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思乡怀人”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思乡怀人”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思乡怀人”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思乡怀人”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思乡怀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主题“思乡怀人”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山鹧鸪①白居易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畲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仿徨立。山鹧鸪,尔本此乡鸟,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选自《白居易集笺校》)[注]①本诗作于谪居江州期间。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露、凄风、晚日、寒月等意象,渲染了凄清的气氛,突出啼声之悲。B.诗歌两次运用顶针手法,使得诗句衔接连贯、流转自然,具有民歌风味。C.诗人以山鹧鸪象征迁客、寡妇,表达对他们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的同情。D.本诗为杂言体诗,多次换韵,使得语言表达灵活变化,似与啼声相应。2.“山鹧鸪,尔本此乡鸟……南人惯闻如不闻”这一层是怎样表达思乡之苦的?请简要分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①杜审言独有宦游人②,偏惊物候新③。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④,晴光转绿蘋⑤。忽闻歌古调⑥,归思欲沾巾。【注释】①和:指用诗应答。晋陵:即今江苏常州,唐代属江南东道毗陵郡。陆丞:作者的友人,不详其名,时在晋陵任县丞。②宦游人:离家作官的人。③物候:指自然界的气象和季节变化。④淑气:和暖的天气。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⑤晴光:谓春光。蘋(pín):多年生草本植物。⑥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目中的《早春游望》。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新”字呼应了题目中的“早春”和“游望”。B.颔联写云霞烂漫,梅柳报春,写出春光的壮阔和俏丽。C.颈联描绘黄莺凄厉的哀鸣,为下文作者思乡做了铺垫。D.全诗对江南早春描写历历如画,对仗工整,平仄和谐。4.有人认为此诗结尾落在思乡之意上甚为突兀。对于这种说法,请你结合对全诗的理解予以反驳,说明理由。三、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小题。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①间。借问梅花何处落②,风吹一夜满关山。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注】①戍楼:军营的城楼。②《梅花落》:是古代横笛名曲。梅花:多种植在江南,塞上无梅。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胡天北地,冰雪消融,傍晚战士们牧马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的画面。B.李诗的一、二句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登城四望,黄沙在月光下像雪一样洁白,远远近近的月色就如满地的秋霜。C.高诗虽写到了冰雪,但气候回暖,营造了一种和平宁谧的氛围;李诗则借月光营造了凄寒的气氛。D.高诗前两句虚写,后两句实写,虚实相生,构成远的境界:李诗前二句写色,第三句写声,末句抒情,前三句都在为末句的抒情烘托、铺垫。6.两首诗都抒发戍边将士的思乡情,但相比而言,高诗抒情曲而妙,李诗抒情直而白。请你结合两首诗的第三、四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苏武慢·雁落平沙①

蔡伸

雁落平沙,烟笼寒水,古垒鸣笳声断。青山隐隐,败叶萧萧,天际暝鸦零乱。楼上黄昏,片帆千里归程,年华将晚。望碧云空暮,佳人何处,梦魂俱远。

忆旧游,邃馆②朱扉,小园香径,尚想桃花人面。书盈锦轴,恨满金徽③,难写寸心幽怨。两地离愁,一尊芳酒,凄凉危栏倚遍。尽迟留,凭仗西风,吹干泪眼。

【注】①宋徽宗宣和六年,燕地盗贼猖狂,蔡伸领兵北上援燕,在燕地生活一年左右。此词是蔡伸在入燕途中的思家之作。②邃馆:深院中的楼馆。③金徽:系琴弦的金丝绳,此处指代琴。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雁落平沙”三句为全词定下感情基调,“古垒鸣笳”传达出动乱时代的气息,为全词增添悲怆意味。

B.上片前六句运用视听结合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词人凭栏远跳之景,境界辽阔,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C.词人借酒消愁愁更愁,尾句中“凭仗西风”表现词人无尽的孤独,“吹干泪眼”言词人立于风中之久。

