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16-10-13 颁布
  • 2017-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GB/T 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_第1页
GB/T 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_第2页
GB/T 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_第3页
GB/T 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_第4页
GB/T 25000.10-2016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QuaRE)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文档简介

ICS35080

L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2500010—2016

代替.

GB/T16260.1—2006

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uaRE

(Q)

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

:

Systemsandsoftwareengineering—SystemsandsoftwareQuality

ReuirementsandEvaluationSuaRE—Part10Sstemandsoftware

q(Q):y

qualitymodels

[ISO/IEC25010:2011,Systemsandsoftwareengineering—

SystemsandsoftwareQualityRequirementsandEvaluation(SQuaRE)—

Systemandsoftwarequalitymodels,MOD]

2016-10-13发布2017-05-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GB/T2500010—2016

.

目次

前言

…………………………Ⅲ

引言

…………………………Ⅴ

范围

1………………………1

规范性引用文件

2…………………………1

术语和定义

3………………2

质量模型框架

4……………5

结构

4.1…………………5

使用质量模型及特性说明

4.2…………6

产品质量模型及特性说明

4.3…………8

质量模型的目标

4.4……………………13

质量模型的使用

4.5……………………14

来自不同利益相关方视角的质量

4.6…………………14

各质量模型间的关系

4.7………………15

附录资料性附录与中质量模型的对比

A()GB/T16260.1—2006…………………17

附录资料性附录与的差异

B()ISO/IEC25010:2011………………20

附录资料性附录利用质量模型测量

C()………………21

参考文献

……………………26

GB/T2500010—2016

.

前言

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分为如下部分

GB/T25000《(SQuaRE)》:

第部分指南

———1:SQuaRE;

第部分计划与管理

———2:;

第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

———10:;

第部分数据质量模型

———12:;

第部分测量参考模型和指南

———20:;

第部分质量测度元素

———21:;

第部分使用质量测量

———22:;

第部分系统和软件产品质量测量

———23:;

第部分数据质量测量

———24:;

第部分质量需求

———30:;

第部分评价过程

———40:;

第部分开发方需方和独立评价方的评价指南

———41:、;

第部分评价模块

———42:;

第部分可恢复性的评价模块

———45:;

第部分就绪可用软件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细则

———51:(RUSP);

第部分易用性测试报告行业通用格式易用性相关信息的通用框架

———60:(CIF):;

第部分易用性测试报告行业通用格式

———62:(CIF)

第部分易用性的行业通用格式使用周境描述

———63:(CIF):;

第部分易用性的行业通用格式用户要求报告

———64:(CIF):;

第部分易用性的行业通用格式用户需求规格说明

———65:(CIF):;

第部分易用性的行业通用格式评价报告

———66:(CIF):。

本部分为的第部分

GB/T2500010。

本部分按照给出的规则起草

GB/T1.1—2009。

本部分代替软件工程产品质量第部分质量模型与

GB/T16260.1—2006《1:》。GB/T16260.1—

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2006,:

本部分中有关产品质量特性的表述由个特性调整为个特性使用质量特性由个特性调

———68,4

整为个特性相关的子特性也做了修改调整和补充具体的修订细节在附录中列出

5。、。A。

本部分采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系统与软件工程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

ISO/IEC25010:2011《

评价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附录阐明了本部分与的差异

(SQuaRE)》。BISO/IEC25010:2011。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

本部分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SAC/TC28)。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国家应用软件产品

:、、

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广东省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深圳市中安测标准技术有限公司佛山柯维光电股

、、、

份有限公司重庆市软件评测中心有限公司南京大学珠海南方软件网络评测中心湖北软件评测中

、、、、

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软件评测中心内蒙古电子信息产品质量检验院上海泽众软件科技有限公

、、、

司上海得元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市软件行业协会

、、。

GB/T2500010—2016

.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蔡立志刘振宇冯惠胡芸张旸旸曹祥琼周悦王威丁晓明李军张子良

:、、、、、、、、、、、

何志明张毅廖辉薛保平徐宝文杨桂枝王瑞夏启明黄兆森丁为清高海龄巩绍飞

、、、、、、、、、、、。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

———GB/T16260—1996;

———GB/T16260.1—2006。

GB/T2500010—2016

.

