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研究分析 影视编导专业_第1页
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研究分析 影视编导专业_第2页
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研究分析 影视编导专业_第3页
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研究分析 影视编导专业_第4页
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研究分析 影视编导专业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探究

[摘要]:米兰·昆德拉是国外著名文学创作家,其创作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喜剧精神来展现出悲剧色彩,“喜剧性”就是该作家文学创作的最大特点。而本文分析的主体《好笑的爱》喜剧性情节主要展现在对错综复杂情节的剖析、对因果前后矛盾的充分展现、对言有尽而意无穷结局的分析上。通过上述三部分喜剧性情节的详细分析探究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的喜剧性特征。进而从“喜剧性”情节着手叙述以及探究整个作品的深刻内涵。关键词:米兰·昆德拉;《好笑的爱》;喜剧性

目录TOC\o"1-2"\h\z\u14829摘要 33750一、作者和作品概述 521344(一)米兰·昆德拉 54212(二)《好笑的爱》 531647二、《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 618012(一)情节错综复杂 610011(二)因果前后矛盾 820714(三)言有尽而意无穷 10651三、总结 1226348参考文献 14作者和作品概述(一)米兰·昆德拉身为享誉国际的创作家,米兰·昆德拉在文学创作部分得到良好的成果,此外在文艺理论部分收获颇丰。在小说创作阶段,昆德拉开始创建属于个人的文论系统,且在现实中持续探究,在创作中不断健全。在他的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很多都是畅销作品,因此可知他的作品得到了大众的共鸣和喜爱。另外他也传承了塞万提斯幽默理念的核心,以喜剧精神表现悲剧内容,因此,“喜剧性”是昆德拉小说的显著特征。(二)《好笑的爱》在1959年到1968年的创作的《好笑的爱》,是昆德拉初期作品,此外也是让其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作品,昆德拉曾经指出:“伴随我的《好笑的爱》的第一个故事,我确信‘找到了自我’。我成为写散文的人,写小说的人,而不是其他的任何什么人。”这个受到作者亲自承认的短篇小说集包含多个小故事,主要是《谁都笑不出来》、《永恒欲望的金苹果》、《搭车游戏》、《座谈会》、《让先死者让位于后死者》、《哈威尔大夫二十年后》、《爱德华与上帝》。仔细品味之后我们就可以知道,小说集全面展现处作者的喜剧性特点。在《好笑的爱》中,昆德拉不仅挖掘出历史中隐含的喜剧性,此外也彰显处容易被人忽视的喜剧性。他通过戏谑的方式展现处生存状态与实际生活的荒诞性,撰写出当代西方人对生活的非理性感受,且对非理性荒诞境地开展审美分析,深入讨论隐藏在正经身后的荒谬不经、庄严身后的荒唐无序。“喜剧性”就是作者小说创作的突出特点,融汇在小说创作的整个过程,喜剧性情节在其作品中被发挥的淋漓尽致。二、《好笑的爱》的喜剧性情节情节是根据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众多事件,悬念与意外之间的彼此影响就是传统情节满含动力的关键根源。喜剧性一般展现在最有效的意外上,最有效的意外就是大众在回顾中寻找到的、在以前就出现的事件基础上创建起来的意外。《好笑的爱》情节方面的喜剧性表现为对真相复杂性的剖析、对动机和效果相悖的展示、对开放式结局的探索之上,由此,米兰·昆德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爱之好笑。昆德拉设置喜剧性的情节结构、刻画出一系列的喜剧性形象,归根结底是为了以戏谑抗争的方式完成小说探询存在的使命,为了使小说的主题更加深刻。现有研究从“喜剧性”出发解读《好笑的爱》,能够为昆德拉作品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深度的发掘提供可能。(一)情节错综复杂《座谈会》采用多重内聚焦的手法,让主人公们对事件进行解读,就是最好的例证。女护士伊丽莎白借着酒劲,对哈威尔大夫极尽挑逗之能事,却不幸遭到呵斥。趁着给患者打针的机会暂时逃离值班室。