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篇_第1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篇_第2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篇_第3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篇_第4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篇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篇

我们编写的教案追求教学效果的优化,在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中,留神把个别教师的教学阅历升华为便于宏大教师掌管和运用的教学科学,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便当大家学习。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1

《长城》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熟悉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聪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宏伟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片面的查看方法,学习在查看中开展联想。

3.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热爱的段落。

教学重难点

1.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忍,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骄傲感和喜欢祖国之情是教学重点。

2.开展想象,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教学难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谈谈对长城的熟悉。

2.学生自由补充。

3.老师给以断定。

二、学习生字

1.学习会认的字。

2.学习会写的字。

3.学生书写。

三、出示图画,边看边说

(1)说说这幅图是从什么地方查看长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么?

(2)从图上你还看到什么?

(3)小组议论,并说说。

2.出示其次幅图

(1)这幅图与第一幅图有什么不同?

(2)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3.对照课文,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课文。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小组学习,斟酌

(1)留心对照课文内容,想想哪些内容图上已经画出来,哪些内容没画出来。

(2)从图上找一找课文中涉及到的“城墙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各指什么地方?

五、稳定练习

(1)复习稳定本课生字。

(2)指导朗读。

其次课时

一、复习。

二、全班议论,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谈谈对第一幅图留给自己的突出印象。

2.找出描写长城样子的一个句子,说说他的作用。

3.出示其次幅图,想想这幅图的查看点有什么变化?

4.学生发言。

5.齐读第三段的课文,斟酌。

(1)一边读一边想像当时的劳动场面。

(2)找出你体会最深的句子,先读一读再说说自己的体会。

6.全班齐读。

7.议论: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个宏伟的奇迹”?

三、总结学习体会。

1.感情去朗读课文。

2.谈谈你的体会。

四、稳定练习。

1.指导朗读。

2.讲讲有关长城的故事或传闻。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2

《母亲的呼叫》

一、学识与技能

学习本课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法。

2.课堂师生互动促进提升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体会母爱的宏伟。

理解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母爱的宏伟。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会母亲对自己的爱。懂得感恩父母、孝顺父母。

自由朗读,小组合作交流。

课文录音,课件。

一、趣味导入。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同学们,《游子吟》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我想大家并不目生,它描绘了母亲点点滴滴的爱,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感人至深的母女情深的文章。(板书《___呼叫》)。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熟悉、不理解的字词。

2.学习生字。

3.认读词语。

憔悴不堪、声嘶力竭、愚笨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呼叫:召唤。

憔悴: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

不堪:达成不能忍受的程度,表示程度深。

声嘶力竭:嗓子喊哑,力气用完。

领悟:会意事物而有所体会。

愚笨:头脑迟钝,不生动。

三、整体感知。

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以“母亲的呼叫”为线索,满怀深情地写了母亲呼叫自己的点滴小事,表现了母亲对孩子的无私关切、无限爱意和深情,表达了对母亲的无比眷恋,赞美了人间美好的亲情。

四、精读感悟。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这是多么感人、多么美观的画面哪!”指的是哪些画面?

婴儿听到___呼叫盛开笑脸。

孩子在___呼叫声中蹒跚学步。

2.从这两个画面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母亲弥漫和蔼、温柔、幸福和魔力的呼叫具有不成估量的震慑气力。

(二)学习第2-5自然段。

1.这几自然段主要讲了“我”和___哪些事?

儿时,捉迷藏时,母亲的呼叫成为“我”幼年时期最喜悦的回忆。

在海滩那次,母亲的呼叫让“我”终生难以忘却。

儿时,听到母亲的呼叫从“心烦”到“渴望”。

2.如何理解“我总是可以看到她慈祥的笑容,便投入她和暖的怀抱”?

“慈祥”说明母亲温柔可亲。

“总是”,一向都是的意思,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是每时每刻、无处不有的。

“和暖”反映了母亲无微不至的关切让“我”很有安好感。

3.为什么说“那温馨的一刻,是我幼年生活中最喜悦的回忆”?

