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方差分析-课件_第1页
第讲方差分析-课件_第2页
第讲方差分析-课件_第3页
第讲方差分析-课件_第4页
第讲方差分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总体均值比较比较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上节回顾两总体均值比较上节回顾1小结方法检验的目的方法的前题条件举

例单样本T检验检验样本均值与已知总体均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某地区高考数学成绩与全国数学高考成绩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总体正态分布下,两个独立样本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比较的两个样本是独立的,并且服从正态分布1.F检验方差齐性2.T检验某大学随机抽取若干个大学一年级学生,分析他们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在性别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两配对样本总体的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1.配对要求两组同质受试对象配成对子或同一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样本来自的两个总体必须服从正态分布1.针对实验前学习成绩和智商相同的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训练,比较参与实验的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某班学生在接爱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培训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变化。上节回顾小结方法检验的目的方法的前题条件举例单样本T检2第4讲

方差分析第4讲

方差分析3一、方差分析的概念1.方差分析的引出上一讲我们学习了两个样本平均数的比较,判断其差异是否显著的问题,主要介绍了T检验法(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

当遇到两个以上样本均值的比较问题时,这就需要方差分析的方法。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annalysisofvariance,ANOVA)或F检验(FTest),是由R.A.Fister发明的。

一、方差分析的概念1.方差分析的引出4一、方差分析的概念例如: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具体某个事物(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例如教师水平、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学生的素质、课程性质等)往往很多,我们常常需要正确确定哪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方差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SPSS提供了以下方差分析的方法:

1.One-Way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2.Univariate:多因素方差分析3.Multivariate:多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4.RepeatedMeasures:重复测量方差分析5.VarianceComponents:方差成分分析

一、方差分析的概念例如:5一、方差分析的概念2.方差分析分类根据控制变量的个数,可以将方差分析分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控制变量只有一个(但一个控制变量可以有多个观察水平),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控制变量有多个。单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单因素多水平问题多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多因素多水平问题协方差分析:关于含不可控因素的问题注:T检验:关于单因素双水平问题

一、方差分析的概念2.方差分析分类6一、方差分析的概念3.常用术语因变量实验结果

(例如:学生考试成绩)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也称因子(例如:教学方法)水平因素划分的类别,自变量取值类别(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随机因素因素的水平与实验结果的关系是随机的,即不确定因素(例如:心情)控制因素因素的不同水平一定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称为控制变量(例如:教师水平)一、方差分析的概念3.常用术语7一、方差分析的概念4.方差分析的用途

①均值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②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③方差齐性检验。一、方差分析的概念4.方差分析的用途8一、方差分析的概念5.方差分析的思想

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变量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确定控制变量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通过方差分析,分析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1)如果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那么它和随机变量共同作用,必然使结果有显著的变化;

(2)如果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那么结果的变化主要由随机变量起作用,和控制变量关系不大。

看备注页一、方差分析的概念5.方差分析的思想看备注页9一、方差分析的概念6.进行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①被检验的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②各样本来自的总体的方差相等;③从每一个总体中所抽取的样本是随机且独立的; 因此,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都要做总体的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一、方差分析的概念6.进行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10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11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概念

测试某一个控制变量(单因素:为分类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给观察变量造成了显著差异和变动。

例如,培训(单因素)是否给学生成绩(结果)造成了显著影响;不同地区(单因素)的考生成绩是否有显著的差异等。2.单因素方差分析步骤(1)给出原假设H0(2)构造检验的统计量;(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F和相应的概率值P;(4)将概率值P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做出接受或拒绝原假设H0的决策。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概念12二、单因素方差分析3.原假设H0:

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因变量(例如:考试成绩)总体均值差异不显著。4.计算公式

总的变异平方和记为SST,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控制变量(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引起的离差,记为SSA(组间:BetweenGroups离差平方和);另一部分随机变量(例如:心情)引起的SSE(组内:WithinGroups离差平方和)。于是有: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3.原假设H0:13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样本离差平方和SSA是各水平组均值和总体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控制变量的影响。

组内(例如:同一种教学方法)离差平方和SSE是每个数据与本水平组平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数据抽样误差(随机变量)的大小程度。

F统计量是平均组间平方和与平均组内平方和的比,计算公式为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样本14二、单因素方差分析5.解释方法

