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壳运动知识点_第1页
地壳运动知识点_第2页
地壳运动知识点_第3页
地壳运动知识点_第4页
地壳运动知识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壳运动复习考点16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考点17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考点35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

机制与发生过程岩石圈范围?为什么叫岩石圈?岩石是怎样形成的?有几种类型?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三大类岩石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岩浆岩——岩浆沿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侵入或喷出作用沉积岩——裸露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固结而形成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变质岩——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变质而成变质作用重融再生作用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考点16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

岩石圈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号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②③④岩浆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7三大类岩石成因、位置2011全国文综

读下图,完成下题。

2.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该山体岩石在地球表层可转化为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岩浆岩喷出岩岩浆岩侵入岩沉积岩变质岩在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中三大类岩石分别是如何形成的?岩浆岩——岩浆沿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侵入或喷出作用沉积岩——裸露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固结而形成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变质岩——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变质而成变质作用重融再生作用4.1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带褶皱山脉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火山喷发地势高低起伏奠定基本格局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壳物质循环在地壳深处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带褶皱山脉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火山喷发地势高低起伏奠定基本格局风化侵蚀搬运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壳物质循环在地壳深处堆积

按照外力作用类型(侵蚀、沉积)进行归类根据作用力类型(风力、流水、海浪、冰川)进行归类归纳以上分类的依据描述每张图片中地貌的形成过程

风化作用风力侵蚀风力侵蚀风力侵蚀风力侵蚀风力侵蚀作用: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台湾野柳风景区

女王头石风力侵蚀瀑布河流沟谷、峡谷水流侵蚀作用流水侵蚀作用侵蚀地貌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流水侵蚀作用侵蚀地貌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侵蚀地貌石柱石笋石钟乳流水化学侵蚀地貌角峰——冰川侵蚀作用U形谷——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冰川侵蚀作用海蚀海浪侵蚀作用风力堆积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冲积扇平原冲积扇堆积地貌河流冲积平原上海崇明岛

崇明岛从形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唐代(618年)涨露出水面,五代设镇,宋代设场,元代建州,明清以来设县,1958年12月划归上海市。由于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端淤涨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断裂带褶皱山脉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火山喷发地势高低起伏奠定基本格局风化侵蚀搬运侵蚀地貌堆积地貌使地表趋于平缓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壳物质循环在地壳深处堆积风化地貌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外力作用的关系内力作用外力作用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地球外部,太阳辐射能、重力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石高山、盆地使地表高低起伏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缓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形态;内力作用起主导作用表现形式影响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一)地壳运动—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1.基本形式基本形式岩层运动方向对地形的影响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它们相伴发生;在不同区域和不同时期,两者常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系以及岛弧、海沟等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常形成高原、断块山、盆地和平原等地貌①岩石圈被断裂构造带分割成许多单元即板块②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不断地运动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和地震2.原因——“板块构造理论”(一)地壳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观点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世界著名山系、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碰撞)生长边界(张裂)陆陆碰撞陆洋碰撞海沟、岛弧海岸山脉褶皱山脉、高原裂谷、海洋(2)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喜马拉雅山、青藏高原北美落基山脉、太平洋西岸岛屿、马里亚纳海沟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板块张裂2.原因——“板块构造理论”(一)地壳运动3.结果——地质构造内容地质构造保留在地壳岩层中的地壳变形变位,都是地壳运动的“足迹”,称为地质构造;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貌,称为构造地貌背斜向斜断层判断依据岩层形态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体发生破裂,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岩层新老关系核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核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对地形影响构造地形背斜常成山岭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常形成块状山地、高地、裂谷、陡崖、谷地或低地外力侵蚀后地形背斜成谷地向斜成山岭实践意义岩层封闭,易于储油储气;良好的隧道选址易于集水,良好的储水构造地下水出露;大型工程避开断层带褶皱构造最老较新较新最新较新被侵蚀缺失的褶皱最老较新较新最新较新上升岩块(地垒):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华山、庐山、泰山)下沉岩块(地堑):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汾河谷地、渭河平原)断层的基本形式:断层构造带:因岩石破碎,易发育成沟谷、河流54地质构造判读,形成的地貌类型及其实践意义油、气、水的分布(二)火山爆发

