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战略与职业教育走向-李树峰课件_第1页
宏观战略与职业教育走向-李树峰课件_第2页
宏观战略与职业教育走向-李树峰课件_第3页
宏观战略与职业教育走向-李树峰课件_第4页
宏观战略与职业教育走向-李树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战略与职业教育走势仅供参考请勿上传teacher70@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有机结合起来,加强财政、货币、投资、产业、土地等各项政策协调配合,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合理调控经济增长速度,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实现经济增长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进一步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发挥投资对扩大内需的重要作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完善投资体制机制,明确界定政府投资范围,规范国有企业投资行为,鼓励扩大民间投资,有效遏制盲目扩张和重复建设,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健全节能减排激励约束机制。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提高政府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缩小城乡区域间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差距。——加快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健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体系,合理调整国家、企业、个人分配关系,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明显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持续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努力扭转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着力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基础性、根本性问题,保持社会安定有序和充满活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快农业生物育种创新和推广应用,开发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新品种,做大做强现代种业。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快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培育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供销合作社、农民经纪人、龙头企业等提供多种形式的生产经营服务。积极发展农产品流通服务,加快建设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附:农业类新增专业举例

改造提升制造业装备制造行业要提高基础工艺、基础材料、基础元器件研发和系统集成水平,加强重大技术成套装备研发和产业化,推动装备产品智能化。船舶行业要适应国际造船新标准,建立现代造船模式,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船舶和配套设备。汽车行业要强化整车研发能力,实现关键零部件技术自主化,提高节能、环保和安全技术水平。冶金和建材行业要立足国内需求,严格控制总量扩张,优化品种结构,在产品研发、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石化行业要积极探索原料多元化发展新途径,重点发展高端石化产品,加快化肥原料调整,推动油品质量升级。轻纺行业要强化环保和质量安全,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提升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包装行业要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运输包装和商业包装。)电子信息行业要提高研发水平,增强基础电子自主发展能力,引导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建筑业要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着力用先进建造、材料、信息技术优化结构和服务模式。附:制造业类新增专业举例推动服务业大发展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序拓展金融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推动农产品、大宗矿产品、重要工业品等重点领域物流发展。)培育壮大高技术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业,促进工业设计从外观设计向高端综合设计服务转变。加强信息服务,提升软件开发应用水平,发展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信息安全服务和数字内容服务,发展地理信息产业。积极发展检验检测、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转化等科技支撑服务。培育发展一批高技术服务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规范提升商务服务业(大力发展会计、审计、税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经纪代理、管理咨询、市场调查等专业服务。积极发展律师、公证、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加快发展项目策划、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企业管理服务。规范发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荐、人员培训、劳务派遣等人力资源服务。促进广告、会展业健康发展。)教育规划纲要

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定位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政府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规模、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统筹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健全多渠道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职业学校从教的制度。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完善职业教育支持政策。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改革招生和教学模式。积极推进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推进职业学校专业课程内容和职业标准相衔接。完善就业准入制度,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制定退役士兵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的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鼓励毕业生在职继续学习,完善职业学校毕业生直接升学制度,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渠道。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加大对有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的宣传表彰力度,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发展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加大对民族地区中等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面向民族地区的职业学校。加快民族地区高中阶段教育发展,启动内地中职班,支持教育基础薄弱县改扩建、新建一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大力推进残疾人职业教育,重视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实行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支持建设一批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提升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水平;完成一大批“双师型”教师培训,聘任(聘用)一大批有实践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教师;支持一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示范校和优质特色校建设,支持高等职业教育示范校建设;支持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学校建设,促进优质资源开放共享。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学费。

