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学习指南_第1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学习指南_第2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学习指南_第3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学习指南_第4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学习指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指南亲爱的同学,你好!当你走进《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课程,就会很真切地感觉到,你在走近一项很美丽的事业,那就是“教育”!你将获得一种很亲切的称谓,那就是“老师”!祝贺你!《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课程的学习,将使你进一步去了解小学教师,了解小学语文教育,拥有小学教师感、小学语文教师感,这是师范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你会因此而获得很多属于自己的、很丰富的体验。这些体验,将使你成长为一名老师,合格的老师,优秀的老师。当然,要真正地走进“语文教师”,真正成为“语文教师”,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门课将是你很好的引领者。这门课也同样适合于全科小学教育或初等教育专业同学,也能给立志成为小学教师、小学语文教师并将参加教师资格证考试的非师范类同学带来重要的引领;同时,课程所体现的新理念也将促进一线小学教师(包括在职小学教师,也包括面向小学生的校外培训机构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广大语文教育研究者(包括教研员,也包括高校课程与教学论教师)的分享交流和彼此启发;而如果你是一位关心教育、关心儿童成长的社会有识之士,相信你一定可以通过该课程对小学语文教学拥有全面的了解。不管你是出于怎样的需要走进课程,你都需要先对本课程以下内容有一个全面了解,这样才能使你的学习始终处于一种高效的状态,并且获得一种成长的体验和不断超越自己的成就感,让自己的学习状态处于快乐与幸福之中。好,让我们开启这段美好的成长旅程吧!一、明确课程的性质《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同时也是学生职前学习的入门课程,是建立在语文和教育学基础上的交叉课程,是综合运用各相关学科的成果于语文教育实践而形成的综合性课程。根据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指导学习者掌握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策略,熟悉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主要方法,并通过课内外、校内外系列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具有从事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的自信心、责任感、创造性及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二、明确课程设计的理念和思路本课程具有明确的设计理念,即“重实践、强素质、善创新、能研究”。理念所涉四方面,具有既平行发展又不断递升的逻辑关系,前者均为后者的基础。因此课程实施中既要同时关注学生成长的四个方面,又要在不同阶段分别提出不同要求,保证学习者始终处于不断提出新目标、不断超越自我的学习状态中,保证学习效果最大化最优化。基于本课程对学习者的作用,以及课程与学习者两方面特点,我们将本课程定位为“生长型课程”,其意一指课程处于不断生长过程之中,二指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得到持续成长。其顶层设计图列如下:本课程将建设思路以一棵树的形象给予呈现,传递着课程与学习者“应该像一棵树,在丰沃的基础里扎实根基,在持续的发展中繁茂枝叶,在不断的向上中壮大成材”的理念。①“扎实根基”是本课程相关教学改革的基础,体现为有递升关系的三个方面,最深层的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语文教育专业培养目标”,第二层是学生基础和学习规律,第三层则是基于前四者而形成的本课程建设理念,即“重实践、强素质、善创新、能研究”。②“繁茂枝叶”体现为本课程围绕“紧跟新形势、引领新教学”宗旨而进行的六大方面设计思路,即“五式相辅”的教学改革策略、“师生共研”的理论学习策略、“螺旋上升”的实践发展策略、“以点带面”的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跟进”的目标多层策略和“突显实践”的课程考核策略。繁茂枝叶不仅意喻课程实施策略与角度之丰富及序列化,也意喻学习者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能力的全方位提升。③“壮大成材”则指向学习者通过本课程学习,在反复实践中所获得成功经验与失败体验,并在其磨砺下成为“获得成长的学习者”,拥有持续成长、自我发展的内驱力;也指向本课程建设内涵的不断发展与丰富。三、明确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学习,使你系统地获得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懂得语文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具体地说,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你需要达成以下目标:(一)理论学习任务和目标1.了解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语文教学的转型特点。2.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正确认识小学语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准确理解语文课程性质、目标与基本理念。3.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4.明确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练习课教学、综合性学习等板块的重要作用,熟悉各板块的基本内容、目标要求与实施建议,掌握各板块教学的一般流程与方法。5.初步了解说课理论,初步掌握说课方法。6.初步掌握小学语文教学科研方法,尝试撰写小学语文教学小论文。(二)实践学习任务和目标

