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_第1页
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_第2页
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_第3页
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_第4页
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第七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2023/1/62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二节.土壤中磷素的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三节.土壤中氮磷流失控制2022/12/252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二.土壤中氮素的形态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四.土壤氮素管理与环境质量2023/1/63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2023/1/64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含量:一般土壤含量范围:0.02%~0.50%我国耕地含量:0.04%~0.35%表层高,心、底土低来源:A生物固氮:包括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B降水:1.5-10.5kg/hm2.a;C灌水;D施肥;有机肥、无机化肥目前肥料是农田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

2022/12/254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含量:2023/1/65氮素是土壤中活跃营养元素,作物需求量大。和植物需求相比,全世界大部分土壤缺氮,氮肥的应用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创了农业历史的新纪元。土壤中氮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以各种形态进入大气和水体,对局部乃至全球环境产生种种负面影响。围绕施用氮肥产生的效益与弊端的讨论一直是土壤、肥料、地球物质循环、农产品品质、环境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的问题。

2022/12/255氮素是土壤中活跃营养元素,作物需求量大2023/1/66二.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有机态氮可溶性有机氮<5%;水解性有机氮50~70%;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

无机态氮铵态氮(NH4+);硝态氮(NO3-);亚硝态氮(NO2-)。2022/12/256二.土壤中氮素的形态2023/1/67

有机态氮

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5%以上。可溶性有机氮

<5%,主要为: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缩胺类。2022/12/2572023/1/68无机态氮数量少、变化大,表土中占全氮1~2%,最多不超过5~8%。铵态氮(NH4+—N):可被土壤胶体吸附,一般不易流失,但在旱田中,铵态氮很少,在水田中较多。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硝态氮(NO3-—N):移动性大;通气不良时易反硝化损失;在土壤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他,氨态氮、氮气及气态氮氧化合物。速效氮: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常被称为速效态氮。2022/12/258无机态氮速效氮: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2023/1/69全氮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包括无机氮(<2%)和易分解的有机氮碱解氮:测得的有效氮。全氮:土壤中氮素的总量。

速效氮: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常被称为速效态氮。有效氮速效氮几个概念2022/12/259全氮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2023/1/610中国不同地区耕层土壤的全氮含量2022/12/2510中国不同地区耕层土壤的全氮含量2023/1/611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铵态氮

硝态氮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生物固定

硝酸还原作用NH3N2、NO、N2O吸附态铵或固定态铵水体中的硝态氮

挥发损失反硝化作用吸附固定淋洗损失

有机态氮生物固定有机态氮2022/12/2511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2023/1/612土壤氮素的有效化有机氮的矿化(有机氮水解;氨化)硝化(亚硝化;硝化)土壤氮素的损失反硝化——生物脱氮化学脱氮(亚硝酸分解;氨挥发)粘粒对铵的固定生物固定氮素淋洗2022/12/2512土壤氮素的有效化2023/1/613土壤氮素有效化

——有机氮矿化:定义:含氮的有机合化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的氨态氮的过程。它包括:水解:氨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水解水解肽酶朊酶氨化微生物RCHNH2COOH+O2RCH2COOH+NH3+能量酶2022/12/2513土壤氮素有效化

2023/1/614定义:将土壤中的氨、胺、酰胺等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生物化学过程。第一步:亚硝化作用第二步:硝化作用土壤氮素有效化

——硝化过程:2NO2-+O22NO3-+40千卡硝化微生物2HN4++3O22NO2-+2H2O+4H++

158千卡亚硝化微生物速率: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铵化作用。因此,正常土壤中,很少有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及氨的积累。2022/12/2514土壤氮素有效化

2023/1/615硝化作用:NH4+或NH3经NO2-氧化为NO3-

2022/12/2515硝化作用:NH4+或NH3经NO2-2023/1/616土壤氮素损失

——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过程:NO3-NO2-NON20N2氧化亚氮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氧化氮还原酶-H202NOHN032HNO2H2N2O2

厌氧微生物+4H++4H+-2H2O-2H2O

+2H+-2H2O+2H2ON2-4H+厌氧微生物N2O2022/12/2516土壤氮素损失

2023/1/617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等较复杂含氮化合物转化为N2、NO、N2O2022/12/2517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等较复杂含氮化合物2023/1/618主要是一些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氨态氮挥发NH4++OH-

NH3+H2O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亚硝酸分解反应

3HNO2

HNO3+2NO+H2O条件:酸性愈强,分解愈快。土壤氮素损失

——化学脱氮过程2022/12/2518主要是一些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化学反应,2023/1/619土壤氮素损失

——其他损失途径粘粒矿物对铵的固定

北方的土壤中,能固铵的粘粒矿物较多,但其土壤中铵极少,而南方水田的铵态较多,而能固定铵的粘土矿物不多。因此,铵的粘土矿物固定在我国的意义不大。生物固定氮素的淋洗淋洗硅铝片硅铝片NH4+2022/12/2519土壤氮素损失

2023/1/620四.土壤氮素流失与环境质量氮肥生产效率趋于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则趋于加重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环境降低农田中化肥氮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途径:适宜施氮量,避免盲目过量施氮氮肥深施、早作上表施氮肥(特别是尿素)立即适量灌水、前氮后移使用改性氮肥,延长肥效利用作物与微生物共生固氮

……2022/12/2520四.土壤氮素流失与环境质量氮肥生2023/1/621施用氮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据估计,我国农业中氮损失正以惊人速度增加,如1969-1973年农业中氮(化肥和有机肥)年损失500万吨,其中化肥为200万吨,是同期化肥氮用量69%;1994-1998年,氮年损失2300万吨,其中化肥氮为1900万吨,为同期化肥氮的84%。氮损失量增加与氮肥利用率有很大关系,氮肥利用率低可能是氮肥损失原因,也可能是氮肥损失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氮肥利用率为0.6,70至80年代为0.5~0.4,90年代则进一步下降为0.35~0.32,2022/12/2521施用氮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据估计,我2023/1/622施用氮肥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

