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_第1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_第2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_第3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_第4页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地震数据的储存与保护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页!地震资料处理基础知识一.地震勘探基础知识二.地震资料处理基本概念及内容

三.现场处理目的、任务及内容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页!

地震数据处理是地震勘探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场处理在地震采集质量监控、判断野外施工能否完成地质任务、及时反馈施工中存在问题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现场处理的目的、任务、内容、流程、质量监控等方面对现场处理加以论述,以使大家较全面地了解现场处理技术知识。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3页!1、现场处理的目的处理分析野外试验资料,为确定合理的施工因素提供可靠依据。获得并分析叠加剖面,监控采集质量和采集方法,论证采集方法的可行性及对地质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及质量隐患,达到质量控制,质量评价目标。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4页!3、现场处理的内容现场处理主要包括试验资料及生产资料两部分处理。3、1试验资料处理阅读野外试验方案,了解试验目的和野外工作方法。试验项目:干扰波调查,环境噪声调查,激发因素,接收因素,观测系统等。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5页!4)频率扫描:频率扫描范围:常规低截频定义在8~12Hz,高截频一般在由采样间隔所决定的折叠频率的3/4左右。滤波门宽度按合同要求,镶边低截陡,高截缓,滤波门通放带连续,无泄漏。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6页!

注意解编作业运行中的一切异常现象,并查明异常现象的产生原因。解编异常包括:解编后的样点个数与设计不一致;磁带文件号与磁带标签或班报不一致;重文件号;磁带丢码严重或损坏;多余的EOF或带尾少EOF等。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7页!D.观测系统定义及显示。使用SPS信息完成观测系统定义。E.不正常道、炮编辑。1)一贯道:某检波点在采集过程中始终没有正常工作。2)强干扰:当干扰波较明显的影响叠加剖面质量时,应进行编辑。F.加载观测系统。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8页!(4)振幅补偿地震记录经补偿后,浅、中、深层有效波的能量应基本均衡,炮间和道间无明显的能量差异。(5)反褶积1)计算时窗避开初至。2)确定反褶积因子长度。反褶积因子长度一般在80~160ms之间。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9页!(8)野外静校正原则:1)应用的野外静校正数据应与提供的数据一致。2)绘制静校正数据质量监控图件,分析静校正数据变化趋势的合理性。3)二维应在面上检查高程闭合、静校量闭合。4)对于山地、沙漠等地区,若静校正数据不可靠,应使用初至波静校正等手段求取静校正量。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0页!(10)速度谱解释1)先解释质量比较好的速度谱,再解释其它速度谱。2)单谱解释时,先解释反射能量较好的速度点,再解释其它速度点。3)速度在纵向、横向变化要有规律。纵向速度一般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同一地层速度横向保持相对稳定。4)对资料差,速度谱上难于求准速度的剖面段,应做速度扫描。5)注意避开多次波和其它干扰波速度。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1页!5)显示。6)效果不理想时,检查动校正后的大道集,分析叠加速度、切除选取的合理与否;如不合理,修改速度和切除函数。如果从速度谱上难以选取速度,应通过速度扫描等手段进一步确定速度。7)重复1)~6)步,直到叠加剖面效果满意为止。8)初步叠加剖面品质应不低于粗叠加剖面(一个速度叠加)的品质,否则应检查初步叠加参数,重新处理。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2页!(13)最终叠加原则:应用自动剩余静校正后,叠加剖面的质量不低于初步叠加剖面质量。否则应检查自动剩余静校正参数,重新处理。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3页!2、现场处理的任务监测野外采集数据的质量,随时调整放炮位置和检波点的摆放等;对所要研究的野外采集资料进行各种分析,根据合同要求选择合理的处理流程及处理参数;评价每个处理步骤的输出结果,诊断由于处理参数不合适所造成的各种问题。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4页!1)单炮显示:固定增益显示。所有记录使用一个增益常数进行显示。2)能量对比:分析有效波及干扰波能量随炮检距的变化。3)频谱分析:整道频谱分析:时窗频谱分析: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5页!3、2现场生产资料处理内容(1)预处理A.检查SPS数据1)磁盘数据格式是否正确。2)与班报、设计采集参数、记录参数是否相符。3)测量(坐标、高程)数据、静校正量数据是否异常。B.解编1)地震数据重采样,以节省磁盘空间,缩短处理周期。2)非野外记录质量引起的总丢炮率不大于百分之二,同时不允许连续丢失2炮(如合同中有要求,以合同为准)。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6页!C.单炮显示。对监视记录中的异常记录进行显示。记录异常包括:相邻记录有明显差异。初至异常。明显的异常干扰(强随机噪音、线性干扰、侧面波、多次波、强环境噪声、感应或严重的声波干扰)。强面波干扰。二次初至和多次初至现象。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7页!(2)高通滤波消除低频干扰波,一般选取低截频率为8~12Hz。(3)线性动校正(3D)1)选择每炮中的一个或多个近排列。2)选择初至波速度。3)线性动校正。4)检查校正异常。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8页!(6)带通滤波宽门带通滤波,低截频率定义在8~12Hz,高截频率一般在由采样间隔所决定的折叠频率的3/4左右。可以通过频率扫描来确定。(7)抽道集如用GRISYS系统处理需要对数据抽道集。而ProMAX系统处理不需要对数据抽道集,只在数据输入时对道头加以分选,并不是真正的数据分选输出,这样可以节省磁盘空间,缩短处理周期。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19页!(9)速度分析1)速度谱间隔。在构造变化较缓的地区一般2km做一个,在构造变化较剧烈的地区一般1km做一个,在地层突变点两侧要有速度谱控制点。2)参考速度曲线来源。由以往处理剖面得到或由速度谱试验得到。3)切除。动校拉伸畸变及初至要切除,一般用自动拉伸切除即可。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0页!(11)初步叠加目的:调整速度和切除参数,使叠加剖面达到最佳效果。1)动校正。动校拉伸畸变要切除。2)滤波。3)增益。4)叠加。地震数据现场处理工艺流程共23页,您现在浏览的是第21页!(12)自动剩余静校正剩余静校正参数包括时窗、最大时移量等的选择:1)时窗内资料要有较高的信噪比。2)时窗内至少要包含一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