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背多分样式范本_第1页
法律背多分样式范本_第2页
法律背多分样式范本_第3页
法律背多分样式范本_第4页
法律背多分样式范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精品文档法律背多分样式范本目录:1、法律背多分样式范本2、第一章法律基础知识样式范本第三部分法律专题五做知法、守法的公民考点一:知道法律规范的特征,理解我国法律的本质。1.法律的特征(含义):①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②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法律最本质特征);③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2.我国法律的本质:是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考点二:理解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区别与一致性。1、区别: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道德是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靠舆论、习惯、信念规范人的行为;道德的调节范围比法律广。2、联系(一致性):①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互相补充。②凡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③我们积极实施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④法律规范和道德规范的任务、目标是一致的,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因此,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统一起来。考点三:知道法律具有制裁功能,更具有保护功能。法律的作用和功能:

①规范作用:制裁、评价功能②保护作用:保障功能。考点四:了解违法行为是指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包括违法宪法的行为、违法刑法的行为、违反民法的行为、违反行政法的行为。1、违法行为的含义:凡是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犯罪(严重违法行为)2、违法行为包括犯罪(严重违法行为)考点五:理解犯罪是违法的一种,即违反刑法的行为,属于严重的违法行为。掌握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1、什么是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基本特征分别是什么?①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②是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③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的必然后果。

考点六:懂得哪些行为属于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知道这些行为可能发展成为违法犯罪。1、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有哪些?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2、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有哪些?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等;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3.为什么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为什么“小错不断,大错不犯”是不会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观点是错误的?)(不良行为与违法犯罪的关系)①许多犯罪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一般违法与犯罪,二者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不良行为,如果不改正,发展下去可能导致犯罪。②“小错不断,大错不犯”的思想是危险的,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一个人如果不注意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注意防微杜渐,有可能从犯小错发展到违法犯罪。③青少年要从小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自觉遵纪守法。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启示、教训、道理、感悟?)①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践行道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②我们要树立法律意识,维护法律的尊严,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③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自制力,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⑤谨慎交友,防微杜渐,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如果案例分析要综合解决问题,就要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等加上去。)如:①家长要加强教育和监督,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适宜的家庭环境。②学校加强教育、管理和引导,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制观念。③国家加强立法和执法,社会要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④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防范侵害;树立法律意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增强自制力,防微杜渐。考点七:懂得自觉抵制诱惑是避免违法犯罪的重要主观条件,要自觉抵制“黄、赌、毒”和“法轮功”邪教等不良诱惑。1.如何正确看待网络(网络的利与弊)①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②利:网络为我们了解时事、学习知识、与人沟通、休闲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条件,帮助我们开阔眼界、放松心情、学习新知、结交新友等。③弊:网络存在着诱惑欺诈,沉迷网络,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导致荒废学业,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④我们要做网络的主人,发挥网络的积极作用,避免“网毒”的伤害。2.为什么要大力倡导网络文明?(净化网络环境的意义)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倡导网络文明,是培养"四有"公民的重要条件;③有利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3.请你为解决未成年人沉迷低俗网络的“网瘾”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或要求。(请你为文明办网、拒绝低俗网络、净化网络环境提出合理化建议)国家(政府、社会):①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整顿网吧秩序,净化网络环境,安装网游防沉迷系统。网络经营者:要遵守各种规定,依法经营。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提高学生健康文明上网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健康、有益的信息。家庭:履行对未成年人子女的教育保护义务,引导子女健康文明上网。青少年:要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侵蚀,遵守道德、法律要求,维护网络安全。4.不良诱惑的危害:(为什么要抵制不良诱惑?)