“我”和妈妈嬉戏时喜悦、幸福、融洽,母女情深的动人画面,让“我”深切感受到母爱是融融的亲情。母爱在“我”心中镌刻,永不磨灭。

4.在沙滩玩耍,“我”离开___视线时听到妈妈怎样的呼叫,结果看到妈妈怎样的面容?

听到那近乎绝望的、声嘶力竭的呼喊。看到的是一张憔悴不堪、泪眼模糊的脸。那散乱的头发,那喜极而泣的神情,是我一辈子忘不了的。

5.后来,“我”为什么听到___呼叫心烦呢?

“叫我做事,或是指点我做功课。”

这些都是妈妈对“我”爱的表达,但“我”并不明白,反而觉得她很烦。

6.妈妈生病了,没人呼叫“我”,“我”的耳根清净了,可“我”的心理却发生了什么变化?

畏缩——悲伤——领悟(有___呼叫那是一种无以言表的幸福)

(三)学习第6自然段。

结果一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有什么联系?

首尾响应,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明白了妈妈呼叫的真谛——浓浓的母爱。

五、课堂小结。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观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叫。——但丁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赏识一首《母亲》,听完之后我想大家就更深有感悟了。以后再也不会跟妈妈顶嘴,惹妈妈生气了,我们理应感谢妈妈,感谢她带我们来到这个美好的世界,感谢她多少年来任劳任怨地为我们付出。

六、课堂练习。

开启“根基训练-《母亲的呼叫》”一起来闯关吧!

七、作业布置。

1.汉语有大量赞美母亲的成语,请你把知道的写下来。

2.你有过听到母亲呼叫时的幸福体验吗?写一写。

3.阅读文章:《难忘的教化》《难得的沉静》。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3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梢暇恋”新词“留恋不禁表示哆嗦南国应接不暇”。

2、训练学生按游览依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3、引导学生体会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静态,哪些地方描写了事物的动态,从而培养学生的查看才能和作文才能。

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形状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描写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课时安置:三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

1、回复文中设计的问题,勾划重点词句。

2、同位议论、小组交流、理解重点句。

3、查看投影片上的图,发挥想象,举行语言表达才能训练。

4、质疑问难。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检查预习处境,质疑问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3、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二)整体感知

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风景?

(三)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①读准字音:

“颤”chàn“应接不暇”中“应”读yìng“一簇”中“簇”读cù“隙”读xì

②理解词语:

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

不禁:不由自主地。

表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指我国的南部。

哆嗦:本课指微风吹动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应接不暇: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的眼睛看不过来。

(2)用“______”划出文中你认为写得美的词句来读一读、细体会。

(3)自由读课文,质疑问难。

2、揭题,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

“天堂”指什么?在文中怎样理解?

文中“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2)默读全文斟酌:

几次去“鸟的天堂”?每次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两次去“鸟的天堂”。第一次是在黄昏鸟都栖息了。因此着重描写了“天堂”本身──大榕树的特殊景象;其次次,是在其次天早晨,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正是鸟儿最活跃的时刻,所以着重写了“天堂”里的居民──鸟儿喧嚷活动的.情景)

3、小组议论:

我们把两次游览“鸟的天堂”各为一段,那全文可分成几段?各段的大意是什么?

第一段(1~4自然段):入夜,我和挚友们划船出去游玩。

其次段(5~9自然段):写我和挚友们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鸟的天堂”──大榕树。

第三段(10~13自然):写其次天早晨,“我”和挚友们再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了“

鸟的天堂”里的居民──鸟儿的活动情景。

第四段(14自然段):写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留恋。

其次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分析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初步了解课文描写景物静态和动态的方法。

3、体会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目标完成过程

1、学习第一段。

读一读、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

(1)(吃过晚饭,黄昏时,在河边与挚友乘船出游。从“吃过晚饭”、“我们不断跳上一只船”、“向河中心移去”可以体会到,当时环境特别幽静。从“没有波浪”、“宁静地移动”、“听见了水声”体会到的。)

(2)练习朗读,体会游玩时愉悦的心情。

2、学习其次段:

(1)出示投影片(文中插图)。

看图用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说说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独木成林,枝繁叶茂,弥漫活力与活力,郁郁葱葱……)

(2)默读斟酌:

是按什么依次描写榕树的?

