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章药品注册管理课件_第1页
六章药品注册管理课件_第2页
六章药品注册管理课件_第3页
六章药品注册管理课件_第4页
六章药品注册管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章要点药品注册的基本概念药品注册管理的机构、中心内容药物临床前研究和药物临床研究的内容和管理新药、已有国家标准药品、进口药品、药品补充申请的注册管理规定药品再注册的管理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检验的概念和管理本章要点药品注册的基本概念1第一节药品注册管理的历史发展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三、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第一节药品注册管理的历史发展2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一)药物研究开发的主要类型药物研究开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R&D1.研究开发新原料药新化学实体(NewChemicalEntity,NCE)新分子实体(NewMolecularEntity,NME)新活性实体(NewActiveSubstances,NASs)2.已知化学物用作新药3.已上市药物结构改造——me-too药4.已上市药物延伸性研究——新剂型、新适应证5.新复方制剂6.新中药7.新工艺、新辅料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一)药物研究开发的主要类型3(二)药物研究开发的特点1.需要多学科协同配合2.创新药开发的费用、时间、风险日益增大3.创新药带来的巨额利润4.新药研究开发竞争激烈5.药品注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6.药物研究开发与科研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药物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二)药物研究开发的特点一、药物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4

新药开发:高风险成功率低一个处方药的研发费用约为8.2亿美元(2000年)平均5000多种备选化合物中得到一个NCE药物进入Ⅱ期临床时还有4/5的淘汰率上市后盈利的品种仅为3/10药害事件不断,代价惨痛磺胺酏事件反应停事件斯蒙事件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新药开发: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5

新药开发——高利润2004年世界品牌药销售额

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新药开发——高利润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6

新药开发——竞争日益激烈近10年上市的NCE数量

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NCE数量4243435143423838373031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新药开发——竞争日益激烈年份1994199519961997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全性管理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布了第一部综合性药品管理法律《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

未对药品注册提出要求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8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全性管理1938年《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背景:1937年磺胺酏剂事件*增加了化妆品管理规定*要求药物必须经过充分安全性试验*明确药品必须贴标签,标签必须完善、明示、附说明书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9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

(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全性管理1951年Durham-Humphrey修正案通过标示要求的不同,界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按照注册处方者的医嘱销售的,或者是在处方者的监督下给药的,可以免除标示,但必须在标签上注明:联邦法律禁止没有处方配方发药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10(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1.震惊世界的“药害”——反应停事件

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1(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1962年Kefauver-Harris修正案背景:反应停事件。进一步强调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上市前,生产商须提交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生产商必须注册,并检查生产场地。药品生产必须符合GMP,否则即被认为是掺假药品。*FDA负责处方药广告的管理,联邦贸易委员会继续负责非处方药广告的管理。*规定了新药审批和研究中新药审批的程序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2(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1980年FDCA修正案明确新药审批程序,缩短新药审批时限凡制售的药品品种及药厂、批发商,都须报经登记审查批准规定药品质量标准制度、药政视察员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等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3(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2.加强药品注册管理立法定义新药,明确药品注册范围;明确新药注册集中于中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专门机构负责审批注册;规定申请和审批程序;规定申请者必须提交的研究资料;制定各项试验研究指南;实行GLP和GCP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4(三)20世纪90年代药品注册管理的进展1.新药审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2.将新药的经济学研究列入注册规定范围

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三)20世纪90年代药品注册管理的进展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15三、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1978年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新药管理办法》(试行)1985年卫生部发布《新药审批办法》1999年SDA修订发布《新药审批办法》、《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仿制药品审批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1999年SDA发布《药品非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试行)和《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试行)三、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1978年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发16

2002年SDA发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原《新药审批办法》、《新生物制品审批办法》、《新药保护和技术转让的规定》、《仿制药品审批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废除依据TRIPS协定,将新药概念缩小为“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取消了与《专利法》不接轨的原行政保护。

2003年SFDA修订《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2005年SFDA发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三、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2002年SDA发布《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三、我国药17第二节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三、药品注册管理的中心内容和原则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定五、药品的注册分类第二节我国《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18总则药品注册的申请与基本要求药物的临床前研究药物的临床试验新药的申报与审批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进口药品的申报与审批非处方药的注册药品补充申请与审批药品的再注册药品注册检验的管理

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总则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19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药品注册标准的管理药品注册的时限和一般规定复审法律责任附则附件1: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附件2:化学药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附件3:生物制品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资料要求附件4:药品补充申请注册事项及申报资料要求附件5:药品再注册申报资料项目

现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主要内容:药品注册标准的管理20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一)药品注册registrationofdrugs

SFDA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的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系统评价,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一)药品注册21(二)药品注册申请人

提出药品注册申请,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并在该申请获得批准后持有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机构。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二)药品注册申请人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22(三)药品注册申请药品注册申请包括新药申请、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请、进口药品申请和补充申请。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三)药品注册申请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23(三)药品注册申请

1.新药申请

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药品的注册申请。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的,按照新药申请程序申报。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三)药品注册申请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24(三)药品注册申请2.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请

即:仿制药品申请生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颁布正式标准的药品的注册申请。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三)药品注册申请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25(三)药品注册申请

3.进口药品的申请

在境外生产的药品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注册申请。

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三)药品注册申请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26(三)药品注册申请

