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专家16年高频考点预测分析_第1页
地理高考专家16年高频考点预测分析_第2页
地理高考专家16年高频考点预测分析_第3页
地理高考专家16年高频考点预测分析_第4页
地理高考专家16年高频考点预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年高考准备着…·品读试题·启思立意·延展智慧

2006年秋季,福建、浙江、辽宁、安徽、天津

2004年秋季,广东、山东、海南、宁夏

2005年秋季,江苏省、上海(已进入第二轮改革)2007年秋季,北京、黑龙江、吉林、陕西、湖南

2008年秋季,山西、江西、河南、新疆

2009年秋季,河北、湖北、云南、内蒙古

2010年秋季,川、渝、贵、甘、青、藏高中新课程实验省区的推进

2012年秋季,广西壮族自治区2012年新课程省区2012年旧课程省区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文综)卷的省区分布2013年新课程省区2013年旧课程省区高考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文综)卷的省区分布文科考生·闭卷(笔试)绝对多数省区采用“3+小综合”的模式“3+文科综合”语文数学外语(150分)(150分)(150分)地理政治历史(100分)(100分)(100分)450分300分(必考+选考)立意情境设问赋分答案高考试卷卷头卷长题型试题组卷……对地理教与学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因素①选人的考试,考核综合能力,学科的综合能力考核实现了吗?②选用的材料鲜活吗?地理特质鲜明吗?符合学科的呈现与表达习惯吗?③与提供信息材料结合吗?设问精巧吗?设问指向明确吗?④应答的思维过程与所赋分值合理吗?其量化的分数有意义吗?⑤给予的答案科学严谨吗?能自圆其说吗?是合格高中生地理学习能力所及的吗?试题的评价:科学性、原创性、难易度、公平性、时代性、导向性(专业性评价:专家和技术层面的定性与定量评价)(社会性评价:受试群体与公众媒体的感知评价)话题问题主题选题组题评题做题课题命题(试题设计)教师职业技能Ⅰ-品读试题:内容结构与特点;

▼在考什么?Ⅱ-启思立意:试题设计与追求;

▼为什么这样考?Ⅲ-延展智慧:理性分析与应对;

▼还会怎样考?以2012年高考课标文综卷地理试题为例Ⅰ-品读试题:内容结构与特点;

▼在考什么?选择题(1-11题)必考题(36-37题)选考题(42-44题)(一)地理试题及参考答案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1-11题,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1.B 2.A 3.D

图1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1,完成4~5题。图14.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5.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答案:4.D 5.C读图2,完成6~7题。

图26.据图示信息可以推断

A.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B.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

C.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

D.7月平均气温甲城市低于乙城市7.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

A.关中平原、浙闽丘陵 B.江汉平原、山东丘陵

C.汉水谷地、黄淮平原 D.汾河谷地、松嫩平原答案:6.A 7.C

图3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剩余劳动力数量、人均工资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3,完成8~9题。图38.由图3可以推断,该区域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C.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9.甲、乙两类企业相比A.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B.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答案:8.C9.B

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图4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答案:10.D11.C

第Ⅱ卷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第37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做答。第42题~第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做答。36.(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红木家具广受人们喜爱。目前,我国红木原材主要依赖进口。越南是红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国。近年来,越南规定红木原材需经初加工方可出口。凭祥(位置见图6)是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开始在凭祥集聚。

图6(1)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2)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10分)(3)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祥集聚的原因。(6分)

