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公式总结_第1页
工程力学公式总结_第2页
工程力学公式总结_第3页
工程力学公式总结_第4页
工程力学公式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工程力学公式总结

《工程力学》〔1〕、〔2〕是广播电视高校开放教育“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同学必修的技术基础课。它包含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三部分内容。它以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为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育同学具有初步对工程问题的简化技能,肯定的分析与计算技能,是学习有关后继课程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基础。本课程课内学时70,试验学时4。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同学掌控物体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及娴熟掌控平衡方程的应用;掌控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和计算;掌控平面杆件结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本课程的文字教材选用李前程、安学敏编著的《建筑力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并配有6讲电视课。本课程按两学期开设,2000春开设《工程力学》〔1〕。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该教材的前十章,并辅以“应用力学仿真试验”课件完成试验。本学期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1、掌控刚体平衡方程的应用。

2、掌控基本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分析。

3、了解杆件结构的基本组成规章。

4、掌控静定结构的内力和位移的计算方法

二、基本内容、要求及学习要点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结构与构件

〔1〕理解结构的概念;

〔2〕了解结构按其几何特征的三种分类。

2.刚体、变形体及其基本假设

〔1〕了解建筑力学中物体的概念;

〔2〕掌控在建筑力学中将物体抽象化为两种计算模型,以及刚体、抱负变形固体的概念及其主要区分。

〔3〕掌控弹性变形与塑性变形的概念。

3.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1〕掌控轴向变形或压缩、剪切、扭转、弯曲四种基本变形的变形特点。

4.建筑力学的任务和内容

〔1〕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目的,结构正常工作需要满意的要求;

〔2〕掌控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3〕了解建筑力学的内容。

5.荷载的分类

〔1〕掌控荷载的概念;

〔2〕了解按荷载作用范围的分类及分布荷载、集中荷载的概念;

〔3〕了解按荷载作用时间的分类及恒荷载、活荷载的概念;

〔4〕了解按荷载作用性质的分类及静荷载、动荷载的概念及动荷载作用的基本特点。

第二章结构计算简图、物体受力分析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约束与约束反力

〔1〕了解自由体、非自由体的概念;

〔2〕掌控约束的概念、功能,约束反力的概念,以及约束反力的方向总是与它所限制的位移方向相反的概念;

〔3〕了解柔索的约束功能,柔索约束反力的方向;

〔4〕了解光滑面的约束功能,光滑面的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及作用方向;

〔5〕掌控光滑圆柱铰链约束的构成、简化图形、约束功能及约束反力;

〔6〕掌控固定铰支座的概念、构成、简化图形、约束功能、约束反力及约束反力的指向;

〔7〕掌控链杆〔二力杆〕的概念、约束反力的作用点及其作用线,能够应用二力杆的概念分析结构的受力;

〔8〕掌控固定端约束的概念、简化图形、约束功能及约束反力;

〔9〕掌控定向支座简化图形、约束功能及约束反力。

2.结构计算简图

〔1〕了解结构计算简图的概念、特点;

〔2〕掌控结构计算简图中铰结点、刚结点、组合结点在杆件受荷载作用产生变形时的特点;

〔3〕了解工程中常见的平面杆系结构的分类,梁、拱、刚架、桁架及组合结构的构成、特点及计算简图。

3,物体受力分析

〔1〕了解物体系统的概念;

〔2〕娴熟掌控物体受力分析的两个步骤:取分别体,画受力图;物体受力分析的方法;

〔3〕掌控在受力分析时应留意的几点事项。

〔二〕学习要点

1.典型约束的确定〔p6〕

约束性质——〔位移〕约束的数目及方向

约束反力——对应的约束反力及方向

〔1〕一个位移约束:链杆、柔索*、光滑面*——一个约束反力

〔2〕二个位移约束:铰〔链〕、铰支座——二个约束反力

〔3〕三个位移约束:刚结、固定支座——二个约束反力、一个约束反力偶

〔4〕一个位移一个转动约束:定向支座:——一个约束反力、一个约束反力偶

*除柔索与光滑面约束可确定约束方向外,其余只确定约束力作用线,方向可假设。

2.受力图〔p12〕

取分别体——把讨论的物体〔体系〕分别出来,即撤除与四周〔地、物体〕的联系。

画受力图——画出分别体〔物体、体系〕所受全部力,包括荷载与对应的约束力。

〔1〕受力图上只画外力,不画内力;