如果相伴概率值(P值或Sig.值)小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则拒绝原假设H0

,认为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反之,

如果相伴概率值(P值或Sig.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接受原假设H0

,则认为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没有显著差异。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5.解释方法15二、单因素方差分析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例一: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单因素)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单因素方差分析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16结果1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二、单因素方差分析17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分析:F检验表中的F(3,76)=0.469,Sig=0.705,所以样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认为各个组总体方差是齐性的(即相等的),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由单因素Anova表中的F=7.338,Sig=0.00(<0.05,拒绝H0假设),可见4组被试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4种不同教学法(单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18结果2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二、单因素方差分析19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分析

:多重范围检验MultipleComparisions表中:

教法1与教法3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5.000,sig=0.010;

教法4与教法2的均值差异=5.050,sig=0.009;

教法4与教法3的均值差异=6.150,sig=0.001;

这些教法之间的sig<0.05,拒绝H0假设,可见这些教学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成绩均值差可以看出,教学法1优于教学法3,教学法4优于教学法2和3。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20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

根据相似性子集可以看出,教学法3和教学法2可归为一类,相似度0.892,教学法4和教学法1归为一类,相似度0.879。教学法4和教学法1相似度较低。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21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均值折线图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均值折线图22操作步骤:数据文件:6-oneway.sav

Analyze→CompareMeans→One-WayANOVA…保存文件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操作步骤:数据文件:6-oneway.sav二、单因素方差23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24三、多因素方差分析1.概念

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性别、非智力因素等),它的研究目的是要分析多个控制变量的作用、多个控制变量的交互作用以及其他随机变量是否对结果(考试成绩)产生了显著影响。 多因素方差分析不仅需要分析多个控制变量独立作用对观察变量的影响,还要分析多个控制变量交互作用对观察变量的影响,及其他随机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因此,它需要将观察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分解为3个部分:多个控制变量单独作用引起的离差平方和;多个控制变量交互作用引起的离差平方和;其他随机因素引起的离差平方和。三、多因素方差分析1.概念25三、多因素方差分析2.计算公式

以两个控制变量为例。总的变异平方和表示为 其中是主效应部分(MainEffects);

是多向交互影响部分,反映两个控制变量各个水平交互组合对结果的影响;是其他随机变量共同引起的部分,也叫剩余部分。

主效应部分和多向交互影响部分的和称为可解释部分。三、多因素方差分析2.计算公式26三、多因素方差分析3.解释如果的相伴概率(

P值或sig值)小于或者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第1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的相伴概率(

P值或sig值)小于或者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第2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的相伴概率(

P值或sig值)小于或者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第1个控制变量和第2个控制变量各个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均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反,则认为不同水平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3.解释27三、多因素方差分析4.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

例二: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

的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4.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28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①②

③④⑤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①②③④⑤29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1:

上表:①由于方差齐性检验表中的F(5,84)=1.879,Sig=0.107,所以样本方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认为各个组总体方差是齐性的,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

下表:②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F=19.117,Sig=0.000<0.05,拒绝H0,两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

③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F(xb)=42.717,Sig=0.000;F(fzl)=21.981,Sig=0.000;所以自变量xb,非智力因素fzl对因变量学习成绩chj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性别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水平都极显著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④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性别的meansequare=1095.511,大于非智力因素的meanssequares=596.733,说明性别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大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1:30三、多因素方差分析⑤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F(xb*fzl)=4.452,Sig=0.015;所以自变量xb与非智力因素fzl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学习成绩chj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性别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水平的交互作用都极显著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三、多因素方差分析⑤由于31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非智力因素的三个水平(高等、中等和低等)之间比较非智力因素1-高等程度2-中等程度3-低等程度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非智力因素的三个水平(高等、中等32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2:

从检验表中可知,中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2与高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1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8.13,sig=0.000<=0.05;表明两者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中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2与低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3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6.67,sig=0.000<=0.05;表明两者对学习成绩也有显著影响。高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1与低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3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1.47,sig=0.503>0.05;表明两者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

结论:中等程度非智力因素与高等、低等程序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中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大于其他级别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2:33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非智力因素1-高等程度2-中等程度3-低等程度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非智力因素34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折线图

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折线图35三、多因素方差分析5.操作步骤数据文件:6-univariate.savAnalyze→GeneralLinearModel→Univariate…保存文件三、多因素方差分析5.操作步骤36第讲方差分析-课件37