对于氮肥来说,最易引起土壤变化的性质就是pH。连续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pH降低,在酸性土壤上问题尤为明显。酸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低,每加入100kg硫酸铵就需要110kg的碳酸钙去中和由于氮肥所产生的酸度。如果不施加石灰校正土壤酸度,锰和铝的过量释放将会产生对植物的毒害作用2022/12/2522施用氮肥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对于氮2023/1/623施用氮肥的水体污染

施用化肥对水体环境影响多方面,如水体富营养化、NO3-和NO2-污染等。一般来说,在封闭性湖泊和水库水中,氮(N)浓度超过0.2mg/L,磷(P)浓度达到0.015mg/L时就可能引起“藻化”现象。从土壤学角度看,这两个浓度很易达到。目前氮和磷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五大淡水湖泊(太湖、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和巢湖)水体中营养盐均远超过氮磷富营养化发生浓度,尤其总氮浓度高达10倍以上。我国几乎所有的江湖河海和局部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遭到了氮和其化合物的污染。2022/12/2523施用氮肥的水体污染施用化肥对水体环2023/1/624施用氮肥的大气污染

氮肥施入土壤后,部分会以气态形式损失掉,如NH3、NO、N2和N2O等。在近地面的环境中,NOx在阳光下与氧气反应,形成臭氧,组成化学烟雾,刺激人、畜的呼吸器官;在农田则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大气中N2O正以0.25%的年增长率上升,其中,热带和农业土壤被认为是全球重要的N2O释放源,贡献率达70%~90%。在美国,来自农田的N2O大约有405kt-1011kt。近20年来,农业生产的N2O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研究的新热点。2022/12/2524施用氮肥的大气污染氮肥施入土壤后,2023/1/625施用氮肥对作物品质和人体健康影响

高剂量施用化肥势必造成土壤特性的迅速变化。土壤特性的变化势必引起作物品质的变化。高剂量施用单一化肥,将引起土壤中各种元素的比例失调,最后导致作物产生新的生化过程2022/12/2525施用氮肥对作物品质和人体健康影响高

第二节

土壤磷素的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二节土壤磷素的转化本章重要知识点:一、土壤磷的形态及分级二、土壤磷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壤磷的生物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四、土壤供磷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五、土壤磷素循环本章重要知识点:一、土壤磷的形态及分级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但与其它大量元素相比,土壤磷的含量相对较低,分布变异也较大。土壤中含磷化合物种类繁多,各种形态磷之间的转化过程错综复杂。因此,尽管土壤中磷的研究工作较多,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清楚。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但与其它大量元素相比,一、土壤磷的含量、形态分级及其植物有效性一、土壤磷的含量、形态分级及其植物有效性1.1土壤中磷的含量

地壳中磷的平均含量约为0.122%(按P计,下同)。一般岩石含磷量变动在1.0-1.2g/kg。玄武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通常较高,而花岗岩发育的土壤全磷含量较低。我国土壤全磷含量一般为0.022-0.109%,最低可小于0.004%,高的可达0.175%。在自然土壤中的全磷含量决定于母质类型、成土作用和土壤磷的淋失情况,而在耕作土壤中主要受耕作施肥的影响。1.1土壤中磷的含量地壳中磷的平均含量约为0.122%

1.2土壤磷的形态1、无机磷2、有机磷

在大多数土壤中,磷以无机形态为主,主要以正磷酸盐形式存在,焦磷酸盐的形式很少;有机形态的磷含量较低,且变幅较大。1.2土壤磷的形态1、无机磷在大多数土壤中1、无机磷无机磷一般占土壤全磷的50%以上。无机磷主要以正磷酸盐的形式存在。无机磷可分为矿物态、吸附态和水溶态3种。2、有机磷土壤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来自植物,也有相当部分来自土壤生物,特别是微生物。绝大部分土壤有机磷以单脂键与土壤腐殖质结合,已知组分的有机磷化合物主要有3类:植素类、核酸类、磷脂1、无机磷PlantResidues/ManuresStableOrganicPSoilMicrobesLabileOrg.P

SoilSolution

PLabile.Inorg.PStableInorg.PHPO4ComplexedPphospholipidsPlantResidues/ManuresStableS1.3土壤磷的形态分级

由于鉴定含磷矿物较困难,人们通常采用化学方法将无机磷进行形态分级。目前常用的土壤无机磷分级基本上是根据张守敬和Jackson于1957年提出,后来经过许多研究者修改后的方法进行。其重要做法是使用不同的浸提剂,以区分不同组分的磷(表)。

根据这种方法,土壤磷分为磷酸钙镁类化合物、磷酸铁铝类化合物和闭蓄态的磷。实际上,各组分中或多或少有一些其他组分的磷混杂在一起,包括有机磷化合物。无机磷分级1.3土壤磷的形态分级由于鉴定含磷矿物较困难,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

这种磷形态分级方法存在的问题:由于土壤的非均质性,浸提过程中释放的磷可能被其他组分所吸附或者与阳离子反应形成难溶性的含磷化合物;肥料磷与土壤反应的中间产物有很多,而且其溶解性能尚不清楚;浸提过程中有一部分释放的磷可能来自于被酸或碱水解的有机磷;各种组分中有机磷的植物有效性还不清楚。该分级方法对石灰性土壤考虑较少,也不适用。这种磷形态分级方法存在的问题:其反应导致再固定。针对石灰性土壤磷的分级问题,蒋柏藩和顾益初(1989)把石灰性土壤中Ca-P进一步分为Ca2-P(磷酸二钙为主)、Ca8-P(磷酸八钙为主)、Ca10-P(磷灰石型)等三组,仍然保留了闭蓄态磷的概念。其浸提顺序为:

0.25mol/LNaHCO3(pH7.5)Ca2-P0.5mol/LNH4OAc(pH4.2)Ca8-P0.5mol/LNH4F(pH8.2)Al-P0.1mol/LNaOH-0.1mol/LNa2CO3Fe-P0.3mol/L柠檬酸-1mol/LNaHCO3-Na2S2O4O-P0.5mol/LH2SO4Ca10-P