36.(22分)(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2分)扩大就业;(2分)保护红木(森林)资源。(2分)(2)(地处边境)接近原料(红木)产地;(3分)(我国)市场需求旺盛;(2分)(高速公路和铁路经过)交通便捷;(3分)(作为边境地区的较大城市)基础设施较完善。(2分)(3)接近家具厂(客户),节省运输费用;(2分)利于企业间人员与信息的交流,提高企业创新能力;(2分)共享基础设施,节约生产成本。(2分)37.(24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7所示区域的沿海地区年降水量约50毫米,东部山地雪线高度在4480~5000米之间。自20世纪90年代,该地区开始种植芦笋(生长期耗水量较大),并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芦笋出口区。图7(1)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10分)(2)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6分)(3)你认为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8分)37.(24分)(1)位于热带,全年气温高,蒸发旺盛;(3分)(受东部山脉阻挡)处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背风坡,不利降水;(4分)(势力强大的)沿海寒流的减湿作用强。(3分)(2)地下水;(3分)冰雪融水(河水)。(3分)(3)观点一: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促进经济发展。观点二:不应该大力发展芦笋种植。理由:芦笋生长耗水量大,当地本来水资源缺乏,种植芦笋使当地水资源更为紧缺。(以上两种观点任答其一即可得分。其中,表明观点得2分,理由合理且充分得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但本小题总分不超过8分)请考生在第42、43、44三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2.(10分)旅游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图11(1)简述图示区域中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42.(10分)(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4分)(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多媒体展示等。(6分)(答出其中三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43.(10分)自然灾害与防治读图12,完成下列要求。图12示意美国本土飓风、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图12(1)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6分)(2)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分)43.(10分)(1)甲为地震。(西临太平洋)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3分)乙为飓风。东部处在北大西洋飓风侵袭路径上;南部接近飓风源地。(3分)(2)加强灾害监测和预报;制定防灾应急预案;修建避难场所等工程性防御设施;进行防灾教育和培训等。(4分)(答出其中两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44.(10分)环境保护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13)。图13(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44.(10分)(1)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4分)(2)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6分)(答出其中三项即可得满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选择题(1-11题)必考题(36-37题)选考题(42-44题)全卷题(地理题)(二)试题简析与数据统计

▼第Ⅰ卷选择题1-11题(44分)题量与分值主体内容与信息呈现设问与考核能力1-3小题(12分)“我国现阶段耕地面积缩小与粮食总产量增加”(文字信息)读文字信息并调动已学知识,分析与比较得出: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改革开放以来,太湖平原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显著;黑龙江省比河南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较少。4-5小题(8分)“某流域河流的流量变化”(文字、分布示意图与二维坐标统计图)确定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中的④地;分析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有湖泊分流。6-7小题(8分)“甲、乙两城市的地理位置”(两城市位置分布图)据图示信息推断1月平均气温甲城市高于乙城市;确定图中甲、乙两城市分别位于汉水谷地、黄淮平原(地形区)。8-9小题(8分)“某区域甲、乙两类不同企业的剩余劳动力与人均工资的变化”(文字与二维坐标示意图)推断该区域在T1

~T2年经历了产业结构调整;比较两类企业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10-11小题(8分)“某小区域的地形”(文字、数字与等高线地形图)确定Q地的海拔;估算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1)●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特点,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和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

易中难选择题44分选择题的设计:

1)提供有效信息,题干表述准确、简洁;

2)选项与题干内容属于同一范畴;

3)干扰项与正确选项长度、属性尽量相应;

4)干扰项能够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5)各题正确项应随机排列,分布均匀。□选择题:

入题容易,但定项不易。

一些题目对考生地理思维的缜密性与严谨性要求是相当高的,多数考生可错3-5道题左右,既44分可得24分左右。应届考生实测(1-11题,44分)平均分24.01

难度0.55题号难度系数10.9620.2430.2740.7450.7960.3370.4980.8590.71100.26110.37选择题各小题的难度0.200.400.600.801234567891011题号●●●●●●●●●●●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1~3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A.太湖平原 B.洞庭湖平原

C.江汉平原 D.成都平原3.河南省和黑龙江省都是我国产粮大省。两省相比,黑龙江省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耕地面积广 B.生产规模大

C.机械化水平高 D.人口较少答案:1.B2.A3.D

主题和区域基于全国考虑差异与定位比较与分析透析这组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56分)题量与分值主体内容与信息呈现设问与考核能力36题(22分)“中越边境城市凭祥的红木原料进口与家具生产”(文字与城市及交通分布图)说明越南限制红木原材出口的原因;分析凭祥成为我国红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区位优势;说明与家具生产相关的企业在凭样集聚的原因。37题(24分)“秘鲁某沿海地区的芦笋生产”(文字与地形分布图)分析图示沿海地区气候干早的原因;推断图示沿海地区芦笋种植用水的来源;图示沿海地区是否应大力发展芦笋种植,请说明理由。必考题(46分)2)必考题46分36题22分37题24分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基于区域背景下的,侧重人文地理的主题内容探究。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基于区域背景下的,侧重自然地理的主题内容探究。(红木家具)(芦笋种植)▼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必考题:

