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用管道讲稿_第1页
公用管道讲稿_第2页
公用管道讲稿_第3页
公用管道讲稿_第4页
公用管道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用管道专题压力管道设计审批人员培训班城镇燃气热力管道设计常用标准规范GB

50494—2009,城镇燃气技术规范GB50028—2006,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316—2000,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2008年版)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T20368—2012,液化天然气(LNG)生产、储存和装运

GB50183—2004,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160—2008,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CJJ/T148—2010,城镇燃气加臭技术规程GB/T17747.2—2011,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第2部分:用摩尔组成进

行计算CJJ63—2008,聚乙烯燃气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B15558.1—2003,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2—2005,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

GB15558.3—2008,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3部分:阀门CJJ95—2003,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CJJ95—2013,城镇燃气埋地钢质管道腐蚀控制技术规程(2014-06-01)

SY/T0413—2002,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技术标准GB/T23257—2009,埋地钢质管道聚乙烯防腐层

SY/T0414—2007,钢质管道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技术标准

SY/T0315—2005,钢质管道单层熔结环氧粉末外涂层技术规范SY/T0420—97,埋地钢质管道石油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447—96,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0379—98,埋地钢质管道煤焦油瓷漆外防腐层技术标准GB/T21448—2008,埋地钢质管道阴极保护设计规范SY/T0096—2000,强制电流深阳极地床技术规范GB50423—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设计规范GB50424—2007,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规范GB50470—2008,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CJJ33—2005,城镇燃气输配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41—2008,锅炉房设计规范CJJ34—2010,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CJJ/T81—2013,城镇供热直埋热水管道技术规程CJJ104—2005,城镇供热直埋蒸汽管道技术规程CJJ28—2004,城镇供热管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CJJ28—2014即将于2014-10-01实施)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门站和储配站、调压装置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燃气的气质

燃气的爆炸极限计算公式P944.1.8

城镇燃气中的有毒组分:

天然气中主要是硫化物,特别是以硫化氢形态存在,属高度危害介质。人工燃气中含有一氧化碳、硫化氢、氨、萘、焦油。其中主要是一氧化碳与硫化氢,属高度危害介质。液化石油气中主要是硫化物。液化石油气中重碳氢化合物对人体也是有害的。

《天然气》中的二类气,《人工煤气》中均要求燃气中硫化氢的含量≤20mg/m3。P944.1.9

城镇燃气应具有可以察觉的臭味,燃气中加臭剂的最小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无毒燃气泄漏到空气中,达到爆炸下限的20%时,应能察觉;(2)有毒燃气泄漏到空气中,达到对人体允许的有害浓度时,应 能察觉。

对以CO为有毒成分的燃气,当空气中CO的体积分数达到0.02%时,应能察觉。

供气末端无毒燃气中最小加臭剂质量浓度计算式

供气末端无毒燃气(不含空气)中最小加臭剂质量浓度按下式计算:

Cn=K/(0.2LL)式中

Cn——供气末端无毒燃气中最小加臭剂质量浓度, mg/m3

K——加臭剂在空气中达到警示气味等级的最小质量 浓度,mg/m3

LL——燃气在空气中的爆炸下限项目加臭剂四氢噻吩THT硫醇TBM无硫加臭剂S-free天然气爆炸极限0.05加臭剂K值/(mg·m-3)0.080.030.07末端燃气中最小加臭剂质量浓度Cn/(mg·m-3) 837管网起始端加臭剂加入量/(mg·m-3)204~815~18加入量系数2.501.33~2.672.14~2.57天然气加臭技术参数项目燃气天然气LPG*LPG混空气**燃气爆炸极限0.050.01750.0175加臭剂K值/(mg·m-3)0.08末端燃气中最小加臭剂质量浓度Cn/(mg·m-3) 8.0022.8611.43管网起始端加臭剂加入量/(mg·m-3)205025加入量系数2.502.192.19采用四氢噻吩的加臭技术参数加臭装置简图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调压装置、门站和储配站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城市输配系统示例

P964.1.14

城镇燃气管道按设计压力p分为7级,如表4.1.14。表4.1.14城镇燃气压力分级当压力>4.0MPa时,参照《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2003设计名称压力/MPa高压燃气管道AB2.5<p≤4.01.6<p≤2.5次高压燃气管道AB0.8<p≤1.60.4<p≤0.8中压燃气管道AB0.2<p≤0.40.01≤p≤0.2低压燃气管道p<0.01中压A—低压两级管网系统P964.1.18