此分级方法较适用于石灰性土壤,这一钙盐的区分方法不仅在化学方法上更为清楚,而且在植物营养上也有相应的意义。但是此法同样也没有考虑有机磷的存在,而且NH4F的应用会形成CaF2,浸提过程中释放的磷可能与其反应导致再固定。针对石灰性土壤磷的分级问题,蒋柏藩和顾益初

由于有机磷化合物的鉴定更加困难,某些学者提出了避开这一困难的土壤有机磷形态分级方法(Bowman,etal.,1978;Hedleyetal.,1982)。

一般采用不同浸提剂,把土壤有机磷分为4组。这一方法希望把有机磷的有效性和磷素形态联系起来,但是这只能是定性的,不过此法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提供有关土壤有机磷动态变化的信息。有机磷分级由于有机磷化合物的鉴定更加困难,某些学者提出了避活性有机磷用0.5mol/LNaHCO3提取的磷;中等活性有机磷碱溶性的无机磷和酸溶性的有机磷;中度稳定有机磷

即与富里酸结合的磷;高度稳定有机磷

即与胡敏酸结合的磷。土壤有机磷的形态分级活性有机磷用0.5mol/LNaHCO3提取的磷;土SoilPtransformationsSoilPtransformations二、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Adsorptionanddesorptionofphosphorusinsoil)二、土壤磷的吸附和解吸(Adsorptionanddes

磷酸盐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化学过程,其中主要的有吸附和解吸以及沉淀和溶解。吸附和沉淀过程统称为磷酸盐被土壤吸持(固定)过程,或者土壤磷素的化学固定(Chemicalfixationofphosphorusinsoil),其反向反应则为释放过程,包括解吸和溶解。磷酸盐在土壤中的化学行为十分复杂,涉及多种化学过Phosphorus“Fixation”*Precipitationfromsoilsolution --pHdrivenAdsorptiontosoilminerals --soilchemistry(mineralogy)determines*

Note:withKandNH4+,“fixation”referstoinsertion intothelatticeofcertainclaysPhosphorus“Fixation”*2.1磷的吸附2.1.1、磷的吸附机理磷的吸附包括阴离子交换吸附和配位吸附。阴离子交换吸附是以静电引力为基础,磷酸根与土壤胶体的吸附反应,没有专一性,故又称为非专性吸附或物理吸附。磷的配位吸附是指磷酸根离子作为配位体与土壤胶体表面的-OH-基或-H2O基发生的配位体交换而保持在胶体表面的过程,具有某种程度的专一性,故又称为专性吸附或化学吸附。

土壤中吸附磷的物质主要有铁铝氧化物、水铝英石、粘土矿物、有机质-Al-Fe复合体和碳酸钙。在酸性土壤中,铁铝氧化物是吸附磷的主要物质;石灰性土壤中吸附磷的主要物质是碳酸钙。2.1磷的吸附(1)非专性吸附

在酸性条件下(土壤溶液pH低于土壤吸附剂的等电点时),吸附剂如活性铁铝(用M表示)上的-OH-基质子化而带正电荷:

M-OH+H+M-OH2+

这一带正电荷的M就会通过静电引力吸引带负电荷的磷酸根(H2PO4-):H+

-OOM-OH2++H2PO4-M-OPHHOOH(1)非专性吸附Note:

在酸性条件下,对一般带负电的阴离子如SO42-、SiO44-等都能产生非专性吸附。

由于活性铁铝须质子化带正电荷才能进行非专性吸附。因此,非专性吸附只能在活性铁铝的等电点以下的pH环境中进行。土壤酸性愈强,-OH-基质子化愈多,非专性吸附也愈大。

这类非专性吸附完全依靠静电引力吸持,因而是很弱的。因此,对植物仍然有较高的有效性。Note:由于活性铁铝须质子化带正电荷才能进行非专2023/1/6472022/12/2547

从这3个反应来看,总的结果是释放一个OH-,所以酸性条件有利于这些反应的进行,最后形成磷的双齿吸附,它比单齿吸附要稳定得多。

试验证明,这种双齿吸附可以在pH3-11.9范围内形成,也就是说,在几乎所有常见土壤pH范围内,被吸附的磷都会随着时间的单齿吸附向双键吸附转化。专性吸附对磷有效性的影响:在磷被土壤吸附的一段不长的时间内(几个月),磷仍保持着相当大的有效性。随着时间的延续,特别是当双齿吸附形成后,磷的有效性则大大降低了。

在石灰性土壤中,磷的吸附也是存在的。这是因为石灰性土壤中也含有少量的活性铁铝,同时石灰性土壤中CaCO3也可进行磷的吸附,这也是一种化学吸附,先是形成无定形的磷酸钙盐,然后逐渐转变为结晶状态,最终形成磷灰石。从这3个反应来看,总的结果是释放一个OH-,所以酸2.1.2、影响磷吸附的因素

磷的吸附反应开始时进行的很快,随着反应的进行速率逐渐变慢。(1)矿物种类、结晶程度和含量不同的粘土矿物种类对磷吸附能力差异很大,其中铁、铝氧化物和水化氧化物吸附能力最强。1:1型粘土矿物吸附磷的能力大于2:1型粘土矿物;吸附磷的能力:铁铝氧化物>高岭石>蒙脱石>方解石非结晶态铁铝氧化物>结晶态铁铝氧化物2.1.2、影响磷吸附的因素1:1型粘土矿物吸附磷的能(2)土壤pH和电解质