影响我们身心健康,阻碍我们成长进步,干扰我们事业成功,影响我们幸福生活,容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5.怎样拒绝和抵制不良诱惑?拒绝不良的诱惑,需要我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去克服。(1)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拒绝不良诱惑,例如:①避开诱因法;②婉言谢绝朋友,提高自制力;③专时专用,改正不良的习惯;④联想后果抵制法;⑤请求他人帮助。(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认识到不良诱惑的危害,学会拒绝,防范侵害。(3)加强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遵纪守法,正确行使权利,依法履行义务。建立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和未成年人的保护体系。(国家、社会、家庭、学校怎么做同“3”)。考点八: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为什么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①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每个人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履行义务的主体。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公民的某些权利与义务是相互结合的。③我们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要增强义务观念,忠实履行义务。2.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①尊重他人的权利②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3.我们应该怎样履行公民义务?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专题六: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考点一:知道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需要特殊保护。★考点二:知道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两部专门法律的名称。★考点三: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分别规定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1.未成年人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2.保护未成年人的两部专门法律: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3.国家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①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③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国家和全社会的共同的责任。4.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具体内容分别是什么?(1)家庭保护:①家庭保护:是指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的职责,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②家庭保护的基本内容:一是家长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二是尊重、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2)学校保护:①学校保护:是指要求学校等教育机构依照法律的规定,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并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学校保护涉及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发展、人身权利的维护、生命安全的保障等方面。②学校保护的基本内容:A、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未成年人全面发展;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C、尊重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D、保护未成年人在学校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等。(3)社会保护:①社会保护:是指要求全社会(包括国家、政府、法律以及各类组织和个人)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社会保护包括对未成年人的社会文化保护、身体健康保护、劳动保护、自由权和精神权的保护等方面。②社会保护的基本内容:A、保护未成年人身体的安全与健康。B、保护未成年人的思想和心灵健康。(4)司法保护:①司法保护:是指要求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以及司法行政部门等依法履行职责,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措施。判别方法:公、检、法等司法机关在侦查、审理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案件过程中实施专门保护。②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A、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实行特殊制度;B、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C、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受抚养权等。★考点四:掌握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特别是要知道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主要包括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1.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和途径?(怎样防范非法侵害,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提高警惕性和自我保护意识。保持高度警惕是避免侵害的前提。②用智慧保护自己。面对不法侵害,学会依靠自己的智慧,采取机智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既要勇敢,又要机智。③用法律保护自己。当我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正确的做法是及时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利益。我们维护权益的最有力的武器是法律。2、青少年在遇到不法伤害与意外险情时的做法?(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要求是什么?)①面对歹徒行凶,设法稳往歹徒,记往歹徒相貌,了解歹徒去向,及时拨打“110”报警电话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②遭遇不法侵害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力量对比;周围环境的利用;机智求助他人;主观心理调节;人身安全第一;避免无谓地激怒对方;暂时妥协,事后报案等。③没有能力制服不法分子时,可以采取“呼救法”“周旋法”“恐吓法”等及时脱身。④万不得已,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后果进行比较,两害相权取其轻,争取把3、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1)在家庭生活中要注意以下方面的自我保护:①防火;②防水;③防煤气;④防盗;⑤抗震等。(2)在公共场所要注意以下方面:①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②在体育活动中注意安全,做好准备活动;③发现险情,要量力而行;④预防精神污染,避免受毒害;⑤善于识别骗子的骗术,避免受骗上当。