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剖析_第1页
广西桂林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剖析_第2页
广西桂林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剖析_第3页
广西桂林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剖析_第4页
广西桂林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桂林市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注意: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条形码、姓名和考号张贴和填写答题卷指定的位置。2、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主观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当哪怕是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之时,《朗读者》、《见字如面》以其真诚与直达心灵的表达方式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被誉为一股清流。在中国的电视市场上,情感类节目一直是广受欢迎的宠儿。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朗读者》类节目的出现,在受众群中激起阵阵涟漪,并不为奇。《朗读者》更像是用朗读串连着的人物访谈。在每期的节目之中,有大量的访谈时间,真正用于朗读文学作品的时间并不多,而正是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讲述了普通人的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朗读者》的成功被外界解读成“出乎意料”,因为其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将值得关注的生命和值得关注的文字完美结合,就是我们的《朗读者》”。但在此前与泛娱乐节目的同台竞争中,人文类节目很少能够冲出重围、浮出水面。在人文类节目被边缘化的大环境之下,《朗读者》的存在,成为沧海遗珠般的稀缺资源。人文类节目的式微,并非简单地没有流量“鲜肉小花”加持,也并非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而是因为在面对碾压式情感综艺时,人文节目并不追求娱乐,更不持“道德中立”的态度——反之,它时时在追求一种对理想人格的阐发和尊严价值的关切。如今的大众媒体,不追求娱乐意味着不回避严肃的问题,甚至是不盲目依从娱乐工业的逻辑,这就意味着,这种异质性的力量可能会被文化工业排斥。但这恰恰就是《朗读者》的成功让人欣喜和意外之处。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有了“道德偏向”的姿态,就需有明确的价值观为铮铮铁骨,也需超越金钱利益的顾虑。因为作为价值提供者的节目制作者,难以用“信息提供者”的身份去隐匿自己的价值偏向而任由自己觉得错误的价值广泛传播,于是节目的内容、形态、表达与受众用户的数量都会受到限制。反观一些情感类节目,赤裸裸的拜金、带有偏见的表达甚至歧视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被当作多元言论而包容,甚至为了话题热议而刻意制造“奇葩”与冲突效果吸引关注,以获取收视率。在我们看到媒体“收视口碑双赢”的一致评价时,我们不要忘记了对《朗读者》这类人文类文化产品意义的思考。《朗读者》的董卿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她重新定义了“朗读”,认为“阅读是很私人的事情,但朗读不是,朗读要有对象,它和唱歌一样”,这种朗读“可以传情达意”,“只不过我们很多人没有形成这种习惯,因为它显得略微有些正式。其实你想想,朗读也就是说话,我甚至觉得它的群众基础更大,因为会说话的人比会唱歌的人还要多。”在此刻,我们为一股清流的诞生而欢呼,甚至有评论寄希望于《朗读者》可以改变娱乐综艺的霸屏现状,平复一下当下综艺界的聒噪浮华。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并没有答案。我们只是清楚地知道:历史都是人来创造的。(改编自《<朗读者>是否能为文化产品的公共性提供一种可能?》)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关于《朗读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朗读者》是一个旨在表现公众人物影响力的情感类节目。B.《朗读者》是一个朗读时间不多、不追求娱乐性的人文类节目。C.《朗读者》是一个提供明确“道德偏向”价值的文化产品。D.《朗读者》是一个让人欣喜和意外的“收视口碑双赢”的文化节目。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综艺界表情包式表演和PS型剪辑,只要搭配上当红IP和“鲜肉小花”,就能引发收视高潮与商业成功,这是一种典型的聒噪浮华,B.发自内心的情感表达与倾诉,通过光影音的作用打动受众,自然而然,顺理成章,从这一点来说,《朗读者》受到欢迎并不为奇。C.