入题不难,应答也不难。

考生在应对“主题+区域”“文字+地图”的“知地识象析因究理”的题目时,有章可循、有话可说,多数考生可得1∕2至2∕3的分数,既46分可得30多分。应届考生实测:(均分30.39难度0.66)

36题(22分)平均分13.7难度0.6137题(24分)平均分17.0难度0.71选考题(10分,任选一题做答。)题量与分值取材内容与信息呈现设问与考核能力42题(10分)“我国甘肃敦煌莫高窟旅游资源”(文字与分布图)简述图示区域中文化遗产保存较完好的自然原因;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43题(10分)“美国本土的地震和飓风”(文字与分布图)判断甲、乙自然灾害的种类并说明判断的依据;说明为防范上述灾害应采取的措施。44题(10分)“上海饮用水源地变化”(文字与分布图)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3)选考题10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42题旅游地理43题自然灾害与防治44题环境保护

●以某些环境污染事件为例,说明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针对某类环境污染,说出其防治的主要措施。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运用资料,描述若干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举例说明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中国敦煌莫高窟)(美国的地震和飓风)(中国上海水源地保护)□选考题:

图文结合、分层设问,难度趋同。

考生在三道题目中任选其一作答,多数可得1∕2至2∕3的分数,既10分可得7分左右。应届考生实测:42题(选旅游28%)平均分6.50难度0.6343题(选灾害17%)平均分7.67难度0.7544题(选环保53%)平均分7.11难度0.71□地理试题总体看:

2012年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较2011年略易,更能体现出“平易近人”的人文性与亲和力。

试题设计依据考试大纲,紧扣课程标准要求,不偏不怪,平和稳重,内涵丰富,气质不凡。

秉承与延续了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的信息呈现干练,有效性强;选材蕴意深刻,导向性强;设问精巧灵活,究理性强;目标考核全面,综合性强的一贯风格。

总之,今年的文综卷地理试题具有以下特点:结构保持的“稳”;导向引领的“正”;选用的材料“新”;设问的角度“活”;考核的能力“全”。4)注重基础,强调综合

地理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基本知识和综合能力,既考查学生是否掌握了有关地理的基础知识,又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考题符合地理考试大纲的要求,避免了出偏题、怪题的考试误区。对今后地理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选择题1-11题(44分)

平均分数

难度系数必考题36-37题(46分)选考题42-44题(10分)全卷地理试题(100分)24.010.5530.390.66

7.010.7061.290.61难度适中,区分良好地理分数呈正态分布考生应答出现的问题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知识整合能力欠缺区域空间比较模糊,空间思维能力欠缺材料阅读不够仔细,获取信息能力较差答题要点不够突出,语言表述能力较差网上阅卷了解不足,答案书写有待规范

■文综全卷总体看:

地理学科试题在全卷中较好地控制了试题难度,较好地把握了试题的区分度。突出了地理学科的特点,考核了地理学科的综合能力与素养,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图4示意某小区域地形。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瀑布的落差为72米。据此完成10~11题。图410.Q地的海拔可能为

A.90米

B.230米

C.340米

D.420米11.桥梁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最接近

A.260米

B.310米

C.360米

D.410米答案:10.D11.C

400(三)品读感悟与结构特点Ⅰ.选择题基于某区域为背景,依托主题的图文信息资料的试题设计Ⅱ.非选择题(综合题)必考题选考题具有基础性、时代性、综合性、探究性、开放性、选择性等特点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发展所占比例大体相当分布图示意图统计图等高线图共11幅图Ⅱ-启思立意:试题设计与追求;

▼为什么这样考?高中必修高中选修初中地理

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对《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课程内容的考核由各省区根据具体教学情况酌定(中心卷确定为:选修地理3、地理5、地理6)。1)考试大纲中所明确的考试内容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地理教材高考试题考生2)课程内容标准与考纲中必考内容对照课标必修3个模块的内容标准考纲必考的3个模块内容标

准1.