4.补充申请

新药申请、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请或者进口药品申请经批准后,改变、增加或取消原批准事项或内容的注册申请。

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三)药品注册申请一、《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中的基本概念27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SFDA主管全国药品注册管理工作,负责对药物临床试验、药品生产和进口的审批。省FDA依法对申报药物的研制情况及条件进行现场核查,对药品注册申报资料的完整性、规范性和真实性进行审核,并组织对试制的样品进行检验。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SFDA28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SFDA在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职责:1.制定、发布药品注册管理相关规章、规范性文件;各种技术标准;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等。2.批准临床药理基地;认证GLP实验室。3.接受进口药品注册申请、资料、样品;接受省级药监局报送的新药、已有国家标准药品、非处方药的申请、资料、样品。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SFDA在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职责:29

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SFDA在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职责:4.组织药学、医学和其它学科技术人员,对资料进行技术审评。5.根据需要对研究情况进行核查,对样品的重复试验可组织对试验过程进行现场核查,也可委托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对临床试验进行监督检查。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30SFDA在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职责:6.对临床试验中出现的严重不良反应,有权决定采取种种控制措施。可以责令修改临床试验方案,暂停或终止临床试验。7.有权决定是否快速审批。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SFDA在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职责: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31

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

SFDA在药品注册管理中的职责8.批准药物临床试验,发给《药物临床试验批件》;批准新药注册,发给《药品批件》和新药证书;批准进口药品注册,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批准新药、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生产,发给药品批准文号;批准药品说明书;批准药品注册标准。二、药品注册管理机构32三、药品注册管理的中心内容和原则中心内容:

“两报两批”——药物临床研究的申报与审批药品生产上市的申报与审批原则:公平、公正、公开、便民信息公开保密三、药品注册管理的中心内容和原则中心内容:33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定(一)注册申报中专利状态说明的要求申请人应当对其申请注册的药物或者使用的处方、工艺、用途等,提供申请人或者他人在中国的专利及其权属状态的说明;他人在中国存在专利的,申请人应当提交对他人的专利不构成侵权的声明。

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定(一)注册申报中专利状态说明34(二)药品注册批准后专利纠纷的处理当事人可以自行协商解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通过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或者人民法院解决。SFDA根据有关判决和申请注销侵权人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定(二)药品注册批准后专利纠纷的处理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35(三)专利到期药品的申请与审批对他人已获得中国专利权的药品,申请人可以在该药品专利期届满前2年内提出注册申请。SFDA予以审查,符合规定的,在专利期满后核发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定(三)专利到期药品的申请与审批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36(四)对技术秘密的保护对获得生产或者销售含有新型化学成份药品许可的生产者或者销售者提交的自行取得且未披露的试验数据和其他数据,SFDA自批准该许可之日起6年内,对未经已获得许可的申请人同意,使用其未披露数据的申请不予批准。申请人提交自行取得数据的除外。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定(四)对技术秘密的保护四、药品注册中知识产权问题的规定37五、药品的注册分类

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为9类化学药品注册分为6类生物制品注册分为15类五、药品的注册分类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为9类38

(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分及其制剂。(2)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来源于植物、动物、矿物等药用植物制成的制剂。(3)新的中药材的代用品。(4)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五、药品的注册分类

(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五、药品的注册分类39

(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5)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制成的制剂。(6)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由中药、天然药物制成的复方制剂。包括:传统中药复方制剂,现代中药复方制剂,天然药物复方制剂,中药、天然药物和化学药物组织的复方制剂。(7)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8)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9)已有国家标准的中药、天然药物。五、药品的注册分类(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五、药品的注册分类40

(二)新化学药品注册分类(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①通过合成或者半合成的方法制得的原料药及其制剂;②天然物质中提取或者通过发酵提取的新的有效单体及其制剂;③用拆分或者合成等方法制得的已知药物中的光学异构体及其制剂④由已上市销售的多组分药物制备为较少组分的药物;⑤新的复方制剂。(2)改变给药途径且尚未在国内外上市销售的药品。五、药品的注册分类

(二)新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五、药品的注册分类41

(二)新化学药品注册分类(3)已在国外上市销售但尚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药品:①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及其原料药,和/或改变该制剂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②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复方制剂,和/或改变该制剂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③改变给药途径并已在国外上市销售的制剂;④国内上市销售的制剂增加已在国外批准的新适应症。五、药品的注册分类(二)新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五、药品的注册分类42

(二)新化学药品注册分类(4)改变已上市销售盐类药物的酸根、碱基(或者金属元素),但不改变其药理作用的原料药及其制剂。(5)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药品的剂型,但不改变给药途径的制剂。(6)已有国家标准的原料药或制剂。五、药品的注册分类(二)新化学药品注册分类五、药品的注册分类43第三节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管理一、药物临床前研究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三、GLP与GCP第三节药物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管理一、药物临床前研究44一、药物临床前研究(一)临床前研究内容1.文献研究