引言

软件产品和软件密集型计算机系统正越来越多地用于实现各种各样的企业和个人的功能个人满

足感业务成功和或人类安全的目标和宗旨的实现则依赖于高质量的软件与系统高质量的软件产品

、/。

和软件密集型计算机系统之于利益相关方是必不可少的它可以提供价值并避免潜在的负面影响

,,。

软件产品和软件密集型计算机系统的利益相关方包括开发方需方使用方和使用软件密集型计

,、、

算机系统的企业客户对软件和软件密集型计算机系统的质量进行全面地规范和评估是保证利益相关

方利益的关键因素可以通过定义在系统中与利益相关方的目标和宗旨相关的必要的和期望的质量特

,

性来实现这包括相关的软件系统和数据以及该系统对其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的质量特性同时尽可

。,。,

能使用经确认的或被广泛认可的措施和测量方法对于规定测量和评价质量特性至关重要本部分中

,、。

的质量模型可以用来鉴定相关的质量特性并进一步用来建立令人满意的需求准则和相关措施

,、。

本部分意在结合系列国际标准的其他部分至和

ISO/IEC25000(ISO/IEC25000ISO/IEC25099)

即将被分部取代的一起使用

ISO/IEC2504nISO/IEC14598。

系列国际标准的组织结构如图所示

ISO/IEC250001:

图1ISO/IEC25000系列标准组织结构

系列国际标准由下列分部组成

ISO/IEC25000:

质量管理分部构成这个分部的标准定义了由系列标准

a)ISO/IEC2500n———。ISO/IEC25000

中的所有其他标准引用的全部公共模型术语和定义这一分部还提供了用于负责管理软件

、。

产品质量需求和评价的支持功能的要求和指南

质量模型分部构成这个分部的标准给出了包括计算机系统和软件产品

b)ISO/IEC2501n———。

质量使用质量和数据的详细的质量模型同时还提供了使用这些质量模型的实用指南

、。。

质量测量分部构成这个分部的标准包括软件产品质量测量参考模型

c)ISO/IEC2502n———。、

质量测量的数学定义及其应用的实用指南给出了软件内部质量软件外部质量和使用质量

。、

测量的示例定义并给出了构成后续测量基础的质量测度元素

。。

质量要求分部构成这个分部的标准有助于在质量模型和质量测量的基

d)ISO/IEC2503n———。

GB/T2500010—2016

.

础上规定质量要求这些质量要求可用在要开发的软件产品的质量需求抽取过程中或用作评

价过程的输入

质量评价分部构成这个分部的标准给出了无论由评价方需方还是由

e)ISO/IEC2504n———。、

开发方执行的软件产品评价的要求建议和指南还给出了作为评价模块的测量编制支持

、。。

这是系列标准的扩展分部目前包括了就绪可用软

f)ISO/IEC25050—25099ISO/IEC25000。

件的质量要求和易用性测试报告行业通用格式

本部分的质量模型可以与和结合使用特别是与需求定义验证

ISO/IEC12207ISO/IEC15288,、

和确认相关的过程该过程重点关注质量要求的规范和评价描述了质量模型如何在

,。ISO/IEC25030

软件质量需求的过程中发挥作用描述了质量模型如何在软件质量评价的过程中发挥

,ISO/IEC25040

作用

注1将转化为

:ISO/IEC25030GB/T25000.30。

注2将转化为

:ISO/IEC25040GB/T25000.40。

本部分可以与与软件过程评估有关一起使用以提供

ISO/IEC15504(),:

客户供方过程中的软件产品质量定义框架

a)-;

在支持过程中对于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支持以及一个定量的质量评价框架

b)、;

在管理过程中对于设置组织质量目标的支持

c)。

本部分也可以与与质量保证过程有关一起使用以提供

GB/T19001(),:

对于设立质量目标的支持

a);

对于设计评审验证和确认的支持

b)、。

GB/T2500010—2016

.

系统与软件工程

系统与软件质量要求和评价SuaRE

(Q)

第10部分系统与软件质量模型

:

1范围

的本部分定义了

GB/T25000:

使用质量模型该模型由个特性组成每个特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一些子特性这些特性关

a),5,,

系到产品在特定的使用周境中使用时的交互结果这一系统模型可以应用于整个人机系统

。,

既包括使用中的计算机系统也包括使用中的软件产品

,。

产品质量模型该模型由个特性组成每个特性又可进一步细分为一些子特性这些特性关

b),8,,

系到软件的静态性质和计算机系统的动态性质这一模型既可以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也可以

。,

应用于软件产品

由这两个模型所定义的特性与所有的软件产品和计算机系统有关这些特性和子特性为规定测

,。、

量和评价系统与软件产品质量提供了一致的术语它们还提供了一组质量特性依此可比较所陈述的

。,

质量需求的完备程度

注1尽管产品质量模型的范围旨在软件和计算机系统但很多特性也与更广泛的系统和服务有关

:,。

中的数据质量模型是对本部分所给出的模型的补充

ISO/IEC25012:2008。

注2将转化为

:ISO/IEC25012GB/T25000.12。

以上提及的两个模型其范围不包括纯功能性性质见但包括功能性特性见

,(C.6),(4.3.2.1)。

质量模型的应用范围包括从获取需求开发使用评价支持维护质量保证和审核相关的不同

、、、、、、、

视角对软件和软件密集型计算机系统的确定和评价支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