宇宙中的地球l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l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l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l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l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l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l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l

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l

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l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l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l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l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l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l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l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l

以某种自然资源为例,说明在不同生产力条件下,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l

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高中地理必修模块1内容标准要求(18条)第一部分自然地理1、宇宙中的地球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地壳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考试范围(必考内容)标

准1.人口与城市l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l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l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l

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l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l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l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l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l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l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l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l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l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l

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l

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l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高中地理必修模块2内容标准要求(16条)第二部分人文地理1、人口与城市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考试范围(必考内容)标

准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l

了解区域的含义。l

以两个不同区域为例,比较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l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l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l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l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l

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l

结合实例,了解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l

举例说出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l

运用有关资料,了解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l

了解数字地球的含义。高中地理必修模块3内容标准要求(13条)第三部分区域可持续发展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的含义。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2、区域可持续发展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存在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作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数字地球的含义。考试范围(必考内容)宇宙环境及其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地球的圈层结构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整体性和差异性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地壳内部物质循环地表形态变化大气受热水循环天气系统大洋环流大气环流自然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整体性差异性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条件变化的影响自然资源的影响自然灾害的影响宇宙中的地球(1)模块1的主题与核心概念(2)模块2的主题与核心概念自然环境必修模块2:人文地理人口与城市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环境承载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地域结构及其服务功能城市化地域文化对人口、城市影响农业区位及其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及其地域类型工农业生产对环境影响地域联系主要方式交通布局变化对聚落和商业布局的影响人地关系认识的演变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观人类与环境协调自然地理自然地理必修模块3:区域发展区域与人类活动区域区域差异区域环境对不同阶段人类生产和生活影响区域之间的联系区域环境问题及其治理流域综合治理区域能源与矿产合理开发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出现问题及解决措施遥感(RS)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地球地理信息技术人文地理区域可持续发展(3)模块3的主题与核心概念3)高中地理必修内容是高考必考的主体内容三个必修模块的47条内容与考纲所列内容一致考纲只是去掉了课标内容要求的行为条件和行为动词例如:课标: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纲: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行为条件行为程度行为动词必修模块主题内容课程标准与考纲(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地理1自然地理18条(与考纲一致)地理2人文地理16条(与考纲一致)地理3区域发展13条(与考纲一致)地理3旅游地理13条(考纲列出8条)地理5自然灾害与防治14条(考纲列出8条)地理6环境保护18条(考纲列出10条)认识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世界地理:

全球尺度及不同区域中国地理:

全国尺度及不同区域经纬网和地图世界地理概况(全球)认识区域海洋与陆地气候居民地域发展差异认识大洲认识地区认识国家1)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分布。2)南、北极地区是必学区域。3)另外,必须从世界范围内选择至少一个大洲、五个地区(例如南亚)和五个国家。中国地理概况(全国)认识区域疆域与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与文化地域差异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1)34个省级行政区、行政中心、简称;2)四大地理区域;秦岭—淮河线。3)北京、台湾、香港、澳门为必学区域。4)此外,还必须从全国范围内选择至少五个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地理课程基本理念高考地理命题指导思想○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高中地理课程目标(11项要求)课程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表述,这三个维度在实施过程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一、知识与技能

1.获得地球和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理解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以及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认识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主要途径。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地理实验、地理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并把地理信息运用于地理学习过程。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3.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2.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3.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4.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高考地理考核目标与要求(13条要求)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

2.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

●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分布、地理原理和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它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

3.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4.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

●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与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思考能力、社会责任感、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要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1)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应用(2)对地理技能形成与运用(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考核目标是根据考生完成测试的思维过程制定的。即审题、发现和分析有效信息、联系背景知识、设计解决问题的路径、进行推理、判断、分析、综合、比较等,说明问题和表达结论。高中地理学业评价高考地理考核目标●)高中地理必修模块内容的能力要求资料类:根据资料、联系有关资料(理论)、运用资料,约占20%行为条件(方法限定)实例类:举例、结合实例、运用实例,约占60%图表类:运用地图、示意图、图表,绘制示意图,约占20%行为动词(行为指向)了解和说出:约占20%分析和说明:约占55%理解和解释:描述、简述、阐述、概述、概括、归纳、比较等,约占25%结论限定:

影响、因素、过程、条件、特点、规律、分布、差异;问题、原因、关系、作用、措施、意义、途径等。●)高考地理学科(纸笔测试)的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

