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威海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3届威海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3届威海市重点中学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生物模拟测试卷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动物的受精过程包括下列基本步骤,其受精作用的实质是()A.精子和卵子相互识别 B.精子头部侵入卵细胞内C.卵子和精子结合 D.卵核和精核互相融合2.下图为某种高等植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细胞无叶绿体,此种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此细胞也可进行无氧呼吸C.该细胞内细胞器与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D.该细胞可用于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3.下图1表示种子萌发破土时产生的“顶端弯钩”(研究表明,“顶端弯钩”的形成与HLSI蛋白的合成有关)现象;下图2是针对“顶端弯钩”产生机理的实验探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实验的自变量为乙烯或茉莉素的有无B.“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C.“顶端弯钩”的产生机理是茉莉素能促进HLSI蛋白的合成D.图2中实验④的设置目的是探究茉莉素对乙稀作用的影响4.胚胎工程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不包括A.在小鼠腹腔中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B.进行胚胎移植可以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C.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分割可产生同卵双胎D.移植胚胎干细胞可使退化的组织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5.某生态系统中有a、b、c、d四种生物,构成食物链a→b→c,d为分解者。下图是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入b处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b的粪便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于bB.参与丁过程的主要是真菌和细菌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2值D.图中d的能量不全部来自b生物6.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调节腐乳风味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C.加盐腌制过程中最下层和最上层加盐量适当增加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由细菌产生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图1是生态学家对某草原灰鼠跟踪调查25年,绘制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图2是草原生态系统部分食物网示意图,请分析回答:图1图2(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________。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盐碱度等的差异,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它们常呈___________分布。(2)该灰鼠在0~5年间种群数量呈现“__________”型增长,第20年的种群数量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15年的种群数量。(3)下表是生态学家绘制图1曲线时使用的调查方法及部分数据。捕获数/只标记数/只初捕3232重捕364(注:调查总面积为2hm2(1hm2≈10000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灰鼠数量,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该草原灰鼠的种群密度为_____只/hm2,生态学家调查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________。事实上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4)图2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鹰和蛇的关系为_____。由于捕蛇者对蛇的捕杀,使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鼠的数量会________。8.(10分)研究人员利用小鼠的单倍体ES细胞(只有一个染色体组),成功培育出转基因小鼠。其主要技术流程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注:Ⅰ、Ⅱ、Ⅲ、Ⅳ代表四种限制酶。箭头指向的位置为限制酶的切割位点:Ampr是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Neor是G418抗性基因。(1)利用PCR技术可以扩增目的基因,PCR反应体系中除含缓冲液、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外,还应含有_____;引物应选用下图中的_____(填图中字母)。(2)在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过程①②称为_____。已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r的小鼠细胞。结合上图推测,过程①选用的2种限制酶是_____(填图中的编号),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_____(填“氨苄青霉素”或“G418”)。(3)图中桑椹胚需通过_____技术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_____处理。9.(10分)青蒿素是最有效的抗疟疾药物,但野生黄花蒿青蒿素产量低,为缓解青蒿素供应不足的状况,科学家将tms基因和tmr基因导入黄花蒿的愈伤组织从而获得了黄花蒿的冠瘿组织,改造过程用到的部分结构如图。tms:编码产物控制合成生长素tmr:编码产物控制合成细胞分裂素vir:编码产物控制激活T-DNA转移T:终止子(1)科学家将目的基因导入黄花蒿愈伤组织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图中结构P、T是基因成功转录的保证,其中结构P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具体操作中常常使用两种能产生不同黏性末端的限制酶对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两端分别进行切割,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插入到冠瘿组织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可采用__________技术。(5)与愈伤组织相比,冠瘿组织的生长速度更快,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Ⅰ号培养基: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g/L)。Ⅱ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g/L)。Ⅲ号培养基:氯化钠(5g/L),硝酸铵(3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g/L)。回答下列问题。(1)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___________。Ⅱ、Ⅲ号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_________。(2)若将土壤悬浮液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3)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4)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_________和_________。11.(15分)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由于在青蒿素研发所做的重大贡献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青蒿素,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不溶于水,不易挥发,对热不稳定,60℃以上易分解。获取途径主要是从黄花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根据生物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提取青蒿素时,不适用水蒸气蒸馏法,原因之一是因为青蒿素对热不稳定,原因之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若使用萃取法提取青蒿素,现有石油醚(沸点100℃)和乙醚(沸点35℃)两种溶剂,应该选用何种萃取剂并解释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进行萃取前,通常将黄花蒿茎叶进行_________和_________,以提高效率;萃取过程中应控制好__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止青蒿素分解。萃取所得液体浓缩前需进行________________。(4)最后用_________法对所提取物质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提取到青蒿素。

