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精品课件_第1页
人教版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精品课件_第2页
人教版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精品课件_第3页
人教版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精品课件_第4页
人教版 必修2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精品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础化学第一节:原子结构,分子,相对原子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简单分类第二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第三节:常见金属、金属化合物和特性第四节: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五节:有机化合物、来源、分类、命名第六节:元素周期率、化学键第七节:化学反应能量转化、化学反应热的计算第八节:金属材料、合金、金属腐蚀和防护第九节: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核酸、合理饮食、合理使用药物第十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水泥第十一节:高分子化合物与材料、塑料、纤维、橡胶第十二节:精细化学品、化肥、农药、表面活性剂第十三节:化工生产过程、合成氨、纯碱第十四节:分子空间结构第十五节:晶体结构第十六节:化学反应速率第十七节:水中离子平衡第十八节:电化学基础第十九节:脂肪烃+芳香烃+卤代烃第二十节:含氧衍生物(醇、酚、醛、酸、酯)目录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的体系中。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成为分散剂原子(atom)指化学反应不可再分的基本微粒,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分子是物质中能够独立存在的相对稳定并保持该物质物理化学特性的最小单元。精彩回顾应类型举例表示式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SO3+H2O==H2SO4Cu2(OH)2CO32CuO+CO2↑+H2OCaCO3+2HCl=CaCl2+H2O+CO2↑3CuO+2Al==Al2O3+3Cu高温A+B==ABAB==A+BA+BC==AC+BAB+CD=AD+CB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物质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酸碱盐氧化物CuO2HeHClH2SO4Ca(OH)2NaClK2CO3

CaOCO2空气碘水石油蛋白质溶液石灰乳氢化物HCl物质从化学角度的分类精彩回顾国际单位中的7个基本单位精彩回顾科学上把12g12C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叫阿伏加德罗常数,近似值为6.02×1023mol-1,符号NA,单位mol-1.1mol12C=12g12C,含NA个碳原子。可以认为1mol碳-12质量的1/12为1g可以引申出:以1mol碳-12质量的1/12为标准,任何物质1mol的质量跟1mol碳-12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物质的摩尔质量由于都是以相同的物质为标准,因此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数值上相等以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来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的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c(B)=nBV精彩回顾原子核显正电性不同种类的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量不同,为了让整个原子显电中性,原子内原子核周围需要带负电的电子环绕周围排布,这些电子被成为核外电子原子核带的正电荷量必须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量相同,才能保证原子显正电性通常规定,带一个正电荷的氢原子为质子,那么带n个电荷的原子核有n个质子,并有n个核外电子除了质子,原子核内还有一类不带电荷而有一定质量的粒子,被成为中子分子原子(电中性)原子核(有N个正电荷)核外电子(有N个负电荷)N个带一个正电荷的质子不确定数量的不带电荷的中子N个带一个负电荷的电子精彩回顾同一元素原子中,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间互称同位素国际上规定的相对原子质量定义: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电子经常出现的区域叫电子层,电子层的形状为电子云。电子在核外运动的特点:高速、无规则、分层精彩回顾电子层一二三四五六七KLMNOPQ离核远近:近远能量高低:低高规则一:电子排布遵循能量最低规则电子排布时,先排能量低的电子层规则二:最外层最多排8个电子(只有一个电子层时最多2个电子)规则三:每个电子层最多容纳2n2个电子(n代表电子层数).精彩回顾构造原理:随原子核电荷数递增,绝大多数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遵循如右图的排布顺序,这个排布顺序被称为构造原理。ns→(n-2)f→(n-1)d→np1s2s2p3s3p4s3d4p5s4d5p6s4f5d6p精彩回顾每层有若干亚层,亚层数与电子层序数相同◆基态:在无外来作用时,原子中各电子都尽可能处于最低能级,从而使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原子的这种状态称为基态。◆激发态:当原子受到外来作用时,它的一个或几个电子吸收能量后跃迁到较高能级,从而使原子处于能量较高的新状态,此状态称作激发态。◆激发:原子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的过程叫做激发。◆退激:激发态是一种寿命极短的不稳定状态,原子随即跃迁回基态,这一过程叫做退激。精彩回顾3s3s3pM基态3s3pM吸收一定能量,到达更高能阶激发激发态3pM能量以一定形式放出退激1s22s22p63s2

1s22s22p63s13p1

吸收能量释放能量(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激发态原子电子排布式)吸收的能量可能来自电能、热能、光能等释放能量时,可能以热、光等形式放出精彩回顾1-18号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问: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数1.每一横行原子电子层数相同2.每一纵行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周期表:把电子层数目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纵行。周期短周期长周期第1周期:2种元素第2周期:8种元素第3周期:8种元素第4周期:18种元素第5周期:18种元素第6周期:32种元素不完全周期第7周期:26种元素镧系元素共15种元素锕系元素共15种元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横行)周期123周期数=电子层数