主要写了榕树的什么特点?用____________线划出来。

(3)小组议论、彼此交流:

(这一段描写了榕树“大”“美”的特点。

描写“大”的语句:

①“在一个地方,河面变窄了。”

②“那是大量株繁茂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

③“当我说大量株榕树的时候……”

④“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望见”

⑤“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成计数”。

描写“美”的语句:

①“一簇簇树叶……真绿得心爱”。

②“有大量根垂到地上……卧在水面上。”

③“那么多的绿叶……新的生命在哆嗦。”)

(4)图文对照“学生交流、教师点拨、理解重点句:

出示投影片1:

(这两句话写出了这株大榕树的真面目。树木的特点是“枝上又生根”。枝上生的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之后就成了树干,这就是这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成计数”的理由。

(5)指导朗读,培养学生体验“美”、赏识“美”的才能。

(6)小结:

这一段由“远”及“近”地对榕树的大小,它的根、叶、干、枝的外形、颜色、大小等举行了描写,这是静态描写。

3、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

斟酌: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主要写了和挚友们其次天又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情景)

(2)再读议论,教师适时点拨:

再读斟酌:

是怎样描写众鸟纷飞的活动情景的?标出有关语句,体会当时的心情。

①用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写出了鸟形、鸟色及鸟的容貌。用这样一致或好像的句式来写,读起来节奏感强,分外上口。

②用了拟人句“树上就变得喧嚷了。”“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写出了鸟儿们在“天堂”里活泼、自由的生活,反映了的美好情趣和高兴的心情)

(3)感情朗读,体会这一段是怎样描写的。

(4)小结:

这一段主要写了鸟的活动──不同大小,不同羽色,不同动态的鸟,构成了一幅“百鸟图”。是对事物变化活动的描述,这是动态描写。

4、学习第四段:

(1)自由读第四段。

说说你从哪些语句中读懂了什么。

(由“回头看”、“我感到一点儿留恋”、“那‘鸟的天堂’确实是鸟的天堂啊!”体会到的心情是高兴的,感到留恋)

(3)感情朗读、深化理解

(要读出留恋、赞美之情)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从“我们的船逐渐迫近榕树了”到“这美观的南国的树”)

第三课时

(一)明确目标

围绕重点,学习表达

(二)目标完成过程

1、过渡: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这篇课文按游览路线写了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两天的记游,重点不同,方法也有别。那么是怎样来写所见所闻的,这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重点。

2、投影出示自学提纲:默读斟酌

集中交流、整理

(1)时间不同:第一次去是在入夜,其次次去是在早晨。第一次去没有看到鸟,由于天晚了,鸟儿们已经在树上栖息了;其次次去看到了好多好多的鸟儿,由于早晨,鸟儿开头活动了。

(2)由于这棵榕树很大,而且枝繁叶茂、土地润湿、环境平静,正适合鸟儿做巢生活、农人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了养护,便于鸟类的繁殖,因此它成了鸟儿生活的“天堂”。

3、再读课文,议论交流。

(1)文中哪些地方是静态描写?哪些地方是动态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①大榕树是静止不动的,文中从根、干、枝、叶等部位逐项来写,这就是对榕树的静态描写。如“枝干的数目不成计数。枝上又生根,有大量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亮堂地映照着我们的眼睛,貌似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哆嗦。”

②其次次到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主要写了鸟的活动,是动态描写。如:“四处是鸟声,四处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③写文章时,留神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就能把内容写得更概括、更切实,动静结合,可以巩固文章的感染力。

4、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三)总结扩展:

1、总结全文,归纳中心。

(记叙了和他的挚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说明大榕树的美观特殊及被称作“鸟的天堂”是名不虚传的。表达了喜欢大自然,赞美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不是唯一的,可让学生畅所欲言。可以理解文章内容,学习的写作方法或喜欢鸟类,养护环境等某一方面来谈。如:学了这篇课文,我懂了查看事物不但要留神事物的大小,外形,颜色,位置等,而且还要留神事物在不同的时间里静态、动态的变化)