参考答案(含答案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D【答案解析】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其实质是精核和卵细胞核互相融合,D正确。2、B【答案解析】

分析题图:图示为高等植物的细胞结构,含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其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内质网是细胞中膜面积最大的细胞器,参与有机物的合成、加工和运输。【题目详解】A、该细胞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此种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B、该细胞含有线粒体,是一种需氧型生物,但此细胞也可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C、该细胞内的细胞器膜与细胞膜、核膜共同构成了生物膜系统,C错误;D、该细胞所含液泡较小,说明还没有成熟,不可用于作为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材料,D错误;故选:B。3、C【答案解析】

图一表示“顶端弯钩”现象;图二表示乙烯和茉莉素对“顶端弯钩”产生机理的试验探究示意图,据图可知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的形成,茉莉素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题目详解】据图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为乙烯或茉莉素的有无,A正确;种子萌发过程中,由于受到土壤的机械压力,幼苗的下胚轴顶端会产生曲折,“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B正确;据图可知,茉莉素能抑制顶端弯钩的形成,而“顶端弯钩”的形成与HLSI蛋白的合成有关,说明茉莉素能抑制HLSI蛋白的合成,C错误;图2中实验④的设置目的是探究茉莉素对乙稀作用的影响,据图示可知,乙烯能促进“顶端弯钩”,茉莉素拮抗乙烯在顶端弯钩形成中的作用,D正确。【答案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植物激素的作用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利用和理解能力。4、A【答案解析】

胚胎工程包括胚胎干细胞培养、优良家畜的繁育、胚胎分割移植、体外受精、早期胚胎培养等。【题目详解】在小鼠腹腔中培养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属于动物细胞融合工程中单克隆抗体,不属于胚胎工程技术,A符合题意;进行胚胎移植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潜能,属于胚胎工程技术,B不符合题意;采用机械方法将早期胚胎分割产生同卵双胎,属于胚胎工程技术,C不符合题意;移植胚胎干细胞使退化的组织修复并恢复正常功能,属于胚胎工程技术,D不符合题意;故选A。【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胚胎干细胞克隆出的组织或器官,使得血细胞、脑细胞、骨骼和内脏器官都可以更换,这将给白皿病、心脏病和癌在患者带来新的希望。治疗性克隆和克隆人是有严格区别的,若把胚胎干细胞形成的胚胎移植至人的子宫内继续发育,那就是克隆人。中国政府对生殖性克隆人研究所持态度的“四不原则”是:不赞成、不允许、不支持、不接受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的实验。5、C【答案解析】

据题文的描述和图示分析分析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识图分析能力。【题目详解】A、图中b的粪便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于b,而是属于a的同化量,A正确;B、丁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参与丁过程的分解者主要是真菌和细菌,B正确;C、当生态系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b的种群数量一般处于K值,C错误;D、图中d的能量,除来自b生物外,还来自a生物,D正确。故选C。【答案点睛】正确理顺某营养级获取能量的过程及该能量的去向是解题的关键。易错点在于:不清楚自身粪便不属于自身所同化的能量,而应属于上一营养级的能量。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流程图如下:6、B【答案解析】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成甘油和氨基酸。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题目详解】A、控制发酵温度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毛霉的生长,A错误;B、腐乳制作后期加入香辛料和料酒有防腐作用,可以防止杂菌污染,B正确;C、加盐腌制过程中最上层加盐量适当增加,C错误;D、成品腐乳表面的粘性物质主要是毛霉,毛霉是真菌,D错误。故选B。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丰富度镶嵌J小于144标志重捕法高3捕食和竞争增加【答案解析】