城镇燃气管道平面布置时,要考虑下列要点:(1)城镇燃气干管的布置,应根据用户用量及其分布,全面规划,并宜按逐步形成环状管网供气进行设计。(2)地下燃气管道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并不宜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当需要同沟敷设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3)燃气管道布线时应在门站、储配站、调压站进出口、分支管起点、主要河流、铁路两侧设置阀门。在次高压、中压燃气干管上,应设置分段阀门,并应在阀门两侧设置放散管。在高压燃气干管上,分段阀门最大间距为:以四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应大于8km,以三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应大于13km,以二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应大于24km,以一级地区为主的管段不应大于32km。P100

4.1.30-1地下燃气管道与建筑物、构建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的水平净距项目地下燃气管道低压中压B中压A次高压B次高压A建筑物基础外墙面(出地面处)0.7——1.0——1.5————5.0——13.5给水管0.50.50.51.01.5污水、雨水排水管1.01.21.21.52.0电力电缆(含电车电缆)直埋在导管内0.51.00.51.00.51.01.01.01.51.5通信电缆直埋在导管内0.51.00.51.00.51.01.01.01.51.5热力管直埋在管沟内(至外壁)1.01.01.01.51.01.51.52.02.04.0电杆(塔)的基础≤35kV>35kV1.02.01.02.01.02.01.05.01.05.0通信照明电杆(至电杆中心)1.01.01.01.01.0铁路路堤坡脚5.05.05.05.05.0有轨电车钢轨2.02.02.02.02.0街树(至树中心)0.750.750.751.201.20P1014.1.31

在决定纵断布置时,要考虑下列各点:(1)地下燃气管道埋设的最小覆土厚度(路面至管顶)应符合下列要求:埋设在机动车道下时,不得小于0.9m;埋设在非机动车道(含人行道)下时,不得小于0.6m;埋设在机动车不可能到达的地方时,不得小于0.3m;埋设在水田下时,不得小于0.8m。(2)输送湿燃气的燃气管道,应埋设在土壤冰冻线以下。燃气管道坡向凝水缸的坡度不宜小于0.003,在管道的最低点应设凝水缸。

(3)地下燃气管道不得从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不包括架空的建筑物和大型构筑物)的下面穿越。不得在堆积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蚀性液体的场地下面穿越,并不宜与其他管道或电缆同沟敷设。当需要同沟敷设时,必须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

(4)地下燃气管道从排水管(沟)、隧道及其他各种用途沟槽内穿过时,应将燃气管道敷设于套管内。套管伸出构筑物外壁不应小于表4.1.30-1中燃气管道与该构筑物的水平净距。套管两端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密封。

例如:次高压A燃气管道穿过雨水管沟(宽3m),其套管长度至少为7m。

项目地下燃气管道(当有套管时,以套管计)给水管、排水管或其他燃气管道0.15热力管、热力管的管沟底(或顶)0.15电缆直埋在导管内0.500.15铁路轨底1.20有轨电车轨底1.00表4.1.30-2地下燃气管道与构筑物或相邻管道之间垂直净距(m)

如受地形限制不能满足表4.1.30-2时,经与有关部门协商,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后,表4.1.30-2规定的净距可适当缩小.。有效措施有: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尽量减少焊缝,对焊缝进行100%无损探伤;对管道做较高等级防腐保护。P1014.1.32

燃气管道穿越铁路、高速公路、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穿越铁路和高速公路的燃气管道,其外应加套管。

(2)穿越铁路的燃气管道的套管,应符合下列要求:

套管埋设的深度:铁路轨底至套管顶不应小于1.20m,并应符合铁路管理部门的要求;

套管宜采用钢管或钢筋混凝土管;

套管内径应比燃气管道外径大100mm以上;

套管两端与燃气管的间隙应采用柔性的防腐、防水材料密封,其一端应装设检漏管。

(3)燃气管道穿越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时宜敷设在套管或地沟内;穿越高速公路的燃气管道的套管、穿越电车轨道和城镇主要干道的燃气管道的套管或地沟,应符合下列要求(套管材质未做要求,实际工程中多用钢管):套管内径应比燃气管道外径大100mm以上,套管或地沟两端应密封,在重要地段的套管或地沟端部宜安装检漏管;套管端部距电车道边轨不应小于2.0m;距道路边缘不应小于1.0m。P1014.1.33

