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_第1页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_第2页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_第3页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_第4页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生儿颅内出血护理新生儿颅内出血是指由于产伤或缺氧、颅内血管畸形、原发性出血性疾病引起颅内血管破裂,新生儿期主要是产伤性(足月儿多见)和缺氧性(早产儿多见)两大类。【临床表现】婴儿出生不久就出现烦躁不安、脑性尖叫、惊厥等兴奋症状或出现嗜睡、昏迷、肌张力低下,拥抱反射消失等抑郁症状。伴呼吸不规则或暂停,当有颅内高压时出现前囱紧张或隆起、瞳孔不等大、光反射消失。【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护理常规或重症监护常规。(2)病情观察:①监测生命体征、周围循环及尿量。②观察面色、神志、意识障碍程度、血气分析、血细胞比容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与肢体活动情况。③观察颅内高压的进展情况。(3)取头高足低位,抬高床头30°,保持头正中位,尽量不搬动病儿头部,绝对静卧。(4)酌情延缓开奶时间,轻症者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可耐心喂养,喂奶时切忌抱起,重者禁食、予静脉内补充热量及水分,保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5)治疗护理:①供氧,可采用不同方式给氧,保持Pa02观察镇静止痉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全身其他症状如水肿、硬肿、小、消瘦、反应差等。(3)置病儿于安静、光线稍暗房间,戴黑眼罩,绝对卧床休息,头肩部稍抬高,治疗、护理操作集中在镇静剂发生最大效应时进行,动作轻快,减少不必要刺激,以免诱发抽搐。床旁备必要的急救物品,如氧气、复苏用物、吸引用物。(4)供给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痉挛频繁发作者暂禁食,由静脉补充高营养、热量、水分和间断输血。痉挛减轻后尽早鼻饲喂养或用棉签协助经口喂养,由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喂奶时要细致、耐心,避免发生窒息。(5)治疗护理:①尽早正确使用TAT。②正确使用止痉、镇静药物(使病儿处于稍给刺激肌张力增高,但不抽搐为理想)。③保持静脉通畅,匀速输液满足基础代谢需要及抢救用药。④做好各项基础护理,使五官、面部、全身皮肤清洁不发生破损,按时翻身。手心放棉球并每日更换。⑤脐部每日用双氧水或PVP-]溶液清洁消毒,必要时用抗厌氧菌药液混敷,改变脐部缺氧环境。⑥及时对症护理,如吸氧、吸痰,物理降温。⑦恢复期病儿多抱,并按摩四肢,多洗温水澡促进恢复。10-和PaC02在正常范围,必要时给人工机械呼吸。②保持气道通畅,有分泌物采用粗导管,低负压快速吸引,每次吸引不超过5s.③保持静脉通畅,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止痉、脱水药物和改善脑细胞代谢药物,保证充分的脑f流灌注。(6)注意观察脑疝、呼吸衰竭并发症发生。新生儿机械通气的护理新生儿机械通气是指新生儿无自主呼吸或自主呼吸微弱,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而建立人工气道,以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方法。气管插管前的准备抢救中,氧气、吸引器、复苏器囊处于备用状态。根据体重备好各种型号的吸痰管及气管插管。体重1000g,2000g.3000g,4000g,导管内径分别为2.5、3.0、3.5、4.0,吸痰管规格分别是5F、6F、7F、8FO剪好胶布。连接呼吸机电源及管道,湿化器加水至标准刻度线,调好参数。气管插管时的配合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抢救台上,清除干净患儿鼻咽部分泌物,协助医生使患儿仰卧,肩部稍拾高,头低位,插管过程中及时吸取鼻咽分泌物。医生插管则尽量缩短插管时间,若在20秒内还未完成插管或患儿出现青紫、心率减慢及血氧饱和度下降,应停止插管,采用复苏气囊面罩加压通气,使患儿缺氧状态改善后再重新插管。插管成功,胶布固定,连接呼吸机,妥善固定呼吸机管道。机械通气中护理一、观察病情变化.呼吸是机械通气患儿重点观察的内容之一,应密切观察呼吸频率、节律、幅度、类型,胸廓的起伏运动,两侧呼吸运动的对称性、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的情况。以及观察自主呼吸与机械通气是否同步。在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患儿安静,面色红润,四肢温暖;自发呼吸无增快,辅助呼吸肌无剧烈收缩;胸廓起伏适中,左右对称,听诊两肺呼吸音适度;紫细消失,动脉血气氧分压,上升。.心率和血压机械通气后监测血压和心率,并要注意患儿周围循决定是否吸痰,避免盲目吸痰,以免刺激呼吸道粘膜,造成充血、水肿和分泌物增多。.根据气管插管的型号,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吸痰管的外径一般是气管插管内径的1/2—2/3为宜。.吸痰前将氧气浓度调高10%1〜2min,或复苏囊加压给氧,待SpO2升至95%以上再吸引,预防低氧情况出现。.吸痰时在无负压情况下将吸痰管轻柔插至气管内导管的远端,退出0.5-lcni,再加负压边旋转边退出吸引,切忌上下抽吸,时间不宜超过10S,负压不宜超过20kPa吸痰过程中,如Sp02降至85%以下,应暂停吸痰,立即予复苏囊加压纠缺氧待SP02上升至95%以上再继续吸痰。.吸痰完毕,用复苏囊加压给氧后接呼吸机通气或直接接呼吸机通气,待SpO2达95%以上,将氧浓度调至吸痰前水平。.