《朗读者》用朗读串联起人物访谈,通过对多位有名气、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的访谈,来讲述普通人不平凡的坚守与最朴素的情感。D.人文类节目式微的原因,一是缺乏流量“鲜肉小花”的加持,二是情感调动不够充分,更关键的是坚持与碾压式情感综艺节目不同的价值观。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朗读者》毫不讳言自己的人文特质,从满屏娱乐竞技类综艺中脱颖而出,体现了对理想人格之阐发和尊严价值之关切的真实需求。B.当下,对于大众媒体来说,一旦被视为不依从娱乐工业逻辑的异质性力量,就会受到文化工业的限制,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C.从“朗读‘可以传情达意’”这句话可以看出,董卿认为朗读是一种情感交流手段,《朗读者》的产生和传播可能带动更多人进行这种交流。D.作者提出“文化产品的产生与传播能否从《朗读者》开始,缓慢地以另一种逻辑运转”这个问题,反映了一种现实需要,表达了一种期盼。(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茅以升:桥梁·栋梁·脊梁宁滨茅以升建桥的志向起于儿时的一次塌桥经历。青年时期,他的桥梁梦又有了升华,他曾在日记中写道:“以詹天佑为楷模,出洋留学深造,掌握尖端技术,立志为国建造新型大桥。”应该说,对于桥的追寻贯穿了茅以升的一生。在他生命的各个阶段,都能看到他在不断寻找架桥的起点和支点。为了实现自己的桥梁梦,大学期间,茅以升学习极为勤奋,仅整理的笔记就多达200本,近千万字。正是这种超越常人的勤奋,使得他成为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成绩历史最高纪录的保持者。茅以升被保送美国康奈尔大学留学,他用超凡实力打破了教授的质疑,仅用一年时间就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硕士学位。为了尽快掌握造桥的实际本领,他白天在桥梁公司实习,晚上去夜校攻读博士学位,星期天则去图书馆埋头苦读。最终,依靠超乎常人的毅力和争分夺秒的勤奋,茅以升成为卡内基理工学院第一个工科博士。茅以升生前曾说:“人生一征途尔……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渡,桥何名欤?曰奋斗。”这正是他一生奋斗不息的真实写照。20世纪初,茅以升经历过中国革命热潮的洗礼,对于“国家”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还是在国内求学期间,他在一篇文章中写道:“国内仅有的几座像点样的铁路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这是我们学工程的人的最大耻辱。”1919年11月,顺利通过博士论文答辩的茅以升获得了康奈尔大学颁发的“斐蒂士”金质奖章。面对几所著名大学和几家桥梁公司的争相邀请,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回到祖国。“纵然科学没有祖国,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是中国人,我的祖国更需要我!”如今,只要说到茅以升,人们就不由自主地联想到钱塘江大桥,这座著名的桥梁,已经成为茅以升爱国报国的象征。1920年归国后,他还发现了另外一条报国之路——开展工程教育,培养桥梁工程人才。早在建设钱塘江大桥时,茅以升就已经开始了在科教育人道路上的探索。每年暑假,他都要致函大学,招收几十名大三、大四学生到大桥建设工地实习。钱塘江大桥工地成为培养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从中成长出的武汉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汪菊潜、南京长江大桥总工程师梅旸春、郑州黄河大桥总工程师赵燧章等一批新中国杰出桥梁工程师,成为中国桥梁事业的中流砥柱。1920年后的约30年间,茅以升曾应邀先后在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国立东南大学、河海工科大学、北方交通大学等学校担任教授、校长等职务,为祖国培养了一批批工程技术人才。在工程教育领域,茅以升形成了独特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即“习而学”工程教育思想。这种基于“实践—理论—实践”的认识规律充分把握了工程教育的特点,在高等教育正在发生根本变革的今天,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1950年,中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成立,茅以升当选为副主席后,“科普”“科协”成为他一生的事业和日常工作。“科学绝不仅仅是科学家的事。只有让广大群众懂得科学,才能提高整个国家的科学水平。”茅以升亲自动笔,写下了大量的科普作品,如《五桥颂》《中国的古桥和新桥》《中国的石拱桥》等。他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填补了中国桥梁史的空白;他主持撰写的《从赵州桥到南京长江大桥》一书被翻译成英、法、德等多种文字版本。茅以升一生为祖国江河架桥,也致力于为科技与人民架桥。晚年的他依然致力于为祖国统一“搭桥”,他提出可以通过联系中国科协,把国外先进的学术、科技成果引进祖国,为侨居海外的科技界的华人报效祖国努力架起一座通畅之桥。