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1页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2页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3页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4页
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9《古诗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在诵读中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感受人间友情的美好。

2.认识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深厚情感。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送元二使安西》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诵古诗,初读解题。

1.协同《阳关三叠》的乐曲,在大屏幕出示诗文。读题导入,运用组词、归类法教学"使'。

2.教学"故人'。

3."元二出访到哪里?'(安西)解读"安西'。学生找资料明确地点。

4.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找地名,明白诗意。

1.找出诗中其他表示地名的词(渭城、阳关)。

2.探究以上两地点的具体位置。生找资料师补充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

3.同时出示标有三个地名的地图,用上三个地名,再说说题意(渭城阳关安西)。

4.算路程,体会离情。看地图,算算元二出访安西的大致路程。

三、诗配画,领会诗旨。

过渡:王维不仅是宏伟的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画家。假如你就是王维,要给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该画上些什么?需要强调些什么?再说说根据。(小组探讨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浥)

2.客舍,客中送客。(王维是XX人,在陕西送行,倍感神伤)

3.柳,"留'。古人折柳赠别。

4.酒,美酒千杯万盏,借酒饯行。

四、明古风,体会别意。

人生自古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由于前途和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你还知道哪些送行诗?(《赋得古原草送行》《别董大》《赠汪伦》《送孟浩然之广陵》《芙蓉楼送辛渐》)

五、悉评价,赏读古诗。

1.前人对此古诗的评价是"后之咏别者,纵有千言万语,殆不出其意之外。'

此诗的别名:《渭城曲》《阳关三叠》。

3.欣赏并咏唱根据此诗创作的古曲《阳关三叠》。

六、写回信,拓展延伸。

据说,元二来到安西一年后,曾给王维写过一封信,但由于年代长久,这封信已残缺不全,聪明的你,能根据今天这堂课,补全这封信吗?

.是小学教师必备精品教学资料网站,其内容丰富,备受小学教师的青睐!

其次课时:《赠汪伦》

授课时间: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大家学习背诵了好多古诗,在学校古诗背诵活动中表现得特别卓越,你们乐意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吗?

1.看谁最聪明,能让动物巧进"诗句笼'。

泥融飞(燕子)

逍遥(娇莺)恰恰啼

一行(白鹭)上青天

早有(蜻蜓)立上头

柴门闻(犬)吠

北风吹(雁)雪纷纷

2.世上颜色千般好,看你填哪一种最妙。

霜叶(红)于二月花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两个黄鹂鸣(翠)柳

千里(黄)云(白)日曛

春来江水(绿)如(蓝)

万(紫)千(红)总是春

3.李白诗句垂千古,看谁立刻吟得出。

(1)(不敢高声语)(2)白发三千丈(3)(举头望明月)

恐惊天上人(缘愁似个长)低头思家乡

(4)(朝辞白帝彩云间)(5)飞流直下三千尺

千里江陵一日还(疑是银河落九天)

二、导入。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这样,对李白的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便于将课内与课外紧凑联系起来。

三、图画故事引入,激起兴趣

1.出示图画,观测,说说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放录音:有关李白和汪伦之间的小故事,《赠汪伦》是在什么状况下写的。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的一种假设。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关联词来表达更为适合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纵使也)

.(2)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心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那么,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才能更好地表现李白此时的冲动心情呢?(可改为慨叹句、反问句、设问句。)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行连起来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说?

第三课时:《别董大》

授课时间:

一、审题导入。

1.审题,引出是送行诗。

2.简介。

高适,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今XX沧县人,曾与李白、杜甫结交。安史之乱后,他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直至做到散骑常侍,因此世称"高常侍',原有天宝七载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唐书》也著录其文集20卷,但都已遗失。现存《高常侍集》,有诗87首。

3.诗人在送行董大时的情景如何,会说些什么呢?

二、理解诗文。

1.感悟诗文,学生自由读诗文。

2.明确学习目标。

(1)读懂加点词和每句诗的意思。

(2)体会诗人流露出的感情。

3.学习方法指导。

选择学生喜欢的方式方法结组学习,准备汇报学习成果。(全体参与)

4.理解指导。

(1)前两句写到了哪些景物?

(2)学生谈感受(景象凄凉),体会读。

(3)诗后两句写的是什么?

(4)最终两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为什么会这样对他说呢?

高适送行的对象是有名的琴师董庭兰。盛唐时盛行胡乐,能欣赏七弦琴这类古乐的人不多。董庭兰虽然身怀绝技却常无人赏识,"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高适对朋友董庭兰的。

(5)这两句中哪些词表现出了安慰与勉励?

("莫'、"谁人')

5.感情升华。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齐读体会、表达诗情。

三、课外拓展与能力提高。

1.激趣导入:古代送行诗还有好多,如下面列出的几首。

《赠汪伦》《夏口夜泊别友人》《送桂阳孝廉》

2.能力运用实践。

(1)体会几位诗人送行友人时的心情。

(2)发现诗人的优秀品质。

(3)发现写法上的不同特点。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