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规范化诊疗_第1页
肠梗阻规范化诊疗_第2页
肠梗阻规范化诊疗_第3页
肠梗阻规范化诊疗_第4页
肠梗阻规范化诊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肠梗阻规范化诊疗第一页,共26页概况任何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通过障碍统称肠梗阻。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之一。有时急性肠梗阻诊断困难,病情发展快,常致患者死亡。目前的死亡率5~10%,有绞窄性肠梗阻为10~20%。死亡原因往往是诊断错误,延误手术时机,手术方式选择不当,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衡,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第二页,共26页分类为了便于对病情的认识、指导治疗和对预后的估计,从6个不同角度进行分类。1、病因分类(1)机械性肠梗阻。最常见。由于肠粘连手术、腹腔内肿瘤压迫、肠壁有炎症、肠结核等肠内、肠外和肠壁各种不同机械因素引起。具体的原因:①肠内异物:肠石、寄生虫、大的胆石及粪块堵塞或嵌顿。②肠道内息肉、新生物、良恶性肿瘤或淋巴瘤堵塞。③肠套叠。④肠先天性异常:包括先天性肠道内闭锁、肠道有先天性的纤维幕或蹼形成、梅克尔憩室狭窄等。肠先天性异常一般较少见。

第三页,共26页⑤肠道或腹膜炎症性病变:如肠结核、克罗恩病、结核性腹膜炎、放射性肠炎及NSAIDs等药物导致的肠道炎性溃疡所致的狭窄等。⑥肠粘连:常因腹腔或盆腔手术后,或腹腔内慢性炎症性病变(如结核性腹膜炎、克罗恩病等)所致。手术后发生肠粘连以小肠粘连者为多。⑦疝:如腹股沟斜疝、腹内疝,包括网膜囊内疝、股疝等发生嵌顿。第四页,共26页⑧肠扭转:扭转多见于肠系膜肿瘤或其基

