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化工大学附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1979年1月,一封关于香港厂商要求回广州开设工厂的来信摘报送到了邓小平同志的办公室,邓小平读后当即表示:这种事,我看广东可以放手干。“放手干”的第一步是A.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港口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参考答案:A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试题给出的关键信息是“1979年”“广东”。1980年,广东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三个经济特区,有利于吸收和利用外资,故选A。B、出现于1984年后,C出现于1985年年后,于“第一步”不符。D出现于21世纪。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改革开放·对外开放【名师点睛】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经济政策,灵活的经济措施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并坚持以外向型经济为发展目标。197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同意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三市和福建省的厦门市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这四个出口特区改称为经济特区。2.对于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专家预测未来两年每年将拉动经济增长1个百分点。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三农、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等,这可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采取的类似措施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机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参考答案:A略3.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描述了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中各大国力量对比尚未完全定性,多极化趋势格局的形成仍将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所以D项表述最准确,AB两项说法错误,C项表述也错误,多极化趋势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考点:当今世界国际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表现

4.宋元之际,契丹族所建的辽国,曾实行过“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即以契丹官制统治契丹人,以汉族官制统治汉族人的“北南面官制”。这项制度既有利于辽国封建制的发展,又促进了契丹本族的繁荣。如今类似于此的基本国策是A.民族区域自治

B.一国两制

C.政治协商

D.设立经济特区参考答案:B5.公元426年,东罗马帝国发布谕令“承认帕比尼安等五人的论著具有法律渊源的效力,由以上五人援引的其他法学家也受到同样的承认。在发生歧义的情况下,多数人的观点有效;如果持不同意见的双方人数相等,帕比尼安的观点处于优势地位;如果找不到后者的观点,审判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裁量做出决定。”由此可见罗马法的重要特点是A.创制机制灵活、多元

B.内容丰富、应用性强C.高度逻辑化、体系化

D.内容庞杂、体系完备参考答案:A6.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A.铁器牛耕

B.曲柄锄耕

C.刀耕火种

D.铁铧犁耕参考答案:C仔细阅读材料,可由“刀伐木”“纵火焚烧”体现了“刀耕火种”的耕作方式。7.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人种(包括黑奴)文化、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被称为“哥伦布大交换”。其表现有①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②世界市场完全形成,贸易遍布全世界③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④新物种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D【详解】根据材料“新航路开辟之后,出现一场东半球与西半球之间生物、农作物”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东西半球的农作物交流有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传遍世界,①正确;“传染病、甚至思想观念的突发性交流”可知,病毒的传播使美洲面临灭顶之灾,③正确;马铃薯、玉米等农作物引进为明清经济带来活力,④正确;故D选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完全形成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②错误,故包含②的A、B、C选项错误。8.下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参考答案:C9.明代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参考答案:C10.鲁迅说:“至于中国所谓的手段,在我看来,有时也应该说有的,但绝非‘以夷制夷’,倒是想‘以夷制华’。然而,夷又哪有这么愚笨呢,却先来一套‘以华制华’给你看”。中国近代史上能体现以夷制夷、以夷制华、以华制华三种策略的历史事件分别是A.甲午战争,太平天国,《辛丑条约》B.《辛丑条约》,太平天国,甲午战争C.太平天国,《辛丑条约》,甲午战争D.甲午战争,《辛丑条约》,太平天国参考答案:A11.《茶馆》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应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冰凉……哼,我还是留着我的小辫子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不彻底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参考答案:B12.20世纪初,英美等国先后与中国签订《通商航行条约》,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由海关征收“出厂税”。这一条款的施行A.使英美控制了中国海关 B.有利于中外企业公平竞争C.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力参考答案:C“规定华商在各处设厂制造须与洋商在通商口岸设厂一样”即允许列强在中国各处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向中国的资本输出,更有利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从而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D错误;A材料无法体现,排除;这一条款,进一步便利了列强对中国的疯狂掠夺,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B错误。13.下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项与材料不符,表格中得到选拔的不仅有士族子弟,还是有寒族;B项说法错误,九品中正制是以门第做官,而科举制依据成绩;C项说法错误,不是缩小了范围,是扩大了范围。因此ABC三项均不正确。从材料可知科举制选拔的范围还主要是在士族阶层,还不完善,故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名师点睛】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中实行时间最长,最为完善的一种制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起源于隋代,此后科举不断随着王朝的更迭而发展进步以致臻于完善,但物极必反,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1905年秦代最终废除了存续千年的科举制。高考中对科举制的考查角度多样,题型众多,是高频考点和难点,需要在平时学习中强化基础训练。1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一些矫枉过正、以偏概全的倾向C以民权、平等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D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参考答案:C15.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都进行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也都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这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评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其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B.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强调市场与计划相结合C.两个不同时期的改革都体现了国家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必须依据时代和国情的需要D.20世纪3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或干预参考答案:A【详解】美国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说明政府政策的灵活性,更能适应变化的形势,而不是民主政治使其政府决策出现多变性,A错误,符合题意;20世纪30年代苏联最终确立了“斯大林模式”。美国由于大危机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强调了计划和市场的结合。美国则放松了对经济的干预,更加强调计划和市场的结合,B、C和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6.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A.军费不足、总理衙门失策和朝廷猜忌B.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C.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D.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由题干材料信息“平时请款辄驳洁”、“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可知,四个选项中对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分析最全面的应为D。考点:甲午中日战争点评: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甲午战争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2.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甲午战争战败,促使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4.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7.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随着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发展,皇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下列有关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秦以后,中国出现了以皇权为核心的政治体制B.元朝实行一省制,有利于加强皇权C.明初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D.清朝时期,军机处的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参考答案:C18.在工业化即将完成的1832年,英国开始向贵族寡头制宣战,推行了第一次议会改革,使得新兴的中等阶级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之后又推行了1867年、1884年等议会改革,使英国走向政治参与的普遍化。以上材料反映英国A.社会阶级结构发生变化