1.通过对“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练习课教学、综合性学习”等小学语文教学板块开展实践实训活动,达成如下目的:①通过观摩教学示范课,学会记录课堂实况,能够参与互动研讨并形成思考点;②能够对教材进行解读与分析,并学会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课前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意图”等(根据各板块特点可作适当选择);③能够选择教学设计某一环节开展片段试教,并在点评研讨基础上撰写教学反思。2.能够按照说课的要求撰写说课稿并开展说课活动,内容包括“说课题、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学法、说教学流程、说板书设计、总结陈词(或反思)”等。3.能够结合理论学习及课内外、校内外实训中产生的困惑与发现的问题,提炼研究选题,撰写小学语文教学小论文。四、明确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本课程是与教学改革同步发展的课程,教学内容根据国家政策、《语文课程标准》理念、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标准、语文教育岗位需求、学生现实和认知基础、教师培养规律、本课程教师自身优势等进行设置,并采用理实一体化策略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并呈现出“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学习→小学语文各板块理论学习与实践训练→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小学语文实习指导”的逻辑顺序。具体组织与安排呈现如下(建议学时以x+y的形式表述理论学时数和实训学时数):教学内容一览表教学章节教学目标与任务建议学时第一章绪论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语文教学的转型1.理解并掌握“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和语文教学的转型”及“教师的地位与作用”;2.了解课程学习内容、课程性质、建设理念、校外实训及课程考核方案等;3.明确本课程的学习规划,并形成自己的相关思考。2第二章《语文课程标准》解读1.了解《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2.理解并掌握语文课程的性质、基本特点和四大基本理念;3.掌握语文课程的总目标、三维目标与学段目标;4.能就《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与修订稿之不同作出一定的梳理;5.能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相关内容形成一些自己的思考。5第三章小学语文教学设计1.了解教学设计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方法;3.初步会写课堂教学实施教案。4第四章小学语文汉语拼音教学1.明确汉语拼音教学的意义;2.明确汉语拼音教学的目标和建议;3.掌握汉语拼音教学的内容与重点;4.掌握汉语拼音教学的常用方法并运用于教学设计与片段试教中;5.掌握汉语拼音教学的一般流程并运用于教学设计与片段试教中。4+2第五章小学语文识字写字教学1.掌握不同年段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并了解识字写字要求在课标实验稿及定稿的要求变化的原因;2.掌握识字教学的多种教学方法,能知道怎样采用部件进行字形分析;3.掌握不同识字教材的教学流程,并能在教学流程之中合理安排识字方法;4.知道“当堂练”与“回家练”比较;写字遍数与记忆效果实验;写字错误纠正实验等有关识字的典型实验研究,并且能借助这些实验更深入理解识字教学的策略;5.了解“模块识字”教学案例,并能借助这个案例深入理解识字教学的策略。6+2第六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1.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和教学目标;2.熟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内容,掌握各内容常用教学方法;3.掌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流程;4.了解和创新运用对话式阅读教学模式下的语文课堂设计策略;5.对阅读教学进行教学设计;6.选择教学设计中一个片段进行模拟试教并开展点评与教学反思。8+1第七章小学语文作文教学1.掌握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意义、目标与内容;2.明确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常见问题和应对策略;3.了解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常用模式和实施建议,为课外邀请小学老师前来介绍经验打基础;4.设计作文教学方案,进行片段教学,并撰写教学反思。3+2第八章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1.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意义;2.