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师范学院_第1页
内江师范学院_第2页
内江师范学院_第3页
内江师范学院_第4页
内江师范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的量》

说课稿

内江师范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主要内容: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法学法分析五、教学过程分析

一、教材分析教材:人教版必修教材第一册

1、本节主要内容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一章第二节。三课时内容: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质量;

第二课时:气体摩尔体积;

第三课时: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本节的地位及作用过渡的作用。复习了初中所学的化学反应的计量,了解国际单位制和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对物质的量的学习及掌握,对后边氧化还原反应起到过渡作用。3、重点、难点

①、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与其单位之间的关系。

②、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

①、掌握物质的量概念的形成及摩尔的定义。

②、了解物质的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③、掌握物质的量及单位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与其他物理量的对比得出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科学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计算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国际单位制、米制公约组织和测量误差的介绍,培养学生科学观念。

②、通过对阿伏伽德罗的介绍,激发其学习兴趣及求知欲。

三、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质量、体积和长度等物理量,并且初中已涉及用质量和体积计量化学反应,以此为基础,把物质的量至于物理量的知识背景中加以对比介绍,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

四、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采用与常见物理量的对比,使物质的量的概念与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量的知识联系起来,所以主要的教法是对比法。同时通过对比观察、分析归纳得到物质的量的相关关系式。

学法:对于新问题跟着教师引导大胆想象,敢于提出问题,用对比归纳的方法来学习整堂课的新知识。五、教学过程分析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反馈练习板书设计导入新课:一个化学反应的计量,除了初中学到的“质量”和“体积”这两个物理量之外,还可以用数量来计量。

数量对应的物理量:物质的量。通过对物理量有关知识的复习来学习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讲授新课:板书:物理量的第一个通性:有准确的定义。投影显示:质量定义: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

长度定义:以直线量度单位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体积定义:物质或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

一、物质的量以此认识物质的量的定义:板书: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强调:粒子:是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集合体:表明是一个整体

。物理量的第二个通性:有明确的单位引导学生回答出同一物理量有不同的单位。为了方便不同地区之间的交流,国际上制定了统一的单位。投影显示:国际单位制:

1948年召开的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作出了决定,要求国际计量委员会创立一种简单而科学的、供所有米制公约组织成员国均能使用的实用单位制。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采用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和坎德拉(cd)作为基本单位。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决定将以这六个单位为基本单位的实用计量单位制命名为“国际单位制”,并规定其符号为“SI”。投影显示:

米制公约组织:

国际米制公约组织成立于1875年,是计量领域成立最早的也是最主要的政府间组织。主要从事基础计量科学技术发展研究,以保证成员国基本量量值的准确一致。

1977年5月20日中国加入米制公约组织。

1974年的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又决定增加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作为基本单位。投影显示:2、物质的量单位:摩尔,简称摩。符号:mol板书:

物理量的第三个通性:单位有准确的规定。投影显示:

质量单位千克的定义:国际千克原器的质量。国际千克原器:用铂铱合金(10%Ir加90%Pt)制成一个高度和直径都是39毫米的圆柱体。它现今保存在巴黎的国际计量局总部。长度单位米的定义: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旧定义:

1、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2、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投影显示:

以此认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的定义:板书:3、摩尔的定义:

1mol粒子所含的数目等于0.012kg12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目。

科学测定:12克12C所含的C原子数为:(6.022045±0.000031)×1023。

测定方法:电化当量法、布朗运动法、油滴法、X射线衍射法、黑体辐射法、光散射法等。这些方法的理论根据各不相同,但结果却几乎一样,差异都在实验方法误差范围之内。投影显示:

板书:

强调:NA测量误差达1017,用于度量数量级达1023左右的数值没问题,但度量数量级较小的数值就完全没有意义。

近似值:6.02×1023。符号:NA

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作为一个物理量,单位为mol-1。阿伏加德罗(1776-1856)

意大利物理学家,化学家。“阿伏伽德罗定律”,第一个认识到物质是由分子组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人,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投影显示:课堂练习1:板书:

板书:

分析例1、例2:例1、6.02×1023个CO2分子是多少mol?例2、2molH2O含有多少个水分子,有多少个氢原子?二、物质的量n与摩尔mol的关系分析例1:因为:CO2分子数N=6.02×1023,NA为6.02×1023。所以:物质的量n=6.02×1023/6.02×1023mol-1=N/NA=1mol即:物质的量=实际数量/1摩尔数量

表达式:n=N/NA分析例2:水分子数:N=2×6.02×1023=12.04×1023个=2(n摩尔数)×NA(1摩尔数量)

表达式:N=n×NA氢原子个数:N=2×2×6.02×1023=24.08×1023个=n×NA。投影显示:板书:

结论:物质的量=实际数量/1摩尔数量表达式:n=N/NA

强化练习1:板书:

(1)、2molH2SO4含有多少H2SO4,有多少个H原子?(2)、0.5molO2的个数比6.02×1022O2多还是少?