调动和运用

描述和阐述

论证和探讨

●)高考地理考核的主体内容(考核内容的基本结构)地理区域为背景自然地理(约30%)人文地理(约30%)区域发展(约30%)选修地理(占10%)经纬网和地图不同尺度区域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试题立意(能力立意)●试题情境(信息材料)●试题设问(行为指向)考核目标与课标要求相对应行为动词与课标要求相对应图文资料与课标要求相对应能力层级与课标要求相一致●)高考考查程度与课标要求“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豫,亦作“预”。不论做什么事,事先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

——《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论持久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立意,可以表达“打定主意”和“命题意思”两种含义并在不同语境中使用。

主张--决定;用意--持念;打定主意--决心;确立作品的主题。

意在“题”先,“问”尽意在

“如命意不高,眼光不到,虽渲染周致,终属隔膜。”立意产生在写作之前,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其概念的内涵要比主题宽泛的多。

考什么即立意---反映考查目的与主旨是试题的核心或主题。

所要达到的测试目标确定试题的主题意义考查目标要有层次性立意包括知识与能力试题主要由立意、情境、设问三个要素构成借助和选用什么材料考---情境(选材)是实现立意的材料和介质,关系着立意表达的程度。科学可信服从立意裁剪选用材料信息联系实际面貌新颖学科背景特点鲜明考查的具体要求---设问是试题的呈现形式,关系着立意实现的程度。表达立意意图,体现内在含义针对主题内容,涵盖重要问题方式新颖巧妙,用语准确简明既关注学术性,又注重亲和性赋分、组卷、作答……知识立意为主导——能力立意为主导记忆知识的数量——运用知识的质量

合格高中生成为高校新生应具备的能力与素养“纸笔测试”环境下能够测到的能力(思维能力为主)

考核合格高中毕业生将成为高校新生应具备的地理学习能力与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品质。

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科特有的学习能力与素养读图、定位、综合等地理信息素养等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

(3个能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4个能够)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2个能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4个能够)高考学科测试目标要实现1-提供新材料、新情境甚至新知识——2-联系、迁移旧知进行必要对接——3-结合材料进行对应分析或推理、判断——4-关注技能、方法、行为等能力要求——5-落实到课程与考核目标的具体要求。●注意:(不提倡就教材所学的具体内容考核,尤其不能直接考核教材中作为材料、案例等出现的内容。)综合看高考试题的设计●)考试性质决定了命题追求

总体看高考(1)求稳●试题的难度保持相对稳定●试卷结构与分值基本稳定●考试大纲及要求基本稳定●旧课程平稳过渡到新课程(2)求真●测试出考生的真实水平●利于高校定段划线录取(3)求新●新材料新情境联系实际●课程和选拔人才新理念[背景材料]种植芦笋是秘鲁伊卡地区居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为了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发展芦笋出口,世界银行还为他们提供贷款,然而根据慈善组织对当地芦笋产业的调查,在这个干旱的地区,大规模种植芦笋已经导致淡水水位急剧下降,居民们的水井正面临枯竭。小小的芦笋正影响数万人的饮水安全。种植芦笋种植区域种植条件出现问题(1)分析—干旱原因(2)推断—用水来源(3)表明观点—说明理由构思

注重考查学习方法(空间定位、归纳、分析、推理等);注重联系实际,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新课程学习方式的转变。地理选材区域性现实性特殊性思想性引发思考问题托的“起”带的“动”挂的“住”导的“正”实现能力立意白兰瓜葡萄与红酒红木与红木家具大豆的生产国与出口国黄麻的生长条件、长绒棉的生产与发展芦笋的种植、小枣、柑橘、茶叶、脐橙、甘蔗……桑蚕业、粮食生产、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彩电业……特殊的区域性自然与人文现象、景观、文化及特征。现实性的产业活动与工程建设所引发的地理学关注的问题。保鲜品题,品出了地理文化的味道躺着试题,可使地理思维立体起来搭建了思维展示的平台,

开阔了思域,激活了想象,放飞了思维,体验了思辨。有魅力!Ⅲ-延展智慧:理性分析与应对;

▼还会怎样考?语文数学英语地理历史政治学习金字塔(平均两周保留记忆率)

相互教并快速使用90%实践75%讨论50%演示30%视频20%阅读10%听5%改变重文本,轻人本改变重要求,轻需求改变重进度,轻效度(1)转变复习备考理念忌“表达不清”忌“多而不精”