1989年(选自《光明日报》,有删节)【相关链接】1933年至1937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茅以升攻克无数技术难题,建成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并经历了建桥、炸桥和复桥的过程,在灾难深重的旧中国,集中体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的民族之魂。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茅以升的造桥梦起于儿时,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梦想不断得到升华,为国建桥成为青年茅以升勤学奋斗的动力。B.面对国外著名大学和几家公司的争相邀请,茅以升不为所动,选择回到祖国,并从此投身祖国的桥梁事业,奉献一生。C.钱塘江大桥工地是培养我国桥梁工程师的摇篮,从中成长出了一批新中国杰出桥梁工程师,钱塘江大桥也因此成为茅以升爱国报国的象征。D.本文以“桥梁·栋梁·脊梁”为题,简练贴切,既概括了茅以升献身科技、报效祖国的伟大一生,又体现其堪为知识分子表率的高尚情操。5.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A.经历过中国革命热潮的洗礼,茅以升对“国家”二字有了更深的领悟。在国内求学期间,让茅以升引以为耻的是国内仅有的几座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B.“习而学”的教育理念是茅以升在工程教育领域的重大贡献,这种教育理念强调先理论后实践,至今仍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C.为了普及科学,茅以升写了大量的科普作品,他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填补了桥梁史的空白,他撰写的《从赵州桥到南京长江大桥》被翻译成多种文字版本。D.茅以升一生热爱架桥,为祖国的江河架桥,为科技与人民架桥,晚年的他还致力于为侨居海外的科技界的华人报效祖国架起一座通畅之桥。E.茅以升志存高远、自强不息,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他不愧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典范。6.周培源在《桥梁专家茅以升》一书中指出:“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茅以升对我国科技事业的贡献。(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父亲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棚圈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孙少安拧转身急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自己的打算。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就算敲定了。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月亮是这样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中划线的句子描写的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为下文他决定重建学校做铺垫。B.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C.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农民精神生活空虚。D.这段文字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而发生的心理变化为线索,重点描写了少安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的过程,语言朴实动人,富有感染力。8.小说中的孙少安是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9.小说表现了当时农民的哪些不同的思想观念?并谈谈给你哪些启示。(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六军还京师。帝用嘏及锺会策,自帅军而还。至洛阳,进位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政。剑履上殿,固辞不受。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诞以淮南作乱,议者请速伐之。秋七月,奉天子及皇太后东征。吴使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诞,诸将逆击,不能御。因命合围,分遣羸疾就谷淮北,廪军士大豆,人三升,钦闻之,果喜。帝愈羸形以示之,多纵反间,扬言吴救方至。诞等益宽恣食,俄而城中乏粮。石苞、王基并请攻之,帝曰:“今三叛相聚于孤城之中,天其或者将使同戮。吾当以长策縻之,但坚守三面。若贼陆道而来,军粮必少,吾以游兵轻骑绝其转输,可不战而破外贼。