3、青少年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诉讼途径、非诉讼途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等。①诉讼途径即打官司(到人民法院)。诉讼是维护我们合法权益最正规、最权威、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是保护我们权益的最后屏障。②非诉讼途径主要指投诉、调解、裁决、仲裁、复议、申诉等。非诉讼手段是我们维护合法权益常用的有效手段。③法律服务的主要机构是: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专题七依法维护公民的权利★考点一:知道公民的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考点二: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利,自觉维护人身自由和生命健康权。1.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2.法律对人身自由权的保护规定:(怎样维护人身自由权?)①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侵害公民的人身自由,类似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等剥夺或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的行为,都为法律所禁止。②当人身自由权受非法侵害时,应依法维权。如要求赔礼道歉,赔偿精神损失,向法院起诉等。3.法律对生命健康权的规定?(怎样维护生命健康权?)①生命健康权是首要的人格权。②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③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请求国家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生命和健康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即使大义灭亲也不例外。4.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健康权的特殊保护?①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从事矿山井下、有害有毒、劳动强度大的劳动。★考点三:知道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考点四:知道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懂得自觉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1.人格权的含义: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健康权等物质性人格权和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隐私权等精神性人格权两类。生命健康权居于人格权的首要地位。人身自由权属于精神性人格权2、什么是人格尊严权?包括的内容?作为“人”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会最起码尊重的权利,这就是人格尊严权。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中的核心权利,集中表现为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3、如何维护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①当人格尊严受到侵害时,要学会运用法律去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可以要求其停止侵害、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损失,严重的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②我们要自觉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应取笑别人的外貌、衣着、说话方式和动作,不应给他人起侮辱性绰号,更不能歧视身体或智力上有缺陷的人。4.怎样维护名誉权?①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名誉权不受侵害,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侮辱或诽谤他人。②当名誉权受侵犯时,可要求者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或赔偿精神损失,向法院提起诉讼5.怎样维护肖像权?①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肖像权不容侵害,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②肖像权受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人的责任,可要求停止、消除影响、赔偿损失等,必要时可以提起诉讼。6.怎样维护姓名权?①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不得盗用、冒用他人姓名。②姓名权受侵害时,要拿起法律武器追究人的责任,必要时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考点五:知道个人隐私权的涵义。★考点六: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自觉尊重个人隐私权。1.隐私权的含义及内容?指公民依法享有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信息保密的权利。具体包括: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私人领域,如住宅。2.为什么要保护隐私权?①隐私权划定了个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的界限,维护了个人的人格独立和自由。②法律保护公民的隐私权,能够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的安定。3.法律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①公民的住宅不受非法侵犯。未经本人允许,任何人不得擅自侵入或非法监听、监视,执法人员不得无视法定程序非法搜查。②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③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有权自主决定利用自己的个人信息从事有益于社会的活动。④未成年人的隐私权受法律特殊保护。⑤如果个人的私生活和个人信息与社会公共利益,社会政治生活有关,则不属于隐私,不受隐私权保护。4.怎样维护自身隐私权?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②隐私权受到侵犯时,要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用自行与人协商、请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造成较大精神痛苦的,可要求精神赔偿。5.如何尊重他人隐私?①树立隐私意识;②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③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尊重彼此的隐私。★考点七: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1.受教育权的含义: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权利,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受教育,它是一项基本的人权,。2.义务教育的含义: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3.义务教育的特征:①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②公益性,即不收学费、杂费,它是与免费性联系在一起的;③统一性,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统一的义务教育。4.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权?①受教育不仅是公民享有的重要权利,也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②教育关系子孙后代,涉及千家万户,和广大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接受良好的教育,已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和终身受益的财富,甚至决定其一生的命运。