1、抵抗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指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影响。2、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计算种群数量时利用公式计算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志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志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志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志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题目详解】(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丰富度。由于种种原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很大差别,它们常呈镶嵌分布。(2)0~5年λ大于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第15~20年,λ小于1,则第20年的种群数量小于第15年的种群数量。(3)该草原灰鼠的平均密度为32×36÷4÷2=144只/hm2,调查动物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志重捕法,再捕的田鼠中已经被捕的比例少了,故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比实际的高。(4)图2种有植物→鼠→鹰,植物→鼠→蛇→鹰,植物→兔→鹰,共3条食物链,鹰和蛇的关系既有竞争又有捕食。捕蛇者对蛇的捕杀,使蛇的数量大量减少,则短时间内鼠的数量会增加。【答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食物链和食物网等以及群落的特征等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识记和理解群落的水平结构特点,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及计算以及食物链食物网的概念等。8、热稳定的DNA聚合酶(或Taq酶)A和D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Ⅰ和ⅡG418胚胎移植同期发情【答案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中过程①表示利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过程②表示利用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过程③表示将重组质粒导入小鼠单倍体ES细胞后对该细胞进行培养、筛选,经过细胞核移植后对获得细胞核的卵母细胞进行早期胚胎培养。【题目详解】(1)PCR反应的条件:模板DNA、dNTP(包含dATP、dCTP、dGTP、dTTP)、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该技术的原理是DNA复制,要扩增目的基因,应选择一对方向相反的引物,由图中延伸方向可知,应选择引物A和D;(2)过程①表示利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过程②表示利用DNA连接酶构建重组质粒,在基因工程中过程①②称为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根据题意可知氨苄青霉素不能有效杀死小鼠细胞,而一定浓度的G418能有效杀死不具有Neor的小鼠细胞,因此应选择Neor作为标记基因,即质粒上Neor不能用限制酶切割,则过程①应选用Ⅰ和Ⅱ2种限制酶,图中③处的培养液应添加G418;(3)将桑椹胚需移入代孕小鼠子宫内继续发育的技术为胚胎移植技术;为保证移植的成活率,进行该操作前需对受体小鼠进行同期发情处理。【答案点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能够图示和题干信息确定合适的限制酶,并根据限制酶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确定DNA连接酶的种类,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9、农杆菌转化法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可以避免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DNA分子杂交tms和tmr基因编码产物控制合成了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了冠瘿组织的生长【答案解析】

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题目详解】(1)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用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2)图中结构P、T是基因成功转录的保证,由于T是终止子,则结构P是启动子。启动子的作用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3)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可用一种或者多种限制酶进行切割。为了避免目的基因和运载体的自身连接成环和反向连接,一般选用两种限制酶分别对目的基因、运载体进行切割。(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要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可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5)图中结构属于目的基因的是tms和tmr,分别编码产物控制合成生长素和编码产物控制合成细胞分裂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了冠瘿组织的生长,所以与愈伤组织相比,冠瘿组织的生长速度更快。【答案点睛】解题关键是识记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及操作步骤,理解基因工程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10、牛肉膏、蛋白胨X下降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稀释涂布平板法能量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答案解析】

1、选择培养基的概念:在微生物学中,将允许特定微生物种类生长,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生长的培养基,称为选择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必须是固体培养基,本题中选择培养基中的唯一碳源是有机物X,这样能分解X的微生物能够从该有机物获得碳源,其他微生物由于无法获得碳源而不能生存。2、常用的接种微生物的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涂布到固体琼脂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获得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菌落,微生物的计数通常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题目详解】(1)氮源是微生物生长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是含氮化合物,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氮元素,牛肉膏、蛋白胨来源于动物原料,含有糖、维生素和有机氮等营养物质,因此在1号培养基中,可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碳源也是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一类营养物质,可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碳元素,而有机物均含碳元素,II、II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