再度返回之时,伊丽莎白“彻底忘记了刚才的侮辱,装得跟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似的”参与到大家对于实习的医科大学生弗雷什曼与女友克拉拉的爱情的讨论中来,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克拉拉之所以向弗雷什曼索要公寓套房,却拒绝与之发生关系,是因为克拉拉需要住所并另有所爱,只可惜这位男士不能给自己提供物质保障。这无疑激怒了弗雷什曼,同时又引火上身,使自己遭受了新一轮的指责。弗雷什曼和主任医生先后出去方便,此时伊丽莎白开始了她脱衣舞表演。可惜大家各怀心事并没有人注视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将想象中的上衣抛向了弗雷什曼,把幻想中的裙子扔给了主任医生,把隐形的内衣裤动作优雅地朝哈威尔大夫一抖搂。谢幕后她向哈威尔大夫讨要提神药,却被哄骗服下两片强力安眠药。给女大夫发出幽会信号的弗雷什曼被煤气味吸引,意外发现了赤裸裸躺在长沙发上的伊丽莎白:伊丽莎白的“裸死”一时间成为大家热议的焦点。大家各执一词使得真相扑朔迷离。弗雷什曼正痛心疾首地指责自己,在亲眼目睹了伊丽莎白的“自杀”之后,弗雷什曼相信了主任医生和哈威尔大夫所说的,伊丽莎白内心深处是倾心于自己的观点。弗雷什曼认定是自己害得伊丽莎白开煤气自杀,可是这种内疚感最终被一束玫瑰和几句美言推脱的一干二净。主任医生将伊丽莎白的“裸死”定义为一次针对哈威尔的自杀性示威。哈威尔认为伊丽莎白想把其他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她的身材上来。哈威尔将伊丽莎白赤裸裸的死去解释为“她想跟投入到一个情人的怀抱中那样,投入到死神的怀抱。”但是伊丽莎白不想等到尸身腐败的时候才被人看到,她要向大家展现她遭人低估的肉体之美,让大家后悔没有珍惜她。女大夫则坚称伊丽莎白根本不想死,无论是真正的结束生命还是装模作样的示威。“无论如何,谁都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请不要忘记,在这个国家里,谁要是自杀未遂,就会被立即关进精神病院接受治疗。”主任医生用这番总结式的宏论终止了大家的探讨。针对伊丽莎白的“自杀”,每个人都为了逃避责任而做出了自以为公允的分析,由此可知,“真相”就是每个人依据个人视角、适度分析、合理联想综合而成的结论性认识,是主观臆断而非客观真实。昆德拉通过主治医生这样概括哈威尔大夫的性爱观:“性爱不仅仅是对肉体的渴望,在同样的程度上,它还是对荣誉的渴望."正如多克托罗所说,昆德拉表现出“对唐璜式色情倾向的迷恋,他对女人身体与衣服的几乎观淫癖的注意。”唐璜的定义是一个好色徒,他要占有最大多数的女人的肉体来满足他的男性虚荣感。所以,唐璜式的性是完全没有爱的性。唐璜所追求的只是女人的肉体;他跟女人发生性关系向来不把感情放进去;他也从来不用金钱去买性。他要本着他的男性魅力来引诱女人跟他上床。当他得到了一个女人的肉体,他便立刻转移目标,寻找新的征服对象;因为他要不断地征服女人,他的男性虚荣感才能保持它的充满状态。昆德拉笔下的小说人物也延续了唐璜式的人物特点,他们风流成性,征服女性又蔑视女性,追求自由又嘲讽世界。处处体现出矛盾的特点。根据分析,我们可以知道故事的喜剧性体现在人各执一词、不肯相让,不为寻找真理,只为逞口舌之快,此举着实荒谬。昆德拉由此表明事件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而小说存在的意义正在于揭示生活的喜剧性——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复杂性。(二)因果前后矛盾因果相悖又称动机与效果相悖,弄巧成拙指想使用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小说的喜剧性往往体现在主人公结局与初衷的南辕北辙上,这就是因果相悖、弄巧成拙令人忍俊不禁之处。在《好笑的爱》中,昆德拉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谁都笑不出来》。在大学里教绘画史的助教先生正沉浸在喜悦之中,他的一篇很长的论文发表在一篇艺术史杂志上。在收到稿费的同时也收到了一封求助信。一位名叫扎图莱茨基的先生,在向助教先生表达了盛情赞美后,希望他能为自己的研究成果写一份阅读报告,将自己的论文推荐给《造型艺术思维》杂志。扎图莱茨基因屡遭拒绝,而将助教先生视为“在漆黑的深夜中惟一的一道微光。”次日,仔细审读过后,他意识到扎图莱茨基的论文观点陈旧而且不合逻辑,毫无可取之处。卡劳塞克将危机转嫁给了助教先生,希望助教先生能对这篇论文给予否定性评价。助教先生不想把惟一的崇拜者变成自己的敌人。他致信扎图莱茨基,表明自己并不受主流学术研究者的认可。扎图莱茨基没有看出助教先生隐藏在信件之内的拒绝之意。