2〕内力、外力因分别体不同而相互转化;

〔3〕内力与外力、作同力与反作同力的概念。

参考题目:

[例]2-1、2

[习题]2-1(b)、(d)**录像中作为例题讲解。

第三章力系简化的基础知识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了解力系、合力的概念;

2.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的概念;

〔2〕娴熟掌控二汇交力系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那么〔或三角形法那么〕,能够利用公式求解合力的大小及方向;

〔3〕娴熟掌控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力多边形法;

〔4〕了解力在轴上的投影,掌控合力投影定理;

〔5〕掌控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能够应用力在直角坐标轴上的投影来计算合力的大小,确定合力的方向;

〔6〕娴熟掌控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充分和须要条件,能够娴熟地应用平衡方程解题;

〔7〕掌控力对点的矩的定义、单位、正负规定,能够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8〕掌控力偶的定义,以及力偶的第一性格质;

〔9〕掌控力偶矩的定义、单位,力偶的第二性格质、以及由力偶的等效定理引出的两个推论;

〔10〕娴熟掌控平面力偶系的合成方法与平衡条件,能够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11〕娴熟掌控力的平移定理。

〔二〕学习要点

1.力在坐标轴的投影

〔1〕力系与力系的合力〔p19〕

〔2〕平行四边形法那么〔三角形法那么〕、多边形法那么〔p19〕

——力的合成与分解、等效的概念

2.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

〔1〕力的投影,〔p20〕

〔2〕合力投影定理〔p21〕

〔3〕汇交力系合成〔3-5〕,〔p22〕

〔4〕平衡条件〔3-6〕,〔3-7〕〔p22〕

3.力矩与力偶

〔1〕力对点之矩〔3-8〕,〔3-9〕〔p25〕

〔2〕力偶定义〔p26〕

力偶性质—〔不等效一个力,也不能与一个力平衡〕

〔3〕力偶与力是力学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4〕力偶矩〔三个因素:力大小、力偶臂大小、转向〕

力偶性质二〔力偶的转动效果由力偶矩确定,与矩心无关〕

——力矩与力偶矩的区分:

力对点之矩一般与矩心位置有关,对不同的矩心转动效果不同;

力偶与矩心位置无关,对不同点的转动效果相同。

4.力对点之矩的计算〔同3.(1)〕〔p25〕

=±flsinα〔3-8〕

其中:l—力作用点与矩心o的距离,α—l与f的夹角

m0(f)=2·sΔoab〔3-9〕

5.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p28〕

〔1〕合力偶矩

〔3-11〕

〔2〕力偶系的平衡条件

〔3-12〕

6.力的等效平移〔p30〕

平移定理:力可以等效平移

需要附加力偶

推论:力可以沿作用线任意平移

参考题目:

[例]3-2、4、5

[习题]3-9(c)、(f)、3-11

第四章平面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方程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概念;

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的简化、主矢和主矩

〔1〕掌控平面任意力系的主矢和主矩的概念,能够将平面任意力系向任一点简化为主矢和主矩;

〔2〕明确简化后的主矢和主矩与原力系和原力偶系的关系。

3.平面任意力系简化结果的争论

〔1〕了解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主矢、主矩均不为零;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主矢与主矩均为零四种状况的争论结果;

〔2〕掌控合力矩定理,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条件。

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

〔1〕娴熟掌控平面任意力系平衡的须要与充分条件;

〔2〕能够敏捷应用一矩式、二矩式、三矩式平衡方程求解未知量。

5.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1〕掌控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2〕能够利用平面平行力系的两个独立的平衡方程求解两个未知量。

6.物体系的平衡问题

〔1〕娴熟掌控求解物体系的平衡问题及有关考前须知;

〔2〕积极总结,能够针对详细问题选择有效、简便的解题途径。

7.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

〔1〕了解静滑动摩擦力的概念、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了解最大静滑动摩擦力、静滑动摩擦系数的概念,掌控静滑动摩擦定律;

〔3〕了解动滑动摩擦力、动滑动摩擦系数的概念,掌控动滑动摩擦定律;