协方差分析

协方差分析38协方差分析引入无论是单因素方差分析还是多因素方差分析,它们都有一些人为可以控制的受控因素。在实际问题中,有些随机因素是很难人为控制的,但它们又会对结果产生显著的影响。如果忽略这些因素的影响,则有可能得到不正确的结论。协方差分析是将那些很难控制的因素作为协变量。在排除协变量影响的条件下,分析控制变量对观察变量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对控制变量进行评价。四、协方差分析结果Y控制因素随机因素(协变量X)影响结果Y控制因素影响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引入四、协方差分析结果Y控制因素影响结果Y控制因39四、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是把方差分析与回归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它用于比较一个变量Y在一个或几个因素不同水平上的差异,但Y在受这些因素影响的同时,还受到另一个变量X的影响,而且X变量的取值难以人为控制,不能作为方差分析中的一个因素处理。此时如果X与Y之间可以建立回归关系,则可用协方差分析的方法排除X对Y的影响,然后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对各因素水平的影响作出统计推断。在协方差分析中,我们称Y为因变量,X为协变量。四、协方差分析协方差分析40四、协方差分析应用案例一:研究某种减肥药效果。如果仅仅分析药物本身的作用,而不考虑不同的身体条件(初始体重的不同),那么很可能得不到正确的结论。案例二:研究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的教学效果的好坏。检查教学效果是通过学生考试成绩来反映的,而学生现在考试成绩是受到他们自身基础知识的影响,在考虑的时候必须排除这种影响。四、协方差分析应用41四、协方差分析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例三:研究3个专业的学生在《统计学》课程的成绩上是否存在差异,由于这3个专业的学生入学数学成绩不同,即学习《统计学》的数学基础不同,因此分析《统计学》成绩是否存在差异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入学数学成绩。

四、协方差分析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42方差分析结果:四、方差分析结果(假象)结论:专业对成绩影响不显著方差分析结果:四、方差分析结果(假象)结论:专业对成绩影响435.结果:四、协方差分析①②③5.结果:四、协方差分析①②③44四、协方差分析6.分析

①方差分析的模型检验为:F=7.943,Sig=0.004<0.05,拒绝H0,两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②表中的入学数学成绩sx的离差平方和=33.546,F=0.260,sig=0.620(sig.>0.05,接受H0假设),可见协变量“入学数学成绩”sx对因变量统计学成绩tj不存在显著性影响;③在删除入学数学成绩sx的影响后,自变量专业zy的F=10.534,sig=0.003(sig.<0.05,拒绝H0假设),可见自变量“专业”对因变量统计学成绩tj存在显著性影响;结论:综上所述,在去除入学数学成绩sx的影响后,不同专业学习统计学课程的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影响。四、协方差分析6.分析457.操作步骤

数据文件6-covar.savAnalyze→GeneralLinearMode→univariate…保存文件:6-covar.spo四、协方差分析自变量:专业因变量:统计成绩协变量:入学数学成绩7.操作步骤四、协方差分析自变量:专业因变量:统计成绩协变46练习题掌握本节所有概念和SPSS操作步骤完成PPT中操作并编写实验报告二

练习题47相关分析下节展望相关分析下节展望48谢结束谢谢结束谢49两总体均值比较比较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之间的差异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上节回顾两总体均值比较上节回顾50小结方法检验的目的方法的前题条件举

例单样本T检验检验样本均值与已知总体均值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某地区高考数学成绩与全国数学高考成绩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独立样本T检验总体正态分布下,两个独立样本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进行比较的两个样本是独立的,并且服从正态分布1.F检验方差齐性2.T检验某大学随机抽取若干个大学一年级学生,分析他们的大学入学考试成绩在性别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配对样本T检验两配对样本总体的均值之间是否存在显著差异1.配对要求两组同质受试对象配成对子或同一受试对象分别接受两种不同的处理。2.样本来自的两个总体必须服从正态分布1.针对实验前学习成绩和智商相同的两组学生,分别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训练,比较参与实验的两组学生的学习成绩是否存在显著差异。2.某班学生在接爱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培训后,学习成绩是否有显著变化。上节回顾小结方法检验的目的方法的前题条件举例单样本T检51第4讲

方差分析第4讲

方差分析52一、方差分析的概念1.方差分析的引出上一讲我们学习了两个样本平均数的比较,判断其差异是否显著的问题,主要介绍了T检验法(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

当遇到两个以上样本均值的比较问题时,这就需要方差分析的方法。方差分析又称变异数分析(annalysisofvariance,ANOVA)或F检验(FTest),是由R.A.Fister发明的。