随后,助教先生不得不请系里的秘书玛丽女士,对扎图莱茨基谎称自己去德国作学术考察。扎图莱茨基依旧不依不饶、见招拆招,终于得到了助教先生在布拉格的小阁楼的地址。受到惊吓、几近全裸、只披了一件雨衣的克拉拉,诬陷小个子男人对自己的女友克拉拉图谋不轨。扎图莱茨基被突如其来的指控暂时击退,他的夫人安娜·扎图莱茨基随之登场。后来,他对安娜坦承相告:其夫的论文丝毫没有科学价值。通过对论文中几个段落的分析,助教先生论证了该论文不会被公开发表的原因。他的坦诚有效终止了整个事件,在他以为他和克拉拉可以破镜重圆之际,克拉拉却投入了卡劳塞克博士的怀抱。纵观整个事件的全过程,助教先生认为自己的故事“不属于悲剧,倒像个喜剧”。米兰·昆德拉借助助教先生的经历,无非是要告诉我们:动机与效果往往是相悖的,善意的动机不仅没有带来良好的结果,反而弄巧成拙。一个很个人化的行为、或者小玩笑不知不觉招致当事人付出惨痛的代价,事态在毫无察觉中悄悄扩大,到察觉时发现已经失控。起初是当事人自以为是发起的玩笑,到头来才发现最终自己才是这个被引发、酝酿、生成的巨大漩涡中最大的被愚弄者。正如作家所言:“意识到我们的命运往往出于某些微不足道之事的捉弄是令人沮丧的。但是出乎意料的无关紧要之事的整个揭示过程却又是喜剧的源泉。”(三)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开放式结局”是指作者并没有收束全文,而是将情节发展的多重可能性交由读者来发掘,从而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美国女作家托尼·莫里森说:“文学作品是崇高的,因为它具有再生性,它产生意义,使我们的差异,我们之所以为人的差异得以确定——使我们的与其他任何的生命不同。”故事的完结并不意味着情节发展的终止,这七篇短篇小说都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昆德拉采用开放式结局的方式,是为了于无声处继续探询存在,他自己曾明确表示:“所有伟大的作品(而且正因其伟大)都有未完成的一面。”《谁都笑不出来》的结尾,克拉拉将一系列不愉快事件的产生归咎于助教先生,认定他是一个不真诚、爱撒谎、不值得敬重的人,并毅然决然地选择分手。面对离去的女友,助教先生认定这一切并不属于悲剧,倒像是出喜剧。这多多少少给了助教先生丝丝安慰。昆德拉只是简单借克拉拉之口,道出了助教先生可能的结局——合同不会续签、能够在外地谋到画廊职员的工作就算是万幸,除此之外,对于每一位主人公的未来走向并没有直接描述,这恰好给了我们循着昆德拉的思绪向下思考、挖掘文本背后喜剧性的机会。七篇小说都采取了开放式结局的处理方式,这本身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小说的复杂和再生性。“真正小说式的思想考察一切思索的道路,试图一直走到每一条的尽头”,开放式的结局让读者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再创造能力,走到思索道路的尽头,发现作者尚未明言之处的喜剧性。综上所述,《好笑的爱》情节上的喜剧性正体现在对真复杂性的剖析、对动机和效果相悖的展示、对开放式结局的书写上。三、总结昆德拉撰写的《好笑的爱》主要通过小说类型,探究脱远实际生活的荒诞性。本文主要从喜剧性情节着手进行分析,探究《好笑的爱》包含的喜剧性情节,为昆德拉作品的后续分析提供思路。米兰·昆德拉在一定程度上继承塞万提斯幽默遗产,通过喜剧精神呈现悲剧内容,“喜剧性”则是昆德拉小说的突出特点。在《好笑的爱》中,昆德拉不只挖掘出历史、性爱的喜剧性,而且揭示出隐藏在无意义背后的人的存在的喜剧性。他以戏谑的手段表现生存状态和现实世界的荒诞性,书写现代西方人对生活的非理性体验,并对非理性荒诞境遇进行审美把握,深入分析出一本正经背后的荒谬、神圣严肃背后的荒唐。利用喜剧性情节的描绘,来启迪读者,深化主题,引导众人深思。参考文献[1]陈琦.米兰·昆德拉的文本游戏与政治-伦理焦虑[D];黑龙江大学;2009年[2]王伟.试论米兰·昆德拉的小说文体[D];南昌大学;2008年[3]克尔凯郭尔.论反讽概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4]韩继磊.走近米兰·昆德拉[J];潍坊学院学报;2003.[5]游海霞.文化的解蔽与艺术的张力--米兰·昆德拉《缓慢》释读[J];齐鲁艺苑,2004.[6]木千容存在的轻与重--米兰·昆德拉的选择[J];世界文化;2006.[7]韩水仙.米兰·昆德拉:逃离不朽[J];书屋;2007.[8]李维.米兰·昆德拉流亡书写下的身份认同[D];湖南师范大学;2010.[9]刘旭.米兰·昆德拉在中国[D];同济大学;2008.[10]高淑娜.米兰·昆德拉“他者”思想的哲学阐释[D];西南大学;20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