族主族:副族: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第VIII族:稀有气体元素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纵行)零族:共七个主族ⅠB,ⅡB,ⅢB,ⅣB,ⅤB,ⅥB,ⅦB共七个副族三个纵行(8、9、10)ⅠA0ⅡAⅢAⅣAⅤAⅥAⅦA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总结:周期(7个)族(16个)短周期长周期第1周期第2周期第6周期第3周期第5周期第4周期第7周期——2种——8种——8种——18种——18种——32种——26种主族副族第VIII族0族共7个主族,包括短周期和长周期元素共7个副族,只包括在长周期中包括第8、9、10纵行稀有气体元素七主七副和零族,最后莫忘第Ⅷ族。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

LiNaKRbCs1.相似性:都易失电子表现强还原性化合物中均为+1价

由碱金属的原子结构可以推测:2.递变性: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层数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的影响)失电子能力还原性金属性原子半径化学性质相似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钠在空气中的燃烧钾在空气中的燃烧钠钾与氧气反应剧烈燃烧,火焰呈

色,生成

色的固体剧烈燃烧,火焰呈

色钠、钾化学性质比较黄淡黄紫钾的保存及取用方法:保存于煤油中;用镊子夹取,在玻璃片上小刀切割,滤纸吸干煤油。元素条件现象产物结论(记!)LiNa加热燃烧,剧烈Na2O2

K稍加热燃烧,更剧烈更复杂的氧化物KO2

Rb

Cs

与非金属的反应(以O2为例)从Li—Cs,随电子层数的递增,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加热燃烧,较不剧烈Li2O接触空气不加热剧烈更复杂的氧化物接触空气不加热剧烈更复杂的氧化物

归纳总结: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生成的氧化物越来越复杂与水反应

在水面上、

成银白色、在水面上四处

、滴入酚酞呈

在水面上、

成银白色、在水面上四处

、滴入酚酞溶液呈

色,有微弱爆炸钠钾浮熔游动红钠、钾与水的反应浮熔游动红元素现象产物结论LiNa

KRbCs从Li—Cs,随电子层数的递增,还原性(金属性)逐渐增强。会反应,比Na缓慢遇水燃烧,甚至爆炸对应的碱和氢气剧烈反应,有“浮、熔、游、红、鸣”现象更剧烈,气体会燃烧,轻微爆炸碱金属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元素名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颜色和状态密度g/cm3熔点OC沸点OC锂Li3银白色,柔软0.534180.51347钠Na11银白色,柔软0.9797.81882.9钾K19银白色,柔软0.8663.65774铷Rb37银白色,柔软1.53238.89688铯Cs55略带金色光泽,柔软1.87928.40678.4从Na到K的相对原子质量增大所起的作用小于原子体积增大所起的作用,因此K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反而小。

碱金属的主要物理性质

LiNaKRbCs1.相似性:2.递变性:1.银白色有金属光泽(铯略带金色)硬度小,都较柔软,有延展性密度小(ρ石蜡<ρLi

<

ρ煤油<ρK

<ρNa

<ρ水

<ρRb

<ρCs)熔点低(均小于200℃)导电、导热密度呈增大趋势(但K反常)熔、沸点逐渐降低相同点:卤族元素原子结构的

相同,都为

。递变性:从F到I

依次增多。②

依次增多。③

依次增大。氟氯溴碘卤素原子结构有何异同?最外层电子数7核电荷数电子层数原子半径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1.颜色:

浅黄绿色~黄绿色~深红棕色~紫黑色

(颜色逐渐加深)

2.状态:气态~液态~固态

3.熔沸点:逐渐升高

4.密度:逐渐增大

5.溶解性:逐渐减小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剧烈程度:F2>Cl2>Br2>I2生成氢化物稳定性:HF>HCl>HBr>HI同一主族中,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主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它们得失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思考与交流:规律: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原子

X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决定元素种类→决定原子核素种类→质量数→(同位素)→近似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化学性质

决定原子半径质量数将原子核内所有的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取近似整数值加起来,所得的数值,叫质量数。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①单质与H2化合的难易程度(与H2化合越容易,说明非金属性

)越强④非金属单质之间的置换(非金属性

的置换非金属性

的)强弱②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形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则非金属性

越强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最高价含氧酸酸性的强弱(酸性越强,说明非金属性

)越强⑤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的强弱(对应非金属阴离子还原性越弱,非金属性

)越强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项目同周期(从左到右)同主族(从上到下)最外层电子数主要化合价原子半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非金属气态氢化物生成的难易和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得、失电子能力的难易从1逐渐增到7(第1周期除外)相同正价由+1→+7负价由-4→-1最高正价相同逐渐减小(稀有气体除外)逐渐增大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碱性减弱,酸性增强酸性减弱,碱性增强生成由难到易,稳定性由弱到强生成由易到难,稳定性由强到弱还原性减弱还原性增强失电子由易到难得电子由易到难1、元素的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结构位置性质决定反映(1)结构决定位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周期序数=电子层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反映决定反映最外层电子数和原子半径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强弱(2)结构决定性质: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元素的最高正价数=8-负价数(3)位置反映性质:同周期:从左到右,递变性同主族{相似性从上到下,递变性(4)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结构、性质的递变规律及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的分区:分界线左边是金属元素,分界线右边是非金属元素,最右一个纵行是稀有气体元素。见下图: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失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得电子能力依次增强非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金属性依次增强非金属性递增金属性递增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增金属最强非金属性最强