包括药品名称和命名依据,立题目的与依据。2.药学研究

原料药工艺研究,制剂处方及工艺研究,确证化学结构或组份的试验,药品质量试验,药品标准起草及说明,样品检验,辅料,稳定性试验、包装材料和容器有关试验等。一、药物临床前研究(一)临床前研究内容45(一)临床前研究内容3.药理毒理研究一般药理试验,主要药效学试验、急性毒性试验,长期毒性试验,过敏性、溶血性和局部刺激性试验、致突变试验、生殖毒性试验、致癌毒性试验,依赖性试验,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等。药物的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执行《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一)临床前研究内容3.药理毒理研究一般药理试验,主要药46(二)药品的命名1、药品名称的主要类型药品通用名称(genericname)药品法定名称(officialname)药品商品名称(brandname)专利名(proprietaryname)《国际非专利名》(InternationalNonproprietaryNameforPharmaceuticalSubstances,INN)。

一、药物临床前研究(二)药品的命名一、药物临床前研究47(二)药品的命名2、药品名称包含的项目化学药品的名称包括通用名、化学名、英文名、汉语拼音中药材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拉丁名中药制剂的名称包括中文名、汉语拼音、英文名生物制品的名称包括通用名、汉语拼音、英文名一、药物临床前研究(二)药品的命名一、药物临床前研究48(二)药品的命名3、药品命名原则科学化、系统化、简单化①药品名称读音应清晰易辨,全词不宜过长,且应避免与目前已经使用的药品相似;②属于同一药效类别的药物,其名称应力求用适当的方法使之显示这一关系;凡是易令病人从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和治疗学角度猜测药效的名称,一般不应采用。

已经作为药品通用名称的,该名称不得作为药品商标使用。一、药物临床前研究(二)药品的命名一、药物临床前研究49(三)临床前研究的其它要求

1.从事药物研究开发的机构的要求2.研究用原料药的规定研究用原料药必须具有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该原料药必须通过合法的途径获得。研究用原料药不具有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必须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

3.境外药物试验研究资料的处理一、药物临床前研究(三)临床前研究的其它要求一、药物临床前研究50二、药物的临床研究药物临床研究必须经SFDA批准后实施。药物临床研究包括临床试验和生物等效性试验。临床研究必须执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

二、药物的临床研究药物临床研究必须经SFDA批准后实施。51(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Ⅰ期临床试验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

观察人体对于新药的耐受程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为制定给药方案提供依据。病例数:20-30例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2(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

Ⅱ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初步评价阶段。初步评价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也包括为Ⅲ期临床试验研究设计和给药剂量方案的确定提供依据。病例数:≥100例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3(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Ⅲ期临床试验

治疗作用确证阶段。进一步验证药物对目标适应症患者的治疗作用和安全性,评价利益与风险关系,最终为药物注册申请的审查提供充分的依据。病例数:≥300例Ⅲ期临床试验结束可申请新药生产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4(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Ⅳ期临床试验

新药上市后由申请人进行的应用研究阶段。其目的是考察在广泛使用条件下的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评价在普通或者特殊人群中使用的利益与风险关系以及改进给药剂量等。病例数:≥2000例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5(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生物等效性试验

用生物利用度研究的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指标,比较同一种药物的相同或者不同剂型的制剂,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有无统计学差异的人体试验。病例数:18-24例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一)临床试验的分期及最低病例数要求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6(二)药品注册中需要进行临床研究的情况1.申请新药注册必须进行临床试验

2.申请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一般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化学药品一般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

需要用工艺和标准控制药品质量的药品,应当进行临床试验。3.申请进口药品注册按照国内相应药品注册类别要求进行临床试验。4.药品补充申请已上市药品增加新的适应症或者生产工艺等有重大变化的,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二)药品注册中需要进行临床研究的情况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7(三)药物临床试验场所

药物临床试验批准后,申请人应当从具有药物临床试验资格的机构中,选择承担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商定临床试验的负责单位、主要研究者及临床试验参加单位。

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三)药物临床试验场所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8(四)药物临床试验方案

申请人应当与选定的临床试验负责单位和参加单位签订临床试验合同,提供研究者手册,参照有关技术指导原则与研究者共同设计和完善临床试验方案。临床试验方案应当提请临床试验机构伦理委员会进行审查。二、药物的临床研究(四)药物临床试验方案二、药物的临床研究59(五)临床研究用药制备和使用管理临床试验药物应当在符合GMP的车间制备,制备过程应当严格执行GMP的要求。申请人对临床研究用药的质量负有全部责任。临床研究药物使用由临床研究者负责,必须保证按研究方案使用于受试者;不得把药物交给任何非临床研究者。临床研究用药物不得销售。SFDA或者省FDA可以根据审查需要进行现场核查。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五)临床研究用药制备和使用管理二、药物的临床研究60(六)临床研究的实施申请人完成每期临床试验后,应当向SFDA和有关省FDA提交临床试验和统计分析报告。完成IV

期临床试验后,还应当向SFDA提交总结报告。临床试验时间超过1年的,申请人应当自批准之日起每年向SFDA和有关省FDA提交临床试验进展报告。药物临床研究被批准后应当在3年内实施,逾期作废,应当重新申请。二、药物的临床研究(六)临床研究的实施二、药物的临床研究61(七)保障受试者安全临床研究机构和临床研究者有义务采取必要措施,保障受试者安全。密切注意药物不良反应,按照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出现大范围、非预期的药物不良反应,或确证临床试验药物有严重质量问题,SFDA或省FDA,可以责令暂停或终止临床研究。二、药物的临床研究(七)保障受试者安全二、药物的临床研究62(八)境外申请人在中国进行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的规定