底部狭窄等原因所致。⑨肠管外肿瘤等压迫:如腹腔内、网膜、肠系膜的巨大肿瘤,腹膜后巨大肿瘤,胰腺假性囊肿等均可使肠管受压,严重者发生肠梗阻。近年来肠管外压迫所致的肠梗阻有增多的趋势。第五页,共26页(2)动力性肠梗阻。肠壁运动功能失调所致肠内容物不能通过,肠腔无狭窄。又可分为麻痹性肠梗阻。多由炎性毒素刺激肠管,失去蠕动能力痉挛性肠梗阻。副交感神经兴奋过度导致肠壁过度收缩。动力性肠梗阻病因有:①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手术后。②非手术麻痹性肠梗阻:常见于:A.电解质紊乱(尤以血钾、钠、镁异常多见)。B.多种全身性或腹腔内炎症,如败血症、腹腔内脓肿、重症胰腺炎及肾盂肾炎、肺炎等。C.重金属中毒。D.尿毒症。F.脊髓炎。G.甲状腺功能减退。第六页,共26页③由于肠平滑肌病变或肌间神经丛等病变导致肠肌肉活动障碍所致的肠梗阻。常称为慢性假性肠梗阻,多见于下列病变:A.肠平滑肌病变:如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结缔组织病、淀粉样变性、放射性损害及线粒体肌病等。患原发性家族性内脏性肌病者也常伴有慢性假性肠梗阻。第七页,共26页B.肠肌间神经丛病变:可见于:a.神经源性肠发育异常、孤立性肠道发育异常伴神经纤维瘤病,或伴多发性内分泌瘤及肌强直性营养不良等;b.多种隐性及显性遗传性疾病;第八页,共26页c.散发性内脏神经性病变(包括非炎症性变性病及变性的炎性疾病,如美洲锥虫病、巨细胞病毒感染等);d.肠神经或神经丛发育异常,如肌间神经丛成熟障碍(常伴有中枢神经发育异常及神经元异常)、全结肠神经节细胞缺乏症等。第九页,共26页C.神经元性疾病:可见于帕金森病、EB病毒感染后选择性乙酰胆碱功能不全及脑干肿瘤等。D.代谢内分泌疾病:见于黏液性水肿、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急性间歇性卟啉病等。E.小肠憩室病:见于小肠憩室病伴类似进行性全身性肌硬化症、伴内脏神经元性疾病和神经细胞核内包涵体等。F.药物性因素:见于应用酚噻嗪类、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可乐宁、阿片制剂、长春新碱后及麻醉剂性肠综合征(narcoticbowelsyndrome)。第十页,共26页(3)缺血性肠梗阻。常由于肠系膜血管发生栓塞或血栓形成,导致肠管蠕动功能丧失,从而肠内容物停止运行。如肠管血供不能恢复,则肠管极易发生坏死,尤其是经终末支供血的肠管。肠管血供发生障碍多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或栓塞,以及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等。第十一页,共26页2、肠壁血液循环情况(1)单纯性肠梗阻。有梗阻征,肠管血运好但可演变为绞窄性肠梗阻。(2)绞窄性肠梗阻。有梗阻征,同时肠管血运障碍,甚则缺血坏死。第十二页,共26页3、梗阻程度分(1)完全性(2)不完全性(3)部分性第十三页,共26页4、梗阻部位(1)高位小肠梗阻(2)低位小肠梗阻(3)结肠结肠梗阻第十四页,共26页5、发病轻重缓急(1)急性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一般都是急性肠梗阻,也是完全性的。(2)慢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一般是不完全性的,不完全性肠梗阻一般也是单纯性肠梗阻。慢性肠梗阻亦可演变为急性。第十五页,共26页6、闭袢性肠梗阻一段肠袢两端受压而不通畅,最易发生肠壁坏死、穿孔。不同类型肠梗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十六页,共26页发病机制从单纯性肠梗阻发展到肠壁绞窄、坏死、穿孔等,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主要可分为以下3方面:1.梗阻部位以上的肠管扩张与体液丢失梗阻近端肠管中充满气体与液体,使肠管扩张。急性肠梗阻时肠壁变薄;慢性梗阻往往因为肠蠕动亢进,肠壁肌层逐渐肥厚,肠管增粗。肠管内气体来源有三:(1)来自咽下的气体(68%):动物实验性肠梗阻,如将食管予以阻断,则梗阻以上的肠管很少有积气。临床上借助于胃管吸引,保持胃内空虚,则肠管很少积气。(2)来自消化过程中,食物被细菌分解所产生的气体。(3)来自血液弥散到肠腔中的气体,特别是氮气。后两种来源占全部气体的32%。第十七页,共26页2.细菌的繁殖及毒素的吸收梗阻时一个重要的变化,是在梗阻以上的肠管里细菌过度繁殖,主要有大肠埃希杆菌及厌氧菌。细菌的繁殖可以增加手术的感染机会,尤以大肠梗阻为甚。此外,细菌所产生的毒素经血液循环与淋巴液吸收进入体内,也可经肠壁渗透到腹腔中被腹膜吸收,腹腔毒素的吸收发生在肠梗阻晚期。第十八页,共26页3.肠管内压的增高对肠管的影响肠管内压力增高,压力作用于肠壁,除使肠管膨胀外还影响肠黏膜的吸收作用,也使肠壁的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引起肠壁坏死。正常小肠压力是0.267~0.533kPa(2~4mmHg),梗阻以上的肠内压可以升高到1.33kPa(10mmHg)以上。第十九页,共26页治疗原则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取决于梗阻的原因、性质、部位、病情和患者的全身情况。但不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纠正肠梗阻所引起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失调,作胃肠减压以改善梗阻部位以上肠段的血液循环以及控制感染等皆属必要。肠梗阻的治疗方法有两类(1)保守治疗一是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二是胃肠减压,三是抗感染治疗,四是解除梗阻恢复胃肠道功能。对一般单纯性机械性肠梗阻,尤其是早期不完全性肠梗阻,如由蛔虫、粪块堵塞或炎症粘连所致的肠梗阻等可作非手术治疗。早期肠套叠、肠扭转引起的肠梗阻亦可在严密的观察下先行非手术治疗。动力性肠梗阻除非伴有外科情况,不需手术治疗。第二十页,共26页(2)手术治疗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肿瘤及先天性肠道畸形引起的肠梗阻,

以及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适应手术治疗。由于急性肠梗阻病人的全身情况常较严重,所以手术的原则和目的是:在最短手术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切除和控制局部和腹腔内的感染,恢复肠腔的通畅。具体手术方法要根据梗阻的病因、性质、部位及全身情况而定。第二十一页,共26页非手术治疗适应症早期单纯性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痉挛性肠梗阻炎症性病致不完全性肠梗阻第二十二页,共26页手术治疗适应症绞窄性肠梗阻,如肠绞窄,肠套叠,嵌顿性肠疝非手术治疗无效的肠梗阻,如粘连性肠梗阻,肠扭转肠道肿瘤第二十三页,共26页非手术治疗期中转手术的时机把握1、对梗阻病因明确的肠梗阻如肠套叠,肠粘连,肠道肿瘤,腹腔脓肿性麻痹性肠梗阻,嵌顿性肠疝或者一入院肠梗阻症状已明显严重或同时伴有全身症状而一时没能明确病因的等,需急诊手术处理。第二十四页,共26页2、对梗阻病因不明的保守治疗期中转手术时机选择经过系统规范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感染治疗,非药物中医治疗和保留灌肠等措施。每天记录症状体征变化与否,每日常规复查立位腹部平片,症状变化加重应立即复查,防延误。中转手术时机的具体内容如下:1.腹部疼痛加剧,疼痛频繁。2.体温升高,血常规检查,明显的感染像,患者精神不振。3.腹部明显肠型。4.血压下降,心率升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