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第二章第1讲概要_第1页
必修1第二章第1讲概要_第2页
必修1第二章第1讲概要_第3页
必修1第二章第1讲概要_第4页
必修1第二章第1讲概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宇宙中的地球及地球的圈层结构最新考纲1.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2.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思维导图考纲解读1.了解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掌握天体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天体系统的形成和等级差别。2.能够运用资料说明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学会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3.了解划分地球内部圈层的主要依据,掌握地球的圈层结构,分析概括出地球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微专题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万有引力和天体的永恒运动维系着天体之间的关系,组成了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eq\b\lc\{\rc\(\a\vs4\al\co1(银河系\b\lc\{\rc\(\a\vs4\al\co1(太阳系\b\lc\{\rc\(\a\vs4\al\co1(地月系\b\lc\{\rc\(\a\vs4\al\co1(地球,月球)),其他行星系)),其他恒星系)),河外星系))2.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1)普通性:在太阳系中,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八颗行星eq\b\lc\{\rc\(\a\vs4\al\co1(类地行星:A水星、B金星、C地球、D火星,巨行星:E木星、F土星,远日行星:G天王星、H海王星))(2)特殊性——目前所知道的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①充足的水分。②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③适宜的太阳光照和温度范围。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分析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要结合生命存在所必备的水、气、热等条件,从地球的外部环境和自身环境两方面综合分析,具体如下:考向一地球的宇宙环境1.(2013·上海地理)荷兰某机构计划2023年把志愿者送上火星,专家认为技术上很难。火星虽为地球近邻,实际上路途非常遥远。已知火星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半径平均为1.52天文单位。则地球到火星的最近距离大约为()A.0.52天文单位 B.1天文单位C.1.52天文单位 D.2.52天文单位答案A解析一个日地距离即1个天文单位;火星是邻接地球的第一颗地外行星;得知火星距日平均为1.52个天文单位。因此,火星到地球最近距离大约为1.52-1=0.52。考向二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条件(2008·江苏地理)下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答案A解析地球与其他两行星相比,有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分;地球接受的太阳辐射要比金星少;其他两个行星也存在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考向三宇宙探索——卫星发射(回收)基地的区位分析3.下图是“某区域略图”。读图,完成问题。简述①地建设航天发射基地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答案有利条件:纬度低。海运便利、地形平坦开阔、人口稀少等。不利因素:天气多变。解析低纬度地区建设航天发射基地可以充分借助地球自转动力,节省燃料;同时沿海交通便利、地势平坦、人口稀少;再加上面临大海,可大大降低发射带来的危险。但①地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终年高温多雨,天气复杂多变,不利于航天发射。思维建模航天发射基地与返回基地的选择问题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1)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2)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3)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4)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5)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宗物资运输。(6)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第3题中,①航天发射基地就受纬度位置、地形、气象和交通条件等多因素影响。2.发射时间、方向和回收场地选择(1)发射时间:①发射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②我国发射时间,主要选择在冬季,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2)发射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的作用,节约燃料。(3)回收场地选择:我国的回收场地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地势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索;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地质条件好。微专题二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球的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图中甲为横波,乙为纵波,随深度增加,在a处,甲、乙速度都明显增加,在b处,乙的传播速度明显下降,而甲则完全消失。(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①图中A为地壳,是地球表面以下、a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外壳,平均厚度约17千米。②图中B为地幔,是位于莫霍面与b古登堡面之间的圈层,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岩石圈。③图中C为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分外核和内核两层。2.地球的外部圈层(1)A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2)B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3)C生物圈:广泛分布于岩石圈、大气圈和水圈中。深度思考有人用“半熟的鸡蛋”形象比喻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你认为下面本体和喻体搭配不正确的是________,试说明理由。①蛋壳——地壳②蛋白——软流层③蛋白浆——软流层中的岩浆④蛋壳、蛋白之间的膜加上蛋壳——岩石圈⑤蛋黄——地核答案②蛋白位于蛋黄之外,可把其看作地幔。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km)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172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①固体外壳;②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①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②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温度很高,压力、密度很大考向一地球的圈层结构(2010·江苏地理)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下图为火山喷发图片。回答第1题。1.