D.词的上片写景,属实写,下片“两地”三句写回忆,属虚写,虚实结合,既丰富词的内容,又拓展词的意境。

8.这首词是如何抒发词人思乡怀人之情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五、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月夜【唐】杜甫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①天宝十五载(756)六月,安史之乱,杜甫带着妻小逃到鄜州,寄居羌村。七月,杜甫只身赶到灵武(唐肃宗在灵武即位),为平叛效力,不料启程不久,就被叛军捉住,送到沦陷后的长安。9.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诗歌内容看,两首诗都属于思人怀乡诗,诗中充满了别离怀人的愁绪。B.《涉江采芙蓉》中主人公采撷美草香花,送给“同心人”以寄相思之情。C.《月夜》中诗人杜甫深陷囵圄,望月思家,“怜”“忆”两字饱含浓浓深情。D.作者“今夜”“独看”,与夫妻双方“何时”“双照”前后照应,泪眼怎干。10.“思乡怀人”类诗歌常常采用“对写法”,即诗人落笔对方,通过对方来反照自己,将自己深挚的思念之情委婉含蓄地表达出来。请据此赏析这两首诗。

【答案】C

“象征迁客、寡妇”“表达对他们流离失所的悲惨遭遇的同情”错误。结合注释“本诗作于谪居江州期间”以及“梦乡迁客展转卧”等内容可知,诗人以山鹧鸪起兴,抒发自己作为“迁客”漂沦江湖而不能归的凄苦。

2.示例:①借物抒发感情。借山鹧鸪的苦啼,表达迁客思乡的苦楚。②反问增强感情。用“何苦声声啼到晓”这一反问,突出迁客之苦,增强悲凄之情。③对比凸显感情,“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这两句北人、南人听闻山鹧鸪啼鸣的不同感受的对比,凸显迁客思乡之苦。3.C

“描绘黄莺凄厉的哀鸣”错误,“淑气催黄鸟”诗句大意是说,“和暖的春气催促着黄莺歌唱”。其中的“催”突出了江南春鸟欢快鸣叫的特点。

4.作者首联说“偏惊”,惊的是自己漂泊之中又过了一年,“偏”字尤其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失意;这种心情很容易使作者产生思乡之意。中间两联,作者描绘的异乡景物越是美好,便越是容易想起家乡的景物(或者说,作者是带着思乡之意来写眼前的景物的)。结尾出现的思乡之意,其实在前面已经做足了铺垫。5.D“高诗前两句虚写,后两句实写”错误,将“梅花落”拆用,又构成梅花开满关山的虚景,呼应雪净月明的实景,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内心思念家乡的强烈感情。这固然是写声成象,但它是由曲名拆用形成的假象,以设问出之,虚之又虚。而这虚景又恰与雪净月明的实景配搭和谐,虚实交错,构成美妙阔远的意境,这境界是任何高明的画手也难以画出的。可知前两句实写,后两句虚写。

6.①高诗巧借曲名传情(或借景传情等)。高诗拆开了“梅花落”的曲名,三、四句既是写实,描写风传笛曲,一夜之间声满关山;也构成了虚景,仿佛风吹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瓣,战士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落,进而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②李诗用动作直接传情。笛声响起,征人不约而同“回望”,通过一个拟想中的动作来写思乡之情。7.D“词的上片写景,属实写,下片‘两地’三句写回忆,属虚写”说法错误,上片“古垒鸣笳”是虚写,下片“两地”三句不是写回忆,回到眼前,借酒浇愁,把倚栏杆眺望是实写,不是虚写。

8.①寓情于景。词的上片前六句描写了雁、烟、水、古垒、笳声、青山、败叶等景物,营造出荒凉萧瑟、悠远苍凉的氛围,寄寓了词人的思乡怀人之情。②对比。下片“忆旧游"四句写词人对“旧游”的回忆,那些美好的时光和眼前的萧索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词人的思乡怀人之情。③直抒胸臆。“佳人何处”“寸心幽怨”“两地离愁”“凄凉”等词直接抒发了词人的思乡怀人之情。9.D

“作者‘今夜’‘独看’”表述错误。对月望乡,不只是作者,更是夫妻双方。作者望的是长安月,今夜的鄜州月,遥想妻子在看,是作者从对面落笔。因此,望月的是双方,而非“独看”。

10.《涉江采芙蓉》,全诗以女子的口吻抒写对远方之人的思念,“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