一、方差分析的概念1.方差分析的引出53一、方差分析的概念例如:

在现实生活中,影响具体某个事物(例如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素(例如教师水平、教学方法、使用的教材、学生的素质、课程性质等)往往很多,我们常常需要正确确定哪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方差分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SPSS提供了以下方差分析的方法:

1.One-WayANOVA:单因素方差分析

2.Univariate:多因素方差分析3.Multivariate:多因变量多因素方差分析4.RepeatedMeasures:重复测量方差分析5.VarianceComponents:方差成分分析

一、方差分析的概念例如:54一、方差分析的概念2.方差分析分类根据控制变量的个数,可以将方差分析分成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多因素方差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的控制变量只有一个(但一个控制变量可以有多个观察水平),多因素方差分析的控制变量有多个。单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单因素多水平问题多因素方差分析:关于多因素多水平问题协方差分析:关于含不可控因素的问题注:T检验:关于单因素双水平问题

一、方差分析的概念2.方差分析分类55一、方差分析的概念3.常用术语因变量实验结果

(例如:学生考试成绩)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自变量,也称因子(例如:教学方法)水平因素划分的类别,自变量取值类别(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随机因素因素的水平与实验结果的关系是随机的,即不确定因素(例如:心情)控制因素因素的不同水平一定会导致不同的实验结果,称为控制变量(例如:教师水平)一、方差分析的概念3.常用术语56一、方差分析的概念4.方差分析的用途

①均值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②分析因素间的交互作用; ③方差齐性检验。一、方差分析的概念4.方差分析的用途57一、方差分析的概念5.方差分析的思想

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变量的变异对总变异的贡献大小,确定控制变量对研究结果影响力的大小。 通过方差分析,分析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对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

(1)如果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结果产生了显著影响,那么它和随机变量共同作用,必然使结果有显著的变化;

(2)如果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结果没有显著的影响,那么结果的变化主要由随机变量起作用,和控制变量关系不大。

看备注页一、方差分析的概念5.方差分析的思想看备注页58一、方差分析的概念6.进行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①被检验的各总体均服从正态分布;②各样本来自的总体的方差相等;③从每一个总体中所抽取的样本是随机且独立的; 因此,在进行方差分析之前都要做总体的正态分布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一、方差分析的概念6.进行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59

单因素方差分析

单因素方差分析60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概念

测试某一个控制变量(单因素:为分类变量)的不同水平是否给观察变量造成了显著差异和变动。

例如,培训(单因素)是否给学生成绩(结果)造成了显著影响;不同地区(单因素)的考生成绩是否有显著的差异等。2.单因素方差分析步骤(1)给出原假设H0(2)构造检验的统计量;(3)计算检验统计量的观测值F和相应的概率值P;(4)将概率值P与给定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比较,做出接受或拒绝原假设H0的决策。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概念61二、单因素方差分析3.原假设H0:

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因变量(例如:考试成绩)总体均值差异不显著。4.计算公式

总的变异平方和记为SST,分解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由控制变量(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引起的离差,记为SSA(组间:BetweenGroups离差平方和);另一部分随机变量(例如:心情)引起的SSE(组内:WithinGroups离差平方和)。于是有: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3.原假设H0:62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样本离差平方和SSA是各水平组均值和总体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控制变量的影响。

组内(例如:同一种教学方法)离差平方和SSE是每个数据与本水平组平均值离差的平方和,反映了数据抽样误差(随机变量)的大小程度。

F统计量是平均组间平方和与平均组内平方和的比,计算公式为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组间(例如:不同的教学方法之间)样本63二、单因素方差分析5.解释方法

如果相伴概率值(P值或Sig.值)小于或等于显著性水平,则拒绝原假设H0

,认为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有显著性差异;反之,

如果相伴概率值(P值或Sig.值)大于显著性水平,则接受原假设H0

,则认为控制变量不同水平下各总体均值没有显著差异。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5.解释方法64二、单因素方差分析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例一:比较不同教学方法(单因素)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成绩(结果)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二、单因素方差分析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65结果1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二、单因素方差分析66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分析:F检验表中的F(3,76)=0.469,Sig=0.705,所以样本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认为各个组总体方差是齐性的(即相等的),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由单因素Anova表中的F=7.338,Sig=0.00(<0.05,拒绝H0假设),可见4组被试的学习成绩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4种不同教学法(单因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产生了极其显著的影响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67结果2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二、单因素方差分析68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分析