B.民主进程的渐进性

C.工业资产阶级掌握政权

D.议会权力逐步扩大参考答案:答案:B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名师点睛】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能认为《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就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利法案》只是剥夺了国王的立法权、财政权及军权,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只是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手中。后来,随着责任制内阁的确立,国王的行政权才逐渐被剥夺,英王才真正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19.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参考答案:C

考点:工业革命。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分析能力。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煤的广泛使用和海外市场的开拓,从而为新大陆的发现创造了条件,故选C项。其余A、B、D三项都与“煤的广泛使用”信息无直接关系,排除。20.1936年3月,隶属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据此可知,国民政府时期一度A.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B.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C.形成了完整的经济体系D.重视对重工业的发展参考答案:D【详解】由材料“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可知,国民政府曾经非常重视对重工业的发展,为此专门拟定了一份针对性的发展计划书,故选D。材料仅涉及重工业的发展,全面控制一说属于过度解读,排除A;国民政府借鉴了苏联的计划经济发展模式,但并未建立计划经济体制,要知道当时计划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的代名词,排除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并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以及解析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拟订了(重工业五年建设计划》,计划在五年内投资27亿元,建立一批国营重工业、工矿企业”,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对材料的过度解读。21.基于当时的经济探索,1982年有人撰文说:“外国侵略通过历次《租界章程》大肆掠夺中国领土和主权的惨痛事实,暴露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官僚主义在同国际资本打交道过程中的极端腐朽和无比昏庸。……它则是不可忘记的一页。”其主旨是A.开放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B.改革必然要剔除旧的体制C.建设可从历史中寻找智慧

D.借屈辱历史影射特区建设参考答案:D22.仔细观察图4,从中得出新航路开辟后的最准确的信息是A.世界历史从此开始

B.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完全形成

D.亚欧非之间开始出现经济联系参考答案:B23.1903年,上海一些新式学堂学生剪发辫,江浙许多城市青年加以效仿,他们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故得名“前刘海”。“前刘海”并没有剪掉发辫,官府仍视为大害,严令禁止。这表明当时江浙地区A.道教的地位被否认B.扫除封建陋习成为潮流C.官府反对政治革新D.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参考答案:D【详解】据材料官府否定的发式只是“与道教人物刘海蟾的发式相似”,可得出与道教的地位被否认无关,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并不能代表社会潮流,B项错误;材料官府反对的是“在发辫四围留短发,覆于额头”这一发式的变化,与反对政治革新无关,C项错误;1903年随着革命思潮的发展,发式的变化被赋予政治意义,带来“新式学堂学生”、“城市青年”发式的变化,D项正确。24.在政治文明史上,古罗马留给人类最大的遗产是

