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件_第1页
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件_第2页
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件_第3页
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件_第4页
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题角度备考分析(1)2017·海南卷,4: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镇功能变化)(2)2016·全国Ⅱ卷,26: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3)2016·海南卷,8:江南农业发展原因(4)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妈祖)(5)2015·全国Ⅱ卷,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6)2015·海南卷,6:元代的航海技术(7)2014·全国Ⅱ卷,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民间交易凭证功能)(8)2013·海南卷,5:南宋商品经济发展(9)2013·全国Ⅱ卷,25:宋代“不抑兼并”1.高频考点: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发展。2.备考策略:宋朝的经济政策与前朝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四点上,这四点都应该是学习的重点。(1)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这一政策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土地私有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也促使统治者调整租佃关系。(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纸币诞生,坊市的界限打破,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城市经济功能大为增强。(3)宋代对外交流频繁,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相对而言,陆上丝绸之路呈衰落的趋势。(4)宋代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不断发展,随之,政治、文化中心也有南移的趋势。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考题角度备考分析(1)2017·海南卷,4:宋代商品经济发展1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政策: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采用订立契约的形式。地租以实物为主。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2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3.冶金业: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三、商业的繁荣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二、手工业的进步32.“市”的发展(1)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3.对外贸易(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2.“市”的发展4四、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五、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四、经济重心的南移5重理解1.概念区分:“市”“草市”与“夜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2.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重理解6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74.从城市变革角度看唐宋时期变革表现(1)从城市发展阶段看: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度被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城市格局所取代。(2)从城市分布看:开始向近海转移。(3)从城市规模看:传统城市规模进一步发展。(4)从城市重心看:出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5)从城市观念看:宋以后,突破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模式,南方市镇、草市的兴起,已经冲破围墙的桎梏。(6)从城市人口构成看: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7)从城市文化结构看:市民文化成为宋代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或主导,宋以后新兴的文学艺术——元曲、小说等多因市民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4.从城市变革角度看唐宋时期变革表现85.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特征(1)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的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等。(2)在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形态。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在定额地租中也有征收货币的情况发生。(4)在某些租佃关系高度发展的地区,如江浙地区,租佃制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主要是官府、官僚地主和寺院,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5.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特征9【答案】

特点:在统一的国家内划分不同的货币区,使用不同的货币制度;纸币出现;贵金属货币逐渐流通。【答案】特点:在统一的国家内划分不同的货币区,使用不同的货10【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特点概括,注意省略号前后的信息。(2)定时空,找关联:宋代商业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本问从货币演进的角度切入。(3)提信息,找关键:①体现多种货币在不同地区流通。②体现除传统金属货币外,还出现了纸币。③体现贵金属货币白银开始流通。【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特点概括,注意省略号前后的信11【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货币种类丰富: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2【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中国古代漕运形成的背景及作用。【答案】

(1)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具体答满足京畿粮食供应;满足军事需要;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也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或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商品市场难以满足需求(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封建赋税制度的存在。

