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_第1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_第2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_第3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_第4页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复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粪便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遗。2.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水分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的途径有3条:通过呼吸系统可排出

二氧化碳、水

;通过皮肤可排出水、无机盐和尿素等。通过泌尿系统可排出水、无机盐、尿素等3、尿液的形成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和

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两个过程。

【课前朗读】4、血液流经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时,除

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血浆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含有大分子蛋白质.5、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吸收形成尿液

。尿液与原尿的主要区别是不含葡萄糖

。6、血液流经肾脏处毛细血管后,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尿素(废物)的含量会减少。7.血液流经肾小球处毛细血管后,动脉血还是动脉血.学习目标:(1)说出眼球和耳的基本结构及功能;(2)了解视觉和听觉的形成;(3)理解近视的形成及预防;了解远视的形成及矫正(4)了解听觉的形成及耳朵的保护。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人体的感觉的类型视觉(眼从外界获得的信息最多)听觉(耳从外界获得的信息量居第二位)触觉(皮肤感受冷、热、痛、压等刺激)味觉(舌辨别酸、甜、苦、咸)嗅觉(鼻对气味敏感)灵敏地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对自身的生命活动进行调节,维持自身的生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感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一、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角膜瞳孔

虹膜晶状体巩膜脉络膜

视网膜视神经玻璃体位于虹膜中央光线的通道无色,透明,透光像双凸透镜,折射光线)保护、白眼球(有感光细胞)睫状体有色素,黑眼球531467289角膜瞳孔视神经玻璃体晶状体睫状体视网膜巩膜虹膜识记眼球的结构巩膜虹膜瞳孔眼球

我们俗语所说的“黑眼珠”和“白眼球”分别是指眼球的哪部分结构?

黑眼珠白眼球瞳孔缩小瞳孔扩大瞳孔可以控制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中午

中午和傍晚的猫,眼睛内主要是什么结构发生了变化?上面两幅图哪个是在中午,哪个在傍晚?傍晚---瞳孔---你注意过吗?瞳孔大

瞳孔小

眼的结构眼球的结构附属结构:内容物:眼球壁晶状体(对光有折射作用)、玻璃体外膜中膜内膜:角膜:无色透明,透光巩膜:白色、坚固(白眼球)睫状体:调节晶状体曲度虹膜:有色素(黑眼球),中央有瞳孔脉络膜:含丰富血管和色素,营养眼球视网膜:有感光细胞眼睑、泪腺等2.无色透明,透光的是()

3.光线进入眼球内部的通道的是()

4.蓝眼睛和黑眼睛的区别在()色素不同

5.似双凸透镜,能折射光线的主要结构是()

6.感受光的刺激的是()

眼球的功能角膜瞳孔虹膜晶状体视网膜1.有人喜欢对别人“翻白眼”,人们通常所说的“眼白”是()结构巩膜照相机和眼球结构上有相同之处吗?观察与思考观察人眼球结构和照相机结构示意图,讨论:镜头光圈胶卷(调节物距)(控制光线)(感光)眼球的晶状体、瞳孔和视网膜分别相当于照相机的什么结构?

晶状体相当于;

瞳孔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镜头光圈胶卷

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思考:

光线从外界进入眼球到达视网膜的途径是怎样的?

人眼是如何看到物体的?视觉最终在哪里形成?二、视觉的形成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通过并折射)视网膜视觉神经大脑皮层上的视觉中枢物体反射的光线(产生视觉)(成像)(传导)成像的部位是_______视觉形成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_视网膜大脑皮层视觉中枢三、近视和远视是怎样形成的?正常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近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近视矫正凹透镜进一步探究:远视眼的成因远视眼晶状体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使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正常眼远处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矫正凸透镜近视眼原因晶状体的曲度过

