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七县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七县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河北省沧州市七县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图漫画所体现的矛盾最终激化导致了A.普法战争 B.第一次世界大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 D.冷战2.宗教改革是基于宗教的一场运动,但是这个过程仍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据此推知,宗教改革A.否定了教会等级制度 B.推动了新教改革运动C.有利于集权国家形成 D.促进了人文主义传播3.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4.展望2019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其定义为欧洲人捍卫多边秩序的一-年,她提到:“两次世界大战所留下‘血的教训’表明,国际合作的确定性正面临压....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欧盟各国的合作要建基于过去历史教训B.新形势下德国在欧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C.多边秩序背景下欧盟各国难以独善其身D.为避免欧洲冲突欧盟各国应该紧密合作5.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三环外交”:第一环是英联邦,包括英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第二环是英语世界,包括英、美、加拿大等讲英语的国家;第三环是联合起来的欧洲。环环相扣,以英国为核心。此项政策的提出主要基于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B.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欧洲扩张的需要C.欧共体的政治联合步伐落后于经济联合D.二战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被削弱6.浙江企业家鲁冠球说:“回想我们这代人的创业梦,从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东躲西藏,到在计划经济夹缝中‘野蛮生长’,再到改革开放中‘异军突起’,以及全球化中无知无畏闯天下,可以说是跌宕起伏。”这反映了A.企业家胆识是企业成功秘诀 B.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跌宕起伏C.企业发展得益于全球化进程 D.企业发展与特定时代背景相关7.名字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符号,有时还是一个时代的符号。在《宋史》中大量出现了如:“焦守节、李克让、陈从信、赵安仁、张忠恕”等名字。这一现象产生的思想根源是A.宗法思想 B.法家思想 C.佛家思想 D.理学思想8.洋务派官僚郭嵩焘指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制器,相辅以益其强”,更有淮军将领张树声批评洋务运动学习西方是“遗其体面求其用”。材料反映了A.洋务派内部官僚矛盾逐步加深 B.“天朝上国”心理仍十分强大C.主张停止使用“中体西用”口号 D.洋务运动在实践中存在缺陷9.从1952年7月1日到1953年6月30日,中国共收入粮食547亿斤,支出粮食587亿斤,赤字达40亿斤,一些私人粮商乘机抢购粮食,囤积待机。根据当时的情况,国家处理的办法是: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定量分配。国家处理粮食危机的做法A.保证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C.促成了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D.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10.根据图中的历史信息,可以探究的历史问题有①唐朝都城的居民生活②唐朝都城商业区的布局③唐朝都城的异城文化④唐朝商业管理机构的职能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初期,美国对苏联的基本态度如下表所示据此可以推知,当时的美国A.积极推动美苏冷战格局的扩展 B.准备对苏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C.试图借助于战争手段遏制苏联 D.对苏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12.下表反映的是1924年和1927年全国棉纺织业中心(上海、青岛、汉口、天津)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比重上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大革命破坏了北方棉纺织业生产B.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C.上海棉纺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D.民族棉纺织业的生存处境迅速恶化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工业革命有一个非常惊人的“胚胎发育”模式,大多数工业化成功的国家都经历了这个阶段。在16﹣18世纪的英国,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正是这个原始工业化阶段最终在政府正确的产业政策(尤其是全面扶持纺织业)支持下启动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19世纪晚期,美国、德国采用电力与化工等新技术,大力发展重工业,通过巨型私企有效调控重工业的资金投入、生产规模和产品销售,从而引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的改革开放老老实实地从乡镇企业开始补课。1978——1988年,中国乡镇企业数量增长了12倍,生产总值增长了将近14倍,GDP占比从14%上升到将近50%.1988﹣1998年,中国终于在原始工业化的基础上引爆(复制)了第一次工业革命,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通过基础设施升级、高新技术创斯、高铁联网大动脉,逐步克服能源、动力、交通、通讯等瓶颈,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国崛起现象,是人类经济史上自英国工业革命以来,最为壮观的历史事件之一。工业革命到现在接近250年,但目前只有10%的人口生活在完全工业化的国家。如果中国能够完成自己的工业革命,意味着又多了20%的人能够进入现代工业文明。——摘编自文一《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2)根据材料,指出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14.(2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清代是中国历史上的疫灾多发期。面对肆虐的疫情,(清代前期)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与官方相比,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由于科学落后,地方社会也常常举行“迎神赛会”、“年终度岁”等集体的祈神活动。——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材料二清末卫生防疫大事记时间机构、章程意义同治12年海港检疫中国海港检疫之始光绪28年天津卫生局现行章程中国地方实行卫生行政的序幕光绪30年北洋卫生局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光绪31年巡警部—警保司—卫生科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宣统3年民政部拟定防疫章程全国第一部全国性防疫法规宣统3年奉天万国鼠疫研究会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材料三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面对各种严重流行的疫病,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加强领导,发动群众,配合生产,深入宣传,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1953年12月召开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新中国“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地方政府对于组织群众,说服教育以及各项防疫具体工作,均予以积极推动。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人民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的消灭或控制了各种疫病的流行和蔓延,为以后新中国的防疫工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大大推动了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摘编自李洪河《建国初期的卫生防疫事业探析》(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清朝前期与清末疫病防治的差异,并分析清末疫病防治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疫病防治取得巨大成绩的原因,并简析其意义。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B【答案解析】