忌“学而不思”忌“杂乱无章”(2)进行有意义的复习活动已有“认知”(概念、细节)新的“任务”(内容实施、问题解决)思维度完成度自行整合(理解,归纳,整理)参与度理念支配下的复习行为考生实际资源整合确定目标研究内容选择方法技术手段转变学习方式树立主动意识认识自我走向形成自身能力例如:指导模块1内容的复习例如复习区域空间定位在复习任何区域时,应注意在地图上落实区域的位置,并能推理、分析其地理意义。一般区域学习,由于教科书所选区域是为了落实课标的有关主题内容要求,所以可以根据主题内容内涵而有选择地把握其空间位置的地理意义。当研究新的区域时,需关注区域空间位置的背景。大洲、大洋位置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热量带,气压带、风带,自然带等——进一步可根据统一规律推理出自然特征、经济发展水平;然后根据区域的具体特征,如地表形态、工农业等信息对实际进行修正。根据绝对位置可以推理出:自然方面:海陆位置;地形区的位置、流域中的位置等;气压带、风带的位置等人文方面:邻近地区的资源、发展状况等,或离主要资源区、市场的距离等——根据相对位置可推理诸如自然特征的典型性或差异性、人文环境或发展条件等。在绝对位置基础上联系相对位置:当我们在谈论某个规律时,实际上是谈论某空间尺度区域的规律,以及突出或忽略的因素谈论同一主题(包括规律),当关注的空间尺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同当研究区域的空间尺度不同,关注的重点有显著的差异。——初中和高中教材的区域案例学习都注意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复习时要注意认识区域空间尺度的地理意义。注意“区域空间尺度”区域地理素养培养的重点方面区域空间位置区域空间尺度区域发展问题或特点区域发展规划及评价知要求懂方法会联系能应用区域分布位置空间尺度景观特征地域差异发展变化图导思维(1)认知:通往旅游地的道路和路牌

(2)推断:巨石景观的分布地与自然环境(3)探究:巨石的形成与变化图导思维-1

“知地识象析因究理”

地与理图导思维-2

时与空(1)同一地方的四季(2)树与叶的变化(3)为什么变化?(4)该地分布在哪里?聚落与环境图导思维-3(1)分布位置与环境(2)空间形态与环境(3)民居特点与环境人与地图导思维-4动与静(1)季节变化分布范围(2)全球变暖变化趋势(3)航行开辟作用影响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图6显示的是我国大陆省级行政区2009年三种粮食作物产量和比重。图6

H尝试设问美国“阿盟森-斯科特”科考站老站新站●说明站址变迁的原因选取材料呈现方式题型配置

设计问题纲标要求材料信息数量分值层级作答信息线索主题确定(基于命题驱动的复习活动)知识立意:强调知识结构,注重考核记忆知识的数量;能力立意:强调能力结构,注重考核运用知识的质量。透过现象看本质命题体验:例…图1M春运是中国在农历春节前后发生的一种大规模的高交通运输压力的现象。图1示意的是2012年我国局部区域的春运规模(数字代表:省区的春节回流总人数和定向回流人数占回流总人数的百分比)。读图完成1-3题。1.据图可知,由M城市回流的人口规模最大省区的简称为

A.豫B.桂

C.赣D.湘2.依图可推测,春运期间压力最大的铁路干线应是

A.京广线

B.焦柳线

C.浙赣线

D.陇海线3.考虑回流人口的构成,春运所反映出的实质性问题应是

A.交通运输能力有待提高

B.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C.城市化进程过快

D.地域环境质量差别大图2为201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的单位面积煤炭消耗量,读图完成4-5题。图2N4.据图中所显示的信息推断,N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A.新疆B.上海

C.辽宁D.四川5.控制上述省级行政区空气二氧化硫浓度的合理措施是①将耗煤高的企业迁至境外②加强燃煤脱硫设施的监管③改变较单一的能源结构④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总量控制与达标排放⑤扩大城区水域面积,形成环城水系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①

这是一张根据各地山地监测数据以及气象资料推断制作的地图,从中我们可以大致了解到中国高山林线海拔高度。图中可以看出,高山林线的位置呈现出从南向北递减的规律,此外,西部的林线要高于湿润的东部地区。我国林线最高的地区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海拔高度超过4400米。3500米以上山地的林线?雪线?林线是高山垂直自然带谱中一条重要的生态界限,通常是指高海拔处树木(针叶林)生长的上限。图3示意为我国局部区域高山林线海拔分布。据此并读图完成6-8题。图36.依图可知,E地与F地的林线海拔高度相差A.800米及以下