吸痰时应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医务人员冼手,用物严格灭菌,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病原菌的繁殖。二、其他护理.每日口腔护理3-5次,及时清除口腔内的异物和分泌物,防止致病菌的繁殖,减少误吸的发生。.对机械通气的患儿常规放置胃管,有利于排出胃内气体,避免腹胀影响膈肌运动。撤离呼吸机的护理.拔管前准备好吸氧、吸痰设备、抢救用药及再插管用物。.拔管前要彻底吸痰,先吸净气管导管内分泌物,再吸净口咽部及鼻腔的分泌。拔管后定期变换体位,按医嘱进行胸部物理治疗,防止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新生儿硬肿症护理新生儿硬肿症是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和皮下脂肪变硬,同时伴水肿和低体温,重者可出现多胜器功能损害。【临床表现】(1)体温低下,常在35。。以下,全身冰凉,个别感染性硬肿症体温正常或低热。(2)全身皮肤自下而上出现不同程度范围的硬肿、水肿,严重者波及全身,受累皮肤紧贴皮下组织,呈软蜡样或橡皮样,肤色暗红或蟹红。(3)早期吸允差、哭声低或不哭,反应差。(4)胸腹硬肿者呼吸微弱、心率减慢,严重者循环障碍,休克,心、肺、肾功能衰竭。【护理要点】(1)按新生儿或早产儿护理常规。(2)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及对外界反应情况,观察硬肿程度、范围、皮肤色泽、四肢活动情况,观察吸允、胃纳和尿量变化以及重要胜器功能。(3)根据体温情况选择保暖方式,但必须保证环境温度恒定。(4)保证热量及水分供给,能吸允者,母乳或奶瓶喂养,面颊硬肿和无吸允力者滴喂或鼻饲,重危者暂禁食、由静脉补充。(5)治疗护理:①复温是治疗硬肿症的关键,要遵循逐渐复温的原则,使体温在12-24h内恢复正常,可采用各种不同的复温方式,复温过程中密切注意体温、呼吸、尿量变化。②保证静脉通畅,按医啊用药,纠酸,严格控制输液速度,最好用输液泵匀速输入。寒冷冬天液体先放在温暖室内然后再用。③遇呼吸困难、微弱、皮肤发细及时用氧。④经常翻身,防止体位性水肿、局部皮肤受压和坠积性肺炎发生。⑤加强皮肤护理,防止皮肤破损或感染,避免肌注。⑥记录尿量,必要时记24h出入量。⑦备好吸引器,遇肺出血时立即吸引,保持气道通畅。(6)密切注意肺出血、心、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护理由于宫内和出生后缺氧,酸中毒造成肺小动脉收缩而致肺动脉高压,引起大量右向左分流使婴儿出现严重青紫等症状。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又称持续胎儿循环,多见于足月儿和过期产儿。【临床表现】(1)青紫:生后即刻或几小时内就出现全身性青紫,吸氧不能改善症状。(2)呼吸困难:气促,轻一中度吸气性凹陷。(3)心脏可听到杂音。有心功能不全时,出现奔马律。(4)血气分析:PaO2下降,PaC02正常或升高(伴有肺部炎症时)。【护理要点】(1)按重症监护护理常规。(2)常规心肺、血压、血气监护。①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呼吸、心脏功能变化及血压改变。②注意观察周围循环和尿量变化。③注意观察意识和全身青紫状况改变。(3)置病儿于辐射床,给予中性环境温度,使体温维持正常。(4)急性期病情不稳定时禁食,以静脉供给热量和水分,液体匀速输入,常规监测血糖,不使发生低血塘。病情稳定后酌情给予经口或胃管喂养。(5)治疗护理:①使用呼吸机时必须保证持续氧气供应,不能任意中断。吸痰、更换氧气时都应皮囊加压给氧使压力、频率尽量与呼吸机一致。使用高频呼吸机时每小时加湿化水1次。②应用NO吸入治疗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注意相应的毒副作用。③保证静脉通畅,按时正确使用各种药物并随时注意液体速度、局部有无渗出及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⑧各种操作集中进行,减少不必要刺激,使病人安静,降低氧耗。(6)随时注意气漏的发生。肺透明膜病护理肺透明膜病又名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由于肺成熟度差,肺泡表而活性物质缺乏导致进行肺泡萎陷而出现呼吸困难、吸气三凹和紫细的疾病,多见于早产儿。【临床表现】(1)呼气呻吟为早期重要表现。(2)呼吸困难呈进行性加重,严重者呼吸变慢,出现节律不整,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3)紫劣明显呈中央性。(4)吸气三凹,形成特征性的翘翘板呼吸。(5)两肺呼吸音减弱,罗音罕见,除非并发肺炎、肺出血、肺水肿。(6)X线有各期典型的表现。(7)血气分析示低氧、高碳酸血症和酸中毒。【护理要点】(1)按早产儿护理常规和重症监护常规。(2)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是心率、心率变化,观察呼吸困难和缺氧程度变化。观察意识和对外界反应,观察血气的动态变化。(3)病人安置在暖箱,提供适应的环境温度(中性温度),使体温维持在正常范围。(4)病情进展期不能经口喂养,遵嘱静脉补液,保证热量水分摄入。病情好转后,可给鼻饲喂养或经口喂养,奶由稀到浓,由少到多。病程长,不能耐受喂养者可给静脉内高营养、输血或血浆。(5)治疗护理:①心肺监护、血气监测、备好各类急救物品。②提供足够氧气,保证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NRDS病人一-般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应根据血气分析结果随时调整吸入氧浓度和压力,尤其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时,应及时下调氧浓度与压力,防止因肺泡表而张力的快速改善而发生气压伤或高氧血症。①保持气道通畅,q2h翻身、拍背,q4h吸痪。动作轻快,气管内吸引每次10s以下,吸引前后充分供氧。④控制被体速度,合理安排用药、补液,保证液体24h匀速输入。⑤记录24h出入量。⑥做好保护性隔高。(6)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