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学2006第5章海洋法_第1页
国际法学2006第5章海洋法_第2页
国际法学2006第5章海洋法_第3页
国际法学2006第5章海洋法_第4页
国际法学2006第5章海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海洋法海洋法的发展与演变内海、领海、毗连区群岛水域及国际海峡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国际法学第一节海洋法概述一、海洋法的概念是关于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以及调整国家之间在海洋活动中发生的各种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是国际法的重要分支。二、海洋法的发展与演变古罗马中世纪14、15世纪17世纪《海洋自由论》格老秀斯1609年《闭海论》塞尔登1618年领海的提出真提利斯17世纪初《海洋领有论》宾刻舒克1702年19世纪20世纪三次海洋法会议国际法学第二节内海、领海、毗连区一、内海及相关制度(一)内海一国领海基线以内的海域。包括一国的内陆海、内海湾、内海峡、海港以及其他直线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海域。《海洋法公约》称之为内水。法律地位:与国家的陆地领土具有相同的法律地位,国家对其行使完全的、排他的主权。国际法学第二节内海、领海、毗连区(二)内海湾海洋深入陆地而形成的明显水曲,当水曲的面积大于或等于以湾口宽度为直径划成的半圆时,才能视为海湾。海湾天然入口处两端的低潮线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4海里。历史性海湾不受此限制。如我国的渤海湾。(p129)24海里国际法学第二节内海、领海、毗连区(三)港口外国船舶在港口国港口的出入、停泊、航行等必须遵守港口国法律。港口国的管辖权。国家一般在不介入船舶内部事件的基础上,采取沿岸国与船旗国管辖相结合的方法。在刑事管辖方面,通常只有对扰乱港口安宁、受害者为沿岸国或其国民、案情重大或船旗国领事或船长提出请求时沿岸国才予以管辖。在民事案件方面,当案件涉及港口国公民的利益或其他船舶以外的因素,或涉及船舶本身在港口内航行、停留期间的权利义务时,港口国才予以管辖。国际法学第二节内海、领海、毗连区二、领海(一)领海及领海主权(p130)(二)领海界限1.领海宽度12海里(82年海洋法公约)

正常基线(自然基线)2.领海基线直线基线(折线基线)3.外部界限共同正切线法、交圆法、平行线法国际法学第二节内海、领海、毗连区(三)领海的法律制度1.无害通过制度(1)无害通过的含义理解(2)海洋法公约关于“有害行为”的规定(3)军用船舶的通过问题2.国家在领海中的司法管辖权(1)刑事管辖(2)民事管辖国际法学第二节内海、领海、毗连区三、毗连区理解毗连区的法律地位:毗连区,又称邻接区或特别区,是指沿海国在毗连其领海的一定范围内,为对其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等类事项行使管制而设置的区域。它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4海里。毗连区的法律地位不同于领海。沿海国对毗连区不享有主权,只在毗连区行使某些方面的管制,而且国家对毗连区的管制不包括毗连区上空。毗连区没有独立的法律地位,其地位取决于其依附的海域,或接近于公海或接近于专属经济区。国际法学第三节国际海峡与群岛水域一、国际海峡(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一)概念两端都是公海或专属经济区,而又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二)国际海峡的航行制度1.过境通行制度2.无害通过制度3.公海自由航行制度4.特别协定制度公海公海领海国际法学第三节国际海峡与群岛水域二、群岛水域(一)群岛水域的概念群岛水域是群岛国的群岛基线所包围的内水之外的海域。群岛基线:群岛国可以连接群岛最外缘各岛和各干礁的最外缘各点构成直线群岛基线。群岛基线的确定条件(p136)(二)群岛水域的航行制度无害通过制度群岛海道通过制度国际法学群岛基线的确定国际法学第四节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一、专属经济区(一)概念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188海里)专属经济区既非公海又非领海,而是自成一类的具有独立地位的海域,是82年《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新区域。拥有专属经济区的权利并非沿海国固有的,需要沿海国以国内法形式宣告来实现。(二)专属经济区的法律制度主要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科研及环保等国际法学第四节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二、大陆架国际法上的大陆架不同于地质学上的概念。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大陆架大陆边12200海里3502500米100国际法学第四节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一)大陆架的概念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的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如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超过200海里,大陆架在海床上外部界限的各定点,不应超过从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应超过2500米等深线100海里。《海洋法公约》第76条国际法学第四节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二)大陆架的法律地位(三)大陆架划界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分析国际法学大陆架划界规则等距离——中间线原则虽然大多数国家认可,但是它并没有形成一项国际习惯法规则。公平原则本案即为典型。在海岸线凹入的德国,依等距离——中间线原则必然使其与丹麦、荷兰的大陆架分界线交叉,形成狭小的三角区,显失公平。协商原则本案中国际法院认为争端各方有权保留构成其陆地领土自然延伸而进入海下的所有大陆架部分,并有义务尊重他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应在公平基础上协商划界。故1971年丹麦、荷兰、德国重新协商划定大陆架界线。国际法学第五节公海一、公海的概念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群岛国的群岛水域的全部海域。二、公海的法律地位公海不属于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也不在任何国际法主体管辖之下,它属于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因此,任何国家不得有效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下,不得将其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国际法学第五节公海三、公海的法律制度(一)公海自由公海自由最初主要指航行自由和捕鱼自由。《海洋法公约》将公海自由的内容扩大为6项:1航行自由;2飞越自由;3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4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5捕鱼自由;6科学研究自由。公海自由并不是说公海可以处于无法律状态。限制:A.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B.一国行使公海自由不得侵害别国的权利和利益;C.公海自由的行使不得违反《海洋法公约》和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及有关规则。国际法学第五节公海(二)公海上的管辖1.船旗国管辖2.普遍性管辖(1)管辖的对象主要是从事海盗、贩毒、贩奴等行为者。(2)管辖的方式为登临检查、扣押或逮捕。登临权(临检权)3.保护性管辖保护性管辖在公海制度中突出体现在“紧追权”上。国际法学第六节国际海底区域一、概念及法律地位(一)概念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是《海洋法公约》确立的新海洋区域。(二)法律地位1.人类的共同继承财产2.区域内资源的一切权利属于全人类,由国际海底管理局代表人类行使。3.开发活动应为全人类的福利而进行。4.各国在“区域”内的一切行为应符合国际法。5.其法律地位不影响上覆水域和水域上空的法律地位。国际法学第六节国际海底区域二、国际海底区域的平行开发制度在一区域被勘探后,开发申请者要向管理局提供两块具有同等价值的矿址,管理局选择其中一块作为保留区,留给管理局通过企业或以发展中国家协作的方式进行活动;另一块是合同区,可由缔约国或其企业通过与管理局签订合同进行开发。三、国际海底管理局包括:大会、理事会、企业部和秘书处四个主要机构。国际法学内水与领海领海基线半径12海里领海内海

(狭义内水)返回国际法学北海大陆架案英国挪威丹麦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