1.临床研究用药物应当是已在境外注册的药品或者已进入Ⅱ期或III期临床试验的药物;不受理境外申请人提出的尚未在境外注册的预防用疫苗类新药的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申请。

2.SFDA可根据需要,要求申请人在中国首先进行Ⅰ期临床试验。3.在进行临床研究时,在任何国家发现与该药物有关的严重不良反应或非预期不良反应,申请人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SFDA。4.临床研究结束后,申请人应当将完整的临床研究报告报送SFDA。5.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取得的数据,用于在中国进行药品注册申请,必须符合有关临床试验的规定,申请人必须提交多中心临床研究的全部研究资料。二、药物的临床研究(八)境外申请人在中国进行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的规定二、药63三、GLP与GCP(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GoodLaboratoryPractice2003年6月4日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三、GLP与GCP(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64(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1.GLP的目的与适用范围目的:为了提高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确保试验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保证人们用药安全。适用范围:GLP适用于申请药品注册而进行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非临床研究:为评价药品安全性,在实验室条件下,用实验系统进行各种毒性试验,包括……。三、GLP与GCP(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65(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2、GLP的主要内容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第三章实验设施第四章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第五章标准操作规程第六章研究工作的实施第七章资料档案第八章监督检查第九章附则三、GLP与GCP(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66(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3.GLP的实施与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机构的认证2003年规定,……逐步要求为药品申报注册而进行的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在符合GLP要求的机构中进行。2006年11月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有效部位及其制剂和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中药注射剂的新药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必须在经过GLP认证,符合GLP要求的实验室进行。否则,其药品注册申请将不予受理。三、GLP与GCP(一)《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67(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GCP:GoodClinicalPractice

2003年6月4日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务会审议通过,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三、GLP与GCP(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68(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监查、稽查、记录、分析总结和报告。凡进行各期临床试验、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均须按本规范执行。所有以人为对象的研究必须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即公正、尊重人格、力求使受试者最大程度受益和尽可能避免伤害。

三、GLP与GCP(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69三、GLP与GCP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临床试验前的准备与必要条件第三章受试者的权益保障第四章试验方案第五章研究者的职责第六章申办者的职责第七章监查员的职责第八章记录与报告第九章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第十章试验用药品的管理第十一章质量保证第十二章多中心试验第十三章附则GCP的内容三、GLP与GCP第一章总则第七章监查员的职责GC70(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药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三、GLP与GCP(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71(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知情同意(InformedConsent),指向受试者告知一项试验的各方面情况后,受试者自愿确认其同意参加该项临床试验的过程,须以签名和注明日期的知情同意书作为文件证明。三、GLP与GCP(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72

(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知情同意书(InformedConsentForm),是每位受试者表示自愿参加某一试验的文件证明。研究者需向受试者说明试验性质、试验目的、可能的受益和风险、可供选用的其他治疗方法以及符合《赫尔辛基宣言》规定的受试者的权利和义务等,使受试者充分了解后表达其同意。三、GLP与GCP(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73(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伦理委员会(EthicsCommittee),由医学专业人员、法律专家及非医务人员组成的独立组织,其职责为核查临床试验方案及附件是否合乎道德,并为之提供公众保证,确保受试者的安全、健康和权益受到保护。该委员会的组成和一切活动不应受临床试验组织和实施者的干扰或影响。三、GLP与GCP(二)《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三、GLP与GCP74第四节新药、已有国家标准、进口药品、药品补充申请的注册与审批

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四、非处方药的注册五、药品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六、药品批准文号和进口药品注册证号第四节新药、已有国家标准、进口药品、药品补充申请的注册与75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一)对新药报送资料的要求申请新药注册所报送的资料应当完整、规范、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引用文献资料应当注明著作名称、刊物名称及卷、期、页等;未公开发表的文献资料应当提供资料所有者许可使用的证明文件。外文资料应当按照要求提供中文译本。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一)对新药报送资料的要求76不同意检验报告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检所样品检验新药研制单位批准检验报告书标准复核报告样品新药研制单位指定的药检所药品检验复核标准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研制单位完成临床前研究,申请临床研究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同意完成临床试验申请新药证书和生产申请人补充资料提供药物实样审批意见通知件《药品注册申请表》,临床研究资料或变更补充资料药品注册批件新药证书药品注册标准说明书现场检查抽样药品批准文号审批意见通知件不同意新药临床研究申报审批抽样,资料形式审查、实地考察新药生产上市申报审批审查意见考察报告申报材料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注册申请表》,申报资料药品审评技术机构技术审评资料形式审查、现场核查临床研究药品审评技术机构有《药品生产许可证》、符合生产条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二)审批程序不同意检验报告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检所样品检验新药研制单位77(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1、快速审批对下列新药申请可实行快速审批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2、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3、用于治疗艾滋病、恶性肿瘤、罕见病等的新药;4、治疗尚无有效治疗手段的疾病的新药;5、突发事件应急所必需的药品。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78(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

2.联合研制的新药申报多个单位联合研制的新药,可以由其中的一个单位申请注册,其他的单位不得重复申请。需要联合申请注册的,应当共同署名作为该新药的申请人。除加快审批创新药物外,新药申请批准后每个品种只能由一个单位生产,同一品种的不同规格不得分由不同单位生产。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79(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