(四)布置作业

1、摘抄佳句。

2、用“_____”线画出短文中静态描写的句子,用“_____”线画出短文中动态描写的句子这只青蛙,两只大眼睛鼓得高高的,像两颗晶莹的玻璃球,可聪慧了。我把它刚放在水盆里,那长蹼的后腿向后一划,“唰”地一下,就蹿出好远,还溅起点点水花。

参考资料:

1、榕树:常绿乔木,树干分枝多,树冠大,叶子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多年生的榕树,树枝可长出黑色的根须直垂地下,当它扎入土中时,又成为树干。榕树叶、根、树皮可入药。

2、广东省新会县郊外有一条河叫天马河,河心有一棵巨大的榕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其笼罩面积之广,世罕其匹;远远望去,就像漂在水面上的一大片树林,引来多数鸟儿栖息其上。当地人称它为“鸟的天堂”。

3、画眉鸟:身体棕褐色,腹部灰白色,头后颈和背部有黑色斑纹,有白色的眼圈,叫的声音很好听。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4

《颐和园》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观风景,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巩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1.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依次,练习给课文分段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峙”和“隐朦胧约”2个词语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依次给课文分段。

2.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巩固民族骄傲感。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导语: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出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教师板书课题)那里有出名的长廊、佛香阁、昆明湖、十七孔桥等人文景观。今天就让我们寻着的踪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二、出示幻灯片,熟悉颐和园的几个出名景观,从直观入手,对颐和园的美景先有一个感性的熟悉。(有条件的可以给学生播放有关颐和园的风景教学录相片。或出示一组有关颐和园名胜风光图片。)

三、学生轻声读课文,用笔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划出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四、学习生字和要求写的字。

1.学习生字:

识字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会给生字组词。

(1)利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

①用拆合法记“殿、眺、阁、耸”的字形。例如“殿”字。我们把它拆成三个片面,左上角是尸体的“尸”;左下角是个“共”字;右边是没有的“没”的右半边“殳”;再把这三个片面正确地组合在一起就是“殿”字。

②利用形声字构字规律记忆“阁、雕”的字形。“阁”属于形状内声类,“门”形旁表意;“各”声旁表音。

讲解:声旁和形旁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的形旁能大致表示出属于哪一类的;有的就不能明确地表示出来。有的声旁能表音,有的就不能切实地表示读音。如:“堤”字就不能念成(shi)。因此,学生在遇到形声字时不要“念半边”,要正确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③用对比法(根据生字字形上的特点,找出一些与生字字形相近的字,形近字之间识别比较找出它们的一致点和不同点,从而记住生字的字形)记忆“栽、雕、赏”的字形。栽──裁──载;赏──党──堂;雕──准──谁──淮。

(3)借助字典理解字义、词义;查字典也可以扶助学生识字。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查字典使用工具书的这种才能。学生具备了这种才能将终生受益。

2.解释以下词语:

神清气爽:形容人头脑清楚,精神爽快。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奇怪绮丽,光辉夺目。

容貌不一:样子各不一致。

琉璃瓦:内层有较好的黏土,外观用琉璃烧制成的瓦。外形像半边粗竹筒,外部多是绿色或金黄色,娇艳、发光,多用来铺宫殿或庙宇的屋顶。

横槛:本课指横嵌的长方形栏板。

宫殿:帝王居住的高大绮丽的房屋。

远眺:往远处看。

画舫:装饰华美、专供游人乘坐的船。

葱郁:青翠茂密。

(五)用不同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六)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如何给课文分段。

其次课时

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

(1)颐和园给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领略颐和园是个美观的大公园。颐和园风景美好;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

(2)有什么梦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梦想我们有机遇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由于颐和园四处都有美观的风景,说也说不尽,所以梦想我们有机遇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

二、明确的游览依次。

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三、讲读,学习课文其次段。

1.指名朗读,斟酌议论,教师归纳明确:

(1)是怎样来到长廊的?

(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

(3)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概括的?

2.按照提示给其次段分层。

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

分层的结果:

第一层是第1.2句;其次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

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其次层)

(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2)学习其次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一致。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一致的。”这说领略什么?

