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1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2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3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4页
《10、十六年前的回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六年前的回忆

朗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自己知道了一些什么?被难日:本课指李大钊被杀害的日子《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课是革命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写的,这年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16周年,所以文章题目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回忆录,把我们带到那腥风血雨的年代……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的直接组织者和领导者。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李大钊乐亭李大钊纪念馆北京李大钊烈士陵园生字籍屉怖瞅魔胖刑哼峻残匪窝啃舅jítìbúchǒumópàngxínghēngjùncánfěiwōkěnjiù词语书籍抽屉恐怖魔鬼肥胖苦刑严峻残暴匪徒窝头啃完

瞅了瞅哼一声舅老爷理解词语:军阀:指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轻易:本课指随随便便。恐怖:惊慌、害怕。一拥而入:形容很多人同时闯进门来。严峻:严肃而厉害。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确表达的意思。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听朗读: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找出课文中点明时间的词句。1927年4月28日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28日黄昏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在这些时间里,分别讲了什么事呢?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出来。1927年4月28日

——父亲的被难日那年春天(才过了两天第二天)

——烧文件,出事了(被捕前)4月6日的早晨

——被捕了(被捕时)十几天过去了(有一天)

——被提审(法庭上)28日黄昏

——出拘留所第二天(昨天是4月28日)

——知道父亲被害(被害后)课文结构:一、(1)讲1927年4月28日是父亲的被难日。二、(2—7)讲被捕前父亲工作的情形。三、(8—17)写父亲被捕的情形。四、(18—29)写法庭上李大钊镇定、沉着。五、(30—32)写父亲被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1、课文回忆了关于李大钊的哪几件事?2、课文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做上记号,和同桌说一说。文中的李大钊是个什么样的人?从文中的何处看出。自读要求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烧文件和书籍被捕时:处变不惊法庭上:安定、沉着被害后:全家沉痛

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的顺序,划出描写父亲语言、行动、表情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眼前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被捕前: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柚子的纸片偷到火炉里去。父亲为什么而忙碌?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句子中,我体会到局势越来越严重,李大钊在为革命奔忙。

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含糊地回答我的原因:因为当时局势紧张,没有时间与孩子谈心。因为像书和纸片要烧掉的原因,防止革命的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不是几句话能与孩子解释清楚的。所以父亲只好不细作解释,含糊地回答。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认真严肃两个方面的统一。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这段话哪些词引起了你的关注?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他的朋友劝他离开北京,母亲也几次劝他。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

被捕前的父亲是一位对工作高度负责的革命者。他完全明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他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表现了他对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被捕时: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把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

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的没有道理可讲的。

被捕时的父亲是一位临危不惧的革命者。

法庭上: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找出描写父亲外表和神情的词语,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体会到了父亲经历残酷的折磨后依旧坚强,依旧对亲人充满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⑴从“安定”、“沉着”两个词中你能感受到什么?⑵父亲为什么“安定”、“沉着”?(联系上下文说一说)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即他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李大钊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正因为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地,他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

法庭上的父亲是一位坚定沉着的革命者,他将生死置之度外。

李大钊同志是一位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十六年前的回忆永远忘不了——1927年4月28日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忠于革命事业临危不惧将生死置之度外记住——4月28日父亲被害前首后尾照呼应应(开头段)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结尾段)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我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母亲微微点了一下头。前后照应首尾照应体会写法:

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后三自然段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作用:

使整篇文章显得非常紧凑,同时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亲的被害牢记在心的思想感情。找出下列相照应的句子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找相互照应的句子:工友阎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