3.新药的药品说明书药品说明书由SFDA根据申请人申报的资料核准。药品生产企业应当对药品说明书的正确性与准确性负责,并应当跟踪药品上市后的安全性、有效性情况,必要时应当及时提出修改药品说明书的申请。药品说明书必须按照SFDA的规定印制。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80(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

4.新药审批期间的注册分类和技术要求在新药审批期间,新药的注册分类和技术要求不因相同活性成分的制剂在国外获准上市而发生变化,不因国内药品生产企业申报的相同活性成分的制剂在我国获准上市而发生变化。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81(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

5.样品管理

新药申请所需的连续3个生产批号的样品,应当在取得GMP认证证书的车间生产;新开办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生产企业新建药品生产车间或者新增生产剂型的,其样品的生产过程必须符合GMP的要求。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三)新药审批有关规定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82(四)新药的监测期1.新药的监测期

根据保护公众健康的要求,可以对批准生产的新药设立监测期,对该新药的安全性继续进行监测。

监测期内的新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批准其他企业生产和进口。

新药的监测期自批准该新药生产之日起计算,不超过5年。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四)新药的监测期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83(四)新药的监测期

2.监测期新药的管理药品生产企业应当经常考察处于监测期内的新药的生产工艺、质量、稳定性、疗效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并每年向所在地省级FDA报告。有关药品生产、经营、使用、检验或者监督的单位发现新药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严重或者非预期的不良反应时,必须及时向省级FDA报告。省级FDA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严重或者非预期的不良反应的新药,应当立即组织调查,并报告SFDA。药品生产企业不按规定履行新药监测期责任的,省级FDA应当责令其改正。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四)新药的监测期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84(四)新药的监测期3、涉及监测期新药其它药物的申请审批设立监测期的新药从批准之日起2年内没有生产的,SFDA可以批准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该新药的申请,并继续进行监测。新药进入监测期时,已经批准其他申请人进行药物临床试验的,该申请可以按照药品注册申报与审批程序继续办理;符合规定的,SFDA可以批准生产或进口,并对境内药品生产企业生产的该新药一并进行监测。新药进入监测期后,SFDA不再受理其他申请人同品种的新药申请。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将已经收到的申请退回申请人。SFDA已经受理但尚未批准其他申请人药物临床试验的,该项申请应当退回申请人;该新药监测期满后,申请人可以提出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申请或者进口药品申请。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四)新药的监测期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85(五)新药的技术转让1、新药技术转让的含义

指新药证书的持有者,将新药生产技术转让给药品生产企业,并由该药品生产企业申请生产该新药的行为。

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五)新药的技术转让一、新药的申报与审批86

2、新药技术的转让方条件

持有新药证书且尚未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机构;已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申请新药技术转让时,应当提出注销原药品批准文号的申请3、新药技术受让方条件

必须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认证证书。受转让的新药应与受让方证书中载明的生产范围一致。(五)新药的技术转让2、新药技术的转让方条件(五)新药的技术转让874、新药技术转让规定1)一次性完全转让新药技术转让应当一次性转让给一个药品生产企业。接受新药技术转让的企业不得对该技术进行再次转让2)保证转让技术内容的完善性新药证书持有者转让新药生产技术时,应当与受让方签定转让合同,并将技术及资料全部转让给受让方,指导受让方试制出质量合格的连续3批产品3)新药进入监测期以后,不再受理该新药技术转让的申请。新药监测期满后,申请人可以按照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要求提出注册申请。

(五)新药的技术转让(五)新药的技术转让885、新药技术转让程序

转、受让双方填写《药品补充申请表》,报送有关资料并附转让合同→受让方所在地省DA:检查受让方试制现场、生产条件、记录等,抽样→省药检所:样品检验→SFDA:全面审评(→发给《临床研究批件》→临床研究)→SFDA发《药品补充申请批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同时注销转让方药品批准文号。(五)新药的技术转让5、新药技术转让程序(五)新药的技术转让89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一)申请人条件《药品生产许可证》《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药品与载明的生产范围一致。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一)申请人条件90(二)临床研究一般不需要进行临床研究需要用工艺和标准控制药品质量的中成药和生物制品,应当进行临床试验化学药品可仅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已上市药品增加新适应症或者生产工艺等有重大变化的,需要进行临床研究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二)临床研究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91(三)申报与审批程序完成临床试验者,报送临床试验资料图6-3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报与审批流程图不同意检验报告《药品注册申请表》,申报资料样品申请人省级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药检所注册检验申请人药品注册批件药品批准文号同意需要临床试验者,发给《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审批意见通知件抽取连续3批号样品,对生产条件现场考查,资料形式审查药品审评技术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评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三)申报与审批程序完成临床试验者,报送临床试验资料图6-392

(四)其它规定

SFDA和省级FDA不受理依据试行标准提出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申请。省级FDA不受理依据试行标准提出的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注册申请。对需要进一步评价药品疗效和安全性的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注册申请,SFDA可以作出暂停受理或者审批的决定。为申请药品批准文号所生产的连续3个生产批号的样品,在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和GMP认证证书的车间生产的,经确定的药品检验所检验合格并取得药品批准文号后,可以在药品的有效期内上市销售。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四)其它规定二、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的申报与审批93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一)申请进口条件1、获得上市许可或经SFDA批准