了解历史发展中,课程纲要\标准中对口语训练的相关内容和要求的变化,了解口语训练教学发展演变的历史;3.能正确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内涵;能准确把握口语交际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年段的分目标。4.能掌握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流程安排,能深入理解口语交际教学的策略。4+2第九章小学语文练习课教学1.掌握人教版“语文园地”的各个年段的基本教学内容板块;2.能掌握“语文园地”各个板块的基本内容和训练目的;3.掌握练习课的教学流程和策略,能恰当地设计和开展练习课的教学。2+2第十章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1.理解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2.掌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与内容;3.把握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综合性学习的内容编排与开发特点;3.掌握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方案设计思路并开展设计活动;4.能够对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进行点评讨论。4第十一章小学语文说课训练1.明确说课的概念、目的、作用和意义;2.了解说课与上课的区别;3.掌握说课稿的内容组成与撰写方法,并撰写说课稿;4.能够面对老师和同学进行说课训练。2+1第十二章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撰写1.了解论文的概念以及基本要素;2.理解并掌握论文撰写的意义、过程以及基本方法;3.明确论文撰写的注意事项,能够正确编排自己的论文;4.能结合自己的实践写出有新意有思想的论文。2第十三章小学语文实习指导1.了解教育实习的主要内容,明确教育实习的目的,知道教育实习对于师范生的重要性;2.通过情景模拟、案例分析等方式,将实习直观化、具体化,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实习热情;3.了解学生对于实习的疑惑,帮助学生建立实习的信心,使其较从容地面对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形成正确教育教学观。2五、明确本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根据课程“重实践、强素质、善创新、能研究”的建设理念及四者的逻辑关联,课程构建了“五式相辅”课程教学改革策略系统,即“师生共研式”理论学习策略、“螺旋上升式”实践发展策略、“以点带面式”素养提升策略、“研究跟进式”目标多层策略、“突显实践式”课程考核策略,并取得了显著成效。1.采用“师生共研式”理论学习策略。该策略以“过渡引领、提出问题→唤醒体验、认知思考→交流研讨、相机提炼→沉淀整理、内化迁移→实践延伸、拓展理解”为一般流程,充分尊重学生认知基础、学习体验与智慧,采用归纳法(从案例到理念)、演绎法(从理念到案例)及归纳演绎结合法进行讲授和课堂研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已积淀为一种良好习惯,教师往往是从学生的体验与感受中提炼理念,使学生感受到理念的具体可感。同时,教师又善于在诸多理念中形成一个专题,理出一条主线,拎出一条纲领,从纲领出发生发更多的实践素材,使课堂充分体现“形散神不散”的圆合之美,且在轻松的氛围中体现“课堂是思维的碰撞与分享”、“在课堂中实现教学相长”、“构建暖意课堂文化,实现幸福课堂生活”的现代课堂观、教学观和师生观。这些教学价值取向和审美的课堂结构对未来从事教师职业的学习者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2.创建“螺旋上升式”实践发展策略。课程践行“大课程观”,积极打通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两大渠道开展序列化实践活动。校内按照小学语文教学所涉“汉语拼音教学、识字写字教学、阅读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练习课教学、综合性学习”七大板块,均按“认知—质疑—研究—实践—反思”的学习规律,安排“进行教学设计、开展片段试教、评课、撰写教学反思”序列活动,使之反复呈现7次之多;同时以小教协会为单位,课外开展“小学语文课文朗读比赛”、“小学语文片段试教比赛”、“导入语比赛”、“说课比赛”等活动,强调“人人参与、层层选拔”,同时课程教师给予各方面指导,使活动成为全体学生更上一层楼的坚实平台。校外则在课外每两周一次由课程教师带领赴小学开展“观摩课堂教学、写课堂实录、参与互动、形成思考点”等序列实践,与小学一线教学进行零距离接触,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去审视课堂,去关注教学整体与细节,关注教学活动对小学生全面而可持续的发展所起的引领作用。因此本课程真正实现了螺旋上升的实践效果,保证学习者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的切实提高。3.形成“以点带面式”素养提升策略。其主要体现为以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通过一个“点”(包括一个理念、一个案例等)的训练,带动学习者教师素养全面提升。比如,本课程每次课均根据学生所需安排课前5-10分钟训练,形成了课前训练链,内容包括“小学语文课文朗读、围绕主题阐述观点、文本解读(从个人到小组,小组解读可根据实际情况延长时间)”等,大致流程为“学生训练→同学点评→教师点评,引领提升”,视学生情况教师可灵活选择。从课前训练这个“点”,延伸出对学习者语言艺术、板书、教学手段、教态仪表以及文学欣赏、应变组织、点评交流等全方位能力的关注与指导,以此提高学生各方面教师素养。4.形成“研究跟进式”目标多层策略。该策略以“发现问题→提炼选题→教育研习→呈现观点”为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