外贼破,钦等必成擒矣。”三年春正月壬寅,诞、钦等出攻长围,诸军逆击,走之。初,诞、钦内不相协,及至穷蹙,转相疑贰。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帝谓诸将曰:“可攻矣!”二月乙酉,攻而拔之,斩诞,夷三族。吴将唐咨等帅其属皆降。或言吴兵必不为用,请坑之。帝曰:“就令亡还,适见中国之弘耳。”于是徙之三河。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以帝三世宰辅,政非己出,情不能安,又虑废辱,将临轩召百僚而行放黜。事泄,帅左右攻相府,称有所讨,敢有动者族诛。相府兵将止不敢战,贾充叱诸将曰:“公畜养汝辈,正为今日耳!”太子舍人成济抽戈犯跸,天子崩于车中。帝召百僚谋其故,于是归罪成济而斩之。立燕王宇之子常道乡公璜为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帝冕十有二旒,建天子旌旗,乐舞八佾,位在燕王上。(节选自《晋书·帝纪第二·文帝司马昭》)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诸将逆击逆:预先。B.诞等益宽恣食恣:放纵,肆意。C.吾当以长策縻之縻:牵制。D.及至穷蹙穷:处于困境。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壬寅,此处为干支纪日。干支还可纪年、纪时。“壬寅”前为辛丑,后为癸卯。B.中国,即中原地区。古代称长江流域的中原地区为中国,以别于四方蛮夷地区。C.宰辅,辅佐帝王执政的大臣,一般指宰相。魏时司马家族掌权,连续三代为相。D.八佾,古代只有天子才有资格使用的乐舞。佾是乐舞的行列,八佾为八行八列。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昭善于把握机会。景帝去世时,他不听天子命令,自己率军返回洛阳,得以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掌握了朝中大权。B.司马昭智慧过人。诸葛诞叛乱时,他制造自己兵力虚弱的假象,断绝诸葛诞的粮草供应,一直等到敌方阵营内乱时才发起反攻。C.司马昭善良而仁慈。他拒绝坑杀吴国降卒而主张将他们迁徙到三河,认为即使他们不肯效力而逃回去,也显示了国家的大度。D.司马昭颇有心计,善于掩饰。景帝去世时,他手握重权却拒绝佩剑穿鞋上殿;诛杀天子事发生后,他与百官商议归罪于成济。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5分)(2)会钦计事与诞忤,诞手刃杀钦。钦子鸯攻诞,不克,踰城降。(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14〜15题。咏史(其二)左思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②。冯公③岂不伟,自首不见招。【注】①金:指汉代金日磾,他家自汉武帝到汉平帝,七代为内侍。张:指汉代张汤,他家自汉宣帝以后,有十余人为侍中、中常侍。②珥汉貂:汉代侍中、中常侍的帽子上皆插貂尾。珥,插。③冯公:指汉代冯唐。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开篇两句写的是松树苍郁茂盛却长在山间水沟低处,而那低垂摇摆的初生小树却长在高高的山上。B.三四句中,“彼”指的是山上的小树,它会渐渐长大,变得和松树一样高,拥有阔大树荫和百尺长的枝条。C.“胄”,古代帝王和贵族的长子。“蹑”,登。这一句的意思是贵族世家的子弟能轻易登上高位。D.最后四句点明,历史上冯唐是具有奇伟之才的人,但因为金张两家的压制始终未能受到封赏,坐上高官。E.这首古体诗气势雄健,笔调挺拔,形象鲜明,情感浓烈,充分体现了作者独树一帜的诗歌风格。15.这首诗通篇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2)刘禹锡《陋室铭》中写居室主人摆脱繁杂公务并暗寓欣喜之情的一句是“”。(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感叹东吴强盛的局面,孙权风流余韵,经历无数风雨,一去不返的句子是“,”。第Ⅱ卷表达题(共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2023年的文化金融将呈现“马太效应”,那些不会运用金融工具的文化企业,将难以驾驭资本,而在资本市场长袖善舞的文化企业将越来越好。②优秀的文学作品清新自然,不落言筌,用朴实的语言、平常的事物创造出似浅而实深的意境,使读者在平淡的语句中体味作者的深意。③中方对4月3日发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市地铁的恐怖袭击事件深感震惊并予以强烈谴责,对一切危害公共安全的言行不赞一词。④导师是位德高望重、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十数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理应辅助导师的工作,为其分忧解难。⑤风骨是文艺批评的一个标准,也代表着文艺作品的品质,但遗憾的是,近年来,风骨不再成为多数作家的自觉追求,风骨之说颇有些大音希声。A.①④B.②③C.③⑤D.④⑤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拥有历史文物资源是一座城市的幸运,可文物遗址保护区不断让步于经济开发,说明管理者对于历史文物的珍视程度,还未与历史文物资源的价值相匹配。B.