城镇燃气管道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的要求:

(1)利用道路桥梁跨越河流的燃气管道,其输送压力不应大于0.4MPa;(2)燃气管道随桥梁敷设,宜采取如下安全防护措施:敷设于桥梁上的燃气管道应采用加厚的无缝钢管或焊接钢管,尽量减少焊缝,对焊缝进行100%无损探伤;跨越通航河流的燃气管道管底标高,应符合通航净空的要求,管架外侧应设置护桩;在确定管道位置时,应与随桥敷设的其他可燃的管道保持一定间距;管道应设置必要的补偿或减振措施;过河架空的燃气管道向下弯曲时,向下弯曲部分与水平管夹角宜采用450形式;对管道应做较高等级的防腐保护;在采用阴极保护的埋地钢管与随桥管道之间应设置绝缘装置。P1024.1.34

城镇燃气管道穿越河底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气管道宜采用钢管;(2)燃气管道至规划河底的覆土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条件确定,对不通航河流不应小于0.5m;对通航的河流不应小于1.0m,还应考虑疏浚和投锚深度;(3)稳管措施应根据计算确定;(4)在埋设燃气管道位置的河流两岸上、下游应设立标志;(5)燃气管道对接安装引起的误差不得大于30,否则应设置弯管,次高压燃气管道的弯管应考虑盲板力。工程中,常采用定向钻穿越(见GB50424—2007)。燃规规定:穿越或跨越重要河流的燃气管道,在河流两岸均应设置阀门。P974.1.20

燃气管道管材

用于输送燃气的管材,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优良的抗腐蚀性、抗震性、气密性及易于连接等各项性能。管材主要有以下几种:

(1)钢管。(2)铸铁管,主要采用球墨铸铁管。(3)塑料管,主要采用聚乙烯塑料管,简称PE管。(4)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5)其他管材。

P994.1.28

城镇中压和低压燃气管道采用什么材质的管道?

中压和低压燃气管道宜采用聚乙烯管、机械接口球墨铸铁管、钢管或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并应符合下列标准的规定(钢管标准略):《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1部分:管材》GB15558.1《燃气用埋地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件》GB15558.2《水及燃气管道用球墨铸铁管、管件和附件》GB/T13295《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CJ/T125《燃气用钢骨架聚乙烯塑料复合管件》CJ/T126

P99

4.1.29

次高压燃气管道应采用钢管,其管材和附件应符合高压燃气管道采用材质的要求。次高压钢质燃气管道直管段壁厚计算应按高压燃气管道直管段壁厚计算公式计算确定。最小公称壁厚不应小于表4.1.29的规定。

钢管公称直径/mm最小公称壁厚/mm钢管公称直径/mm最小公称壁厚/mm100-1504.0600-7007.1200-3004.8750~9007.9350-4505.2950-10008.7500-5506.410509.5表4.1.29钢质燃气管道最小公称壁厚P1034.1.37

高压燃气管道采用的钢管和管道附件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1)燃气管道选用的钢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1部分;A级钢管》GB/T9711.1(L175级钢管除外)、《石油天然气工业输送钢管交货技术条件第2部分:B级钢管》GB/T9711.2和《输送流体用无缝钢管》GB/T8163的规定,或符合不低于上述三项标准相应技术要求的其他钢管标准;(2)燃气管道所采用的钢管和管道附件应根据选用的材料、管径、壁厚、介质特性、使用温度及施工环境温度等因素,对材料提出冲击试验和(或)落锤撕裂试验要求;(3)当管道附件与管道采用焊接连接时,两者材质应相同或相近;(4)管道附件中所用的锻件,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承压设备用碳素钢和合金钢锻件》NB/T47008—2010(JB4726)、《低温承压设备用低合金钢锻件》NB/T47009—2010(JB4727)的有关规定;(5)管道附件不得采用螺旋焊缝钢管制作,严禁采用铸铁制作。凝水缸燃气管道穿越铁路套管和检漏管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调压装置、门站和储配站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P1034.1.36