申请进口的药品,必须获得境外制药厂商所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的上市许可;未在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获得上市许可,但经SFDA确认该药品安全、有效而且临床需要的,可以批准进口2、符合GMP

申请进口的药品应当符合所在国家或者地区GMP及中国GMP的要求。

3、药包材、原辅料来源合法

原料药和辅料尚未取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的,应当报送有关生产工艺、质量指标和检验方法等的研究资料。

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一)申请进口条件94(二)申请审批程序图6-4进口药品申报与审批流程图不同意《药品注册申请表》申报资料样品申请人中检所注册检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请人完成临床试验者,报送临床试验资料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药品批准文号同意需要临床试验者,发给《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审批意见通知件检验报告标准复核报告对资料形式审查,必要时现场考查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二)申请审批程序图6-4进口药品申报与审批流程图不95(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

1、定义

指药品已在境外完成最终制剂生产过程,在境内由大包装规格改为小包装规格,或者对已完成内包装的药品进行外包装、放置说明书、粘贴标签等。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96(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2、进口药品分包装有关要求(1)申请进行分包装的药品已经取得了《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2)该药品应当是中国境内尚未生产的品种,或者虽有生产但是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品种;(3)同一制药厂商的同一品种应当由一个药品生产企业分包装,分包装的期限不得超过《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

(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97

2、进口药品分包装有关要求(4)除片剂、胶囊外,分包装的其他剂型应当已在境外完成内包装;(5)接受分包装的药品生产企业,应当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进口裸片、胶囊申请在国内分包装的,接受分包装的药品生产企业还应当持有与分包装的剂型相一致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证书;(6)申请进口药品分包装,应当在该药品《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的有效期届满前1年以前提出。(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

2、进口药品分包装有关要求(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98(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

3.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请与审批程序(1)境外制药厂商应当与境内的药品生产企业签订合同后,向境内药厂所在地省级药监部门提出申请;(2)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完成审核,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资料进行审查,符合规定的发给药品批准文号;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99(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4.对分包装药品的有关规定(1)进口分包装的药品应当执行进口药品注册标准。(2)进口分包装药品的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必须与进口药品的说明书和包装标签一致,并且应当同时标注分包装药品的批准文号和分包装药品生产企业的名称。(3)境外大包装制剂的进口检验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有关规定执行。包装后产品的检验与进口检验执行同一药品标准。(4)提供药品的境外制药厂商应对分包装后药品的质量负责。分包装后的药品出现质量问题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撤销分包装药品的批准文号,必要时可以依照《药品管理法》有关规定,撤销该药品的《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册证》。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100(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

5.分包装药品不在境内销售使用由受托药品生产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批准后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备案,不发给药品批准文号。

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三)进口药品分包装的申报与审批三、进口药品注册管理101四、非处方药的注册(一)申报范围及申请程序申请注册的同时提出按照非处方药管理的申请:1.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非处方药的生产或者进口:

申请人应当在《药品注册申请表》的“附加申请事项”中标注非处方药项,SFDA批准药品注册的同时,将该药品确定为非处方药;未在《药品注册申请表》中标注非处方药项的,申请人应当在SFDA批准药品注册后,按照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及非处方药审核登记的有关规定进行登记。四、非处方药的注册(一)申报范围及申请程序102(一)申报范围及申请程序2.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改变剂型,但不改变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给药剂量以及给药途径的药品;3.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的非处方药活性成份组成的新的复方制剂。

申请人可以在《药品注册申请表》的“附加申请事项”中标注非处方药项,SFDA认为符合非处方药有关规定的,可以在批准药品注册时,将该药品确定为非处方药;认为不符合非处方药有关规定的,按照处方药审批和管理。

四、非处方药的注册(一)申报范围及申请程序四、非处方药的注册103(二)临床研究的要求

已有国家标准的非处方药化学药品的生产或进口,以及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确定改变非处方给药剂型但不改变其它事项的化学药品,一般不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但口服固体制剂应当进行生物等效性试验。中成药应当按照有关要求进行临床试验。由非处方药活性成分组织新的复方制剂的药品,应当说明其处方依据,必要时应当进行临床试验。四、非处方药的注册(二)临床研究的要求四、非处方药的注册104(三)非处方药审批和管理要点1.非处方药的注册申请,药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应当符合非处方药的有关规定,其他申报资料应当符合处方药的有关规定。2.作为非处方药的进口药品申请,适用进口药品的申报和审批程序,其技术要求与境内生产的非处方药的技术要求一致。3.作为非处方药的进口药品申请再注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按照进口药品再注册和非处方药管理的有关规定予以审批。进口药品作为非处方药申请再注册的,申请人无需向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进行非处方药品审核登记。4.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非处方药,在使用中发现不适合继续作为非处方药管理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可以将其转换为处方药。四、非处方药的注册(三)非处方药审批和管理要点四、非处方药的注册105五、药品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

(一)申报

药品的补充申请,向企业所在地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申报,提交《药品补充申请表》,报送有关资料和说明。进口药品补充申请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在报送有关资料和说明的同时,应提交生产国家或者地区药品管理机构批准变更的文件。五、药品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一)申报106(二)审批

