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 【教材精讲精研】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1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 【教材精讲精研】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2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 【教材精讲精研】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3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 【教材精讲精研】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4页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课件 【教材精讲精研】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龙标: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左迁:古尊右卑左,即贬官。

这首诗是作者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好诗。标题解说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李杜”。其诗构思奇特、情感强烈、想象丰富,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风格飘逸豪放。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等。作者简介

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上一位以写边塞题材为主的著名诗人。他特别擅长写七绝。天宝初年,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与他便有密切的交往。王昌龄一生遭遇坎坷,他的性格与李白的傲岸不羁有着相似之处。据说李白从天宝三年离京漫游,到扬州时,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遥寄给远方的友人。背景链接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七言绝句,一般一、二、四句末字押韵。这首诗押“i”韵。línɡ诗词诵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读通大意。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左迁,降职。龙标,唐代县名,在今湖南洪江西。遥,远。此寄,指这首诗。诗题交代了事件背景、人物对象及写作目的。柳絮已经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鸣,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流。译文柳絮。即布谷鸟,又“杜鹃”。指王昌龄。古代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五溪:

唐人所说的五溪指辰溪、酉溪、巫溪、武溪、沅溪,当时属于黔中道,在今湖南西部和贵州东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让它伴随着你,一直走到那夜郎的西边。译文夜郎:

汉代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诗人选取这两个意象,一是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借子规来关怀友人。“尽”既点明暮春时节,又含有飘零之感。“啼”写杜鹃的叫声,带有悲凉之意。这两个字从视觉和听觉角度为全诗营造了一种凄凉哀伤的氛围。首句写景,点时令,显飘零之感。··次句叙事,表同情,知迁谪之意。“过五溪”写出迁谪之地的荒远,传达出诗人为朋友的不幸而悲伤的感情。诗词品读默写常考真实、集中体现了诗人的感情。两句抒情,表牵挂,感情深意长。这两句是千古名句,由前两句的写景言事转为抒情寄慨,紧扣诗题中“遥有此寄”四字。诗人用拟人手法,将月亮人格化,把它看成是能知人意、达人情的友好使者,借月亮把自己的忧愁和思念遥寄给友人,抒发了对被贬友人的同情与关切。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预习资料速查知识链接意象的作用诗歌中的意象起着传情达意的作用。如“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这两句诗选取“杨花”“子规”两个意象: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为暮春;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柳絮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暗含离别之痛,借此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本诗首句写“杨花”和“子规”,有哪些作用?[参考答案]“杨花落尽子规啼”,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忧愁的气氛,又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切和同情。考点分析意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从全诗看,有什么用意?诗人选取这两个景物,一是取其季节的意义,表明事情发生的时令;二是取其形象意义,即二者都是有形之物,给读者以画面感;三是取其象征意义,杨花飘忽不定,行游无踪,暗喻征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

首句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

哪个词说明了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细节探究

首句写景兼点明时令——暮春,“杨花”给人以飘忽不定的感觉,而子规的啼声近似“不如归去”,对它们的描写给全诗奠定了伤感的感情基调。

“五溪”一词可见王昌龄被贬之地的荒远,路途的艰辛,虽是简单的叙事,但王昌龄跋涉之苦,以及李白的深切关怀之情已力透纸背。这两句传达出诗人为友人的不幸而感到悲伤的感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请从修辞角度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做简要赏析。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人格化,赋予月亮以人的特性,将“愁心”带给远方的朋友,抒发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同情和思念之情。想象奇特、借景抒情龙标遥有此寄闻王昌龄左迁杨花(漂泊不定)子规(暗含悲痛)左迁(贬谪之远)愁心托明月(牵挂思念)写景叙事抒情结构梳理这首七言绝句通过对暮春时节景物的描写,情景交融,借明月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之情。主旨归纳融情于景,借景抒情:

表达了对朋友的真切关怀,也展示了诗人飘逸豪放的性格。运用浪漫主义手法:

凭借想象让自己的心独立于身体之外,随明月飞向远方,于浪漫的想象中表达了悠远深邃的感情。艺术手法你还记得哪些关于明月的诗?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古朗月行》“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乾元元年(758)李白因参加永王东巡而被判罪长流夜郎,杜甫因担心李白,写了《梦李白二首》和《天末怀李白》,阅读后一首,说说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在抒情上的相同之处。从天边吹来阵阵凉风,你现在的心境怎么样呢?不知道我的书信你何时才能收到?只恐江湖险恶,秋水多风浪。创作诗文最忌讳坦荡的命途,奸佞小人最希望好人犯错误。你与沉冤的屈子同命运,应投诗于汨罗江诉说冤屈与不平。拓展延伸①本诗颔联和课文首句一样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渲染伤感的氛围,表达对友人的担忧;②尾联和课文三四句一样,运用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思念。温习课内所学,完成古诗赏析任务。【甲】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乙】于郡城送明卿之江西(其二)[明]李攀龙青枫飒飒雨凄凄,秋色遥看入楚迷。谁向孤舟怜逐客,白云相送大江西。【知背景】吴国伦,字明卿,因违忤奸相严嵩,被贬至江西(古属楚地)。当时诗人正在郡城济南养病,吴国伦赴江西途经济南时,诗人写下这首诗为其送行。【析场景】甲诗首句以暮春时节漂泊无依的“杨花”和啼声哀切的“子规”,营造了悲惋的氛围,流露出诗人叹飘零、感离恨的特定心情。乙诗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节和地点,以飒飒青枫和凄凄秋雨营造了一种迷蒙凄凉的氛围,映衬出离别时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