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知觉实验报告_第1页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_第2页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深度知觉实验报告摘要: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深度知觉的准确性是对于深度线索的敏感程度的综合测定。关键词:深度知觉深度视锐1:导言知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对感觉信息整合后的反映。空间知觉是指三围知觉。深度知觉是指人对物体远近距离即深度的知觉。深度知觉的三条线索是:生理调节线索,双眼视差和物理线索。深度视锐是指能够辨别两个出于不同距离的物体之间距离的能力。对深度视锐的测量一般使用深度知觉仪(depthperceptionapparatus),它由霍瓦-多尔曼设计,因此也称为霍瓦-多尔曼知觉仪。2:方法2.1被试在校大学生5名,女,大二,身体健康2.2仪器BD-Ⅱ-104A型深度知觉2.3实验过程2.3.1要求被试坐在离观察窗2m处,使之能看到三根竖棒的中间部分,实验时被试头部不能动,可以用适当高度的物体支撑下巴。2.3.2接通电源。选择移动速度。选定一个位置的标准刺激。2.3.3主试将变异刺激置于前或后的位置。2.3.4被试手持控制变异刺激的手键,按动“前进”或“后退”按键,调节变异刺激的位置,直到认为变异刺激和两个标准刺激排成一条水平线,松开按钮,变异刺激停止移动。2.3.5主试从标尺上读出变异刺激和标准刺激的实际距离误差,就是被试深度知觉的误差。3:结果根据深度视锐的公式:n=ax/(y(y-x))×1弧度。可以算出被试的视锐。距离y=2m,即2000mm,目间距为65mm。被试1的误差平均值为4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3.43.被试2的误差平均值为4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3.43被试3的误差平均值为9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30.30被试4的误差平均值为3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0.07被试5的误差平均值为5mm,所以她的深度视锐为16.804:讨论被试在进行实验时,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例如习惯误差等等。在计算深度视锐的时候,目间距,距离等都是按同一个值进行计算的,所以,所得的深度视锐是不准确的,只能大概的反应被试的深度视觉水平。5:参考文献郭秀艳,杨志良,基础实验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6~916:附录:被试的原始数据,单位cm:前后后前后前前后21000.50.70.20.90.3410.10.91.50.90.20.70.360.10.40.10.60.90.40.80.2800.10.40.40.20.20.50.4前后后前后前前后50.30.70.50.30.90.50.10.280.10.210.40.30.40.60.530.40.40.90.40.90.500.170.40.20.40.40.40.50.30.7前后后前后前前后51.21.11.50.20.70.910.571.421.91.52.300.50.391.31.11.21.10.20.80.9041.50.71.310.21.70.40前后后前后前前后60.10.850.30.50.50.750.80.230.30.70.40.2000.50.3400.200.20.50.200.69010.10.30.100.30.5前后后前后前前后20.40.31.20.10.70.20.9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