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伴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多媒体计算机、校园网络等硬件设备大量“走入”校园。各学科教师纷纷开始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但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教师如何使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率等。本文以数学学科为例,探究信息技术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数学教学

一、技术支持的课堂优化教学

数学学科中,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深度融合,是优化教师与学生在教与学活动中的有力工具。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学生的感知与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更愿意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通过学习笔者发现并不是所有教学内容都可以使用技术优化。相反,对于教学我们不应该一味使用技术,同时不应该完全抛开技术。信息化时代,教育要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学生不仅应该学会课本知识,还需要学习21世纪技能。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内容:第一,设计教学方案时需要注意出发点是具体学科,而不是技术。任何教学方案的设计都是以具体学科的教学内容为前提的,如果过于强调技术就容易本末倒置,导致学生对知识掌握不清晰。第二,教学设计方案应当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里能增强学习效果,尽量解决其他方法难以做到的事情。第三,信息化时代,不仅要学习课本知识,还要在实现学科教学目标的同时,获取信息技术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准备技术支持的课堂优化教学课件时,笔者认为应该紧靠教学目标设计,不能随便从教学大纲中找到一个教学点就开始设计,应该通过讨论决定该内容是否适合技术支持的课堂优化教学的相关内容。如果适合则仔细阅读教学大纲,确认学生掌握该内容的程度。

通过学习发现,讲授式教学主要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复习巩固和布置作业四个部分。技术产生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部分:1.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2.调动多种感官,帮助理解内容;3.突破教学重难点、突出关键点;4.调动学习情愫,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5.揭示知识学习过程与本质;6.运用新技术连接课堂内外。

笔者以实数对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发现,实数对非常适合技术优化的课堂教学。通过技术手段的支持,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首先,采用设疑导入方式,通过2分钟的动画将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引发思考。其次,通过教室中学生的具体位置引出实数对的概念。最后,通过棋盘等游戏使学生熟悉实数对。

二、技术支持的转变学习方式学习

探究式教学指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概念。可见,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彰显,自主能力都得到了增强。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的特征,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灌输者变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由原来单纯的知识接受者变为知识的探究者,学习者的主动性得到体现,原来辅助教师教学的媒体成为学生学习和认知的工具;灌输式的教学过程变为开放式的新型教学模式,原本沉闷的充满师道尊严的课堂气氛变得民主、平等、和谐。在充分运用信息技术的课堂里,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造精神被激发出来,学生学习时获取信息直接、快速,消耗的时间更少,获得的信息量更大,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优化学习过程。

以“从节水谈数据”为例,通过课本中的资料导入,学生对地球上水资源有全面认识。这时插入的几张图片明确告诉学生现在水资源匮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主动查找全国各地近几年的降水量情况,从而绘制统计图。这里教师设计了两个教学活动,最后呈现方式分别为手绘和计算机画的两个统计图,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既能自己绘制又能利用计算机绘制。但是,教学设计方案也有不足,主要表现为:1.没有为学生提供资源列表,可能导致学生查找资源时比较茫然;2.活动设计时涉及的年限太多,学生查阅工作量比较大。

探究式教学中,技术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供了支持。但探究不是唯一的学习模式,学习中灵活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必要的。首先,对学生来说,除了通过亲身经历、体验获得第一手信息外,还必须通过多种媒体或通过表达交流获得第二手、第三手信息。其次,并不是所有知识的产生都是学生能亲身经历、自主发现建构的。另外,即使在探究过程中,需要训练学生用亲历以外的方式获取信息。所以,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发挥好其他教学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