〔4〕了解摩擦角和自锁现象;

〔5〕掌控求解考虑摩擦的平衡问题的要点。

静力学部分宜对约束、约束反力等内容的直观认识,进而掌控受力分析;平衡方程的应用是本部分的重点与难点,应通过作肯定数量的习题加以巩固。

〔二〕学习要点

1.平面任意〔一般〕力系的简化原理〔p35〕

——应用平移定理。

任意力系→等效平移为汇交力系和力偶系

任意力系简化→转化为汇交力系和力偶系的简化

2.平面任意力系向一点简化的方法〔p36〕

〔1〕主矢与主矩〔p36〕

〔2〕解析方法

〔3〕简化结果等效-力-力偶。〔p37〕

主矢与简化中心位置无关

主矩与简化中心位置有关

3.主矢与主矩——简化结果争论〔p38〕

〔1〕主矢不为零,主矩为零——一个合力;

〔2〕主矢不为零,主矩不为零——一个合力、一个合力偶;

〔3〕主矢为零,主矩不为零——一个合力偶;

〔4〕主矢为零,主矩为零——平衡力系。

4.求解物体的平衡问题〔p39〕

〔1〕平衡力系与力系平衡的条件〔须要与充分〕

〔2〕平衡方程〔解析表达式〕〔4-9〕

二矩式〔4-10〕〔附加条件〕

三矩式〔4-11〕〔附加条件〕

5.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p45〕

〔1〕平衡状态

整体与局部〔物体系与物体〕平衡

独立的平衡方程数=未知力数

〔2〕求解平衡问题:

a.内力与外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分别体与受力图;

c.适当的平衡方程。

6.摩擦问题〔p49〕

〔1〕静滑动摩擦定律〔库仑定律〕;

〔2〕全约束反力与摩擦角;

〔3〕自锁现象的概念;

〔4〕有摩擦的平衡

a.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运动趋势相反;

b.法向反力——摩擦定律;

c.解是有范围的。

参考题目:

[例]4-1、2、3、7、*9

[习题]4-2,4(b),6(b)、12、15、*17

第五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几何组成分析的目的

〔1〕掌控几何不变体系和几何可变体系的概念、特点;

〔2〕了解瞬变体系的概念,以及几何组成分析的意义。

2.平面体系的自由度、联系的概念

〔1〕掌控刚片、自由度、联系的概念;

〔2〕掌控体系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章

〔1〕娴熟掌控几何不变体系的三个组成规章及其应用;

〔2〕能够利用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章进行几何组成方向,并使方向过程简约化。

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常见的结构形式

〔1〕掌控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几何特征;

〔2〕了解常见的结构形式。

〔二〕学习要点

1.几何组成规章

铰结三角形规章〔二刚片、三刚片、二元体〕

.刚片〔直杆、曲折杆、几何不变体系等〕

.联系〔约束〕

〔1〕联系:链杆〔曲、折杆等效〕、铰、〔刚结点〕;

〔2〕虚铰〔瞬铰〕:二链杆等效一个铰;

〔3〕须要约束与多余约束。

.条件—三铰不共线〔三链杆不交于一点,或不完全平行〕

2.应用

1.二元体增/减〔图6-33〔b〕(a),p98〕

2.简支基本大刚片〔习题5-1(g)〕

3.三刚片两两相连〔习题5-1(e)、(f)、(i)〕

4.适从关系分析〔习题5-1(a)、(b)〕

3.静定结构与超静定结构区分〔几何组成、静力特征〕〔p65〕

参考题目:

[例]5-3、4、5、6

[习题]5-1(a)、(b)、(d)、(e)、(g)、(h)、(i)、(k)、(m),

6-12(c)、(d)、(e),17,18(a)、(d)

第六章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了解什么是物体的内力;

2.杆件的内力及其求法

〔1〕娴熟掌控分析横截面内力的方法╠╠截面法:取分别体,画受力图,列平衡方程,内力正负号的规定;

〔2〕掌控应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的规律;

〔3〕能够娴熟地应用截面法求指定截面的内力。

3.内力图轴力、剪力和弯矩图

〔1〕掌控轴力图的概念、详细作法,能够利用轴力图确定最大轴力的数值及其所在横截面的位置;