大多数土壤中,pH值在6.0-6.5范围内磷的有效性最高。

pH值较低(<5.3)时,磷的吸附物质主要是铁铝氧化物,对磷的吸附固定强。因此,在酸性土壤中施用适量石灰,提高pH可降低磷的吸附固定。pH>7时,土壤中磷酸钙镁盐的固定,又使磷有效性降低。在吸附动力学研究中,Langmuir的最大吸附量和Freundlich的吸附常数均与土壤pH成显著的负相关。这是由于在低pH时,铁铝氧化物的活度增大,而且磷酸根离子置换出来的OH-可以很快被中和,而且随着pH降低,土壤阴离子交换吸附能力也增强。(2)土壤pH和电解质(3)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或施用有机肥料可减少磷的吸附固定,从而提高土壤磷的有效性。主要的原因:有机质在铁铝氧化物表面形成胶膜,抑制胶体对磷的吸附;有机质及其分解产物如胡敏酸、富里酸和有机酸等与磷酸根竞争吸附位点,从而减少磷的吸附。其中简单有机酸阴离子的竞争能力按下列顺序递减:柠檬酸>酒石酸>草酸。但是,也有不少资料表明,酸性土壤中磷吸附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正相关。认为:有机质能够稳定铁铝氧化物,从而增加其对磷的吸附;有机质本身的羟基也可能被磷酸根所取代而产生磷的配位吸附。(3)土壤有机质2.2磷的解吸

—是指吸附状态的磷重新进入土壤溶液的过程。是吸附的逆过程。解吸开始阶段速率较快,以后逐渐变慢。吸附态磷的解吸比吸附过程要慢得多。所以,土壤磷素的解吸等温线并不与吸附等温线重合,发生滞后现象。原因为:吸附后胶体与磷酸根离子形成双齿键,双齿结合的磷酸根比单齿结合的磷酸根要难以释放;吸附态磷通过扩散进入结晶态合非结晶态铁铝氧化物的内部,从而失去了可解吸性,这种现象又为磷的吸收;难溶性化合物的再结晶。磷酸根把粘土矿物四面体中的硅置换下来,从而难以解吸。2.2磷的解吸—是指吸附状态的磷重新进入土壤磷解吸的机理主要有:1)化学平衡反应土壤溶液中磷浓度因植物的吸收而降低,从而失去了原有的平衡,使反应向解吸方向进行;2)竞争吸附所有能进行阴离子吸附的阴离子,在理论上都可与磷酸根有竞争吸附作用,从而导致吸附态磷的不同程度的解吸。竞争吸附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磷与竞争阴离子的相对浓度。3)扩散吸附态磷沿着浓度梯度向外扩散,进入土壤溶液。土壤磷解吸的机理主要有:

三、土壤磷的化学沉淀和溶解三、土壤磷的化学沉淀和溶解3.1、磷的化学沉淀

由磷化学沉淀作用产生的化合物种类很多,据研究大约有60多种。在中性和石灰性土壤中以磷酸钙盐为主,而在酸性土壤中以磷酸铁铝盐为主。

化学沉淀反应一般发生在土壤溶液中磷浓度高的微域环境内,如肥料颗粒周围。当水溶性磷肥如过磷酸钙施入土壤后,磷肥颗粒开始吸收土壤水分,并发生异成分溶解(Incongruentdissolution),使颗粒内部磷的浓度升高至饱和或接近饱和,同时pH下降(约1.5)。由于存在着浓度梯度,磷和质子以扩散的方式进入周围土壤,扩散过程中将会溶解土壤中大量的铁、铝、钙、镁等离子。当溶液中磷与这些阳离子的活度积高于相应难溶性化合物溶度积时,发生磷的化学沉淀。3.1、磷的化学沉淀由磷化学沉淀作用产生的化合物种3.2难溶性含磷化合物的溶解

土壤中难溶性含磷化合物的溶解主要受溶度积控制的,并受到pH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氟磷灰石在酸性介质中的反应为:

Ca5(PO4)3F+7H+5Ca2++3H2PO4-+HF

根据氟磷灰石的溶度积和磷酸的解离常数,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出氟磷灰石施入土壤后溶液中磷酸根离子(H2PO4-

)浓度与土壤pH的关系:

pH2PO4-=2pH-5.18表明,土壤溶液中磷酸根离子的浓度与H+浓度呈对数直线关系。土壤pH越低,越有利于氟磷灰石的溶解;土壤中钙离子活度是影响氟磷灰石溶解的另一重要因素,钙活度低则有利于其溶解;土壤溶液中磷酸根离子活度越低则有利于氟磷灰石溶解。3.2难溶性含磷化合物的溶解四、土壤磷的生物转化

四、土壤磷的生物转化2023/1/6582022/12/2558Organic-P(availableP)Cycling:AslowreleasemechanismHxPO4x-3mineralizationimmobilizationSolidPhase-PO4(unavailable)Organic-P(availableP)Cycling: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能影响有机磷的矿化。

FactorscontrollingorganicPmineralizationC:Pratiooforganicresidues<200矿化Soiltemperature最适温度35℃SoilmoistureSoiltextureTillage影响土壤生物活性的土壤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能影响有4.2无机磷的生物活化土壤生物的活动可以促进吸附态磷的解吸和难溶态磷的溶解,其主要作用机理为:

1)螯溶作用

2)还原作用

3)竞争抑制作用4)化学平衡作用

5)菌根吸收作用。4.2无机磷的生物活化4.3植物根系与根际磷的活化

植物积极地参与根际土壤中磷活化作用,促进磷的释放和提高其植物有效性。植物在这方面的作用具有明显的种类和基因型差异的特征。4.3植物根系与根际磷的活化1、植物吸收作用植物根系对磷的吸收,降低了土壤溶液中磷的活度,可促进根际土壤吸附态磷的解吸和难溶性磷的溶解。植物根系的吸收造成土壤溶液中磷的活度降低,在低磷胁迫下,植物会通过改变根系的形态和结构,增加吸收范围,提高其对磷的吸收利用能力。例如,低磷胁迫下,根系的数量、长度,根毛的数量、长度以及根系比表面积增加,从而增加对磷的吸收能力。植物对钙的吸收利用也可促进磷的释放。例如,对钙吸收能力强的植物种类,对磷灰石中磷的利用能力也较大。有人认为植物体内CaO/P2O5>1.3的植物往往具有较强的利用磷矿粉的能力。1、植物吸收作用2、根系的活化作用植物根系对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如吸收NH4+>NO3-)可释放H+;根系和根际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CO2;低磷胁迫下植物根系可分泌各种有机酸如柠檬酸、苹果酸和草酸等。上述过程产生的根际酸化作用可促进难溶性含磷化合物的溶解。根系分泌的有机酸通过与金属离子的螯合,或与磷酸根离子竞争吸附位点,减少磷的吸附固定或促进磷的释放。根系分泌的有机化合物可在铁铝氧化物表面形成胶膜,减少磷的吸附固定。根系的呼吸作用和分泌的还原性物质,降低了根际Eh,导致高价铁的还原,从而活化磷酸铁盐。根系释放铁载体可以与铁、锌等金属离子结合提高其有效性,同时促进与之结合的磷酸根的释放。2、根系的活化作用3、有机磷的酶促分解有机磷的水解作用是由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Acidphosphatase)、真菌酸性和碱性磷酸酶、细菌碱性磷酸酶来完成。磷酸酶是一种适应性酶,它在缺磷胁迫下,根系分泌的磷酸酶活性将大大提高。已证明酸性磷酸酶是一种主要由根系分泌的胞外酶(Ectoenzyme),其分泌部位是根尖部位。由于酸性磷酸酶的分泌,促进有机磷的水解可大大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3、有机磷的酶促分解有机磷的水解作用是由根系分泌的酸性磷酸酶

根系与根际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磷的活化和吸收。植物根系与菌根真菌共生,可以扩大根系对磷的吸收范围,而且菌根可以分泌H+、有机酸等而使菌根际pH降低,还可分泌磷酸酶,从而促进有机磷的分解和无机磷的活化,改善植物的磷素营养状况。4、根系与土壤生物的相互作用根系与根际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促进植物磷的活化和五、土壤供磷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五、土壤供磷能力及其影响因素5.1土壤磷素供应能力是指土壤满足作物对磷需求的能力。它是一个综合概念,主要包括土壤磷素供应的强度因素、容量因素、缓冲能力和土壤磷向根表迁移过程。由于土壤磷的存在形态和组分复杂,其植物有效性的大小也难以确定。因此,人们常简单地把土壤磷分为三个部分来评价土壤磷的植物有效性。三者的关系为:水溶性磷易转化态磷难溶性磷5.1土壤磷素供应能力水溶性磷易转化态磷难溶性磷

土壤对磷的供应能力,一是决定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强度因素I(Intensityfactor),水溶态磷通常用0.01mol/LCaCl2浸提测定,并根据溶液中的离子强度、pH值和磷酸根的解离常数计算磷的活度。

二是决定于土壤固相补充溶液磷的数量,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容量因素Q(Quantityfactor),它是易转化态磷(又称活性磷,LabileP)的数量,即与土壤溶液中磷酸根离子处于平衡状态的固相磷数量,主要是吸附态磷,也包括新沉淀的无定型或结晶态磷以及易分解的有机态磷。

土壤对磷的供应能力,一是决定于土壤溶液中磷的浓度,称三是取决于土壤固相补充磷的能力,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缓冲能力BC(Bufferingcapacity)。缓冲能力是土壤磷素供应的容量因素(Q)与强度因素(I)的比值,它是表征土壤保持溶液中磷浓度的能力,即土壤向液相补充或释放磷的能力,主要是通过固相磷的解吸和溶解。

BC=∆Q/∆I(b=dCs/dCl)上述3项(I、Q、BC)构成了土壤磷素供应能力的主体。三是取决于土壤固相补充磷的能力,称为土壤磷素供应的缓1、土壤pH2、土壤有机质3、无机胶体的种类和性质4、土壤质地5、土壤水分6、土壤温度5.2影响供磷能力的土壤因素1、土壤pH5.2影响供磷能力的土壤因素六、土壤磷素循环与环境效应六、土壤磷素循环与环境效应ThePhosphorusCycleinSoilSolutionPCropharvestManurePLabileorganicP

StableorganicPFertilizerPLabileinorganicPStableinorganicPSoiltestPRunoffErosionLeachingThePhosphorusCycleinSoilSoPhosphorusintheEnvironmentPisanessentialelementforplantsandanimalsHighPisgenerallynon-toxictoplantsoranimalsRelativelyimmobileinsoilPcausesacceleratedeutrophicationExcessivegrowthofalgaeandaquaticplantsLimitsuseofwaterfordrinking,fishing,recreation,etc.PhosphorusintheEnvironmentPPHOSPHORUSANDWATERQUALITYPhosphorusadditionstonaturalwaterscanstimulateweedandalgaegrowth.Vegetativegrowthandoxygendepletionreducewaterquality.PhosphoruslossesfromagriculturecanbeamajorsourceofPenteringlakesandstreams.PHOSPHORUSANDWATERQUALITYPhPhosphorus(P)LossProcessesInsurfacerunoff:Soluble(dissolved)PParticulateP(soilparticles)ByleachingDoesphosphorusleach?Phosphorus(P)LossProcessesISoilPtoWater:TransportRainfall:Infiltration&PercolationSurfaceRunoff:(DissolvedP)SoilErosion:(ParticulateP)TotalSurfacePLoss:(Particulate&DissolvedP)ReleaseofsolublesoilPtorunoffZoneofsurfacesoilandrunoffinteraction(<5cm)SubsurfacerunoffofPP

LeachingSoilPtoWater:TransportRai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PLossesduetoRunofffromSERA-IEG17PrunofflossfromfieldswithsimilarsoilPtestvalues,varieswithasite’sslopeandvegetationcoverWell-VegetatedSoilBareSoilLandSlope(%)PRunoffLossPLossesduetoRunofffromSEPotentialPlossrelatedtosoiltestPSoilTestPLowPotentialPLossHighMediumPotentialPlossrelatedtosoSoilP,Cropyield&EnvironmentRelationshipofsoilP(low-optimal),cropresponseandpotentialenvironmentalimpactsofPPercentYieldSoilTestP(lbs/ac)PotentialEnvironmentalProblemsMediumOptimalLow3000100SoilP,Cropyield&EnvironmeEutrophicationandphosphorusEutrophicationisthetermusedtodescribetheprocessofphosphorusenrichment.

