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优课一等奖课件_第1页
《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优课一等奖课件_第2页
《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优课一等奖课件_第3页
《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优课一等奖课件_第4页
《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优课一等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复习1消化与吸收

第二课时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2教学目标1.能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3什么是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穿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例如:血液)的过程。一、营养物质的吸收什么是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穿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例如:血4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葡萄糖脂肪脂肪酸、甘油部分淀粉初步消化胃;小肠;口腔;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葡萄糖脂肪脂5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哪个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小肠想一想最主要的吸收场所最主要的消化场所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哪个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小肠想一想最主6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哪些特点?1.小肠很长(5-6米)2.内表面积大(有皱襞、小肠绒毛)4.小肠绒毛壁及其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毛细淋巴管肠腺3.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哪些特点?1.小肠很长(5-6米)27皱襞绒毛毛细血管(物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穿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毛细淋巴管皱襞绒毛毛细血管(物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毛细淋巴管8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内有多种消化液。(2)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它们的壁都很薄。

(4)消化道中最长。

成人的小肠一般5-6米长偏消化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偏吸收功能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1)内有多种消化液。(2)9食物吸收的大致过程,填表。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胃少量盐、水、酒小肠大肠少量盐、水、维大量其余小分子物质食物吸收的大致过程,填表。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胃少量10二、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在口中嚼一会为什么会有甜味?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淀粉发生变化?二、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在口中嚼一会为什么会有甜11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原理:●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是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原理:12③支试管编号,做如下处理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3.制定计划并完成实验想一想:实验过程分别模拟口腔的哪些动作?实验过程:③支试管编号,做如下处理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碎13碘液123碘液12314现象1管内颜色最浅2管内颜色最深3管内颜色比1管深,比2管浅。通过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分析现象1管内颜色最浅2管内颜色最深3管内颜色通过搅拌、加唾液,15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1.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变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左右3.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唾液淀粉酶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讨论: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1.口腔中有什么物质164.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区别:联系: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4.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17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18知识小结一、营养物质的吸收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三、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1、经过消化的食物穿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麦芽糖(有甜味)淀粉(无甜味)

麦芽糖(有甜味)

淀粉(无甜味)口腔唾液淀粉酶知识小结一、营养物质的吸收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三、小肠19问:下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依图回答(1)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2)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各是什么?(3)皱襞与绒毛有什么作用?问:下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依图回答(1)你能说出20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胃

B.唾液腺

C.胰腺

D.肝脏3.组成消化道的消化器官依次是(

)A.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随堂练习:BDB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随堂练习:BDB214.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A.胰液

B.肠液

C.唾液

D.胆汁5.在消化道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消化的先后顺序排列是()A.糖类脂肪蛋白质B.脂肪糖类蛋白质C.糖类蛋白质脂肪D.蛋白质糖类脂肪DC4.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DC22*.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消化的起始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葡萄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口腔、胃、小肠*.淀粉、蛋白质、脂肪消化的最终产物分别是______、__23复习复习24消化与吸收

第二课时消化与吸收第二课时25教学目标1.能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概述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26什么是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穿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例如:血液)的过程。一、营养物质的吸收什么是吸收?经过消化的食物穿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例如:血27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葡萄糖脂肪脂肪酸、甘油部分淀粉初步消化胃;小肠;口腔;部分蛋白质初步消化蛋白质氨基酸糖类葡萄糖脂肪脂28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哪个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小肠想一想最主要的吸收场所最主要的消化场所消化道的各个器官,哪个是消化吸收最主要的器官?小肠想一想最主29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哪些特点?1.小肠很长(5-6米)2.内表面积大(有皱襞、小肠绒毛)4.小肠绒毛壁及其内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的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吸收营养物质毛细淋巴管肠腺3.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有哪些特点?1.小肠很长(5-6米)230皱襞绒毛毛细血管(物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穿过小肠壁,进入毛细血管和淋巴管,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毛细淋巴管皱襞绒毛毛细血管(物质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后,毛细淋巴管31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

(1)内有多种消化液。(2)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3)小肠绒毛内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且它们的壁都很薄。

(4)消化道中最长。

成人的小肠一般5-6米长偏消化功能消化、吸收功能偏吸收功能小肠适于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1)内有多种消化液。(2)32食物吸收的大致过程,填表。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胃少量盐、水、酒小肠大肠少量盐、水、维大量其余小分子物质食物吸收的大致过程,填表。消化道吸收的营养成分胃少量33二、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在口中嚼一会为什么会有甜味?

提出问题: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淀粉发生变化?二、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馒头在口中嚼一会为什么会有甜34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原理:●淀粉是馒头的主要成分。●淀粉没有甜味,但是淀粉分解形成的麦芽糖有甜味。●淀粉遇碘变蓝,而麦芽糖遇碘不变蓝。探究实验: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原理:35③支试管编号,做如下处理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碎屑与2毫升清水搅拌混合。馒头小块与2毫升唾液不搅拌。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3.制定计划并完成实验想一想:实验过程分别模拟口腔的哪些动作?实验过程:③支试管编号,做如下处理馒头碎屑与2毫升唾液搅拌混合。馒头碎36碘液123碘液12337现象1管内颜色最浅2管内颜色最深3管内颜色比1管深,比2管浅。通过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通过搅拌、加清水(无酶),馒头中的淀粉基本没有分解未切碎、无搅拌、加唾液,馒头中的淀粉没有充分分解分析现象1管内颜色最浅2管内颜色最深3管内颜色通过搅拌、加唾液,38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1.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发生变化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转变成麦芽糖口腔的温度大约是37℃左右3.为什么馒头咀嚼时会感觉有些甜味?唾液淀粉酶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讨论:2.试管为什么要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1.口腔中有什么物质394.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区别:联系: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使食物和唾液充分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4.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40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都有关系。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馒头中的淀粉才能与唾液充分混匀,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可以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这个实验说明什么问题呢?馒头变甜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41知识小结一、营养物质的吸收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三、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1、经过消化的食物穿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2、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增加了内表面积。小肠绒毛壁很薄,小肠绒毛内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麦芽糖(有甜味)淀粉(无甜味)

麦芽糖(有甜味)

淀粉(无甜味)口腔唾液淀粉酶知识小结一、营养物质的吸收二、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三、小肠42问:下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依图回答(1)你能说出这是消化道的哪个部位吗?

(2)在这个部位中有几种消化液?各是什么?(3)皱襞与绒毛有什么作用?问:下图是人体消化道某部位的结构图,请依图回答(1)你能说出43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A.胃

B.小肠

C.大肠

D.食道2.人体内最大的消化腺是(

)A.胃

B.唾液腺

C.胰腺

D.肝脏3.组成消化道的消化器官依次是(

)A.口腔、咽、胃、食道、小肠、大肠、肛门B.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C.口腔、咽、胃、食道、大肠、小肠、肛门D.口腔、咽、食道、胃、大肠、小肠、肛门随堂练习:BDB1.人体内消化的主要场所是(

)随堂练习:BDB444.下列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