作用: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维护中央政权稳定;保障军事物资供应);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开发;促进南北文化交流;缓解了社会矛盾(救灾,平抑粮价)。【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中国古代13材料二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⑤(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中国科举史话》【问题】(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合计北方40628061181110120南方181024370027769237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2)趋势: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原因: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文化中心与人才密集区也作相应的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材料二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⑤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14【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题目包括两个问题“背景”及“作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2)问,获取表格中的时空信息,弄清表格中的项目所给数值的变化得出趋势,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2)定时空,找关联: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出主要的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影响、商品经济不发达。②反映出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③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④反映出漕运的作用在于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保障军事物资供应,救济灾荒、平抑粮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区域开发等。⑤分析表格可知,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这主要与南方经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有关。【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题目包括两个问题15【深化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影响1.特征(1)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深化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影响162.影响(1)对海外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影响17高考教材连线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角度一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典例1】(2016·全国Ⅱ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高考教材连线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18【试题分析】宋代租佃制比较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租佃契约,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其主要原因有: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土地的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把唐以前打击、抑制兼并的政策改变为“不抑兼并”和保护地主阶级土地私有权的政策,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也就是说,宋代的土地政策有重大调整。据此可知,A项可排除,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更强,失地农民可以进入城市择业的空间更大了。农村租佃制发展与城市坊市制崩溃基本上是两条线,不构成大的因果关系,如果说有因果关系,那也是失地农民进城可能加速坊市制的崩溃,租佃制发展与坊市制崩溃的共同原因是宋代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项可排除。【试题分析】宋代租佃制比较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19租佃制发展较快,不是政府管理失控的结果,而是政府管理政策调整的结果,除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对租佃制也进行了规范,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D项可排除。答案:B租佃制发展较快,不是政府管理失控的结果,而是政府管理政策调整20【教材补缺】宋代的土地政策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直接导致的是农民身份的变化和职业的流动,或者因职业需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地区流动。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再就业或者到其他地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农民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教材补缺】宋代的土地政策21角度二宋代纸币交子的功能【典例2】(2014·全国Ⅱ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分析】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铁钱因携带不便等原因,阻碍了商品的交换、流通,“富民”自发发行交子,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A项正确揭示了交子的民间性特点和交子的本质——交易凭证功能。B项片面解读材料,将交子带来的结果作为原因,本末倒置,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推行“抑商”政策,C项错误。交子的出现可以说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错误。答案:A角度二宋代纸币交子的功能22【教材补缺】1.交子性质的发展演变“交子”最初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交子成为一种货币是政府将交子发行权收归官办以后的事情。【教材补缺】1.交子性质的发展演变232.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程(1)纸币的诞生:西汉政府曾于公元前119年采用“白鹿皮币”,可视为纸币最早的尝试。唐代后期出现过具有汇票性质的“飞钱”。真正的纸币产生于北宋。(2)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早是北宋商人联合发行的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凭此证券可在全国分号领取实物货币。之后交子被收归官办,纸币制度更趋完善。(3)元朝建立后,大量发行纸币,元代发行纸币的很多具体做法,为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但是,由于元朝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民间又重新使用金属货币。(4)明代也曾经发行过纸币,基本上经历了与元朝相似的经历,最终被迫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中国古代纸币的使用基本终结。纸币是一种比较进步的货币制度,但历代封建政府总是借助纸币发行以填补日益巨大的财政赤字,因而最后都毫无例外地走上恶性通货膨胀的道路,最终都以恢复实物货币告终。2.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程24角度三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典例3】(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角度三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25【试题分析】江南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上升是必然趋势,本题以此为切入点。