改变企业名称、按规定变更药品包装标签、根据SFDA的要求修改说明书等的补充申请,由省级FDA审批,发给《药品补充申请批件》,报送SFDA备案,并通知申请人。修改药品注册标准、变更辅料、中药增加功能主治等的补充申请,由省级FDA受理并提出审核意见,报送SFDA审批,并通知申请人。进口药品补充申请,由SFDA审批。五、药品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二)审批五、药品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107五、药品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三)其他规定1.对改变药品生产场地、持有新药证书申请药品批准文号等的补充申请,省级FDA应当组织对试制现场进行核查,抽取检验用样品,并通知药品检验所进行样品检验。2.修改药品注册标准的补充申请,药品检验所在必要时应当进行标准复核。3.需要换发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原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由SFDA予以注销;需要增发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原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继续有效。4.药品补充申请批准证明文件的有效期与原批准证明文件相同,有效期满应一并再申请。五、药品补充申请的申报与审批(三)其他规定108六、药品批准文号和进口药品注册证号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Z、S、J)+4位年号+4位顺序号例:国药准字Z20060011其中:H-化学药品,Z-中药,S-生物制品,J-进口药品分包装。新药证书号:国药证字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六、药品批准文号和进口药品注册证号药品批准文号109六、药品批准文号和进口药品注册证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Z、S)+4位年号+4位顺序号如H20040797六、药品批准文号和进口药品注册证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110第五节药品注册的其他规定和法律责任

一、复审与药品再注册

二、药品注册检验

三、药品注册标准

四、法律责任

第五节药品注册的其他规定和法律责任

111一、复审与药品再注册(一)复审

申请人对SFDA做出的不予批准的决定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不予批准的通知之日起10日内提出复审申请并说明复审理由。复审申请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复审决定:撤消原不予审批决定的,发给相应的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维持原决定的,SFDA不再受理再次的复审申请复审申请需要技术审查的,SFDA应当组织有关技术人员按照原申请时限进行。一、复审与药品再注册(一)复审112

(二)药品再注册1.定义和时限

药品批准证明文件有效期满后继续生产、进口的药品实施的审批程序。SFDA核发的药品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或者《医药产品注证》的有效期为5年。有效期届满,需要继续生产或者进口的,申请人应当在有效期届满前6个月申请再注册。

(二)药品再注册113

(二)药品再注册

2.药品再注册的申请和审批程序

药品再注册申请由取得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生产企业向省级FDA提出,按照规定填写《药品再注册申请表》,并提供有关申报资料。省级FDA对申报资料进行审查,受理后在3个月内对药品再注册申请提出审核意见,并报送SFDA。SFDA在收到审核意见后3个月未发出不予再注册通知的,由省级SFDA予以再注册。进口药品的再注册申请由申请人向SFDA提出。SFDA受理进口药品的再注册申请后,应当在6个月内完成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的,予以再注册。(二)药品再注册114

(二)药品再注册

3.不予再注册的情形和规定(1)未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再注册申请的;(2)未达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时提出的有关要求的;(3)未按照要求完成Ⅳ期临床试验的;(4)未按照规定进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5)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再评价属于淘汰品种的;(6)按照《药品管理法》的规定属于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的;不具备《药品管理法》规定的生产条件的;(7)未按规定履行监测期责任的;(8)其他不符合有关规定的。(二)药品再注册115二、药品注册检验(一)定义申请药品注册必须进行药品注册检验。药品注册检验,包括对申请注册的药品进行样品检验和药品标准复核。样品检验:是指药品检验所按照申请人申报的药品标准对样品进行的检验。

药品标准复核:是指药品检验所对申报的药品标准中检验方法的可行性、科学性、设定的项目和指标能否控制药品质量等进行的实验室检验和审核工作。

二、药品注册检验(一)定义116

(二)机构及分工药品注册检验由省级药品检验所承担。进口药品的注册检验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组织实施。

以下药品的注册检验由中检所或者SFDA指定的药品检验所承担:1、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2、未在国内外获准上市的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生物制品;3、生物制品、放射性药品;4、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其他药品。

二、药品注册检验(二)机构及分工二、药品注册检验117三、药品注册标准(一)定义

国家药品标准,是指国家为保证药品质量所制定的质量指标、检验方法以及生产工艺等的技术要求,包括SFDA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药品注册标准和其他药品标准。

药品注册标准,是指SFDA批准给申请人特定药品的标准,生产该药品的药品生产企业必须执行该注册标准。

三、药品注册标准(一)定义118

(二)药品标准物质的管理药品标准物质,是指供药品标准中物理和化学测试及生物方法试验用,具有确定性量值,用于校准设备、评价测量方法或者给供试药品赋值的物质,包括标准品、对照品、对照材料、参考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负责标定和管理国家药品标准物质。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也可以组织相关的省级药品检验所、药品研究机构或者药品生产企业协作标定。申请人在申请新药生产时,应当向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制备该药品标准物质的原材料,并报送有关标准物质的研究资料。

三、药品注册标准(二)药品标准物质的管理三、药品注册标准119

(一)申请人在申报临床试验时,报送虚假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和样品的SFDA不予受理或者对该申报药品的临床试验不予批准,对申请人给予警告,一年内不受理该申请人提出的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已批准进行临床试验的,撤销批准该药物临床试验的批件,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三年内不受理该申请人提出的该药物临床试验申请。SFDA对报送虚假资料和样品的申请人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并予以公布。四、法律责任(一)申请人在申报临床试验时,报送虚假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和样120