Itcanbedefinedas:

Theover-enrichmentoflakesandriverswithnutrients,usuallyphosphorus,leadingtoexcessivegrowthofalgaeandotheraquaticplants.

EutrophicationandphosphorusEEutrophicationPisusuallylimitingIncreasedalgaerowthDissolveOxygenFishkillPalatabilityisreducedandtoxinsintroducedEutrophicationPisusuallylimNvsPBehaviorCropUptakePRunoff/ErosionLeachingNRunoff/ErosionLeachingVolatilizationDenitrificationCropUptakeNBehaviorPBehaviorNvsPBehaviorCropUptakePRuThePhosphorusCycleAnimalmanuresandbiosolidsMineralfertilizersCropharvestRunoffanderosionLeaching(usuallyminor)OrganicphosphorusMicrobialPlantresidueHumusPrimaryminerals(apatite)PlantresiduesPlantuptakeSoilsolutionphosphorusHPO4-2H2PO4-1Secondarycompounds(CaP,FeP,MnP,AlP)DissolutionPrecipitationMineralsurfaces(clays,FeandAloxides,carbonates)WeatheringAdsorptionMineralizationImmobilizationDesorptionInputtosoilComponentLossfromsoilAtmosphericdepositionThePhosphorusCycleAnimalMine第三节土壤氮磷流失污染控制2023/1/686第三节土壤氮磷流失污染控制2022/12/2586一、土壤氮磷流失与水环境二、土壤氮磷流失时空分布特征三、土壤氮磷流失的影响因素四、土壤氮磷流失的控制措施2023/1/687一、土壤氮磷流失与水环境2022/12/2587一、土壤氮磷流失与水环境2023/1/688一、土壤氮磷流失与水环境2022/12/25881.暴雨:在降雨事件下,各污染物输出浓度总体上高于非降雨条件的污染物浓度。2023/1/6891.暴雨:在降雨事件下,各污染物输出浓度总体上高于非降雨条2.土壤淋溶流失:来源于地表径流和土壤水的向下渗漏,在降雨和灌溉水的作用下,土壤中的氮部分直接以化合物的形式渗到土壤下层,大部分以可溶性的NO3-、NO2-NH4+渗入到土壤下层。

淋溶条件:降雨量、灌溉量、施肥量、土壤厚度、渗透性、温度和地表覆盖度等。2023/1/6902.土壤淋溶流失:来源于地表径流和土壤水的向下渗漏,在降雨和二、土壤氮磷流失时空特征1、土壤氮磷流失时间变异特征2023/1/691二、土壤氮磷流失时空特征1、土壤氮磷流失时间变异特征20222、土壤氮磷流失空间变异特征2023/1/6922、土壤氮磷流失空间变异特征2022/12/25922023/1/6932022/12/2593三、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2023/1/694三、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

土地利用方式2022/12/259气候条件2023/1/695气候条件2022/12/25952023/1/6962022/12/2596植被覆盖2023/1/697植被覆盖2022/12/2597农田水肥管理与耕作方式2023/1/698农田水肥管理与耕作方式2022/12/2598四土壤氮磷流失控制措施源头控制措施1)合理进行水肥管理2)氮磷高效品种资源的利用3)合理控水灌溉4)采取适当耕作方式、施肥方式2023/1/699四土壤氮磷流失控制措施源头控制措施2022/12/2599

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滴灌施肥的节水节肥作用,配合地膜覆盖的增温保墒作用,从而达到节水、节肥、高产、优质的目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是借助压力灌溉系统,将可溶性固体肥料或液体肥料配兑而成的肥液与灌溉水融为一体,均匀、准确、定时、定量地供给作物吸收的一项农业新技术。也就是利用其灌溉系统设备,把灌溉水或溶于水中的化肥溶液加压(或地形自然落差)、过滤,通过各级管道输送到田园,再通过滴头以水滴的形式不断地湿润果树根系主要分布区的土壤,使其经常保持在适宜作物生长的最佳含水状态。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把滴灌技术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结合迁移过程控制措施1)利用生态措施控制氮磷流失生态缓冲带湿地生态系统2023/1/6101迁移过程控制措施2022/12/251012)利用工程措施控制氮磷的流失2023/1/61022)利用工程措施控制氮磷的流失2022/12/25102模型与3S技术的应用SWAT(SoilandWaterAssessmentTool)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的农业研究中心JeffArnold博士1994年开发的。模型开发的最初目的是为了预测在大流域复杂多变的土壤类型、土地利用方式和管理措施条件下,土地管理对水分、泥沙和化学物质的长期影响。SWAT模型采用日为时间连续计算。是一种基于GIS基础之上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近年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应用,主要是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提供的空间信息模拟多种不同的水文物理化学过程,如水量、水质、以及杀虫剂的输移与转化过程。2023/1/6103模型与3S技术的应用2022/12/25103探讨:滇池区域氮磷土壤污染问题探讨地理位置滇池滇池是滇池流域的心,位于昆明市城区西南,是云南最大的高原淡水湖泊,其北端紧邻昆明市大观园,南端至晋宁县内,距市区5公里。探讨:滇池区域氮磷土壤污染问题探讨地理位置滇池滇池是滇池流域N24°29´—24°28´纬度E102°29´—103°1´经度位于云贵高原中部N24°29´—24°28´纬度E102°29´—103°1

滇池形状为弓形,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1.338平方公里,分为内湖(草海)与外湖(外海),其中内湖面积10.67平方公里,外湖面积为287.1平方公里,湖长41.2千米,最大宽度13.3千米,平均宽度7.56米,最大水深11.3米,平均水深为5.12米,容积15.931亿立方米。2、详细情况滇池形状为弓形,海拔1887.5米,总面积31滇池污染现状1、昔日的美景出绿柳荫知岸远,入红莲路荡舟轻。