③当今世界,各国之间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民族振兴的基石。5.怎样维护受教育权?①采用非诉讼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②向老师、有关教育部门求助。6.怎样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④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注意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考点八: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考点九:懂得法律保护公民的财产继承权,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考点十:知道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中学生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1.财产所有权的含义:财产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2.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①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我国的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在权的重要武器;我国的刑事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的锐利武器。②当财产所有权受到侵害时,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必要时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3.继承方式有哪两种?①法定继承:按照法律规定的范围和程序进行继承,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多数继承采用的是法定继承。②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的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它的最大优点在于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遗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4、遗产的继承顺序?我国继承法规定,遗产要按继承顺序继承。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才能开始。首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能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的,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5、未成年人的财产继承权受法律的特殊保护?人民法院审理继承案件,应当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继承权。通常这部分财产由未成年人的监护人为其管理,并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而使用,不能随意处分。6.公民的智力成果权不容侵犯。中学生的智力成果权受法律保护。7.什么是智力成果权?智力成果权包括哪些?智力成果权,也称知识产权,是公民或法人对自己创造的智力活动成果依法享有的民事权利。它包括著作权(也叫)、专利权、商标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中的商业秘密等。8.如果中学生(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应该怎么办?①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荣誉权不受侵犯。②对有特殊天赋或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还应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③如果未成年人的智力成果权遭到非法侵害,可以由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要求有关机关予以法律保护,要求人承担法律责任。★考点十:知道法律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掌握维护消费者权益的途径与方法。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基本法律。2.消费者依法享有哪些权利?①安全权。消费者购买的商品、接受的服务,不能危害生命和财产安全。②知情权。这是指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③自主选择权。这是指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种服务。④公平交易权。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和接受服务时,有权获得质量保障、价格合理、计量正确等公平交易条件,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⑤依法求偿权。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和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此外还有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民族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3.消费者怎样维护自身合法权益?(途径和方法?)①与经营者协商和解。②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③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④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⑤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究竟采取哪种方式维权,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精品文档精心整理精品文档可编辑精品文档第二节法律行为制度三、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相对无效的民事行为)1.无效民事行为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区别(P17)(1)法律效力不同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在撤销前已经生效,在被撤销以前,其法律效果可以对抗除撤销权人以外的任何人。②无效民事行为则当然无效、自始无效、绝对无效。(2)主张权利的主体不同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应由撤销权人以撤销行为为之,人民法院不主动干预。②对无效民事行为,司法机关和仲裁机构可以主动干预,宣告其无效。但是,不论当事人是否主张,也不论是否经过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的确认,该民事行为当然无效。(3)行为效果不同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撤销权人对权利行使拥有选择权,当事人可以撤销其行为,也可通过承认的表示使撤销权消灭。如果撤销权人未在规定的期限内行使撤销权,或者仅仅要求变更民事行为的部分内容,并不要求将该行为撤销,则可变更、可撤销民事行为仍然有效。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一经撤销,则视同无效民事行为,其效力溯及于行为的开始,即自行为开始时无效。②无效民事行为绝对无效,也不能通过当事人的行为进行补正。(4)行使时间不同①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其撤销权的行使有时间限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否则人民法院不予保护。②在无效民事行为中,则不存在时间的限制。【案例】甲、乙公司于4月1日签订买卖合同,甲公司4月10日发现自己对合同内容有重大误解,4月20日甲公司向人民法院请求撤销该合同,4月302.