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1课件_第1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1课件_第2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1课件_第3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1课件_第4页
第10课《游褒禅山记》课时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太阳好教育云平台游褒禅山记课时1掌握“乃”、“道”、“盖”、“文”、“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其”的不同用法。1、以褒禅山视频导入。2、听读文本,注意字音、朗读技巧。3、结合注释疏通文意,点出重点文言音形义。4、本课文言知识点总结。5、文言知识相应检测,巩固知识。亮点在疏通文意基础上点明文言知识,理解记忆更有实效。我国地大物博,奇山异水遍布大江南北,历代文人骚客,雅士名流,多喜访游这些胜景,吟诗作赋,挥毫作文,描写各地各时独特风景,借以抒发其胸中块垒,或失意仕途,或忧国忧民,或高超出世,一言以蔽之,多是景为情役。而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则独出机抒,走出了写景抒情的窠臼,闯入了记叙说理的新境界。那么此文记了什么地方的胜景,又阐述了什么道理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这篇美文吧!褒禅山视频/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d6e295af508f0099b1c764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川人,政治家、文学家。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在文学上为宋朝一大家。其散文,雄健峭拔,语言简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作品今存《临川集》。1、作者介绍

“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包括除传记、碑记以外的一切以“记”名篇的记叙文。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大致可分为台阁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四类。

——摘自《学生古代文化知识词典》第496页2、“记”的文体听读课文,注意字音,结合注释简要疏通文意。课文朗诵视频/edu/ppt/ppt_playVideo.action?mediaVo.resId=55d6e282af508f0099b1c7621、庐冢(zhǒnɡ)2、盖音谬(miù)也3、窈(yǎo)然4、仆(pū)道5、无物以相(xiànɡ)之6、何可胜(shènɡ)道7、王回深父(fǔ)8、今言“华(huā)”如“华(huá

)实”之“华(huá

)”者朗读正音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而/余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庐陵/肖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予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朗读停顿疏通文意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现在把“华”念做“华实”的“华”,大概是读音错了。词句补注(1)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因为;命名而卒葬之并且;葬(于)之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表判断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表判断,作“在”解独其为文犹可识指代碑文;作为文字后洞作者游踪慧空禅院前洞东行5里翻过一座小山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穴幽暗深远,走进洞穴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我和同游的四个人拿着火把走进去,进洞越深,前进越困难,然而见到的景象也越奇特。有松气懈怠想要退出的伙伴说:“如果不出去,火把将要烧完。”于是跟他们一起退出洞来。大约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然而看那左右的洞壁,来到这里题字记游的已经少了。大概洞更深,那么到达那里的人就更少了。正当决定从洞中退出的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前进,火把也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以至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不出,火且尽将要,副词有泉侧出从侧面,名作状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是;并且则其至又加少矣那么;到达的人,动作名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且;指代自己词句补注(2)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对于这种情况,我有感慨了。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而且无处不在。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有了志向,也不随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人而松懈,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在自己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常在于险远险远的地方,形作名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取消句子独立性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到达;却;来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在;是;并且其孰能讥之乎反问语气词,难道;谁词句补注(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书籍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同游的四个人: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人王某记。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并且;说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取消句子独立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读书人庐陵萧君圭君玉“地+姓+名+字”的称谓方式至和元年七月某日年号纪年方式词句补注(4-5)游记山院碑洞前:夷以近游者众后:险以远至者少其文漫灭古人求思之深奇观在险远深思慎取物志力尽志无悔词类活用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其后名之曰褒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火尚足以明也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常在于险远有泉侧出问其深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名做动,居住,筑舍名做动,命名命名,取名形做动,弄错.名、说明形做动,照明形做动,穷尽形做名,险要偏远的地方名做状,从侧旁形做名形做动,极尽古今异义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于是余有叹焉十分之一不一般到达求学的人对于这特殊句式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此予之所得也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有碑仆道状语后置判断句省略句助词人称代词其他(们),它(们)(的)你(们),你(们)的我(们),自己(的)指示代词这(里),那(些)其中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假如代词连词副词表商量:还是表反问:难道表揣测:大概表祈使:一定调节音节,不翻译指代对象1、以故其后名之曰2、距其院东五里3、独其为文犹可识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5、盖其又深,

则其至又加少矣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7、其孰能讥之乎?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代词,这,指慧空禅院代词,它,指仆碑代词,它,指洞穴代词,它,指后洞代词,他们,指古人代词,他们,指游客代词,那些,指好游者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8、而余亦悔其之9、既其出10、视其左右11、谬其传12、咎其欲出者代词,指自己助词,无义代词,它,指洞壁代词,它,代山的名称代词,那些,指欲出者其“”字的用法而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来而记之者已少有怠而欲出者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而卒葬之而人之所罕至焉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此学者不可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表承接,于是,就,因而表转折,却表并列,而且,并且以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由山以上五六里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有志矣,不随以止也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险以远,则至者少夷以近,则游者众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力足以至焉表原因,因为通“而”,表承接通“而”,表并列用来之而卒葬之来而记之者已少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此予之所得也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而人之所罕至焉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代词,它助词,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于始舍于其址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于人为可讥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于是予有叹焉余于仆碑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在到对于焉夫夷以近,则游者众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于是余有叹焉而人之所罕至焉然力足以至焉做兼词,于是,于之夫发语词,引起议论指示代词,这,那语气词1.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②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③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④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⑤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⑥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⑦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⑧其孰能讥之乎?⑨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①③④⑤⑥⑨⑩/②/⑦⑧B.①③④⑤⑥⑦⑨/②⑩/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