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地区练习题带答案_第1页
北方地区练习题带答案_第2页
北方地区练习题带答案_第3页
北方地区练习题带答案_第4页
北方地区练习题带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产区。读图完成4〜6产区。读图完成4〜6题。4、该产区种植的优势水果可能是()A.柑橘 B.香蕉 C.苹果 D.葡萄5、该水果集中产区所处的温度带是()A.亚热带 B.暖温带C.中温带 D.寒温带6、与②水果产区相比,①产区的优势条件是()北方地区练习题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据此完成1〜3题。1、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2、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 D.地形3、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 B.10月上旬C.10月下旬 D.11月中旬下图中阴影部分为

我国某种水果集中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B.光照更充足,廉价劳动力多C.种植历史悠久,科技水平高D.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合相关知识回答第7〜9题。22D16D14。KjfF耕地占全国的16.8%,水资源占全国的4.01%。读图1和图2,结有收准叔面枳二R.hxooooO406282211灌假用水量-(H 1——।——।——।——।——।——।——।——। 1——L19^01992199415J61的82000二〕口2,,’计-21皿在一?的3年■■东北三省灌源用水量变化图 L'13川19921W1996199820002002/^图11分一—之5壮华东北三若有底/断面积变化图7、有关东北三省农业灌溉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农田灌溉用水量都呈增长态势 ②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自1996年以来呈快速增长态势③灌溉用水量自1998年以来呈减少趋势 ④有效灌溉面积与灌溉用水量同步增长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③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8、有关东北三省水土资源利用状况描述正确的是()①水土资源丰富 ②耕地资源集中在东部③水资源呈现东多西少的特点 ④耕地资源丰富,水资源相对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9、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主要的不利因素有()A.热量不足 B.光照不足 C.劳动力少 D.地形因素下图为2010年我国某种经济作物年产量分布图。读图回答10〜12题。10、该作物最有可能是()A.甘蔗B.甜菜C.棉花D.大豆11、①省区该作物单产高于②省区的优势气候条件是()A.光照 B.热量C.水分 D.风能12、2008年底至2009年初,图中②省区连续100多天无有效降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150万亩,其中受影响最大的作物是()A.水稻B.春小麦C.玉米D.冬小麦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13〜15题。13、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B.甲区域降水较少D.甲区域高温多雨14、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15、丁省与丙省相比()A.劳动力资源丰富C.第一产业比重小B.陆地交通便捷D.第三产业比重小布。读图回答16〜17题。16、图中①②③④四地积雪融化完毕日期最早的是()A.①B.②C.③D.④17、等值线在②处明显向北弯曲,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洋流下表是我国四条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对比表。根据表中资料,回答18〜20题。河流径流总量多年平均含沙量甲226亿立方米61千克/立方米乙624亿立方米0.14千克/立方米丙118亿立方米4.6千克/立方米丁2709亿立方米0.16千克/立方米1,长江97552、珠江33603、黑龙江27094、雅鲁藏布江16545,澜沧江7606、怒江7037、黄河6508、闽江6299、淮河61110,钱塘江3641k鸨绿江327.4612、韩江297,113、海河228.瓯江194.元江18316、季仙江170.717、伊犁河17018、甲、乙、丙、丁四条河流依次是()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A.闽江、黑龙江、伊犁河、海河B.海河、黑龙江、闽江、伊犁河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C.海河、闽江、伊犁河、黑龙江D.黑龙江、海河、闽江、伊犁河19、甲河流域夏秋季节水患严重(下游河道泄洪能力不足),目前已采用的解决措施主要是()A.开挖入海新河B.A.开挖入海新河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C.修建大型水库拦蓄洪水D.跨流域调水到其他地区獭语够虽已斯蒯渤wo确嵋力呻]下小陷布舸1-嬲题上瓦讯瞅棚豳班跳睁量柩I报剧辆据瓦20、乙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冰雪融水 B.