城镇燃气管道地区等级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沿管道中心线两侧各200m范围内,任意划分为1.6km长并能包括最多供人居住的独立建筑物数量的地段,作为地区分级单元。2管道地区等级应根据地区分级单元内建筑物的密集程度划分,分为一级地区、二级地区、三级地区、四级地区。P1034.1.38

城镇燃气管道壁厚是按第三强度理论计算的,其直管段壁厚计算公式为:式中:δ——钢管计算壁厚,mm;

P——设计压力,MPa;

d——钢管外径,mm;

σS——钢管的最低屈服极限,MPa;

Φ——焊缝系数;

F——强度设计系数。P1044.1.39

城镇燃气高压管道强度设计系数F应符合表4.1.39-1的规定。地区等级强度设计系数F一级地区0.72二级地区0.60三级地区0.40四级地区0.30表4.1.39-1城镇燃气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P1044.1.39表4.1.39-2高压燃气管道穿越铁路、公路和人员聚集场所以及门站、储配站、调压站内管道的强度设计系数管道及管段地区等级一二三四强度设计系数F有套管穿越Ⅲ、Ⅳ级公路的管道0.720.60.40.3无套管穿越Ⅲ、Ⅳ级公路的管道0.60.5有套管穿越Ⅰ、Ⅱ级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的管道0.60.6门站、储配站、调压站内管道及其上、下游各200m管道,截断阀室管道及其上、下游各50m管道(其距离从站和阀室边界线起算)0.50.5人员聚集场所的管道0.40.4P1064.1.43

高压燃气管道焊接支管连接口补强应符合下列要求:(1)补强的结构型式可采用增加主管道或支管道壁厚或同时增加主、支管道壁厚,或三通,或拔制扳边式接口的整体补强形式,也可采用补强圈补强的局部补强形式;(2)当支管道公称直径大于或等于1/2主管道公称直径时,应采用三通;(3)当支管的公称直径小于50mm时,可不作补强计算;(4)开孔削弱部分按等面积补偿,其结构和数值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输气管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251的相应规定。其焊接结构还应符合下述规定:

1)主管道和支管道的连接焊缝应保证全焊透,其角焊缝腰高应大于或等于1/3倍支管道壁厚,且不小于6mm;

2)补强圈的形状应与主管道相符,并与主管道紧密贴合。焊接和热处理时补强圈上应开一排气孔,管道使用期间应将排气孔堵死,补强圈宜按国家现行标准《补强圈》JB/T4736选用。P1064.1.44

高压燃气管道附件的设计和选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管件的设计和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对焊无缝管件》GB12459、《钢板制对焊管件》GB/T13402、《钢制法兰管件》GB/T17185、《钢制对焊管件》SY/T0510和《钢制弯管》SY/T5257等有关标准的规定。(2)管法兰的选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制管法兰》GB/T9112~9124、《大直径碳钢法兰》GB/T13402或《钢制法兰、垫片、紧固件》HG20592~20635的规定。(3)绝缘法兰、绝缘接头的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绝缘法兰设计技术规定》SY/T0516的规定。(4)非标钢制异径接头、凸形封头和平封头的设计,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钢制压力容器》GB150的有关规定。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门站和储配站、调压装置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天然气高压储配站调压计量加臭间办公楼监控、配电室消防泵房P108

4.1.52

门站和储配站内消防设施的要求

(1)储配站在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应按一次考虑。储罐区的消防用水量不应小于表4.1.52的规定。表4.1.52储罐区的消防用水量表储罐总容积/m3>500至≤10000>10000至≤50000>50000至≤100000>100000至≤200000>200000消防用水量/(L/s)1520253035注:固定容积的可燃气体储罐以组为单位,总容积按其几何容积(m3

)和设计压力(绝对压力,102kPa)的乘积计算。储罐总容积的计算计算1.6MPa,公称几何容积3000m3的球罐(实际几何容积3002m3

)的总容积。1.6MPa指表压,绝对压力1.7MPa。3002X1.7X1000100=51034(2)当设置消防水池时,消防水池的容量应按火灾延续时间3h计算确定。当火灾情况下能保证连续向消防水池补水时,其容量可减去火灾延续时间内的补水量。(3)储配站内消防给水管网应采用环形管网,其给水干管不应少于2条。当其中一条发生故障时,其余的进水管应能满足消防用水总量的供给要求。(4)站内室外消火栓宜选用地上式消火栓。(5)门站的工艺装置区可不设消防给水系统。(6)门站和储配站内建筑物灭火器的配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的有关规定。储配站内储罐区应配置干粉灭火器,配置数量按储罐台数每台设置2个;每组相对独立的调压计量等工艺装置区应配置干粉灭火器,数量不少于2个。P1134.1.64