因为历史文化名人其所处的历史环境,或者其较高的专业成就,对大众有陌生感,所以大众对历史文化名人形成一定的知识壁垒也是很正常的。C.新年前后,观众朋友们对正在全国各大影院上映的《血战钢锯岭》、《萨利机长》等好莱坞影片的好评如潮,也引发了国人对于英雄与信念的争论。D.中国提出亚太地区安全构架理念,不是要推倒现有的安全机制框架,而是对现有亚太安全机制进行调整、完善,补充基于双边同盟的亚太安全理念的局限和不足。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______________,仿佛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恤。①以前我也痛恨我人生中的缺失②你不想要它③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④因为我认识到生命中的缺口⑤它却如影随形⑥但现在我却能宽心接受A.③②⑤①⑥④ B.③②①⑥④⑤C.①⑥④③②⑤ D.①⑥②⑤④③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在动物学上,①,诸如黑叶猴、眼镜猴、金丝猴等。事实上,对于一些普通民众而言,②,但他们对猴并不陌生,因为生活中并不乏猴的影像:生肖中有猴,游戏中有猴……考察中国文化中的猴,更多的不是出现在庙堂之上,③。正是依托其动物的本色,再借助民间社会这一广阔的舞台,猴完成了一只文化灵物的精彩表演。21.共享单车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需要,下面是“ofo和摩拜单车月度和日均活跃用户对比”图表,请根据图表内容写出统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不超过100个字。(6分)ofo和摩拜单车的月度日均活跃用户对比0.9ofo和摩拜单车的月度日均活跃用户对比0.91.84.7111.2430.3443.8748.7881.2797.861.021.340.921.066.9714.3225.5330.6348.68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2023.52023.62023.72023.82023.92023.102023.112023.122023.1月度日均活跃用户数(万)摩拜ofo摩拜单车8月进入北京9月底进入广州月进入深圳、成都11ofo从10月起走出校园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基本特点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左右交叉,袖子宽大。最近,有一所学校同寝室的几个女生火了,原因是她们严格遵循古代礼仪,不管上课还是生活都穿汉服,成了一道与现代生活不同的异样风景。此事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阐述你的思考和理由。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14级5月26日适应性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A(《朗读者》的主旨不是表现公众人物的影响力)2.D(“情感调动不充分”违背文意,原文第4段明确说了“并非是因为对情感调动得不够充分”)3.B(“最终导致在收视率竞争中的失败”在原文中没有充分的依据)C(钱塘江大桥成为茅以升爱国报国的象征,主要原因是钱塘江大桥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经历了建桥、炸桥和复桥的过程,集中体现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彰显了中华民族刚强不屈的民族之魂。)5.D、E(A项,原文为“国内仅有的几座像点样的铁路大桥都是外国人修的,这是我们学工程的人的最大耻辱”;B项,“先理论后实践”错;C项,应为“中国桥梁史”)6.答:①热爱祖国,为国建桥:茅以升克服困难,攻克技术难题,建成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并主持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钱塘江大桥,是新中国桥梁事业的奠基人。②专注工程教育,为国育才:茅点3分,答对3点5分,要求答案有概括有分析,只有概括没有分析则答对1点得1分)7.A(B.“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说法错误,孙少安并不是想到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才来到儿子读书的村小学的,原文是“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C.双水村人对神鬼问题是不敢有所非议,而不是“精神生活空虚”。D.应是“以孙少安目睹双水村小学的破旧,捐款重建双水村小学为线索,重点描写孙少安的心理变化”。)8.答:①明辨是非,从他反对重建庙宇而决心重建学校一事可以看出;②依恋故土,从他对家乡的回忆可以看出;③热心为家乡做贡献(或:有社会责任感、关心教育等也可以),从孙少安关心家乡教育,拿出一大笔钱来重建小学可以看出。点3分,答对3点5分,要求答案有概括有分析,只有概括没有分析则答对1点得1分)9.思想观念:① 以孙少安为代表的先进农民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于是投资办教育,致力建设新农村。