大气降水 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化地理调查是地理学习的一种有效方法,下表示意某校地理学习小组对我国某地区农业种植方式的调查情况。根据材料回答21〜22题。月份1234561g9101112123456789101112传统种植方式冬小麦 玉米 休耕 西瓜 冬小麦现代种植方式休耕小拱棚西瓜岫膜覆量)玉米冬小麦玉米21、从传统种植方式看,该地区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水田农业 B.牧场畜牧业 C.旱作农业 D.高度发达的商品混合农业22、根据农业种植方式判断,该地区可能是()A.东北平原 B.华北平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珠江三角洲地区读我国某省农作物种植面积(图1)及土地利用类型百分比统计图(图2),完成23〜24题。

23、该省可能位于( )A.内蒙古高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24、该省国土整治的重点是A.治理水土流失B.保护湿地资源C.防治沙漠化D.改造中低产田D.加剧该地区洪涝灾情中国棉花分布棉花集中产区棉花分散产区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回答26〜27题。25、若我国华北地区4、5月降水比正常年份偏多,这将A.有利缓解该地区春旱B.加剧沙尘暴的影响D.加剧该地区洪涝灾情中国棉花分布棉花集中产区棉花分散产区读我国北方某地区图,回答26〜27题。26、关于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地降水较少,气温日较差大,灌溉农业发达B.乙地农业发展要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C.丙地地质构造为地堑D.丁地的主要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27、图中阴影区()A.地处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B.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C.发展方向主要是陡坡开荒 D.应大力发展采矿业28(2014.安徽高考)根据材料和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15° 120"n ।115^ 120口霾是一种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浑浊现象。其形成和分布通常主要由污染源和气象条件决定。上图表示某地区1961〜2008年霾的年平均日数分布。图中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图中乙地境内多中低山,坡度多在35°以下,森林覆盖率约46%,曾承办国际雪联滑雪积分赛等赛事,目前正在积极参与2022年冬奥会的申办工作。⑴描述图示地区霾的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特点,并分析甲地霾日数夏季少于冬季的原因。⑵简述乙地具备承办冬奥会雪上项目比赛的有利自然条件。解析:第⑴题,分析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点时主要从数量、分布及其变化趋势入手。从年等霾日数线分布图中可以看出,图中各地霾日数差别很大,重点描述多发区和少发区的差异即可。分析一个地区霾日数的多少主要从产生霾的条件入手,即大气环流、降水多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及植被的净化作用等方面。第(2)题,本题考查的是有利自然条件,应考虑与雪的形成、储存有关的条件及当地的大气环境质量,主要包括降雪量、地表积雪的保存条件、地形条件及生态环境条件等,这在图文信息中都有所提示,应特别注意有效信息的提取。答案:(1)总体上,中部、西南部多,自中部和西南部向周边地区减少,西南部最多;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多(冬季风背风坡多),华北平原东南部较少,坝上高原少;城市地区较多,乡村地区较少。与冬季相比,甲地夏季盛行东南风,气流沿太行山东坡上升,加上近地面气温高(逆温现象少),空气对流旺盛,有利于干尘粒扩散;夏季降水多,空气较湿润,有利于干尘粒沉降;生活用煤量少,烟尘排放少;植被茂盛,吸烟滞尘作用强。(2)境内多中低山,地形条件利于冬季降雪,且纬度较高,冬季气温低,地表积雪持续时间长,山地坡度适中,适宜建设滑雪场地;地势较高,大气扩散条件好,污染小(霾日数少),植被覆盖率高,空气质量好。29.(2010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下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北地区降雪与气温、地形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对区域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认知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第⑴问,由图中等雪期线分布可以看出,越向北雪期越长,这与纬度高低(气温状况)密切相关,一般而言,气温越低,雪期越长;MN沿线纬度相近,但雪期差异较大,说明这种差异不是由纬度位置所致,应当是由沿线地区地形所致,联系东北地区马蹄状的地形结构,可以得知沿线的地形分布特点。第⑵问,甲地的雪期较乙地短,降雪量较乙地大,原因应从纬度高低和东南季风的迎风坡与背风坡等方面来解释。第⑶问,乙、丙两地的融雪侵蚀程度应与当地的积雪量、地形以及植被覆盖状况有关。答案:(1)等雪期线在中部地区向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