强调:物质的量n与摩尔mol的关系“物质的量=实际数量/1摩尔数量”,其实是物理量与其单位的基本关系。投影显示:以千克为单位的质量=实际的质量/1千克的质量以米为单位的长度=实际的长度/1米的长度以摩尔为单位的物质的量=实际数量/1摩尔数量

三、注意

1、“物质的量”是整体不可拆分的专有化学名词。

2、6.02×1023是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近似值。

3、摩尔作单位时要明确粒子种类,粒子种类要用化学式表示。

4、物质的量适用范围是分子、原子、离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板书:

在此强调“4”

:摩尔对于宏观物质不适用。可从三方面理解。

其一:用摩尔度量宏观物理量繁琐、不方便。例:世界上约有64亿人口,以摩尔为单位来量度:n=64×109/6.02×1023≈1.1×10-13mol

结论:用64亿方便,用1.1×10-13mol不方便。

其二:不能用摩尔度量宏观物理量。宏观物理量的数量远小于摩尔的数量级,从误差角度考虑,NA测量误差达1017,因此不能以摩尔来描述比测量误差值小很多的数值。例如,测量一个人的高度,若测量误差达到10000米以上,这个测量本身就没有意义。

投影显示:

其三:作为对比,用描述宏观物质的数量单位来描述微观粒子的数量。例:生成18克水反应的分子数。

O2+

2H2=

H2O

18克水的分子数:6.02×10232×6.02×10236.02×1023以双为单位:3.01×10236.02×10233.01×1023以打为单位:0.50×10231.00×10230.50×1023以亿为单位:6.02×10142×6.02×10146.02×1014以摩尔为单位:121

结论:描述微观粒子的数量,用摩尔为单位方便,用宏观物质的数量单位不方便。

摩尔是联接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的桥梁。

板书:微观粒子有质量,因此,1mol的微观粒子应该对应了一定的质量。板书:四、摩尔质量概念:每摩尔物质的质量。符号:M单位:g.mol-1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某物质的原子量或分子量。5、摩尔可以引伸出其他物理量。

举例:

O2的相对分子量是32

,1molO2的质量是32g

,O2的摩尔质量是32g.mol-1。

Zn的相对原子量是65,Zn的摩尔质量是65g.mol-1

课堂练习2:板书:

例3、铜的摩尔质量是多少?例4、1molSO2是多少克?例5、44gCO2是多少mol?分析例4:因为:SO2的摩尔质量M=64g.mol-1

所以:SO2的质量m=1mol×64g.mol-1=64g即:质量=物质的量×摩尔质量

表达式:m=n×M分析例5:因为CO2的摩尔质量:M=44g.mol-1

所以:n=44g/44g.mol-1=1mol即: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

表达式:n=m/M得出:m、n、M之间的换算关系:m=nM。投影显示:板书:

强化练习2:板书: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的换算关系:m=nM(1)2molH2O有多少克?(2)24.5gH2SO4含有多少molH2SO4分子?归纳总结:投影显示:物质的量是一定数目的集合体,单位是摩尔,简称摩。1mol粒子所含数目约为6.02×1023

。阿伏加德罗常数符号:NA

。NA=6.02×1023mol-1物质的量(n)微粒个数(N)和阿伏伽德罗常数(NA)之间关系式:n=N/NA

物质的量与摩尔质量的换算关系:m=nM物理量有准确的定义和单位,物理量与单位之间有确定的换算关系。结束语:微观粒子有质量,也有体积,由摩尔与微观粒子质量引申出了摩尔质量。那么,由摩尔与微观粒子体积必将也能引伸出一个新的物理量——摩尔体积。这是下节课所要探讨的知识。反馈练习(课后作业):投影显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11.2L氢气含有的原子数目为NA。

(B)、22gCO2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0.5NA。

2、4.6×1022个CO与O2反应生成多少molCO2?3、在反应A+2B=C+2D中,已知C和D的摩尔质量之比为22:9,当1.6gA与B完全反应后,生成4.4gC,则在此反应中C和D的质量之比为多少?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质量、体积、数量。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n

2、单位:摩尔。符号:m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