A.自由

B.民主

C.法治

D.集权参考答案:C25.《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该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同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应用参考答案:C26.为扭转货币发行的混乱状况,美国邦联政府根据《邦联条例》所授予的权限,于1781年进行金融制度改革,成立北美银行,发行纸币;但各州对此不屑一顾,到1786年有7个州继续发行自己的纸币,导致邦联政府金融改革的夭折。出现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A.美国只是名义上获得独立B.各州对《邦联条例》不满C.美国邦联制存在明显弊端D.各州与邦联矛盾不可调和参考答案:C从材料给出的时间来看,1786年的时候美国还没有确立联邦制,而是在邦联制之下,所以才导致了邦联政府金融改革的夭折,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说法错误,美国独立是实质上的,并不是名义上的;B选项从材料无法体现;D选项错在“不可调和”上。27.在描写抗战中的一本小说中,作者描绘了几种场景,其中与史实不符的是(

)A.蒋介石通过广播发表抗战宣言

B.某国民党连队观看影片激发抗日热情C.共产党通过报刊揭露日本侵华罪行

D.日军随军记者通过互联网传递军情参考答案:D28.《新华日报》在1945年4月14日的社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中评价说,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渡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中社论把罗斯福誉为“民主巨星”的依据是A.罗斯福进行了民主改革,使得美国的民主制度更加健全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专政道路的危险C.罗斯福采取干预经济的政策,向社会主义靠拢D.罗斯福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参考答案:B29.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参考答案:C据材料“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北朝灌钢法的特点,故C正确。两汉时期没有发明灌钢法,故AB排除;宋朝也不是发明灌钢法的最早时期,故D排除点睛:本题材料的意思是:把生铁和熟铁合炼成钢,这便是灌钢法,而这项技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答好此类题目首先要将教材上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然后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多运用,多总结。30.《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材料反映汉代A.官营纺织业技术水平高超 B.政府鼓励民营手工业发展C.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D.手工业产品大量投放市场参考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的理解能力。三服官是汉官名,主作皇帝冠服。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做皇帝的冠服。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汉代官营手工业人数多,耗资大。故选C。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通观古代中国政治发展历程,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往往是复杂、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汉时期“三公”指三个高位官职。丞相为一人时,丞相是三公之一;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但无决策权。唐朝的“三省”是三个政府机关,是机构设置的概念。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叫“三省制”。三省机关从不同角度参与最高决策,在一般情况下,皇帝不能越过三省直接发布“最高指示”。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材料二清代部分中央机构的变动表时间机构变动及其主要职责1901年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1906年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1911年正式取消军机处和旧内阁等机构,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摘编自王云坚:《中国历代官制大辞典》(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唐代三省制如何继承了秦汉三公制?唐代三省制有何创新?(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央机构演变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1)继承: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具有议政权。创新: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形成宰相集体;三省长官均为宰相;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三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2)特点:改革的范围广、力度大;步伐较快;涉及到根本体制的变革;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向学习西方不断学习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3)因素:本国历史传统;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转变(时代变迁);外部的影响。【详解】(1)继承:根据“丞相一分为三时,三个位置合称三公。三公无论怎么变化,皇帝助手的性质未变,有议政权”得出三省长官都是皇帝的助手,具有议政权。创新:根据“三省长官共为宰相,形成宰相集体”得出三省是政府机关或形成宰相集体,三省长官均为宰相;根据“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得出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根据“三省在国家政务的裁决和执行的过程中,互相配合、互相制衡的运机制”得出三省互相配合、互相制衡;根据“皇帝下达的诏令,原则上须经宰相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能生效”得出三省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2)特点:根据“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出涉及到根本体制的变革;根据“改‘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首”得出体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要求;根据“撤销了旧有的六部机构,改设陆军部、民政部、度支部、农工商部、邮传部、法部等”“成立新的责任内阁作为君主立宪政体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得出向学习西方不断学习的结果,反映了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趋向;清末中央机构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综合材料信息可知,清末中央机构改革范围广、力度大等。(3)因素:综合材料,可从本国历史传统、时代变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32.阅读下列唐代李绅《悯农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请回答:(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试描述古代农民的生活境况。(4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征。(6分)(3)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7分)参考答案:(1)古代中国农民生活艰难,终日劳作,仍然挣扎在温饱边缘。(4分)(2)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精耕细作;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任答3点,即可给6分)(3)有利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历代统治者的重农政策;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不利因素:封建政府剥削;规模小、条件简陋,抗御天灾的能力薄弱。(7分)略3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对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一些学生得出以下几种结论:①他们积极创办洋务企业尤其是近代民用企业②他们创办的企业都以轻工业为主③他们的企业大部分在甲午战争后得到较快发展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