玉峰真似蓬莱岛,只许遥遥镜里呈。

——乾隆《雨后昆明湖泛舟骋望》

滇池污染现状1、昔日的美景出绿柳荫知岸远,入红莲路荡舟轻。

第8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环境土壤学课件2、现状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葫芦、蓝藻等的蔓生;滇池海岸面积缩减。

2、现状总体可概括为:水体表面漂浮大量垃圾;水体富营养表面的固体垃圾·表面的固体垃圾·疯长的水葫芦与绿萍·疯长的水葫芦与绿萍·严重富营养化·严重富营养化·湖泊位置湖泊面积

(平方米)水质类别总磷

(mg/l)总氮

(mg/l)透明度

(m)营养程度评价滇池草海7.5>V0.647.720.62富营养滇池北部西部120.1>V0.340.810.37富营养滇池东北部12.0>V0.290.69富营养滇池北部85.0>V0.280.680.40富营养滇池南部70.0>V0.670.40富营养滇池外海287.1>V0.750.39富营养

据调查显示,草海水质为劣Ⅴ类,综合营养指数为76.1,属重度富营养状态,外海水质达到Ⅴ类地表水标准,综合营养指数62.5,属中度富营养化。主要入湖河道29条,水质大多为劣V类。湖泊位置湖泊面积

(平方米)水质类别总磷

(mg/l)总氮

2023/1/61142022/12/25114作业一从环境土壤学失角度分析滇池周围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2023/1/6115作业一从环境土壤学失角度分析滇池周围土壤氮、磷流失影响因素和作业二2.绘制氮磷循环图,并用实例方式描述土壤氮磷流失对环境影响。2023/1/6116作业二2.绘制氮磷循环图,并用实例方式描述土壤氮磷流失对环境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第七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第七章土壤氮、磷循环与环境效应2023/1/6119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二节.土壤中磷素的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三节.土壤中氮磷流失控制2022/12/252主要内容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二.土壤中氮素的形态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四.土壤氮素管理与环境质量2023/1/6120第一节.土壤中氮素转化与环境质量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2023/1/6121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含量:一般土壤含量范围:0.02%~0.50%我国耕地含量:0.04%~0.35%表层高,心、底土低来源:A生物固氮:包括自生固氮、共生固氮和联合固氮;B降水:1.5-10.5kg/hm2.a;C灌水;D施肥;有机肥、无机化肥目前肥料是农田土壤氮肥的主要来源。

2022/12/254一.土壤氮素的含量及其来源含量:2023/1/6122氮素是土壤中活跃营养元素,作物需求量大。和植物需求相比,全世界大部分土壤缺氮,氮肥的应用有力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开创了农业历史的新纪元。土壤中氮可以通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过程以各种形态进入大气和水体,对局部乃至全球环境产生种种负面影响。围绕施用氮肥产生的效益与弊端的讨论一直是土壤、肥料、地球物质循环、农产品品质、环境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密切关注的问题。

2022/12/255氮素是土壤中活跃营养元素,作物需求量大2023/1/6123二.土壤中氮素的形态

有机态氮可溶性有机氮<5%;水解性有机氮50~70%;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

无机态氮铵态氮(NH4+);硝态氮(NO3-);亚硝态氮(NO2-)。2022/12/256二.土壤中氮素的形态2023/1/6124

有机态氮

占全氮的绝大部分,95%以上。可溶性有机氮

<5%,主要为:游离氨基酸、胺盐及酰胺类化合物;水解性有机氮50~70%,用酸碱或酶处理而得。包括:蛋白质及肽类、核蛋白类、氨基糖类;非水解性有机氮30~50%,主要可能是杂环态氮、缩胺类。2022/12/2572023/1/6125无机态氮数量少、变化大,表土中占全氮1~2%,最多不超过5~8%。铵态氮(NH4+—N):可被土壤胶体吸附,一般不易流失,但在旱田中,铵态氮很少,在水田中较多。在土壤里有三种存在方式:游离态、交换态、固定态。硝态氮(NO3-—N):移动性大;通气不良时易反硝化损失;在土壤中主要以游离态存在。亚硝态氮(NO2-—N):主要在嫌气性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而且数量也极少。在土壤里主要以游离态存在。其他,氨态氮、氮气及气态氮氧化合物。速效氮: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常被称为速效态氮。2022/12/258无机态氮速效氮: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2023/1/6126全氮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素,包括无机氮(<2%)和易分解的有机氮碱解氮:测得的有效氮。全氮:土壤中氮素的总量。

速效氮:土壤溶液中的铵、交换性铵和硝态氮因能直接被植物根系所吸收,常被称为速效态氮。有效氮速效氮几个概念2022/12/259全氮有效氮:能被当季作物利用的氮2023/1/6127中国不同地区耕层土壤的全氮含量2022/12/2510中国不同地区耕层土壤的全氮含量2023/1/6128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

铵态氮

硝态氮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生物固定

硝酸还原作用NH3N2、NO、N2O吸附态铵或固定态铵水体中的硝态氮

挥发损失反硝化作用吸附固定淋洗损失

有机态氮生物固定有机态氮2022/12/2511三.土壤中氮素的转化2023/1/6129土壤氮素的有效化有机氮的矿化(有机氮水解;氨化)硝化(亚硝化;硝化)土壤氮素的损失反硝化——生物脱氮化学脱氮(亚硝酸分解;氨挥发)粘粒对铵的固定生物固定氮素淋洗2022/12/2512土壤氮素的有效化2023/1/6130土壤氮素有效化

——有机氮矿化:定义:含氮的有机合化物,在多种微生物的作用下降解为简单的氨态氮的过程。它包括:水解:氨化:蛋白质多肽氨基酸水解水解肽酶朊酶氨化微生物RCHNH2COOH+O2RCH2COOH+NH3+能量酶2022/12/2513土壤氮素有效化

2023/1/6131定义:将土壤中的氨、胺、酰胺等微生物的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生物化学过程。第一步:亚硝化作用第二步:硝化作用土壤氮素有效化