B.800-1000米C.1000-1200米D.1200米及以上8.多条林线的走向在图示东部区域发生折向变化,其首要影响因素是A.河流与盛行风向

B.降水与土壤类型C.地势与山脉走向D.气温与纬度位置7.F地成为世界上最高的林线分布区,最合理的解释是A.地处低纬的高海拔地区太阳辐射强度大B.地处山地迎风坡地带年降水量大C.受南部海洋沿河流北上的暖湿气流影响大D.来自西部的暖湿气流在宽谷地带多云雨秋分日,某记者乘坐的直升飞机在晚霞中降落在甲岛。该记者了解到岛屿附近海域的渔场,早在1534年被发现时,曾称为“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以走上岸”。经历几个世纪后,如今该渔场的鳕鱼资源已基本枯竭。据此读图,完成9-11题。甲图49.导致甲岛附近的渔场已基本消失的主因最可能是

A.北上的暖流增强

B.长年的大量捕捞

C.污染的河水注入

D.南下的寒流减弱10.当记者乘坐的飞机降落时刻,有可能朝霞满天的地方是

A.中国的钓鱼岛

B.日本的北海道

C.新西兰的南岛

D.美国的夏威夷11.覆盖在甲岛上的自然植被主要为

A.落叶阔叶林B.常绿阔叶林

C.针叶林D.低矮灌木举世闻名的纽芬兰渔场已从地理书上抹掉。这是人类的贪欲一手酿成的灾难,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无知的最响亮的回答。“哈利法塔”(前称“迪拜塔”)2010年1月落成的哈利法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它有商住两用功能,也是迪拜阿玛尼酒店所在地。

36.(24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珍珠是一种有机宝石,产在蚌类软体动物体内,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碳酸钙的矿物珠粒。水温在15-30度内,育珠蚌生长和发育正常,珍珠质分泌旺盛,珍珠生长快。甲国(图5所示)盛产天然海水珍珠久负盛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珍珠养殖要1-2年才能收获,但是在甲国,每3-6个月就能收获一次,所产珍珠不仅产量大,品质也佳。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前,采珠业曾经是甲国的支柱产业,之后,采珠业迅速衰退。2007年在该国首都召开了第一届国际珍珠会议,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重振该国的珍珠产业。图5M(1)依提供信息,简述甲国盛产天然海水珍珠的有利自然条件。(8分)(2)简要说明进入20世纪60年代甲国采珠业迅速衰退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该国对外贸易必经海上通道(M海峡)的名称。(8分)(3)对重振该国的珍珠产业,尝试提出你的建议。(6分)36.(22分)(1)地处副热带沿海地区(热带沙漠气候区),海水温度适宜;(4分)海岸线漫长,沿海大陆架(滩涂)广阔低缓。(4分)(2)霍尔木兹海峡(2分)发现油气田并大量开采,沿海水质发生变化,从业人员减少。(6分)(3)加强与临海国家的合作,防治海水污染;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提高珍珠养殖技术;积极开拓市场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6分)原产于南美洲的马铃薯,至今已成为世界各国饮食和烹饪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仅次于小麦,稻米和玉米的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由于它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中国是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世界前列的国家。37.(22分)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马铃薯优势区域分布30°50°110°图6种植马铃薯的地垄(1)概述我国马铃薯优势分布区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点。(6分)(2)简要说明播种马铃薯时多采用培土起垄种植及地垄多为南北走向的原因。(10分)(3)简述近年来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的原因。(6分)37.(22分)(1)地表起伏较大,地形类型多样,地质条件较复杂(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或第二、三级阶梯附近);(3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多为大河中游地区植被覆盖率较低。(3分)(2)增加表土厚度、疏松结构排水透气,利于出苗;(4分)受光均匀,地温一致,出苗整齐。(6分)(3)在我国适宜种植马铃薯的地区面积广大(马铃薯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市场需求量大),在现有耕地大部分干旱缺水的情况下,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只有种植马铃薯才能获得高产(利于确保粮食安全)。(6分)36.(20分)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某大陆中部地表分布着一块巨大的独体岩石,现在已经成为著名的旅游景观。在通往该地的路旁,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