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种类(P17)(1)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2)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3)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或者乘人之危而订立的合同3.撤销权(P18)(1)撤销权是权利人以其单方的意思表示变更或撤销已经成立的民事行为的权利,撤销权在性质上属于形成权(依撤销权人的单方意思表示即可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无须相对人同意)。(2)在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中,并非所有当事人均享有撤销权。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才有权撤销。当事人是否享有撤销权,须经人民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解释】对于“重大误解”、“显失公平”的合同,双方当事人均有撤销权。(3)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撤销权的行使期限属于除斥期间(不变期间),不得适用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例题1·多选题】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有()。(2000年)A.不满十周岁的丫丫自己决定将压岁钱500元捐赠给希望工程B.李某因认识上的错误为其儿子买回一双不能穿的鞋C.甲公司的业务员黄某自己得到乙企业给予的回扣款1000元而代理甲公司向乙企业购买了10吨劣质煤D.丙公司向丁公司转让一辆无牌照的走私车【答案】ACD【解析】(1)选项A: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独立实施的民事行为,一般情况下无效,本题不属于“接受赠与、奖励、获得报酬等纯获益的行为”或者“与其年龄相适应的细小的日常生活方面的法律行为”;(2)选项B:李某只有在“重大误解”的情况下,才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关予以变更或者撤销,不属于无效民事行为;(3)选项C: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4)选项D: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属于无效民事行为。【例题2·单选题】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无效合同的是()。A.违反国家限制经营规定而订立的合同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合同C.显失公平的合同(可撤销、可变更)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答案】C【解析】(1)选项A:当事人超越经营范围的,人民法院不因此认定合同无效,但违反国家限制经营、特许经营以及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经营规定的除外;(2)选项B:双方恶意串通,不管损害国家利益,还是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均属于无效合同;(3)选项C:属于可撤销合同。【例题3·单选题】某校长甲欲将一套住房以50万元出售。某报记者乙找到甲,出价40万元,甲拒绝。乙对甲说:“我有你贪污的材料,不答应我就举报你。”甲信以为真,以40万元将该房卖与乙。乙实际并无甲贪污的材料。关于该房屋买卖合同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存在欺诈行为,属可撤销合同B.存在胁迫行为,属可撤销合同C.存在乘人之危的行为,属可撤销合同D.存在重大误解,属可撤销合同【答案】B【解析】(1)乙的行为属于胁迫行为(受胁迫的客体可以是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2)因胁迫而订立的合同,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例题4·多选题】乙公司以国产牛肉为样品,伪称某国进口牛肉,与甲公司签订了买卖合同,后甲公司得知这一事实。此时恰逢某国流行疯牛病,某国进口牛肉滞销,国产牛肉价格上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A.甲公司有权自知道样品为国产牛肉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撤销该合同B.乙公司有权自合同订立之日起一年内主张撤销该合同C.甲公司有权决定履行该合同,乙公司无权拒绝履行D.在甲公司决定撤销该合同前,乙公司有权按约定向甲公司要求支付货款【答案】ACD【解析】(1)选项A:受欺诈、胁迫而订立的不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甲公司)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撤销权消灭;(2)选项B: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只有受损害方甲公司才有权撤销,乙公司没有撤销权;(3)选项C: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在撤销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甲公司可以行使撤销权,也可以不行使撤销权,而要求乙公司履行合同;(4)选项D:可变更、可撤销的合同在被撤销前,合同有效,乙公司有权要求甲公司履行付款义务。四、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P18~P19)1.附条件的法律行为(1)附生效条件的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之前,法律行为已经成立;条件成就之后,法律行为发生法律效力。(2)附解除条件的法律行为在所附条件成就以前,已经发生法律效力;当条件成就时,权利和义务则失去法律效力。【解释1】所附条件,可以是自然现象、事件,也可以是人的行为(必须合法),但必须是将来有可能发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实。【解释2】当事人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正当地阻止条件成就时,视为条件已经成就;当事人不正当地促成条件成就的,视为条件不成就。【例题1·单选题】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无效民事行为的是()。(2006年)A.显失公平的民事行为B.恶意串通损害第三人利益的民事行为C.所附条件尚未成就的附条件民事行为D.因重大误解而为的民事行为【答案】B【解析】(1)选项AD:属于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2)选项C:所附条件尚未成就,民事行为尚未生效,谈不上无效。【例题2·单选题】甲打算卖房,问乙是否愿买,乙一向迷信,就跟甲说:“如果明天早上7点你家屋顶上来了喜鹊,我就出10万块钱买你的房子。”甲同意。乙回家后非常后悔。第二天早上7点差几分时,恰有一群喜鹊停在甲家的屋顶上,乙正要将喜鹊赶走,甲不知情的儿子拿起弹弓把喜鹊打跑了,至7点再无喜鹊飞来。关于甲乙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合同尚未成立B.合同无效C.乙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D.乙应当履行该合同【答案】C【解析】(1)甲乙之间的合同属于附生效条件的合同;(2)如果乙恶意阻止条件成立的(乙亲自动手把喜鹊打跑或者让自己的儿子把喜鹊打跑),应当认定条件已经成立,合同生效,乙就应当履行该合同。在本题中,既然乙没有恶意阻止,所附条件的确没有成立,合同不生效,乙当然有权拒绝履行该合同。2.附期限的法律行为(1)附生效期限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虽然已经成立,但是在所附期限到来之前不发生效力,待期限届至时,才发生法律效力。(2)附解除期限的法律行为法律行为在约定的期限到来时,该行为所确定的法律效力消灭。【解释】所附的条件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结婚之日),但所附的期限不论是不是确定的期限,必然会到来(死亡之日)。【例题·多选题】甲、乙签订一份租赁合同。合同约定,如果甲父死亡,则甲将房出租给乙居住。下列对这一民事法律行为的表述中,正确的有()。A.既未成立,也未生效B.已成立,但未生效C.是附条件的合同D.是附期限的合同【答案】BD【解析】(1)选项CD:所附的条件可能成立也可能不成立,但所附的期限不论是不是确定的期限,必然会到来(死亡之日);(2)选项AB:该合同属于附生效期限的合同,该合同已经成立,但在甲父死亡之前,尚未生效。第三节代理制度一、代理的法律特征(P20)(2009年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