——硝化过程:2NO2-+O22NO3-+40千卡硝化微生物2HN4++3O22NO2-+2H2O+4H++

158千卡亚硝化微生物速率:硝化作用>亚硝化作用>铵化作用。因此,正常土壤中,很少有亚硝态氮和铵态氮及氨的积累。2022/12/2514土壤氮素有效化

2023/1/6132硝化作用:NH4+或NH3经NO2-氧化为NO3-

2022/12/2515硝化作用:NH4+或NH3经NO2-2023/1/6133土壤氮素损失

——反硝化(生物脱氮过程)过程:NO3-NO2-NON20N2氧化亚氮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硝酸盐还原酶氧化氮还原酶-H202NOHN032HNO2H2N2O2

厌氧微生物+4H++4H+-2H2O-2H2O

+2H+-2H2O+2H2ON2-4H+厌氧微生物N2O2022/12/2516土壤氮素损失

2023/1/6134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等较复杂含氮化合物转化为N2、NO、N2O2022/12/2517反硝化作用:硝酸盐等较复杂含氮化合物2023/1/6135主要是一些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氨态氮挥发NH4++OH-

NH3+H2O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亚硝酸分解反应

3HNO2

HNO3+2NO+H2O条件:酸性愈强,分解愈快。土壤氮素损失

——化学脱氮过程2022/12/2518主要是一些特殊环境条件下的化学反应,2023/1/6136土壤氮素损失

——其他损失途径粘粒矿物对铵的固定

北方的土壤中,能固铵的粘粒矿物较多,但其土壤中铵极少,而南方水田的铵态较多,而能固定铵的粘土矿物不多。因此,铵的粘土矿物固定在我国的意义不大。生物固定氮素的淋洗淋洗硅铝片硅铝片NH4+2022/12/2519土壤氮素损失

2023/1/6137四.土壤氮素流失与环境质量氮肥生产效率趋于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则趋于加重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供应,减少农业环境污染环境降低农田中化肥氮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途径:适宜施氮量,避免盲目过量施氮氮肥深施、早作上表施氮肥(特别是尿素)立即适量灌水、前氮后移使用改性氮肥,延长肥效利用作物与微生物共生固氮

……2022/12/2520四.土壤氮素流失与环境质量氮肥生2023/1/6138施用氮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据估计,我国农业中氮损失正以惊人速度增加,如1969-1973年农业中氮(化肥和有机肥)年损失500万吨,其中化肥为200万吨,是同期化肥氮用量69%;1994-1998年,氮年损失2300万吨,其中化肥氮为1900万吨,为同期化肥氮的84%。氮损失量增加与氮肥利用率有很大关系,氮肥利用率低可能是氮肥损失原因,也可能是氮肥损失的结果。20世纪60年代氮肥利用率为0.6,70至80年代为0.5~0.4,90年代则进一步下降为0.35~0.32,2022/12/2521施用氮肥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据估计,我2023/1/6139施用氮肥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

对于氮肥来说,最易引起土壤变化的性质就是pH。连续施用氮肥会导致土壤pH降低,在酸性土壤上问题尤为明显。酸性土壤交换性钙含量低,每加入100kg硫酸铵就需要110kg的碳酸钙去中和由于氮肥所产生的酸度。如果不施加石灰校正土壤酸度,锰和铝的过量释放将会产生对植物的毒害作用2022/12/2522施用氮肥对土壤健康质量的影响对于氮2023/1/6140施用氮肥的水体污染

施用化肥对水体环境影响多方面,如水体富营养化、NO3-和NO2-污染等。一般来说,在封闭性湖泊和水库水中,氮(N)浓度超过0.2mg/L,磷(P)浓度达到0.015mg/L时就可能引起“藻化”现象。从土壤学角度看,这两个浓度很易达到。目前氮和磷是我国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诱因,五大淡水湖泊(太湖、洪泽湖、鄱阳湖、洞庭湖和巢湖)水体中营养盐均远超过氮磷富营养化发生浓度,尤其总氮浓度高达10倍以上。我国几乎所有的江湖河海和局部的地下水都不同程度遭到了氮和其化合物的污染。2022/12/2523施用氮肥的水体污染施用化肥对水体环2023/1/6141施用氮肥的大气污染

氮肥施入土壤后,部分会以气态形式损失掉,如NH3、NO、N2和N2O等。在近地面的环境中,NOx在阳光下与氧气反应,形成臭氧,组成化学烟雾,刺激人、畜的呼吸器官;在农田则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大气中N2O正以0.25%的年增长率上升,其中,热带和农业土壤被认为是全球重要的N2O释放源,贡献率达70%~90%。在美国,来自农田的N2O大约有405kt-1011kt。近20年来,农业生产的N2O的释放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成为氮素生物化学循环研究的新热点。2022/12/2524施用氮肥的大气污染氮肥施入土壤后,2023/1/6142施用氮肥对作物品质和人体健康影响

高剂量施用化肥势必造成土壤特性的迅速变化。土壤特性的变化势必引起作物品质的变化。高剂量施用单一化肥,将引起土壤中各种元素的比例失调,最后导致作物产生新的生化过程2022/12/2525施用氮肥对作物品质和人体健康影响高

第二节

土壤磷素的转化与环境质量第二节土壤磷素的转化本章重要知识点:一、土壤磷的形态及分级二、土壤磷的吸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三、土壤磷的生物转化及其影响因素四、土壤供磷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五、土壤磷素循环本章重要知识点:一、土壤磷的形态及分级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但与其它大量元素相比,土壤磷的含量相对较低,分布变异也较大。土壤中含磷化合物种类繁多,各种形态磷之间的转化过程错综复杂。因此,尽管土壤中磷的研究工作较多,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没有弄清楚。

磷是植物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但与其它大量元素相比,一、土壤磷的含量、形态分级及其植物有效性一、土壤磷的含量、形态分级及其植物有效性1.1土壤中磷的含量

地壳中磷的平均含量约为0.122%(按P计,下同)。一般岩石含磷量变动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