处在地下深处的岩浆,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有时候会沿着地壳的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宽广的玄武岩高原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火山

火山的结构

没有破坏的:呈中央低凹的封闭洼地火山口破坏后的:呈半封闭状态

火山锥——火山碎屑物质和喷涌出来的岩浆在流动过程中堆积而成的锥形体。外力作用类型地貌景观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岩石崩解、破碎(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普遍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海蚀陡崖;“红色沙漠”、“石漠化”;V型河谷、U型河谷;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溶蚀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搬运作用一般没有形成具体的地貌形态(过程)堆积作用流水堆积海岸沙滩、崇明岛、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河漫滩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风力堆积新月形沙丘、黄土高原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不同发育阶段的河谷地貌及主要侵蚀类型

(1)河谷的演变过程河谷地貌河谷发育时期分布河段主要侵蚀类型“V”字形初期上游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湾中期中游以侧蚀为主槽形河谷成熟期下游侧蚀、堆积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使河谷不断加深和延长。这时的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V”型河谷形成后,河流落差小。这时河流向下的侵蚀作用减弱,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经过漫长的过程,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U”型。河流对地形的影响可导致山洪或泥石流等灾害。丰富的旅游资源。山地型河流

侵蚀作用、搬运作用为主。形成V形谷,瀑布、峡谷、喀斯特地貌。为发展农业提供了平坦的土地和肥沃的土壤。平原型河流以沉积作用为主。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泄洪能力减弱。形成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地貌。(2)流水侵蚀地貌的纵剖面

[2009年广东]“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2—3题。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

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3.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A.流向B.含沙量C.汛期D.流量BA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5题。5.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13浙江

地形的成因分析(渭河平原为例)

渭河平原断裂下陷流水沉积形成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构造变动形成外力作用直接成因必答、根本原因可答,但要关注因果考点81【中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成因)66知识结构读图5回答第8~9题。8.甲地为峰林,同类景观多出现在()①苏②湘③滇④新⑤桂⑥内蒙古A.①②B.③④C.③⑤

D.⑤⑥9.图中()A.甲处侵蚀作用强烈B.乙处由内力作用形成C.丙处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是典型的背斜山13北京

图1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A.搬运作用B.地壳运动

C.变质作用D.风化作用13广东图1为某半岛地形图。读图1,完成1~3题。1.该半岛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受到()A.太平洋板块张裂的影响B.印度洋板块张裂的影响C.印度洋板块挤压的影响D.太平洋板块挤压的影响2.当地居民稳定的用电来源于()A.地热能B.风能C.水能D.太阳能3.7月份该半岛可能出现()A.冰川与岩浆相映B.极昼C.成群的企鹅D.台风13海南【答案】1.D2.A3.A读图3,回答6~7题。A.岛屿周围的浅海B.有暖流经过的浅海C.温暖清澈的浅海D.有河水注入的浅海6.据图3中珊瑚礁(岛)分布状况判断,珊瑚适宜生长在()7.图3中一些珊瑚岛海岸,分布着珊瑚碎屑组成的沙滩。这些沙滩形成于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搬运作用D.沉积作用13天津图3是某流域地质简图,甲、乙、丙三地有砾石堆积物(见图3右下角照片),在甲地砾石堆积物中发现了金刚石。读图回答7~8题。7.含金刚石堆积物的成因是A.冰川沉积B.流水沉积C.风力沉积D.风化残积8.图中可能找到金刚石矿的地点是A.①