漫画中反映的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从图中涉及到的国家有奥匈帝国可以看出,矛盾激化后最终爆发了一战,故B项正确;普法战争主要是普鲁士与法国的矛盾,二战爆发时以及战后的冷战时期,奥匈帝国已经不存在了,故排除ACD项。2、C【答案解析】

材料“统治精英各具宗教倾向,常常依据个人偏好推行新教或天主教,一些野心勃勃的地方领主也会通过吸引某些宗教团体来梳理自己的权力基础”体现的是在宗教改革的过程中,各国统治阶级利用宗教来强化自身的权力,有利于集权国家的形成,C选项正确,符合题意;材料未涉及否定教会等级的问题,A选项错误,排除;新教改革主要矛头是天主教,因此统治阶级对天主教的推行不利于新教改革运动的推进,B选项错误,排除;促进人文主义的传播属于宗教改革的影响,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排除。3、C【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可知英国的政权被土地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C选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选项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B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D选项排除。4、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默克尔表示德国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德国在“国际合作”的欧盟中起主导作用。B正确;总结历史教训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只表述了国际合作的压力,不代表难以独善其身,C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德国想要在欧盟中地位,并非仅仅是表达合作,D排除。故选B。5、D【答案解析】1948年10月丘吉尔提出的“三环外交”以英国为中心,是建立在二战之后英国和欧洲的国际地位削弱的基础之上的,目的是希望重振英国以及欧洲的雄风,故选D;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于1955年,故A不符合史实;英国外交政策在二战之后首先是关注自身地位的提高而不是遏制共产主义扩张,故B不符合史实;欧共体开始建立是在20世纪50、60年代,故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C。6、D【答案解析】

民营企业被当做“资本主义尾巴”时是东躲西藏,在计划经济时是在夹缝中“野蛮生长”,到改革开放时是“异军突起”,在全球化中则是无知无畏,说明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有时代性的特点,与时代背景紧密相关,故选D;AC反映了企业发展的部分原因,但与题意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反映的不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路径,排除B。故选D。7、D【答案解析】

“守节、克让、从信、安仁、忠恕”都与儒家的仁、义、礼、智和信有关。材料中的名字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故D正确;宗法讲究的是血缘继承关系,排除A;法家主张依法治国和法制等思想,排除B;佛家讲究生死轮回和报应等思想,排除C。故选D。8、D【答案解析】

材料指出了洋务运动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实践中的缺陷,D项正确;材料体现郭嵩焘和张树声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体现洋务派内部矛盾,A项错误;材料体现洋务派官僚对“中体西用”的反思并不是“天朝上国”心理作用,B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体西用”口号停用了,C项错误。故选D。9、A【答案解析】

“在农村实行征购,在城市定量分配”,这是建国初期,国家面对粮食危机采取的统购统销的政策。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做法把农业纳入计划经济体制,保证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A正确;该措施不能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故B错误;史实证明,该政策下经济出现了一些问题,故C错误;一五计划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故D错误。10、B【答案解析】