①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可推知: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铯(Cs),位于第6周期第ⅠA族(左下角),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氟(F),位于第2周期第ⅦA族(右上角)。

②位于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有一定的金属性,又有一定的非金属性,如Al、Si、Ge等。

2、元素的化合价与位置、结构的关系(1)最高正价数=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2)最低负价数=主族序数-8=最外层电子数-8越大越小越大⑵电子层数相同时,再看核电荷数,核电荷数越多,则半径⑶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同种元素)时,再看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或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则半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⑴先看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则半径一般情况下(稀有气体除外):如LiNaKRbCsI

Br

Cl

F<<<<>>>>如NaMgAl>F

ONC<<<如ClCl-

<+3Li+11Na+11Na+12Mg+17ClCl-+17一·离子键实验:金属Na和Cl2的反应现象:黄色火焰,白烟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2NaCl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Na+Cl-电子转移不稳定稳定2

1+118Na2+118Na++17287+17288ClCl-思考1.在氯化钠晶体中,Na+和Cl-

间存在哪些力?(1)Na+离子和Cl-离子间的静电相互吸引作用不可能!因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作用达到平衡,阴阳离子间形成稳定的化学键。2.阴阳离子结合在一起,彼此电荷是否会中和呢?(2)

阴阳离子间电子与电子、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相互排斥作用定义: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成键微粒:阴阳离子相互作用: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斥力)成键过程:阴阳离子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就形成了离子键。思考

哪些物质能形成离子键?1·活泼的金属元素(IA,IIA)和活泼的非金属元素(VIA,VIIA)之间的化合物。2·活泼的金属元素和酸根离子、氢氧根离子形成的盐3·铵盐子和酸根离子(或活泼非金属元素)形成的盐。常见离子化合物包括:①大多数盐如NaCl、Na2SO4、KNO3等;AlCl3不是离子化合物,不存在离子键。即其中没有Al3+,Cl-②强碱如NaOH、KOH、Ba(OH)2等;③大多数碱性氧化物如Na2O、CaO、MgO等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就是离子化合物。Al3+由于带的电荷多,并且原本半径就小,使得它的正电荷密度很高

而Cl-半径大,核外电子多,带的负电荷密度也很大

这样当两者遇到一起的时候,Al3+显示出了强大的极化性,Cl-显示出强大的变形性,即Cl-的电子云被Al3+扭曲变性偏向了Al3+

这样就使得Al3+的电性被中和了一些,而不是电子的得失这么简单,而是电子云的偏移,具有共价键的性质,所以说它是共价化合物。二·电子式:①概念: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注意]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②表示方法: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或“×”来表示原子最外层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Na··Mg··O·····Cl·······原子的电子式:离子的电子式:K+Na+Mg2+Ca2+[O]2-····::[Cl]-····::阳离子的电子式:简单阳离子的电子式就是它的离子符号,复杂阳离子(NH4+)例外。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要用中括号“[]”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所带电荷“n-”。原子的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点“.”或小叉“×”来表示其最外层电子数。电子式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ClNaClNaMg2BrBrSK

KS2-

K

KBrMgBr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由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组成,但相同离子不能合并AB型AB2型A2B型

活泼的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形成离子键。请思考,非金属元素之间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吗?为什么?

不能,因非金属元素的原子均有获得电子的倾向。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可通过共用电子对的方法使双方最外电子层均达到稳定结构。讨论

氢分子的形成:H·

氯化氢分子的形成:

··

·Cl

··

:·H+→H·+→

Cl

··

··H

··

··HH

··

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共用电子对不偏移,成键原子不显电性

共用电子对偏向氯原子,共价键特点:共价键特点:H﹣H(结构式)H﹣Cl(结构式)氯原子带部分负电荷,氢原子带部分正电荷。

+→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水

二氧化碳氨

··

··

I

I

··

··:

··

··::2H·+

··

·O·

··

﹕HOH

﹕﹕

﹕硫化氢2H·+→

﹕HSH

﹕﹕

··

·S·

··

3H·+→

·N

··

··

﹕HN

﹕﹕

﹕H

H

·

C

···+

··

·O·

··

2→

﹕OCO

﹕﹕

﹕﹕

··

··

:定义:原子之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成键微粒:原子相互作用:共用电子对成键元素:同种或不同种非金属元素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共价键氢氧化钠晶体中,钠离子与氢氧根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氢氧根离子中,氢与氧以共价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氢氧化钠。

[]+-·H·Na

﹕··O

过氧化钠晶体中,过氧根离子(O2)

2-与钠离子以离子键结合;在过氧根离子中,两个氧原子以共价键结合。请用电子式表示过氧化钠。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