〔2〕掌控剪力图和弯矩图的概念,能够利用剪力方程和弯矩方程作剪力图和弯矩图,留意在集中力和力偶的作用处剪力图和弯矩图的突变;

4.弯矩、剪力、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

〔1〕掌控弯矩、剪力、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及其画内力图时常见的三种状况;

〔2〕娴熟掌控利用弯矩、剪力、分布荷载集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求某些指定截面的方法来绘制内力图,掌控用该方法绘制内力图的步骤。

5.用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1〕掌控叠加法的概念;

〔2〕掌控用叠加法作剪力图和弯矩图。

6.静定平面刚架

〔1〕了解静定平面刚架的组成、特点及其分类;

〔2〕掌控静定刚架支座反力的计算;

〔3〕掌控用截面法求解刚架任意指定截面内力的方法及内力符号的规定

〔4〕掌控绘制刚架内力图的要点。

7.三铰拱

〔1〕了解三铰拱的特点、拱的高跨比的概念;

〔2〕掌控三铰拱支座反力与内力的计算方法与计算步骤;

〔3〕了解拱和梁的比较,了解拱的合理轴线的概念。

8.静定平面桁架

〔1〕了解桁架的组成、优点及其特点;掌控简约桁架与联合桁架的组成;

〔2〕了解结点法的概念,掌控用结点法计算简约桁架的方法及零杆的径直判断;

〔3〕了解截面法的概念,掌控用截面法求解指定杆件内力的方法;

〔4〕了解常用的几种桁架的受力特点。

9.各种结构形式及悬索的受力特点

〔1〕了解在跨度和荷载相同的条件下,简支梁、伸臂梁、静定多跨梁、三角屋架等结构的受力特点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了解悬索的受力特点。

〔二〕学习要点

1.截面法求内力〔p71〕

〔1〕内力-物体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截面的内力m、q、n及正负号规定;

〔3〕截面法,a.取分别体——假想截面截开,取一部分。

b.画受力图〔已知力、未知力〕

c.列平衡方程〔求m、q、n〕

〔4〕内力图

2.叠加法作弯矩图

〔1〕截面法求掌握截面m值。

〔2〕掌握截面的m值间连线:

无荷载——连直线

有荷载——连虚线,叠加相应简支梁的`m图

3.静定多跨梁〔两跨〕内力图-m、q

〔1〕几何组成次序——基本部分、附属部分;

〔2〕按几何组成相反次序求解反力、内力;

〔3〕分段叠加法作m图;

〔4〕作q图。

〔5〕校核〔各局部的平衡、微分关系〕。

[例,习题6-12(d)]

4.平面刚架内力图〔悬臂、简支、三铰刚架〕

〔1〕支座反力;

〔2〕截面法求杆端m——叠加法作m图;

〔3〕截面法求杆端q——作q图;

〔4〕截面法求杆端n——作n图;

〔5〕校核〔刚结点特点、各局部的平衡〕。

[例6-15,16]

5.三铰拱

〔1〕三饺拱的特点:竖向荷载产生水平推力〔p92〕,

与梁相比,相同的竖向荷载,m减小;

〔2〕反力计算——竖向反力、水平反力;

〔3〕内力计算——截面法,〔截面方向φ〕;

〔4〕拱的合理轴线-在给定荷载作用下,拱中各截面m=0的轴线外形。〔p96〕

6.桁架内力计算

〔1〕几何组成——简约、联合桁架;

〔2〕结点法:

a.求支座反力/判断零杆〔p99〕;

b.由二杆未知力结点开始,顺次取结点分别体,求解各杆内力;

c.结点分别体中,未知力按正方向假设,结果的正负号即轴力的性质,

已知力按实际方向画,取绝对值;

d.用力矩方程求杆未知力,力可沿作用线任意位置分解〔比例三角形〕

〔例6-19,p98〕〔图6-35(d)〕

结点3,

〔3〕截面法

a.求反力/零杆判断;

b.选适当截面,取一部分为分别体;

c.取适当的平衡方程〔投影或力矩方程〕,使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力。

参考题目:

[例]6-19、20、21

[习题]6-4(b)、(c),5(b),9(b)、(c)、(f),12(c)、(d)、(e),16,17(a)、(b)