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一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答案A解析火山活动喷发的火山灰首先进入大气圈,然后作为凝结核随大气降水进入水圈,溶于水后被植物吸收进入生物圈,最终经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进入岩石圈。考向二地球内部圈层的特点(2011·大纲全国文综)读下图,完成第2题。2.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A.地表 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 D.地幔答案D解析据图可知演示的是火山喷发,火山喷发物包括岩浆、碎屑物质和气体,这些物质均来自上地幔中的软流层。练出高分[基础落实练]1.关于地球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天体系统规模不等,分为五个层次B.天体质量越大,运动速度越快C.日地距离适中,使地表具有适宜的温度D.太阳系成员各行其道,自转周期相同答案C解析天体系统具有层次性,可分为总星系、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太阳系和其他恒星系、地月系等四个层次;天体运动速度和许多因素有关,质量只是原因之一;日地距离适中,保证了地球温度的适宜性;太阳系成员各行其道,自转周期也不相同。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25分45秒,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后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至10月6日18时,“天宫一号”已绕地球飞行109圈。读图回答2~4题。2.“天宫一号”所绕转的天体属于()A.恒星 B.行星C.卫星 D.星云3.“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图中字母所示的某天体构成一个天体系统,该天体及其所在的天体系统分别是()A.c、地月系 B.d、太阳系C.b、河外星系 D.c、银河系4.图中所示信息反映了行星的运动特征是()A.自转方向都一致 B.公转方向都一致C.公转轨道都为正圆形 D.公转轨道面完全重合答案2.B3.A4.B解析第2、3题,“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是地球的卫星,该卫星加入了以地球为中心天体的地月系。第4题,八颗行星的自转方向不完全一致;八颗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八颗行星公转轨道形状近似圆形;八颗行星的绕日公转轨道面具有共面性,实际上是其他行星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较小,接近0°,但不等于0°,因此不是完全重合。读“地球各圈层划分示意图”,回答5~7题。5.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A.地球具有明显的圈层结构特征B.地球可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圈层结构C.地幔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中间的一层D.地壳既属于地球外部圈层又属于地球内部圈层6.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C圈层是由岩石构成的,故称为岩石圈B.B所在的圈层使地球表面形成了不同的自然带和自然景观类型C.A圈层是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D.E圈层是岩浆的发源地7.结合下图(图中A表示横波、B表示纵波)判断,下列关于上图中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波通过①②界面时,波速都有明显的变化B.在D、E两圈层,既能检测到横波、又能检测到纵波C.地震波通过①界面时,纵波速度增加、横波速度降低D.地球的内部、外部圈层之间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答案5.D6.C7.A解析第5题,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外侧的一层,不属于地球外部圈层。第6题,图中的A圈层是大气圈,它是地球外部圈层中厚度最大的;C圈层是地壳,它只是岩石圈的一部分;E圈层是地核,而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第7题,图中①②分别表示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不管是横波还是纵波,经过这两个界面时波速都会有明显的变化。[能力提升练]8.若发现一颗行星与最近恒星的距离非常适合生命的存在,可推断该行星()A.自转周期与地球相同 B.可能存在液态的水C.大气成分以氮、氧为主 D.表面有肥沃的土壤答案B解析行星与恒星距离适中,使行星表面温度适宜,可能为液态水的存在提供条件。9.当某颗行星恰好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就会看到有一个黑点从太阳圆面通过,这种现象称为凌日。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A.水星凌日 B.火星凌日C.木星凌日 D.土星凌日答案A解析结合题干知,该行星为地内行星,结合选择项可确定其为水星凌日。2012年2月2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太阳系外发现一颗“超级地球”,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天文学家是在研究22光年外的一颗矮星时发现“超级地球”的。它的质量至少4.5倍于地球,绕矮星公转,周期为28.15天。“超级地球”的表面温度与地球相近,可能存在液态水。据此回答10~11题。10.“超级地球”所在的天体系统是()A.地月系 B.太阳系C.银河系 D.河外星系11.“超级地球”可能适宜生命生存的主要依据是()A.该行星上可能有液态水B.该行星质量适中C.该行星公转周期适中D.该行星存在大气层答案10.C11.A解析第10题,根据材料可以判断该行星位于太阳系以外,天文学家是在22光年外发现它的,而银河系的直径有10万多光年,所以该“超级地球”属于银河系。第11题,“超级地球”可能存在生命的主要依据是可能有适宜的温度,可能有液态水的存在。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地区莫霍面等深线(单位:千米)示意图,甲地为某省会城市。据图回答12~13题。12.下列有关莫霍面的描述,最为准确的是()A.西高东低 B.中间高,南北低C.中间深,东西浅 D.西深东浅13.有关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正确原因的是()A.山地的延伸 B.河流流向C.谷地的分布 D.高原的分布答案12.D13.A解析第12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答案。第13题,34°N纬线等深线向东凸出即向数值小的地方凸出,说明该地的莫霍面较南北两侧高,即存在一东西走向的高地,结合经纬度可知该地为秦岭。14.读“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八颗行星中,B表示________,D表示________。按结构特征,它们都属于________行星。(2)按运动特征,八颗行星绕日公转有同向性,即都是自________向________,呈________时针方向运动。另外,还具有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3)若地球在H行星的轨道上运行,则会发生的现象有()A.变为寒冷的“冰球”B.变为炽热的“火球”C.大气层将会消失D.体积将会变小(4)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与其所处的宇宙环境关系密切,此图所反映的有利宇宙环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的几个自身条件中,此图反映出来的是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金星火星类地(2)西东逆近圆共面(3)A(4)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使地球处于相对安全的宇宙环境中(5)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合生物生存的温度条件解析第(1)、(2)题,八颗行星按结构特征分为: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运动特征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第(3)题,地球上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如果地球在H行星轨道上运行,因距离太阳太遥远,地球会变成“冰球”。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