(大或小)甚至眼球前后径过

(长或短)后果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

(前或后)方,看不清远处物体矫正佩戴

(凸或凹)透镜。大长前凹远视眼晶状体的曲度过

(大或小)甚至眼球前后径过

(长或短)物象就会落到视网膜的

(前或后)方,看不清近处物体佩戴

(凸或凹)透镜。小短后凸养成预防近视的生活习惯:三要:1.读写姿势要正确,眼与书的距离要在33厘米左右。

2.看书、看电视或使用电脑1小时后要休息一下,要远眺几分钟。

3.要定期检查视力,认真做眼保健操。

四不看:1.不在直射的强光下看书。

2.不在光线暗的地方看书。

3.不躺卧看书。

4.不走路看书1、在眼球的结构中,能改变曲度使人可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是()A、角膜B、瞳孔C、晶状体D、玻璃体2、眼球内具有感光细胞的结构是()A、角膜B、巩膜C、脉络膜D、视网膜3.近视眼的成像位置及矫正办法分别是()A.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凹透镜;B.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应配戴凸透镜;C.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凹透镜;D.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应配戴凸透镜。CDA中考真题演练4、视觉形成的正确途径是() A.物体反射的光线→晶状体→玻璃体→角膜→瞳孔→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B.物体反射的光线→瞳孔→玻璃体→角膜→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 C.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晶状体→视网膜→瞳孔→玻璃体→视神经→视觉中枢 D.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视神经→视觉中枢5、眼球中具有折光作用的结构是()A、角膜B、晶状体C、巩膜D、虹膜 DB6.矿难发生后,长时间处于黑暗中的矿工被救助上井时,都用毛巾蒙上眼晴,以保护视网膜免受光的伤害,眼球的结构中,控制进入眼球光线多少的结构是() A.瞳孔 B.睫状体 C.晶状体 D.玻璃体7.在视觉形成过程中,形成图像和形成视觉的部位分别是()A.视网膜、视网膜B.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视网膜C.视网膜、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D.角膜、视网膜AC54321四、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听小骨半规管前庭耳蜗咽鼓管鼓室鼓膜外耳道耳郭外耳收集声波传导声波将声波转变成振动有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放大振动中耳内耳耳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耳耳郭外耳道鼓膜听小骨鼓室前庭半规管耳蜗外耳中耳内耳收集声波传导声波产生振动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将声音传导到听神经传导振动有听觉感受器放大振动通过咽鼓管通向咽,与外界气压相等

耳蜗

鼓膜

耳郭有听觉感受器将声波转变成振动收集声波连一连观看听觉形成视频五、听觉的形成观看听觉形成的动画听神经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大脑皮层听觉中枢想一想:根据听觉的形成过程,哪些结构受到损伤,有可能导致耳聋?(1)鼓膜或听小骨损伤,会引起听力下降(2)耳蜗、听神经或听觉中枢损伤,会造成听力完全丧失即传导性耳聋即神经性耳聋保护耳和听力1、减少和消除噪声。2、不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以免戳伤外耳道

或鼓膜。3、遇到巨大的声音,迅速张开口,或者堵耳、闭嘴,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力的平衡。4、鼻咽部有炎症,及时治疗,避免中耳炎。5、不让污水进入外耳道,避免其感染。医生建议一定要做到呀!1、鼓膜的作用是()A、接受声波刺激,产生听觉B、将声波转换成振动向内传导C、将声波转换成刺激向内传导D、接受振动转换成神经冲动

B2.在耳内,接受振动刺激的感受器(听觉感受器)位于()A.耳蜗内 B.听觉中枢内C.鼓膜上 D.听小骨上

中考真题演练A3.声波形成到听觉形成需经过() ①听小骨 ②鼓膜 ③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④外耳道 ⑤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A.声波→①→②→③→④→⑤B.声波→④→②→①→③→⑤C.声波→④→①→②→③→⑤D.声波→④→③→①→②→⑤B4、听觉的形成是在()A、中耳B、耳蜗内C、内耳D、听觉中枢D5、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应微微张开口,其目的是()A、进行深呼吸以适应气压变化B、使鼓膜内外气压平衡,以防鼓膜受损C、减缓紧张的情绪D、避免出现呕吐6.某人失聪后,经检查,医生认为耳的结构没有受损伤,那么可能的发病部位就是()A.听神经和听觉中枢B.鼓膜C.中耳D.内耳7.保护好眼睛和耳有利于青少年准确地获取信息.下列有关眼睛和耳的叙述错误的是()A.近视眼可以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B.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C.人的视觉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D.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 BAC8.近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