(二)申请药品生产或者进口时,报送虚假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和样品的SFDA对该申请不予受理或者不予批准,对申请人给予警告,一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已批准生产或者进口的,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五年内不受理其申请,并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SFDA对报送虚假资料和样品的申请人建立不良行为记录,并予以公布。四、法律责任(二)申请药品生产或者进口时,报送虚假药品注册申报资料和样121

(三)药品生产企业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该企业所持有的药品批准文号自行废止,SFDA予以注销。(四)药品注册中未按照规定《药物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或者《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予以处罚。(五)药品检验所在承担药品审批所需要的药品检验时,出具虚假检验报告书的,按照《药品管理法》第八十七条的规定处罚。

四、法律责任(三)药品生产企业被吊销《药品生产许可证》的,该企业四、法122

(六)需要进行药物重复试验,申请人拒绝的

SFDA对其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不予改正的取消该品种的申报资格。(七)SFDA和省级FDA及其工作人员在药品注册过程中违反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的

依照《行政许可法》有关规定处理四、法律责任(六)需要进行药物重复试验,申请人拒绝的四、法律责任123思考题1.说明新药研发的意义和药品注册管理的必要性。2.什么是“两报两批”?为什么药品注册要进行“两报两批”?3.比较新药申请审批、已有国家标准药品申请审批、进口药品申请审批、进口药品分包装申请审批的异同。4.比较药物临床前研究、药物非临床研究、药物临床研究的内容。5.在药物临床研究中,保护受试者权益的主要措施有哪些?思考题1.说明新药研发的意义和药品注册管理的必要性。124本章要点药品注册的基本概念药品注册管理的机构、中心内容药物临床前研究和药物临床研究的内容和管理新药、已有国家标准药品、进口药品、药品补充申请的注册管理规定药品再注册的管理药品标准、药品注册检验的概念和管理本章要点药品注册的基本概念125第一节药品注册管理的历史发展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三、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第一节药品注册管理的历史发展126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一)药物研究开发的主要类型药物研究开发——ResearchandDevelopment,R&D1.研究开发新原料药新化学实体(NewChemicalEntity,NCE)新分子实体(NewMolecularEntity,NME)新活性实体(NewActiveSubstances,NASs)2.已知化学物用作新药3.已上市药物结构改造——me-too药4.已上市药物延伸性研究——新剂型、新适应证5.新复方制剂6.新中药7.新工艺、新辅料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一)药物研究开发的主要类型127(二)药物研究开发的特点1.需要多学科协同配合2.创新药开发的费用、时间、风险日益增大3.创新药带来的巨额利润4.新药研究开发竞争激烈5.药品注册管理的重要性日益明显6.药物研究开发与科研道德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一、药物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二)药物研究开发的特点一、药物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128

新药开发:高风险成功率低一个处方药的研发费用约为8.2亿美元(2000年)平均5000多种备选化合物中得到一个NCE药物进入Ⅱ期临床时还有4/5的淘汰率上市后盈利的品种仅为3/10药害事件不断,代价惨痛磺胺酏事件反应停事件斯蒙事件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新药开发: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129

新药开发——高利润2004年世界品牌药销售额

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新药开发——高利润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130

新药开发——竞争日益激烈近10年上市的NCE数量

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NCE数量4243435143423838373031一、药品研究开发的类型和特点新药开发——竞争日益激烈年份199419951996199131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全性管理1906年美国国会通过并颁布了第一部综合性药品管理法律《联邦食品、药品、化妆品》

未对药品注册提出要求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132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全性管理1938年《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背景:1937年磺胺酏剂事件*增加了化妆品管理规定*要求药物必须经过充分安全性试验*明确药品必须贴标签,标签必须完善、明示、附说明书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133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

(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安全性管理1951年Durham-Humphrey修正案通过标示要求的不同,界定了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按照注册处方者的医嘱销售的,或者是在处方者的监督下给药的,可以免除标示,但必须在标签上注明:联邦法律禁止没有处方配方发药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一)20世纪上半叶美国开始注意新药134(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1.震惊世界的“药害”——反应停事件

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35(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1962年Kefauver-Harris修正案背景:反应停事件。进一步强调药品的疗效和安全性。*新药上市前,生产商须提交充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生产商必须注册,并检查生产场地。药品生产必须符合GMP,否则即被认为是掺假药品。*FDA负责处方药广告的管理,联邦贸易委员会继续负责非处方药广告的管理。*规定了新药审批和研究中新药审批的程序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36(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1980年FDCA修正案明确新药审批程序,缩短新药审批时限凡制售的药品品种及药厂、批发商,都须报经登记审查批准规定药品质量标准制度、药政视察员制度、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系统等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37(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2.加强药品注册管理立法定义新药,明确药品注册范围;明确新药注册集中于中央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或有关部门)专门机构负责审批注册;规定申请和审批程序;规定申请者必须提交的研究资料;制定各项试验研究指南;实行GLP和GCP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二)20世纪60年代开始将药品注册纳入法制化管理二、药品注138(三)20世纪90年代药品注册管理的进展1.新药审评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发展2.将新药的经济学研究列入注册规定范围

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三)20世纪90年代药品注册管理的进展二、药品注册管理的发139三、我国药品注册管理的发展1978年卫生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发布《新药管理办法》(试行)1985年卫生部发布《新药审批办法》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