发言两次以上;若一名代表决定就同一议题作第二次发言,需等在座静听的其他代表把他们对这个议题的意见全部说完之后,才能开始第二次发言。材料四对一项议题作出决定前,即使已经经过充分辩论,只要有一个邦坚持要求,即应推迟到次日再议.材料五书面发言,若包含要求会议讨论的内容,需先从头至尾朗读一遍,让全体代表知情……若有修改,需作二读。——摘自詹姆斯·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制宪会议的代表们共同遵守的会议规则。(不得摘抄原文)(5分)(2)会议规则体现了哪些民主内涵?

(5分)参考答案:答案:(1)保证参加会议的人数;尊重会议主持人;保持文明的举止;尊重与会人员的发言;尽可能让更多的人发言;按照既定程序进行;尊重少数邦的意愿;保证会议内容公开透明。

(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5分。言之有理,根据试评情况统一给分)(2)尊重他人的意见;少数服从多数,但又要尊重少数人的意见;尊重合法的权威;按规则办事;人人享有知情权。(第二点2分,其余每点1分,总分不超过5分。言之有理,根据试评情况统一给分)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权力,为非法权力.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越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权利法案》材料二: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国会包括参议院和众议院.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应为联邦的陆海军及奉调为联邦现役的各州民兵的总司令……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1787年《美国宪法》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权利法案》从哪些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2)根据材料二,1787年《美国宪法》体现了哪些原则?(3)综上所述,两国分别实行了什么政体?其核心特征是什么?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怎样的发展方向?参考答案:(1)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2)联邦制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3)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特征:代议制民主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详解】(1)根据材料一“凡是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凡未经议会准许……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兵,皆属违法”可知《权利法案》从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等方面限制国王的权力。(2)根据材料二“本宪法所赋予一切立法权,应操于联邦国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的议员组成”“行政权应操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联邦的司法权应操于最高法院及联邦国会得以随时规定并设立的各种低级法院”等信息即可概括出答案。(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政体。两种政体的核心特征就是两者都是代议制民主;反映了当时人类社会向民主化、法律化和制度化的趋势。34.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明长期领先于世界,然而随着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农耕社会不知不觉中也在发生着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摘自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施复是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的人物。他们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