:多重范围检验MultipleComparisions表中:

教法1与教法3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5.000,sig=0.010;

教法4与教法2的均值差异=5.050,sig=0.009;

教法4与教法3的均值差异=6.150,sig=0.001;

这些教法之间的sig<0.05,拒绝H0假设,可见这些教学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成绩均值差可以看出,教学法1优于教学法3,教学法4优于教学法2和3。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69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

根据相似性子集可以看出,教学法3和教学法2可归为一类,相似度0.892,教学法4和教学法1归为一类,相似度0.879。教学法4和教学法1相似度较低。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70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均值折线图

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均值折线图71操作步骤:数据文件:6-oneway.sav

Analyze→CompareMeans→One-WayANOVA…保存文件二、单因素方差分析操作步骤:数据文件:6-oneway.sav二、单因素方差72

多因素方差分析

多因素方差分析73三、多因素方差分析1.概念

多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控制变量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例如:性别、非智力因素等),它的研究目的是要分析多个控制变量的作用、多个控制变量的交互作用以及其他随机变量是否对结果(考试成绩)产生了显著影响。 多因素方差分析不仅需要分析多个控制变量独立作用对观察变量的影响,还要分析多个控制变量交互作用对观察变量的影响,及其他随机变量对结果的影响。因此,它需要将观察变量总的离差平方和分解为3个部分:多个控制变量单独作用引起的离差平方和;多个控制变量交互作用引起的离差平方和;其他随机因素引起的离差平方和。三、多因素方差分析1.概念74三、多因素方差分析2.计算公式

以两个控制变量为例。总的变异平方和表示为 其中是主效应部分(MainEffects);

是多向交互影响部分,反映两个控制变量各个水平交互组合对结果的影响;是其他随机变量共同引起的部分,也叫剩余部分。

主效应部分和多向交互影响部分的和称为可解释部分。三、多因素方差分析2.计算公式75三、多因素方差分析3.解释如果的相伴概率(

P值或sig值)小于或者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第1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的相伴概率(

P值或sig值)小于或者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第2个控制变量的不同水平对因变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的相伴概率(

P值或sig值)小于或者等于显著性水平α,则第1个控制变量和第2个控制变量各个水平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均值产生了显著的影响;相反,则认为不同水平对结果没有显著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3.解释76三、多因素方差分析4.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

例二:比较不同性别的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

的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4.SPSS操作及案例分析77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①②

③④⑤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①②③④⑤78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1:

上表:①由于方差齐性检验表中的F(5,84)=1.879,Sig=0.107,所以样本方差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可认为各个组总体方差是齐性的,满足方差检验的前提条件。

下表:②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F=19.117,Sig=0.000<0.05,拒绝H0,两因素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是显著的;

③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F(xb)=42.717,Sig=0.000;F(fzl)=21.981,Sig=0.000;所以自变量xb,非智力因素fzl对因变量学习成绩chj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性别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水平都极显著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

④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性别的meansequare=1095.511,大于非智力因素的meanssequares=596.733,说明性别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大于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1:79三、多因素方差分析⑤由于多因素方差分析表中的F(xb*fzl)=4.452,Sig=0.015;所以自变量xb与非智力因素fzl的交互作用对因变量学习成绩chj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性,也就是说不同性别和非智力因素的不同水平的交互作用都极显著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三、多因素方差分析⑤由于80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非智力因素的三个水平(高等、中等和低等)之间比较非智力因素1-高等程度2-中等程度3-低等程度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2:非智力因素的三个水平(高等、中等81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2:

从检验表中可知,中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2与高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1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8.13,sig=0.000<=0.05;表明两者对学习成绩有显著影响。中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2与低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3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6.67,sig=0.000<=0.05;表明两者对学习成绩也有显著影响。高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1与低等程度的非智力因素3的均值差异MeanDifference=-1.47,sig=0.503>0.05;表明两者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不显著。

结论:中等程度非智力因素与高等、低等程序非智力因素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中等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大于其他级别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三、多因素方差分析分析2:82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非智力因素1-高等程度2-中等程度3-低等程度三、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3:相似性子集非智力因素83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折线图

二、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折线图84三、多因素方差分析5.操作步骤数据文件:6-univariate.savAnalyze→GeneralLinearMod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