一方面,区域性的信仰被朝廷认可,表明该区域社会影响力上升;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并非政治中心,这里的一些信仰对后世的影响不断扩大,表明其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不断上升,C项正确。鼓励海洋开发并不一定意味着朝廷就需要承认本地的一些信仰;受尊重的女神古已有之,并不意味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而且宋代女性地位也没有逐步得到提高,A、B两项错误。在中国古代,统治思想是指统治者用以统治民众的指导思想,与民众观念本不相同,而且朝廷承认地域信仰的合法性,并不意味着朝廷有这种信仰,也就谈不上趋于一致,D项错误。答案:C【试题分析】江南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东26【练考题】1.(2017·海南卷,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管火禁或兼酒税之事”。镇的功能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C.地方行政机构权力扩大 D.边患问题得到解决解析:A材料中宋代镇增加“兼酒税之事”的功能,在商业繁华地点征收商业税,客观上反映出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镇的功能变化,没有体现出商业区与居民区的关系,不能推断坊市制度被逐渐打破,故B项错误;材料中镇的主要功能是“防戍守御”,是地方军事机构,而非地方行政机构,故C项错误;由镇的功能变化不能推断出它“防戍守御”的效果,因此不能反映出边患问题得到解决,故D项错误。【练考题】272.(2015·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解析:C古代中国是农业国家,农业的发展关系着地域经济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农业技术的进步反映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由于曲辕犁的使用和推广,江南地区经济得到迅速发展,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从而促进了全国经济重心的转移,C项正确。2.(2015·全国Ⅱ卷,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283.(2013·海南卷,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并收,财政收入以贯、匹、石等为单位计算;到南宋时,赋税征收以钱币为主体,以“贯”为单位计算。这表明南宋()A.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B.农业手工业地位下降C.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经济控制逐步加强解析:

A本题以赋税制度的变化为切入点,揭示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历史影响。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统治者为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经济政策。考生据此可以排除B、C两项。材料体现了由唐初到南宋赋税征收从实物、货币并收到以货币为主的历史变化,为农业生产者脱离封建政权的经济控制、融入商品经济潮流提供了政治条件,反映出封建统治者对农民经济、人身控制有所削弱的历史态势,故而D项历史发展逻辑恰好相反。赋税征收从实物、货币并收到以货币为主的变化,反映出货币在赋税征收中地位与作用的提升,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国家财政制度的冲击与影响,这与两宋时期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迅速增加,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的经济背景密切相关。因此A项正确。3.(2013·海南卷,5)唐初征收赋税时,钱币与绢布、粮食294、2018年高考全国卷1:26.北宋前中期,在今四川井研县一带山谷中,密布着成百上千个采用新制盐技术的竹筒井,井主所雇工匠大多来自“他州别县”,以“佣身赁力”为生,受雇期间,若对工作条件或待遇不满意,辄另谋高就。这反映出当时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 B.手工业者社会地位高C.雇佣劳动已经普及 D.盐业专卖制度已经解体4、2018年高考全国卷1:26.北宋前中期305.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表明当时()政府征收赋税以丝织品为主 B.华北地区的丝织业最为发达C.华北地区丝织业分布较普遍 D.丝织业范围扩展到华北地区5.据《宋史·地理志》记载统计的宋代时华北地区贡绢州数量,这31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临安府九县人口达到124万,尚不包括不下十万人的军队,以及为数众多难以统计的流动人口。而同时期,伦敦只有2万人,巴黎有4万人,西方最大最繁华的城市威尼斯,也不过10万人口。这主要反映了宋代()A.政治中心东迁的趋势B.多子多福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C.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小农经济较之庄园经济更稳定6.宋代的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是不同的,南方增长极快。南宋末年,327.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汇票的飞钱,宋初纸币“交子”便渐渐地应运而生了。“交子”的“交”,是交合的意思,指两张券合得起来就交钱。“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材料可知,纸币的发展()A.有注重其“防伪”功能B.促进了古代经济的发展C.满足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D.源于封建政权的强大推动力7.纸币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的皮币,后来是唐代类似33考题角度备考分析(1)2017·海南卷,4: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城镇功能变化)(2)2016·全国Ⅱ卷,26: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3)2016·海南卷,8:江南农业发展原因(4)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妈祖)(5)2015·全国Ⅱ卷,26:唐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动力(6)2015·海南卷,6:元代的航海技术(7)2014·全国Ⅱ卷,26:宋代商品经济发展(“交子”民间交易凭证功能)(8)2013·海南卷,5:南宋商品经济发展(9)2013·全国Ⅱ卷,25:宋代“不抑兼并”1.高频考点:经济重心南移、宋代土地制度及商品经济发展。2.备考策略:宋朝的经济政策与前朝有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四点上,这四点都应该是学习的重点。(1)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这一政策造成土地兼并严重,土地私有化进一步发展促进了租佃关系的发展,也促使统治者调整租佃关系。(2)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纸币诞生,坊市的界限打破,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城市经济功能大为增强。(3)宋代对外交流频繁,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发展,相对而言,陆上丝绸之路呈衰落的趋势。(4)宋代完成经济重心南移,江南经济不断发展,随之,政治、文化中心也有南移的趋势。第9讲宋元时期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考题角度备考分析(1)2017·海南卷,4:宋代商品经济发展34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一、农业的发展1.生产技术:宋代以后,江南地区形成一年两熟制或一年三熟制。2.土地政策: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租佃关系有了较大发展。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土地出租时,多采用订立契约的形式。地租以实物为主。3.灌溉工具:宋代出现利用水力为动力的高转筒车。主干知识整合整合知识·夯实基础抓主干35二、手工业的进步1.制瓷业:宋朝时,中国制瓷技术大放异彩,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出现五大名窑。2.纺织业:宋朝,丝织品品种繁多,织锦吸收了花鸟画中的写实风格。