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_第1页
《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_第2页
《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_第3页
《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_第4页
《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道德经》

《道德经》1一、教学要求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一、教学要求2《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3三、作者生平

老子:谥号聃,姓李名耳(古时候“李”和“老”同音,“聃”和“耳”同义),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哲学之父”。著有著名的《道德经》一书

。三、作者生平老子:谥号聃,姓李名耳(古时候“李”和“老”同4史料记载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注释:1、司马迁在《史记》里为他作传的时候,已然搞不大清楚,只是列举了可能与老子有关的几个传说人物,算是“以疑传疑”最后只好这样写道:“老子,隐君子也”。2、县和相是一个地方,原是属于陈国,后来楚兵灭陈,就成了楚国的地方了。3、“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美称,大概凡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可以得到这个称号。

史料记载《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5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五千文》《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四、作者作品《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五千6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五、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7六、《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而当时思想家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弄清自然界和社会规律性,因此,广泛谈论的是“天道”、“人道”、“治国之道”、“用兵之道”等。六、《道德经》简介8

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9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

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

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译文

10何谓“道”?何谓“道”?11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

A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

B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C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12。

D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自然”:“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132.相关评论

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老子评传》2.相关评论14何谓“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一)“道”就是路,也便是人世间所要行走的道路的道。犹如元人马致远在《秋思曲》中所写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古道西风瘦马”的道,便是道路的道。照《说文》意义的注释就是:“道者,径路也。”

(二)“道”是代表抽象的法则、规律,以及实际的规矩,也可以说是学理上或理论上不可变易的原则性的道。如子产在《左传》中所说的:“天道远,人道迩。”如子思在《中庸》首章中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孙子所说:“兵者,诡道也。”等等。

(三)“道”是指形而上的道。如《易·系传》所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又如道书所说:“离有离无之谓道。”这便同于佛经上所说的:“即有即空,即空即有。”玄妙幽微,深不可测了!

——选自南怀谨《老子他说》何谓“道”?在传统的古书中,大约便有三种意义与用法。

15七、相关艺术作品展示

元·赵孟頫,《道德经》,北京故宫博物馆藏。七、相关艺术作品展示元16八、延伸阅读1.《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2.《中国哲学史》——冯友兰3.《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4.《老子》——竹简本、帛书本、今本八、延伸阅读1.《中国哲学史大纲》——张岱年17

《道德经》

《道德经》18一、教学要求1.了解老子的生平和哲学观2.把握《道德经》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手法一、教学要求19《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20三、作者生平

老子:谥号聃,姓李名耳(古时候“李”和“老”同音,“聃”和“耳”同义),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约公元前600—公元前500),春秋时思想家,哲学家,道家创始人。道教奉为教主或教祖,尊为“道德天尊”,列三清尊神之一。也被称为中国的“哲学之父”。著有著名的《道德经》一书

。三、作者生平老子:谥号聃,姓李名耳(古时候“李”和“老”同21史料记载

《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即现今的亳州市涡阳县闸北郑店。老子曾担任“周藏室之史”,深懂周朝的图书典籍,学问渊博,见周王室衰微,弃官西去,至函谷关遇见关令尹喜。尹喜请求他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最终成了隐士,“莫知所终”。注释:1、司马迁在《史记》里为他作传的时候,已然搞不大清楚,只是列举了可能与老子有关的几个传说人物,算是“以疑传疑”最后只好这样写道:“老子,隐君子也”。2、县和相是一个地方,原是属于陈国,后来楚兵灭陈,就成了楚国的地方了。3、“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在古代是对男子的美称,大概凡是有学问有德行的人,都可以得到这个称号。

史料记载《史记》载:“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楚国苦县厉乡,22四、作者作品

《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五千文》《老子五千文》。原为先秦诸子中道家的代表作,后为道教奉为主要经典。唐代尊为《道德真经》。《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四、作者作品《道德真经》即《道德经》,或称《老子》《五千23五、创作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执命,政治和社会关系均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而现实社会中的士族制束缚着历史的发展,“天命观”和“天道观”同样也束缚着思想的发展,老子形而上学的“道”的提出是对自然史的认识上寻找否决“天命观”“天道观”的理论根据,因而具有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和合理性。五、创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王权下放,陪臣24六、《道德经》简介

《道德经》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提出了众多的政治、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而当时思想家们主要关注的是如何弄清自然界和社会规律性,因此,广泛谈论的是“天道”、“人道”、“治国之道”、“用兵之道”等。六、《道德经》简介25

道(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第一章》课件复习课程26译文

取道于寻常可取之道,其道非恒久之道;取名于寻常可取之名,其名非恒久之名。

取名于无名,就好比天地未判之初始;取名于有名,乃是万物化生之根本。

所以,通常要无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无以名状的微妙;时常又要有所趋求,以便观想那成名化物的极限。

这两方面是同一行为体的不同显现,同样深及于行为体的幽深内殿。

在这同样深及幽深的两者之间作不断深入的循环运行,就是一切行为运作的微妙法门。译文

27何谓“道”?何谓“道”?28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

A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一存在浑融而成,先于天地分化的现实世界而存在。

B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它无音无形,廓然无依地自在,没有根本性的迁改;循环反复地运行,永不败坏。可以称之为天下万物共同依归的母本。

C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我不知道它的确切名号叫什么,给它加上一个标号说是“道”,勉强给它一个描述说它是无不包涵的整体存在。这个整体存在绵延运行,运行之中它远化展开,远化展开之后又循环反复有物混成(第二十五章)29。

D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道是整体性存在,天是整体性存在,地是整体性存在,人也是整体性存在。宇宙中有四个层次的整体性存在,而人是其中之一。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则以随遇自在作为法则。

“自然”:“自”便是自在的本身,“然”是当然如此。老子所说的“自然”,是指道的本身就是绝对性的,道是“自然”如此,“自然”便是道,它根本不需要效法谁,道是本来如是,原来如此,所以谓之“自然”。

。302.相关评论

老子的道论是中国哲学本体论的开始

——张岱年《道家在中国哲学史上的地位》

老子是中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他的著作《老子》中认为天地万物大的本原为“道”全书即围绕“道”这一范畴展开,“道”是“无”,是一切存在的根源,“无”生“有,万物由此产生。“道”永远存在,运行不息。可以说“‘道’是中国古典哲学无可争议的最高范畴,道论则可称为中国哲学的缩影”

——陈鼓应等《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