第七章轴向拉伸与压缩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轴向拉伸与压缩的概念及实例

〔1〕了解轴向拉伸与轴向压缩的概念;

2.直杆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1〕掌控应力、正应力的概念,平面假设的概念;

〔2〕娴熟掌控正应力公式、单位及应力符号的规定。

3.容许应力、强度条件

〔1〕掌控极限应力、容许应力及安全系数、危急截面的概念;

〔2〕掌控杆件安全工作应满意的条件,并能利用该公式解决:校核杆的强度、选择杆的截面、确定杆的容许应力。

4.轴向拉伸或压缩时的变形

〔1〕了解纵向变形、总伸长量、轴向线应变的概念及其公式;

〔2〕掌控虎克定律及弹性模量的概念,并能利用虎克定律求解杆的总变形量。

5.材料的力学性质

〔1〕了解力学性质的概念及材料的性能特征标识;

〔2〕掌控低碳钢整个拉伸过程的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颈缩阶段的特征值;

〔3〕掌控材料的塑性指标:材料的延伸率,截面收缩率;

〔4〕了解冷作硬化的概念,一般脆性材料所具有的共同特征及压缩时脆性材料的共同特点;

〔5〕掌控塑性材料及脆性材料的容许应力的计算公式。

〔二〕学习要点

1.截面法求轴力、画轴力图〔第六章〕

2.强度校核与截面设计〔p11〕

〔1〕应力概念;

〔2〕正应力

,单位、符号规章;

〔3〕容许应力

——界限应力;

〔4〕强度条件

〔5〕强度计算,三类问题〔p113〕。

3.拉、压杆虎克定律〔p116〕

比例关系:

-弹性核量

4.材料力学性质

〔1〕力学性质-受力与变形过程中的性能特征〔p117〕

〔2〕低碳钢拉伸试验——

应力-应变图的四个阶段〔p118,图7-13〕

参考题目:

[例]7-4、[习题]7-5

第八章剪切和扭转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剪切的概念及实例

〔1〕了解剪应力、剪应变的概念;

〔2〕掌控剪切虎克定律及剪切弹性模量。

2.连接接头的确定计算

〔1〕了解铆接结构的三种破坏形式;

〔2〕掌控剪切、挤压的有用计算;

〔3〕了解连接板的确定计算。

3.扭转的概念及实例

〔1〕了解扭转变形、扭转角的概念;

〔2〕了解外扭矩的计算公式。

4.扭矩的计算、扭矩图

〔1〕了解扭矩的概念、常用单位、符号的一般规定;

〔2〕了解绘制扭矩图的方法。

5.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

〔1〕了解试验现象及对试验现象的分析;

〔2〕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应力计算;

〔3〕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变形计算及抗扭刚度的概念。

6.圆轴扭转时的确定条件和刚度条件

〔1〕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强度条件及抗扭截面模量的概念;

〔2〕了解圆轴扭转是的刚度条件及容许扭转角的概念。

〔二〕学习要点

1.剪切变形,挤压变形

2.剪应力

剪切虎克定律τ=gγ,g-剪切模量,γ-剪应变;

3.扭转内力-扭矩〔截面法求〕,扭矩图。

4.扭转应力

强度条件

参考题目:

[例]8-1、8-2[习题]8-1、8-2、8-4

第九章梁的应力

〔一〕基本内容及要求

1.平面弯曲的概念及实例

〔1〕了解弯曲、平面弯曲的概念。

2.梁的正应力

〔1〕了解梁的纯弯曲与非纯弯曲的概念;

〔2〕了解梁在纯弯曲状况下的变形现象;

〔3〕掌控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条件。

3.常用截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

〔1〕掌控简约截面的惯性矩计算;

〔2〕掌控组合截面的惯性矩计算。

4.梁的剪应力

〔1〕掌控矩心截面的剪应力计算公式及静矩的概念;

〔2〕了解工字形及t形截面梁的剪应力计算公式。

5.梁的强度条件

〔1〕掌控梁的正应力强度条件及抗弯截面模量;

〔2〕能够利用强度条件公式解决三种不同类型的强度计算问题:强度校核,选择截面,确定容许荷载;

〔3〕掌控梁的剪应力强度条件并能利用该公式进行剪应力的强度校核。

7.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