(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表达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璀璨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聪慧。

(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领略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领略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风景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领略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

留神: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根基上练习背诵此段。

四、讲读,学习第三段

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斟酌、回复问题。

1.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

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探索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才能。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才能。

2.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试背第4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齐读全文。昨天我们会意了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的美景,今天,我们再来赏识一下昆明湖和十七孔桥的美景。

二、学习课文第四段。

1.指名朗读第四段。斟酌,回复问题:

(1)从万寿山下来,在昆明湖畔都看到了哪些景物?(长长的堤岸;几座样式不同的石桥;倒垂的杨柳;湖心小岛,十七孔桥。)

(2)十七孔桥是怎样的?(十七孔桥有十七个桥洞,桥栏杆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着小狮子。并且这么多狮子容貌不一,各不一致。)

(3)石柱上雕刻着众多的狮子且容貌不一,这说领略什么?(狮子“容貌不一”的特点,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慧和才干。)

2.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教师在范读时,要通过表情语气的变化,感情的处理来加以表达。

(2)学生模仿练习。

(3)指名朗读、齐读。

三、默读课文,体会游记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

1.按照确定的依次写。(游览依次、查看依次、方位变化依次、季节变化依次。)

2.运用好过渡句,交待清游览依次。

3.抓住景物特点分层次写概括。

4.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来写。

四、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

五、检查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教学实践教案5

《颐和园》

教学要求:

1.让学生了解颐和园美观的风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巩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2.利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的视野,进一步巩固对颐和园的了解。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扶助学习的才能。

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才能,语言表达才能。

4.按课文记叙的游览依次,练习给课文分段。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会用“耸峙”“隐朦胧约”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四自然段。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骄傲感的教导;利用网络自主查寻,拓宽学生视野。

教学难点:利用网络制作一份“电子小报”并能用流畅的语言表述出来。

教学打定:网络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介绍颐和园的有关资料。

二、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⑴自渎课文。斟酌:抓住颐和园那些景物来描写的?

⑵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斟酌:每一自然段描写的是什么?(段意)

三、学习生字新词。理解:耸峙、掩映、神清气爽、隐朦胧约、葱郁等词的含义。

四、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可分三段也可分六段)

五、抄写生字词。

其次课时。(详)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网络查寻资料制作一份“电子小报”

教学过程:

一、导入:颐和园是我国首都一处出名的景点那里历史悠久、风景怡人,是旅

游观光的好去处。昨天,同学们随老师走马观花初游了颐和园,已经会意到了颐和园的美。谁来回忆,昨天的游览路线?

二、出示游览图,复习课文描写依次。

(学生复述,教师电脑演示)

提问:初游颐和园,你感觉怎样?(美)课文一开头是怎样写的?(读课文第一段)是怎样描写这些美观的风景?

三、学生自读课文,摘抄美好词句,体会课文的美。

1.学生自读课文勾划出美好词句,说出美在什么地方。

2.电脑输入,感情朗读。

过渡:经过这样一番描写,再加上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这让我们感到颐和园更美了!

四、指导学法,明确学习目的,表达学生的自主性。

1、出示学习方法:

⑴读:找出描写颐和园的美好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⑵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

⑶讲:自己来作导游把美观的风景描述出来。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解决些什么问题呢?

五、聘请小导游。

1、分组:长廊万寿山昆明湖

2、推选“颐和园小园长”。

3、师:下面请小导游们到颐和园的网站上去收集资料,制作一份电子简报,向游客阐明!(电脑出示制作步骤)(请学生读)

制作步骤:

㈠网络欣赏查寻相关资料。(网址:)

㈡复制图片摘抄文本。

㈢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要求:每一小组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制作好以后推举一名同学举行阐明)

六、网络欣赏查寻,收集资料制作电子作品,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颐和园网站上查阅收集相关资料,通过自主查阅协作交流共同制作一份“电子简报”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

七、表示汇报,协作交流,演、讲结合,理解课文内容。(重点:二、四自然段)过渡:我们现在就跟随小导游,去“颐和园”会意无限的风光。

(一)团长介绍(历史等背景资料)

(二)学习其次自然段。(长廊)

1.组长汇报。(边讲边演示)

2.对导游的阐明举行评价。

3.组员补充。

4.游客质疑,导游解答。

5.理解课文内容:

①通过导游的讲解,长廊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长)

②课文中是怎样来描写的?请用笔勾出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