元朝,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宋末元初,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3.冶金业:用煤冶铁已相当普遍。三、商业的繁荣1.表现(1)宋朝: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2)元朝:交通发达;商业繁荣;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二、手工业的进步362.“市”的发展(1)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打破,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2)城郊和乡村的“草市”更加普遍。(3)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3.对外贸易(1)两宋: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沿海港口城市走向繁荣;设立市舶司,专管海上贸易,制定了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2)元朝: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2.“市”的发展37四、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宋时期,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五、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中举为官;流行“榜下捉婿”的风习;官商分利原则运用广泛,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众多商人与官府合作,地位尊崇。四、经济重心的南移38重理解1.概念区分:“市”“草市”与“夜市”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草市”主要是指在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打破了“市”的地域限制。“夜市”是在夜间进行买卖的市场,冲破了政府对“市”的时间限制。2.宋代“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4)以四大商业名镇为代表的商业市镇出现。重理解39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2)官方贸易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融合。3.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四大特点404.从城市变革角度看唐宋时期变革表现(1)从城市发展阶段看:隋唐时期的坊市制度被坊市合一、临街设店为特征的城市格局所取代。(2)从城市分布看:开始向近海转移。(3)从城市规模看:传统城市规模进一步发展。(4)从城市重心看:出现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5)从城市观念看:宋以后,突破围墙的观念界限,城市圈扩大,形成大都市的发展模式,南方市镇、草市的兴起,已经冲破围墙的桎梏。(6)从城市人口构成看:市民阶层逐渐兴起,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7)从城市文化结构看:市民文化成为宋代以后城市文化的主流或主导,宋以后新兴的文学艺术——元曲、小说等多因市民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4.从城市变革角度看唐宋时期变革表现415.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特征(1)土地出租者与土地租佃者之间采取了一种契约形式。契约的内容包括田亩的位置、数量、类别以及地租偿付的方式及数量等。(2)在租佃制下,佃户有了迁移的自由,社会身份、地位在法律上有了显著的提高。(3)产品地租代替劳役地租成为占支配地位的地租形态,宋代地租主要有分成租和定额租两种形态。田租征收以实物为主,在定额地租中也有征收货币的情况发生。(4)在某些租佃关系高度发展的地区,如江浙地区,租佃制呈现复杂化的趋势,在土地所有者和实际耕种者之间出现了二地主阶层。大土地所有者,主要是官府、官僚地主和寺院,将土地整体出租给包佃主,再由包佃主分散转租给佃户,从而表现出土地所有权、占佃权和使用权的分离。5.宋代租佃契约关系的特征42【答案】

特点:在统一的国家内划分不同的货币区,使用不同的货币制度;纸币出现;贵金属货币逐渐流通。【答案】特点:在统一的国家内划分不同的货币区,使用不同的货43【解答】

(1)明问题,找方向:特点概括,注意省略号前后的信息。(2)定时空,找关联:宋代商业发展表现在多个方面,本问从货币演进的角度切入。(3)提信息,找关键:①体现多种货币在不同地区流通。②体现除传统金属货币外,还出现了纸币。③体现贵金属货币白银开始流通。【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特点概括,注意省略号前后的信44【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市场类型多样:城市中有市、庙会等,乡村中有草市。2.商业城市发达:历代都兴起不同数量和规模的商业大都市,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3.对外贸易发达:以丝绸之路和陶瓷之路为主要渠道的对外贸易,构成了古代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4.货币种类丰富:宋朝时期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朝时期形成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钱、银并行的货币流通制度。5.商业地位低下:商业始终是农耕经济的补充,而未能占据中国古代经济的主导地位。【深化拓展】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5【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中国古代漕运形成的背景及作用。【答案】

(1)背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具体答满足京畿粮食供应;满足军事需要;统治者的穷奢极欲也可);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政治中心的东移(或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商品市场难以满足需求(商品经济不发达);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影响;封建赋税制度的存在。

作用: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维护中央政权稳定;保障军事物资供应);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开发;促进南北文化交流;缓解了社会矛盾(救灾,平抑粮价)。【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中国古代46材料二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⑤(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中国科举史话》【问题】(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状元籍贯分布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合计北方40628061181110120南方181024370027769237共计58165237611108879357(2)趋势: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原因:古代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向江南地区转移,文化中心与人才密集区也作相应的变动;南方社会相对稳定。材料二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⑤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47【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题目包括两个问题“背景”及“作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归纳总结,结合所学知识补充。第(2)问,获取表格中的时空信息,弄清表格中的项目所给数值的变化得出趋势,最后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2)定时空,找关联: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文化重心的南移。区域经济发展的多样性日益突出;凸显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互补的需求,成为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大特点。