设置城镇燃气调压装置的要求:

(1)自然条件和周围环境许可时,宜设置在露天,但应设置围墙、护栏或车挡;(2)设置在地上单独的调压箱(悬挂式)内时,对居民和商业用户燃气进口压力不应大于0.4MPa;对工业用户(包括锅炉)燃气进口压力不应大于0.8MPa;(3)设置在地上单独的调压柜(落地式)内时,对居民、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包括锅炉)燃气进口压力不宜大于1.6MPa;(4)当受到地上条件限制,且调压装置进口压力不大于0.4MPa时,可设置在地下单独的建筑物内或地下单独的箱内。液化石油气和相对密度大于0.75的燃气调压装置不得设于地下室、半地下室内和地下单独的箱内。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门站和储配站、调压装置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P1174.1.70

表4.1.70-1一般地区土壤腐蚀性分级标准腐蚀性等级强中弱土壤电阻率/(Ω·m)<2020~50>50P1174.1.71

埋地钢制燃气管道采用绝缘防腐蚀层时,共分为普通、加强和特加强三级。燃气埋地管道涂层防腐等级应根据土壤的腐蚀性、管道的重要程度及所经地段的地质、环境条件等因素确定。当城镇燃气管道在下列情况下,应采用加强级和特加强级:(1)高压、次高压、中压管道和直径≥200mm的低压管 道;(2)穿越河流、公路、高速公路、铁路的管道;(3)有杂散电流干扰及存在细菌腐蚀性较强的管道;(4)需要特殊防护的管道;(5)厂、站内管道。防腐层结构分级

聚乙烯防腐层普通级加强级————熔结环氧粉末防腐层普通级加强级————聚乙烯胶粘带防腐层普通级加强级特加强级石油沥青防腐层普通级加强级

特加强级

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普通级加强级

特加强级

煤焦油瓷漆防腐层普通级加强级

特强级P1184.1.74

埋地钢制管道有三种电保护法:(1)外加电源阴极保护(2)牺牲阳极阴极保护法(3)排流保护法强制电流阴极保护原理阴极保护站的保护范围埋地型参比电极测试桩牺牲阳极阴极保护原理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门站和储配站、调压装置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液化石油气(LPG)供气系统(一)

液化石油气供应基地包括:储存站、储配站、灌瓶站液化石油气(LPG)供气系统(二)

LPG管道输送P1244.1.96

管道中液态液化石油气经济流速和最大流速如何确定?(1)管道中液态液化石油气的经济流速范围为0.8~1.4m/s。(2)为防止液态液化石油气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静电危 害,管道中液态液化石油气流速最大不应超过3m/s。P1244.1.94

液态液化石油气采用管道输送时,泵的扬程应满足下列要求:(1)泵的扬程应大于泵的计算扬程;计算扬程=管道沿程阻力+管道局部阻力+

起、终点储罐高程差+终点进罐压力(2)泵的扬程应保证管道输送过程中,沿途任何一点的压力都必须高于该点在其最高输送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力。P1234.1.92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如何确定?管道系统起点最高工作压力如何计算?(1)输送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的设计压力应高于管道系统 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2)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可按下式计算:式中:——管道系统起点的最高工作压力,MPa;

——所需泵的扬程,MPa;

——起点储罐最高工作温度下的液化石油气饱和蒸 气压力(表压),MPa。P1244.1.93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按设计压力可分为3级(P-设计压力):Ⅰ级P>4.0MPaⅡ级1.6MPa≤P≤4.0MPaⅢ级P<1.6MPaP1254.1.99

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的敷设方式有什么要求?(1)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宜采用埋地敷设,其埋设深 度应在土壤冰冻线以下;管道的地基宜为原土层。凡 可能引起管道不均匀沉降的地段,其地基应进行处理。(2)液态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除应符合 埋地敷设对地基的要求外,还应采取有效安全措施。 地上管道两端应设阀门。两阀门之间应设管道安全 阀,管道安全阀放散管管口距地面不应小于2.5m。P1264.1.102