招生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改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方式,发挥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的导向作用。规范优秀特长生录取程序与办法。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自主招生或注册入学。办学扩大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学、社区服务等方面的自主权。完善普通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校长负责制。扩大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自主权。建立中小学家长委员会。引导社区和有关专业人士参与学校管理和监督。发挥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作用。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机制。促进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合理分布。促进省域内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和资源共享,支持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探索在职业学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制定高等学校编制标准。完善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探索高等职业学校自主考试或根据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注册入学;三年行动计划1.中等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建设能力提升计划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2010年,发布总体方案和相关管理措施,支持第一批300所左右的项目建设。2011年,支持第二批400所左右的项目建设;研究制订示范学校验收办法。)2012年,支持第三批300所左右的项目建设,完成项目建设并进行验收;评估总结示范学校建设实施工作,并开展成果展示活动。)支持国家中等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学校建设。支持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再重点建设1000个装备先进一流、设备对接产业、技术对接企业、管理水平较高,具备教学、培训、鉴定和生产等多种功能的中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产教教产合作与校企一体办学推进计划建立教育与产业对话协作机制(建立教育与行业对话协作机构,下设专家工作组;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举办若干教育与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主题论坛;开展行业人才需求预测,研究制订培养标准;研究集团化等办学模式;探索建立行业人才职业能力认证体系;研究技能型人才培养、使用和管理的相关政策制度,组织特定行业内的企业与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安排实习就业。)着力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办学(强化鼓励校企合作的政策、制度和机制建设,推进制定《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促进办法》和校企一体实施方案。遴选1000所项目学校和3000家合作企业开展一体化办学实践。校企之间签订订单培养协议,共建实训基地,合作培养师资,联合开发教材,企业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完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完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公告制度。加强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开展职业指导工作评估检查,表彰职业指导先进单位,宣传优秀毕业生成功就业创业典型。依托现有职业教育网络,整合人才供需信息资源,完善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构建国家、省、地市、县区、学校五级学生就业服务网络体系。)

4.中等职业教育支撑现代农业及新农村建设能力提升计划加快推进农村、农业职业教育发展以服务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以加强县级职教中心、农业类学校和涉农专业建设为重点,以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活动为抓手,以点带面,注重内涵,扎实推进农村、农业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新型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和农民工培训。以扩大农村职业教育培训覆盖面为目标,以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为载体,以创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活动为抓手,继续实施“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和“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开展新型农民、农村实用人才和农民工培训。5.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建设计划提升中等职业学校科学管理能力制定和完善学校管理、学生管理、教师管理、经费管理等领域的规章制度;持续开展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评估;创新工作载体,建立相应工作机构,健全运行机制,推进中等职业学校管理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遵循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拓展德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载体,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性和吸引力。7.中等职业学校专业与课程体系改革创新计划开展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调整专业设置,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产业需求,优化专业结构和布局,建立中等职业学校人才需求预测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促进专业建设规范化和信息化。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改革试点深化校企合作,加强校企一体建设,开展面向区域产业的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着力探索人才培养与行业、区域产业、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实际紧密结合的方式与方法,为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提供可借鉴的改革模式和经验范例。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服务终身发展为目标,贴近岗位实际工作过程,对接职业标准,更新课程内容、调整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式,构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利于和高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材创新围绕国家产业振兴规划、对接职业岗位和企业用人需求,创新中等职业学校教材管理制度,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教育特色的教材管理体系。开发建设覆盖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苦脏累险行业,民族传统技艺等相关专业领域的创新示范教材,引领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改革创新。8.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计划建设中等职业教育网络学习平台以信息技术创新教与学的方式和环境,开发、整合数字化资源,为教师、学生和社会人员方便、快捷地获取优质学习资源、交流信息提供基于互联网的学习平台,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建设中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开通面向公众的中国职业教育信息资源网,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建立共享机制,通过开发整合、征集评选、质量认证等多种方式,汇聚和共享职业教育信息资源,建成全国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教育教学、管理、科研和决策的信息化水平。10.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推进计划组织实施社区教育推进计划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特别是国家大力加强社会建设需要,加快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打造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努力满足社会成员提高择业创业能力、提升生活品位以及享受社会发展成果的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加强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服务能力建设以机构和网络建设为抓手,以资源建设为核心,通过专题研究、规划制订、标准建设、质量评价等手段,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及相关成人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加强服务能力建设与服务管理,推进社会培训机构标准化建设,加强督导及质量评估,规范社会培训市场和培训行为,培育优质培训品牌,提高成人职业教育培训的服务质量。政策支持政府统筹提高质量校企合作面向农村的办学德育和校园文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体制校企合作的几种模式“引企入校”:学校提供场地、学员、管理人员;企业提供厂房、设备、原料、技术人员;政府提供税收优惠和政策支持。“办校进厂”:学校在工厂建立实训基地,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接受技术指导。“企业办校”:企业根据自己的品牌,创办维护和经营该品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校办企业”:学校把校办企业的建设,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企业隶属于专业,专业实行7位一体:即教学、实习、生产、科研、经营、管理、创收,统一于专业之下,使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专业主任参与企业领导工作,协教学与实习性生产的关系,从而,既能加强教学需要的专业师资,又能充实企业的人员;既把前沿技术和市场信息及时传入课堂,弥补教材的不足,又能把生产问题反馈于课堂,调整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订单培养”:根据企业要求实行人才定做。如多普达——推广班、多普达——生产班、多普达——管理班。“顶岗实习”:不同于普通实习实训,顶岗实习需要完全履行其岗位的全部职责。