结合图片可知,长安东西市中酒肆、衣肆、杂戏等反映了城市居民生活娱乐现象,市内行、署、肆、的分布展现长安商业区的布局情况,市署、常平仓反映了唐代对商业设置机构进行管理,故①②④正确,B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反映中原的异域文化,故③错误,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1、B【答案解析】

杜鲁门认为应该对苏联采取强硬政策,凯南认为苏联在极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都说明美国准备对苏联实施强硬的遏制政策,故选B项;此时冷战格局尚未确立,谈不上扩展,排除A项;美苏之间实行的是冷战,始终没有出现直接的战争,排除C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美国的政策调整,没有体现对苏外交政策,排除D项。故选B。12、C【答案解析】

根据图表信息可知上海1924年、1927年国产机器,棉纱输出量占当地机器棉纱总产量的61%和50%,表明上海生产的棉纱大部分要运离上海销售,而另外几个纺织业中心与上海相比所占比重较小,故上海棉纺织业对外部市场依赖度高,答案为C;大革命从1926年才开始北伐,1928才进入山东,青岛和天津属于北方棉纺织中心,故A错误;自然经济解体是从鸦片战争后开始的,图表内容不能反映北方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快于南方,B错误;材料无法反映民族纺织业的生存处境,D错误。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13、(1)同:都经历乡村(镇)企业发展的原始工业化阶段;都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工厂;都以轻工业为中心;都大力拓展商品市场;都得到政府支持。异:英国以市场为主导,中国主要依靠政府引领:英国经历工场手工业的长期发展,中国经历了建国以后工业化探索的曲折;英国依靠自身进行技术积累,中国借鉴西方科技成果以及成功经验。【(2)特点:起步晚,尚未完成;政府主导导;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交叉进行。意义: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国力提升,和平崛起;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模式的有益探索;有利于世界工业化的整体发展。【答案解析】本题考查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异同和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意义,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分析概括能力。(1)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同点,可以根据材料中英国的“乡村企业在当时的重商主义政府支持下实现繁荣,它们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力,以远距离贸易为生产目的”“用劳动密集型的规模化大生产方式(工厂体制),来生产终端的轻工消费品或小商品并倾销到全球”和中国的“遍布城乡各地的劳动密集型工厂应运而生,农民工开始大规模流动,生产了大量轻工业产品,以满足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求”等信息分析概括得出。中英两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不同点,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2)中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可以根据“从1998年至今,中国政府主导国内、国外大市场建立,以渐进精致的国家行为……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等信息分析归纳得出。其意义应当联系所学有关内容来回答。14、(1)差异: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清末是政府主导;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不系统)偶然性特征,清末逐步建立起完备的卫生防疫制度(创建专业的卫生机构、颁布防疫法律规章);前期防御措施迷信色彩浓厚,清末注重预防,专业性和科学性增强;前期以地方区域自我防治为主,清末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原因:中外联系日益密切;社会变革的推动;西方先进技术和制度的传入;近代科学知识的普及;政府社会治理意识和能力增强。(2)原因:党和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地方政府和基层干部有力的贯彻执行;群众的积极参与;实行现代防疫措施,发挥了体制优势。意义: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遏制了疫病的流行,减少了人口死亡);初步建立了有效的疾病防控机制;增强了人民的防疫意识;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政权(夯实了党执政的社会基础,赢得了人民的拥护);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为以后疫病防控提供了借鉴。【答案解析】

(1)差异:根据材料一“以乡贤为主导的地方绅富集团和民间社会慈善机构为主的社会力量对瘟疫的救疗要积极主动的多,他们与官府合作兴办专门治疗疾疫的医药局,在夏秋时施医送药”可知前期主要是社会力量主动,官民合作;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全国制度性卫生行政起步”等可知清末是政府主导;根据材料一“政府将应对疫灾视为荒政的一部分,设立施医局。施医送药,但仅是临时临事的偶然之举”表明前期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根据材料二“中国第一个区域性防疫机构”“全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