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兵马俑》设计_第1页
《秦陵兵马俑》设计_第2页
《秦陵兵马俑》设计_第3页
《秦陵兵马俑》设计_第4页
《秦陵兵马俑》设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秦陵兵马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

2.独立认识本课生字,理解“举世无双、享誉世界、惟妙惟肖、绝无仅有”等词语。

3.感情朗读课文,从感受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入手,认识它的举世无双、历史价值。

4.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举世无双的秦陵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激发民族自豪感。

2.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并学习运用。

【教学准备】

课件、影音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1)1974年春天,在西安临潼,当人们掘开那厚厚的黄土,发现了一支沉睡了千年的军队,震撼了整个世界,这就是秦陵兵马俑。

(板书:秦陵兵马俑)

(2)这里的“秦”字就是指“秦朝”。秦朝的开国皇帝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国。可是,同学们知道这里的“兵马俑”是什么吗?

2.观看一段有关介绍秦始皇以及西安秦陵兵马俑的影音录像。

3.谁能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

说明:因为秦陵兵马俑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遥远。课的开始,教师就运用用一段影音录象拉近了学生与秦陵兵马俑的距离,使其身临其境。因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让学生谈谈感受,使学生能整体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马俑的特点,为情感的激发、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做好铺垫。

4.齐读课题。

二、全面感知,整体进入。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找出课文中能概括描写秦陵兵马俑特点的词语。

媒体出示:_______________的秦陵兵马俑令人叹为观止。

2.学生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板书:

规模宏大

举世无双、享誉世界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

3.读词语所含的句子,相机理解这些词语。

4.借助板书理清课文的脉络结构,引出教学突破口。

(1)小结过渡:世人之所以把这么高的评价给予秦陵兵马俑,是因为它具有两大特点,其一是——规模宏大,其二是——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作者用了一组关联词语把这两大特点合并在了一句话里。

(2)媒体出示: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3)读句。

说明:

*通过整体读文后的交流,及板书有效地融入了词语的教学。(从读音到理解词义)

*借助词语帮助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渗透了篇章的概念。并以此为突破口进入全文重点段落的教学。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感受秦陵兵马俑的“规模宏大”。

1.默读第二节,划划能表现秦陵兵马俑“规模宏大”的句子,圈圈关键词语并体会。

2.交流。

(1)媒体出示:兵马俑规模宏大……现已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

(2)以读代讲,体会数字说明的作用,感受“规模宏大”。

说明:师范读介绍三个俑坑的句子,注意句中数据的重读,然后问学生是否从朗读中感受到规模的宏大?是从哪里感受到的?接着让学生学着老师的样子通过对句中数字的重读来感受兵马俑规模的宏大。

(3)出示3个俑坑的图片,直观感受“规模宏大”。

说明: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有直观的表象,用媒体展示3个俑坑的图片,然后很自然地引出描写最大的俑坑——一号坑的句子。

(4)引读描写一号坑的句子,联系生活感受“规模宏大”。

说明:读只不过是文字表述,图片使文字更加直观了,但是图片还是不能解决学生对句子中的抽象数据的具体认识,所以用学生非常熟悉的学校操场和师生的总人数作为参照物,让学生深刻地感受一号坑的规模宏大,以此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5)再一次朗读句子,请学生用文中的一个词语形容一号坑。(气势恢弘)

说明:对于“气势恢弘”这一新词的理解,通过让学生看图片,联系生活做比较,然后从文中找出相应词语来概括自己的感受,能使学生对“气势恢弘”形成更为感性的理解,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课文第四、五小节,了解写作方法。

1.轻声读课文第4、5节,根据媒体出示的图片划出课文中描写这两个俑的语句。

(1)媒体出示两个陶俑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图片、读读4.5两节,根据这两小节的内容来区分两张图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

说明:这一步骤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引导学生自主地去阅读、理解4.5小节的写作方法。

(2)根据学生的交流,教师随机总结写作方法,并出示板书。

(外貌

动作

神态)

(3)指导朗读。(引读——自读——齐读)

(4)小结:作者通过外貌、动作、神态描写,将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说明:在理清了写作方法之后,进行反复地、各种手段的朗读,先根据板书引读相关的句子,然后请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陶俑,读出自己的喜爱之情。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了解写作方法,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2.学习课文第10节,再次感受兵马俑的个性鲜明。

(1)过渡:据说在这么多兵马俑当中竟找不出两个神态完全一样的陶俑,不信,请看课文第10节。

媒体出示:第10节

(2)引读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马俑个性之鲜明。

说明:对于兵马俑的描写,神态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从神态上能充分体现个性鲜明这一特点,而神态的描写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正好课文的第10节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向我们罗列了好几种兵马俑的不同神态,所以提前学习第10节,可以为下面的写段训练做铺垫,打基础,更有利地突破学生写作的难点。

3.读写结合,进行语言实践。

(1)出示各种不同的兵马俑图片,分组朗读课文4-8节。

(2)请学生选择一个最感兴趣的陶俑,在仔细观察之后,模仿课文4、5节的写作方法把他的外貌、动作、神态写具体。对于神态的描写,可以选用第10节的内容,也可以自己创作。

说明:因为有了第一、第二环节的学习和积累,此时让学生对4-8节中的某个陶俑进行模仿、补白训练,使学生对语言的积累由输入到输出,有助于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写作时,允许学生选取第10节中的有关语句,为写作有困难的学生搭了台阶,使他们不至于无话可说。其实,学生在选用句子时,必须根据图意选择相应的句子来描写,这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但同时考虑到不要禁锢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思维,所以,也允许他们自由创作。

(2)交流点评。

总结点评,媒体出示:“走近他们的身旁,似乎还能听到轻细的呼吸声。”

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兵马俑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的特点。

五、总结全文。

1.引读:这些兵马俑可真是——惟妙惟肖、个性鲜明,看来这里的——(出示)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近7000个如此精美的艺术珍品排列在一起将会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出示)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秦陵兵马俑如此——(出示)秦陵兵马俑,惟妙惟肖地模拟军阵的排列,这在古今中外的雕塑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秦陵兵马俑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