(3)提信息,找关键:①反映出主要的原因是小农经济的影响、商品经济不发达。②反映出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分离。③反映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④反映出漕运的作用在于维护中央政权的稳定,保障军事物资供应,救济灾荒、平抑粮价,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文化的交流和区域开发等。⑤分析表格可知,状元籍贯分布具有明显自北向南逐渐推移的趋势,这主要与南方经济发展、社会相对稳定有关。【解答】(1)明问题,找方向:第(1)问,题目包括两个问题48【深化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影响1.特征(1)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2)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4)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深化拓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特征及影响492.影响(1)对海外贸易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南方沿海沿江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运输有了很大改善,促进了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后的元明清时期,南方工商业城市增多,商品经济发达,一直影响至今。(3)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北方人口的南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吸引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4)对人才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5)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6)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影响50高考教材连线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角度一宋代土地政策的调整【典例1】(2016·全国Ⅱ卷,26)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高考教材连线透析高考·教材补缺【析考题】51【试题分析】宋代租佃制比较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租佃契约,出让土地使用权以收取地租。其主要原因有: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更高,土地的商品化程度更高;宋朝政权为了取得地主阶级的支持,把唐以前打击、抑制兼并的政策改变为“不抑兼并”和保护地主阶级土地私有权的政策,大土地所有制发展起来。也就是说,宋代的土地政策有重大调整。据此可知,A项可排除,B项正确。坊市制度崩溃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城市的经济功能加强,城市吸纳人口的能力更强,失地农民可以进入城市择业的空间更大了。农村租佃制发展与城市坊市制崩溃基本上是两条线,不构成大的因果关系,如果说有因果关系,那也是失地农民进城可能加速坊市制的崩溃,租佃制发展与坊市制崩溃的共同原因是宋代经济尤其是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C项可排除。【试题分析】宋代租佃制比较普遍,地主和佃农签订一年或几年的52租佃制发展较快,不是政府管理失控的结果,而是政府管理政策调整的结果,除了土地政策的调整,对租佃制也进行了规范,宋律规定,租佃契约到期,租佃关系结束,农民可以另租土地,地主可以另佃。契约未到期,禁止佃户逃离,也不允许地主私自处置佃农,不得随意撤佃。佃户欠租,官府要以强力帮助地主索取。D项可排除。答案:B租佃制发展较快,不是政府管理失控的结果,而是政府管理政策调整53【教材补缺】宋代的土地政策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兼并直接导致的是农民身份的变化和职业的流动,或者因职业需要和地区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地区流动。宋代商品经济活跃,城乡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为失去土地的农民再就业或者到其他地区再就业提供了有利的机会。农民转而从事手工业、商业或被迫租种地主的土地成为佃农。【教材补缺】宋代的土地政策54角度二宋代纸币交子的功能【典例2】(2014·全国Ⅱ卷,26)北宋中期,“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这表明交子()A.具有民间交易凭证功能 B.产生于民间的商业纠纷C.提高了富商的社会地位 D.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试题分析】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商品经济空前繁荣,铁钱因携带不便等原因,阻碍了商品的交换、流通,“富民”自发发行交子,作为商品交换的凭证。A项正确揭示了交子的民间性特点和交子的本质——交易凭证功能。B项片面解读材料,将交子带来的结果作为原因,本末倒置,故B项错误。中国古代推行“抑商”政策,C项错误。交子的出现可以说是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而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D项错误。答案:A角度二宋代纸币交子的功能55【教材补缺】1.交子性质的发展演变“交子”最初是一种存款凭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楮纸制作的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楮纸券便谓之交子。交子成为一种货币是政府将交子发行权收归官办以后的事情。【教材补缺】1.交子性质的发展演变562.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程(1)纸币的诞生:西汉政府曾于公元前119年采用“白鹿皮币”,可视为纸币最早的尝试。唐代后期出现过具有汇票性质的“飞钱”。真正的纸币产生于北宋。(2)北宋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最早是北宋商人联合发行的类似存款收据的证券,凭此证券可在全国分号领取实物货币。之后交子被收归官办,纸币制度更趋完善。(3)元朝建立后,大量发行纸币,元代发行纸币的很多具体做法,为后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所采用。但是,由于元朝滥发纸币,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民间又重新使用金属货币。(4)明代也曾经发行过纸币,基本上经历了与元朝相似的经历,最终被迫将白银作为主要货币,中国古代纸币的使用基本终结。纸币是一种比较进步的货币制度,但历代封建政府总是借助纸币发行以填补日益巨大的财政赤字,因而最后都毫无例外地走上恶性通货膨胀的道路,最终都以恢复实物货币告终。2.中国古代纸币的发展历程57角度三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典例3】(2015·全国Ⅰ卷,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角度三宋代东南沿海经济的发展58【试题分析】江南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影响力上升是必然趋势,本题以此为切入点。一方面,区域性的信仰被朝廷认可,表明该区域社会影响力上升;另一方面,东南沿海并非政治中心,这里的一些信仰对后世的影响不断扩大,表明其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不断上升,C项正确。鼓励海洋开发并不一定意味着朝廷就需要承认本地的一些信仰;受尊重的女神古已有之,并不意味着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而且宋代女性地位也没有逐步得到提高,A、B两项错误。在中国古代,统治思想是指统治者用以统治民众的指导思想,与民众观念本不相同,而且朝廷承认地域信仰的合法性,并不意味着朝廷有这种信仰,也就谈不上趋于一致,D项错误。答案:C【试题分析】江南经济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是教材中重要知识点,东59【练考题】1.(2017·海南卷,4)“唐初,兵之戍边者,大曰军,小曰守捉,曰城,曰镇”,镇将只掌防戍守御。宋代,诸镇“置于管下火烟繁盛处,设监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