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教案_第1页
《月夜忆舍弟》教案_第2页
《月夜忆舍弟》教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夜忆舍弟》教案学习目标:1.借助注释,独立学习,正确理解本首诗的意思。2.通过层层诵读方法的指导,初步感受诗人望月思弟的情感。3.在反复诵读与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讲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咏月诗词大比拼(出示一轮明月图片)各位同学,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佳节,良辰美景,让我们对月怀远,望月诉情。面对一轮明月,我们会不由的吟诵……二、读好诗题,拉开诵读方法指导序幕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杜甫的咏月诗,叫《月夜忆舍弟》,看看杜甫诗中的一轮明月给我带来了什么?1.师生共同板书诗题,读题。2.指名读题,要求读准诗题每一个字音。3.指名读题,要求读出诗题的节奏。4.谈谈读题后的初步感受。三、诵读第一环节:字正腔圆地读、有板有眼地读1.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准诗句中每一个字音,读得字正腔圆。2.自由读诗两遍,要求读顺诗句,读出五言的音律节奏,读得有板有眼。3.指名读,交流评议。四、诵读第二环节:原汁原味地读读古代的诗词,不但要把它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要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诗有它的平仄规律,我们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读,就能读出一定的味道。1.教师范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两遍,让学生体会两遍的不同,并感受哪一遍更有味道。2.指导学生按平仄的读音规律(平长仄短)来读诗。3.指名试读,鼓励摇头晃脑地读、个性张扬地读。4.交流诵读后的初步感受。各位同学,诗到这里,在我们的脑海里、心里有什么印象或感觉?请大家说一说。五、诵读第三环节:入情入境地读1.学生默读古诗,并借助注释和背景介绍了解诗的大意。2.教师提出两个问题来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第一个问题:诗中,杜甫的“身”在哪里?何以见得?第二个问题:诗中,杜甫的“心”在哪里?何以见得?3.教师再追问两个问题,进一步促进学生了解诗意。问题:舍弟的“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身在他乡杜甫舍弟心忆对方4.让我们带着这份离散、这份牵挂、这份思念一起走进杜甫那颗思乡思亲的心。(音乐起,学生齐读。)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诗境。请闭上眼睛,让我们一起随着杜甫走进他的生活,走进他的内心世界。请仔细听老师朗读,认真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了……依据学生回答,师相机总结:你们看到了杜甫或彷徨在戍鼓楼下,或追寻在边秋的古道上;听到了鼓声、雁声;甚至有同学看到了杜甫深夜思念弟弟辗转于床上,看到了杜甫寒夜批衣望月……此刻,在杜甫的心中有的只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课件出示,学生引读。)6.还原故乡明月情景,进一步把握诗人思弟之心。本来夜夜一样洁白的霜露,为何今夜偏偏显得格外苍白?本来到处一样的月亮,为何今夜偏偏只有故乡的月亮最明亮?(引导学生想象在杜甫记忆中的故乡,那轮明月之下会出现什么画面,音乐起,学生书写片断。)学生汇报交流7.打破月满人圆的画面,再次走进诗人月夜思弟的情境。学生再读:露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