B.②

C.③D.④13江苏图4为雅鲁藏布江中游宽谷的爬升沙丘读图完成9-10题。

10.正确示意沙丘剖面及其外力作用主要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9.该沙丘位于

A.冲积扇

B.洪积平原

C.三角洲

D.河漫滩13福建(2012山东卷文综)下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D构造完整的地理事物在后图中A.乙处为河流冲积扇B.丙处侵蚀比对岸强C.丁处矿床为天然气

D.戊处位于背斜谷内

09北京答案:D(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其形成的主要条件为所在地区沙源丰畜、多风、植被稀疏。图5所示区城中,M处发育了规模较小的沙丘群;H县城附近是著名的风口,冬春季节风力尤为强劲;河流发源于黄土高原地区。13课标(1)分析M处附近沙源较丰富的原因。(6分)(2)分析H县城附近冬春季节风力强劲的原因(8分)(3)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对M处的沙丘群规模是否会扩大产生了争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观点。选择你支持的一种观点,为其提供论据。(8分)观点A:M处沙丘群规模会扩大。观点B:M处沙丘群规模不会扩大。(1)(M处附近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河边、河床沉积;(3分)(河水水位季节变化大,)枯水季节河床裸露;(2分)风沙在此沉积。(1分)(2)冬春季节盛行西北季风(偏北风);(2分)河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3分)H县城附近为河谷交汇之地,(形成风口,导致狭管效应)(3分)(3)观点A:扩大

论据:该区域西临黄土高原,北邻内蒙古高原,大风可将沙尘吹到此处;(2分)河流持续搬运泥沙;(2分)人类活动用水量增加,导致河床裸露期增长;(2分)风出风口后,在M地速度降低,风沙在此沉积(2分)

观点B:不会扩大

论据:位于半湿润区,降水较丰富,风沙发生季节短(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2分)河流源地及径流地区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使河流搬运的泥沙量减少);(2分)沙源集中分布在河床与河边,面积较小,不足以形成面积较大的沙丘群;(2分)位于山区,附近有水库,沙丘群难以向周围扩展。(2分)(2012江苏卷地理)下图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示意图。岩层的埋藏深度(岩层距离地面的垂直距离)可以用来帮助恢复岩层的形态。读图回答22~23题。22.属于背斜谷的地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⑤处发生的地壳运动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C.断裂下降D.断裂上升DC

岩石圈内部在各种应力相互作用下,能量聚积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以各种形式释放。地应力的释放形成了地震等自然灾害;高低起伏的地表在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下,形成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重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部火山地震岩石圈地表各种应力相互作用,内能释放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考点36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80地质灾害的发生过程及分布1、地震⑴概念

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倾斜和弯曲。当积累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急剧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成为地震。纵波传播速度快,上下震动,在固、液、气体中均可传播,破坏性较强。⑵地震波纵波、横波横波传播速度慢,左右晃动,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破坏性较弱。

思考:当地震发生时,人们首先感到地面上下振动还是左右晃动?为什么?(3)地震的要素:震级、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烈度大小烈度小大深震源深度浅烈建筑抗震能力度弱强震级大小远近震中距影响烈度的因素:(5)特点:

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社会影响深远;防御难度大造成人员伤亡;房屋建筑、工程设施、水坝堤防等遭到破坏;生命线工程遭到破坏;地表破坏(6)危害:(4)分类: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类活动诱发的地震(7)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环太平洋地带:集中了世界上80%的地震中国地震灾害分布青藏、西北、华北和东南地区四个多发地区及南北地震带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科迪勒拉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碰撞,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板块构造:板块交界、火山地震带地质构造:构造断裂活动的地带火山地震成因2.滑坡①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②发生条件: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③多发地区:山地丘陵区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岩体整体下滑重力作用斜坡⑥危害:破坏或掩埋坡上和坡下的农田、建筑物和道路,造成人员伤亡。④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和体积大小。位置越高速度越快滑坡体体积越大距离越远移动活动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⑤滑坡发生机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

软弱面的存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