传统学徒制学徒制教学通常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师徒共同劳动,徒弟在师傅的指导和影响下习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中国的学徒制兴起于中国的学徒制兴起于奴隶社会,发展完善于封建社会。隋唐官营手工业作坊的发展,促进了学徒制的完善,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机构中都设有的官营手工业作坊均采用学徒制的教育形式。西方的学徒制则起源于中世纪,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业主逐步向外招收除儿子以外的学徒以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于是以父子关系为基础的学徒制开始转向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师徒分工合作生产模式。随着行会的出现,原来的学徒制职业教育不再是分散无组织的,在13世纪中期到15世纪中期,学徒制逐渐从私人性质的制度过渡到公共性质的制度。传统学徒制作为一种特有的职业教育形式,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以下特点:(1)培养时间比较长。传统学徒制属于个别教育,学徒大多在完全自然的工作过程中随机学习,学徒期特别长,教育效率低下。(2)传统学徒制是全程教育。师傅在培训徒弟的过程中负有全面教育责任,包括传授职业知识和技能,读、写、算等文化知识教育及思想品德等。(3)学习的方式是在现场亲自动手操作。徒弟在现场了解生产基本情况后,可以帮着师傅做一些简单的辅助活计,在达到胜任基本工序后,便可以在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操作,并过渡到独立工作。(4)师徒之间关系亲密。无论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学徒制早期都是父子传授,然后过渡到师傅收养子做徒弟,这难免保留着父子般的亲密感情。(5)以职业实践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内容。师傅不仅让徒弟机械重复操作还重视技术经验的传授。师傅通过具体实例说明行业规范,学生不重视学历,只注重其就业价值。

工业革命带来了人类社会生产组织方式和社会制度根本性变革。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引起了第二产业的就业结构和生产结构比重上升。车工、钳工、铣工等技术工人培养,成为职业教育的新领域。19世纪电力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极大提高,也锻炼了一支人数众多的新兴产业工人队伍。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空间技术为主的现代技术,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支持。技术虽然离不开经验,但已不再是主要依靠经验的积累,而是以科学理论为基础来发展技术。产业工人划分为一般技术工人、监督一般技术工人的骨干技术工人、监督人员和管理人员三个阶层。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旧的学徒制度的崩溃。新生的产业工人教育机构———学校取代了旧学徒制。废弃了学徒制中那种通过向师傅模仿来学习技术的方法,采用班级授课制,把产品的生产过程划分为几个部分进行训练,把技术加以分解并排列成教学程序,一个教师可以同时向很多学生传授技术。教学不再用很长时间去训练手工技艺,而是要使学生具备能够理解不断变化着的和复杂化了的生产过程所需智力和知识,必须进行理论知识的教育。对产业工人知识水平的要求提高,延长义务教育年限被提上议事日程,职业教育要在一定普通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使得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的关系密切起来,两者的组织或教学计划成为相互依存的关系。职业教育发展处于初等和中等职业教育驱动时期。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1)它大规模地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一位教师能同时教许多学生,而且使全体学生共同前进。

(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3)它能保证教师发挥主导作用,首先是教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

(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计划的安排,特别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

(5)学生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互相观摩,启发,切磋,砥砺。

(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技能和技巧,同时也能保证对学生经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发学生思维、想象能力以及学习热情等等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1)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的限制。(2)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3)探索性、创造性不易发挥,主要接受现成的知识成果。

(4)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的是统一,齐步走。

(5)不能容纳和适应更多种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因为它一切都固定化、形式化,灵活性有限。

(6)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

(7)还缺乏真正的集体性。每个学生独自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虽然向许多学生同样施教,而每个学生各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去掌握。每个学生分别地对教师负责,他们即学生与学生之间并无分工合作,无必然的依存关系。

为了适应产业结构的变化,除传统产业外,一些国家开始在朝阳产业实施现代学徒制培训。现在学徒制与传统学徒制的共性:(1)工作是一种驱动力。在传统的学徒制学习中,学徒逐渐掌握完成任务的方式,其学习的动机主要不是为了一步步接近一个遥远的、象征性的目标(诸如获得一份证书),而是为了出色完成某项或某段工作。(2)学徒制是从掌握相对简易的技能开始的,因而很少出错。(3)学习的方式是亲自动手操作。这种学习包括主要是“做什么”的能力,而不是“说什么”的能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