②以刘玉升为代表的一部分农民的思想观念还是十分陈旧,他们只是希望通过建庙来寄托自己渺茫的希望。③而相当大部分的农民还缺少自己的主张,他们更多的是观望和跟风。(每点2分,答对两点即可)启示:①真正能够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是教育。②先致富的人应有使命感,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才能带领大家,改变贫穷,走向发展。(2分。只要言之成理,其它答案也可以)10.(3分)A(逆:迎战)11.(3分)B(“长江流域”应为“黄河流域”)12.(3分)C(“善良而仁慈”不恰当,不杀降卒主要体现的是他的大器有远见)13.(1)(5分)时值魏明帝大行奢侈风之后,文帝免除苛刻繁琐之事,不强占农时,百姓十分高兴。(大意正确2分,落实“蠲除”“苛碎”“夺”各1分)(2)(5分)恰逢文钦与诸葛诞商议事情时意见抵触,诸葛诞持刀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进攻诸葛诞,未能取胜,出城投降。(大意正确2分,落实“忏”“克”“踰”各1分)附:文言文翻译秋八月辛卯,帝死于正堂,终年五十五岁。武帝接受禅让,追加尊号为文皇帝,庙号称太祖。文皇帝名昭,是景帝的同母兄弟。时值魏明帝大行奢侈之后,文帝免除苛刻繁琐之事,不占农时,百姓十分高兴。景帝死,天子命令文帝镇守许昌,尚书傅嘏率领六军返回京师。文帝采用傅嘏及钟会的策略,自己率军返回。到了洛阳,升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佩剑穿鞋上殿。文帝坚决推辞不接受。甘露二年,镇东大将军诸葛在淮南作乱,商议的人们请求迅速讨伐他。秋七月,事奉天子及皇太后一同出征。吴国派文钦等三万余人来救援诸葛诞,诸将迎击,抵挡不住。于是命令合拢包围圈,分批派遣病弱者去淮北取得给养,开仓分给军士大豆,每人三升。文钦听到消息,果然高兴。文帝更加显示出兵力虚弱的样子,多次行使反间计,扬言吴国救兵快要到了。诸葛诞等人更加宽心任意吃喝,不久城中缺粮。石苞、王基一同请求攻打,文帝说:“现今三个叛贼在孤城中聚在一起,上天或许将使他们同时遭受杀戮。我们应当用长远的策略牵制敌人,只需坚守三面。如果敌人从陆路来,军粮一定少,我们用装备轻便行动迅速的骑兵断绝他们的中转运输,可以不交战而打败外来敌人。外敌被击败,文钦等人必定成俘虏。”三年春正月壬寅,诸葛诞、文钦等出城攻打围城军队,各军迎击,打跑了他们。起初,诸葛诞舆文钦内部不相融洽,到了处境窘迫时,转而互相猜疑。恰逢文钦与诸葛诞商议事情时意见不一,诸葛诞持刀杀了文钦。文钦的儿子文鸯进攻诸葛诞,不胜,出城投降。文帝对众将说:“可以攻城了。”二月乙酉,攻城并夺取了城池,杀诸葛诞,灭三族。吴国将领唐咨等人率领他们的部属都投降。有人说吴国兵士必定不会为魏国效力,请求活埋了他们。文帝说:“即使他们逃回吴国,正好显示我中原国家的大度。”于是把他们迁徙到三河。景元元年夏四月,天子既因为文帝三代辅佐朝政,政令不是自己发出,因此于心不安,又顾虑被废受辱,将亲临大殿前召集百官放逐罢黜文帝。事情泄露,率手下人攻打相府,宣称有叛逆要讨伐,谁敢妄动诛杀全族。相府的兵将住手不敢交战,贾充喝斥诸将说:“司马公供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天啊!”太子舍人成济抽出戈进击车驾,刺天子,天子死在车中。文帝召集百官商讨这次变故,于是归罪于成济而杀了他。立燕王曹宇的儿子常道乡公曹璜作皇帝。咸熙二年五月,天子命令文帝的冠冕装饰有十二道旒,建立天子的旌旗,乐舞用八佾,地位在燕王之上。14.BD(选对一个2分,选对两个5分)15.对比手法(1分)前四句用“松”和“苗”的形象、位置不同对比,五六句用“世胄”和“英俊”的职位对比,最后四句用“金张”和“冯唐”的功业、地位不同对比。(3分)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世族权贵依仗祖业窃居高位,出身寒微的人虽有才能却只能屈居下位的不公平用人现象的强烈不满和愤怒批判。(2分)16.默写:(1)(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2)无案牍之劳形(3)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每空1分,有添字、漏字、错别字该空不给分)17.C(①长袖善舞:原指有所依靠,事情就容易成功。后形容有财势会耍手腕的人,善于钻营,会走门路。②不落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没有刻意地用华丽词藻和修辞手法修饰文章,却给人很好、出彩、舒服清新的感觉。③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后也比喻一言不发。④忝列门墙,谦辞,表示自己愧在师门,只能用于第一人称,一般指仍在老师门下。⑤大音希声:最大最美的声音乃是无声之音,即达到极致的东西是不可捉摸的。)18.A(B.主客体颠倒,在前一个“大众”之后加“来说”。C.偷换主语,“引发……争论”的应是“影片”,在“也引发”之前加“这此影片”。D.搭配不当,“补充”改为“弥补”。)19.A首先要注意题中横线前后的语句,由横线前的语句,可确定③紧承其后,由横线后的语句,可确定④在其前,由上述两点即可确定答案。20.①猴有很多种类(1分)②他们可能从未见过真正的猴(2分)③而是存在于民间(2分)21.两家的活跃用户都是从2023年8月起开始持续快速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