液态液化石油气管道埋地敷设时,应在如下地点设置阀门:(1)起、终点和分支点;(2)穿越国家铁路、高速公路和I、II级公路及大型河流两 侧;(3)管道沿线每隔5km左右处设分段阀门;(4)管道分段阀门间应设置放散阀,放散阀管口距地面不 应小于2.5m。(5)阀门应设在阀室内。阀室宜选择在地形开阔、地势较 高、交通方便且便于管理的地方。厂站进、出口控制 阀室宜在离厂站10~100m的范围内设置。设有放散阀的 阀室应选择在便于安全放散的地点。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压缩机室消防水池仪表间变配电水泵房灌瓶间中间罐汽车装卸台办公楼LPG混气站工艺流程液化石油气混气站气化混气间热水炉间空压机室库房变配电室消防水池消防泵房办公楼压缩机室汽车装卸台汽车槽车库P1274.1.107

气态液化石油气与掺混气管道供应时输送温度如何规定?采用管道供应气态液化石油气与掺混气时,为防止气体冷凝再液化,其管道内输送的气体露点温度应比管道外壁温度低5℃以上。地温的资料见CJJ104—2005。混合气的压力计算气体种类表压/MPa绝对压力/MPaLPG0.070.17LPG混空气0.3250.425注:LPG混空气中LPG的体积分数为0.4,空气的体积分数为0.6。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门站和储配站、调压装置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压缩天然气(CNG)供气系统

压缩天然气气瓶车压缩机室储气瓶组CNG汽车加气棚综合楼CNG气瓶车加气棚P1204.1.79

城镇压缩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工作压力有什么规定?气瓶组和气瓶车的充装压力是多少?(1)城镇压缩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压缩天然气工作压力不应 大于25MPa。(2)气瓶组充装压力宜为20MPa。(3)气瓶车充装压力宜为20MPa。P1204.1.80压缩天然气系统的设计压力

压缩天然气系统的设计压力应根据工艺条件确定,且不应小于该系统最高工作压力的1.1倍。P1214.1.87

压缩天然气管道管材、管件和敷设:(1)压缩天然气管道应采用高压无缝钢管,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5310、《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或《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GB6479的规定。(2)压缩天然气管道上管件、阀门等的公称压力等级不应小于管道系统的设计压力,且不应小于安全阀的开启压力。(3)室外压缩天然管道可采用埋地敷设,管顶距地面不应小于0.6m,冰冻地区应敷设在冰冻线以下;也可采用低支架敷设,其管底距地面不宜小于0.3m;管道跨越道路时,管底距路面净距不应小于4.5m。(4)室外采用双卡套接头连接的压缩天然气管道及室内压缩天然气管道宜采用管沟敷设。管底与管沟底的净距不应小于0.2m,管沟应用中性砂子填充。室内管沟应设活门及通风孔,室外管沟盖板应按通行重载汽车负荷设计,且应设排水措施。液化天然气(LNG)供气系统

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工艺流程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增压器卸车柱空温式气化器BOG储罐BOG加热器水浴式加热器控制室消防水罐消防泵房P1294.1.113

液化天然气系统的设计温度是多少?

液化天然气系统的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68℃。当采用液氮预冷时,设计温度不应高于-196℃。P1294.1.114

液化天然气管道及附件、阀门等设计有哪些要求?

(1)使用温度低于-20℃的管道应采用奥氏体不锈钢无缝钢管,其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的规定。(2)管道宜采用焊接连接。(3)液化天然气低温管道上两个截断阀之间必须设置安全阀,放散气体宜集中放散。(4)管道宜采用自然补偿的方式,不宜采用补偿器进行补偿。(5)管道的保冷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且不应有空隙,该材料还应有良好的防潮性和耐候性。燃气管道

1燃气气质2燃气输配系统3燃气管道计算4门站和储配站、调压装置5管道防腐层和阴极保护6液态LPG管道输送、LPG供应基地、气化站、混气站7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8施工验收P1324.1.122

城镇燃气钢管焊接焊缝质量要求如下:(1)城镇燃气钢管焊缝等级为:

1)当城镇燃气管道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4.0MPa时,管道焊缝应为II级焊缝;

2)当城镇燃气管道工作压力小于4.0MPa时,管道焊缝可为III级焊缝;

3)城镇燃气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城镇主要道路及三、四级地区的管道焊缝均为II级焊缝;

4)城镇燃气门站、储配站、调压站等站场管道焊缝均为II级焊缝。(2)用射线照相或超声波检验焊缝内部质量,检验的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工作压力大于和等于4.0MPa的城镇燃气管道、穿越铁路、公路、河流、城市主要道路的管道焊缝应进行100%射线照相检验;站、场内燃气管道焊缝均为100%无损探伤;

2)工作压力小于4.0MPa的城镇燃气管道焊缝应进行抽样射线照相或超声波检验,抽检比例由设计确定。P1354.1.130

城镇燃气管道吹扫如何进行?有哪些要求?

输气管道分段进行吹扫,吹扫管段的长度一般应控制在3km以内。吹扫介质采用压缩空气。吹扫应有足够的压力,但吹扫压力不得大于设计压力。吹扫应有足够的流量,以保证吹扫流速不小于20m/s。P1364.1.132强度试验压力和介质应符合表4.1.132-2的规定。表4.1.132-2强度试验压力和介质管道类型设计压力PN(MPa)试验介质试验压力(MPa)钢管PN>0.8清洁水1.5PNPN≤0.8压缩空气1.5PN且≮0.4球墨铸铁管PN1.5PN且≮0.4钢骨架聚乙烯复合管PN1.5PN且≮0.4聚乙烯管PN(SDR11)1.5PN且≮0.4PN(SDR17.6)1.5PN且≮0.2P1374.1.134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要求:气密性试验应在强度试验合格后进行。试验介质一般为空气。根据管道设计压力确定气密性试验压力,当设计压力小于5kPa时,试验压力应为20kPa;当设计压力大于或等于5kPa时,试验压力应为设计压力的1.15倍,且不得小于0.1MPa。CJJ33—2005

燃气管道气密性试验(1)修正后的实际压力降对于压力计实测的压力降,应根据大气压力和管道内气体温度的变化加以修正,得到修正后的实际压力降,按下式计算:式中:ΔPp——修正后的实际压力降,Pa;

H1、H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压力计读数,Pa;

B1、B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大气压力,Pa;

t1、t2——试验开始和结束时的管道内气体温度,℃。(2)根据CJJ33—2005,允许压力降为133Pa。(3)若修正后的实际压力降小于允许压力降,则气密性试验合格。热力管道

1供热系统的组成2管网布置和管道敷设3热补偿4施工验收城市集中供热系统

P1384.2.4

集中供热系统根据热媒的分类:集中供热系统根据热媒不同分为蒸汽供热系统和热水供热系统。P1394.2.7

城镇供热网供热介质选择的原则:当生产工艺热负荷为主要负荷,且必须采用蒸汽供热时,应采用蒸汽作供热介质。

当以水为供热介质能够满足生产工艺需要(包括在用户处转换为蒸汽),且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采用水作供热介质。热力管道

1供热系统的组成2管网布置和管道敷设3热补偿4施工验收P1414.2.11

热力管网布置的原则是什么?(1)管径≤300mm的供热管道,可穿过建筑物的地下室或用开槽施工法自建筑物下专门敷设的通行管沟内穿过。用暗挖法施工穿过建筑物时可不受管径限制。(2)热力网管道可与自来水管道、电压10kV以下的电力电缆、通信线路、压缩空气管道、压力排水管道和重油管道一起敷设在综合管沟内。在综合管沟内,热力网管道应高于自来水管道和重油管道,并且自来水管道应做绝热层和防水层。(3)地上敷设的供热管道可与其他管道敷设在同一管架上,但应便于检修,且不得架设在腐蚀性介质管道的下方。P1414.2.12

管道敷设方式有哪几种?管道敷设方式分地上敷设和地下敷设两种方式。地上敷设又分为低、中、高支架敷设。

地上敷设的供热管道穿越行人过往频繁地区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距不应小于2.0m;在不影响交通的地区,应采用低支架,管道保温结构下表面距地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3m。地下敷设又分为直埋敷设和管沟敷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