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婚姻与家庭》课程大纲_第1页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程大纲_第2页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程大纲_第3页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程大纲_第4页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程大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性别婚姻与家庭》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0506057课程学分:2课程总学时:28适用专业:社会工作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本课程在社会工作专业中的性质与地位。《性别婚姻与家庭》是社会工作专业开设的一门面向全校学生的通识类课程,其目的是提高全校学生的性别意识及学会用性别的视角分析与看待事件。2、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属于全校选修课程。但是,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研究色彩,需要有一定的社会学分析的视角与意识,因此在学习本课程之前最好能够先学习《社会学概论》、《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课程,以保证本课程学习的效果。(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教学应遵循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思想性。鉴于我校是本科院校,“思想性”是大学教育应有的内容之一,以区别于高职高专和高中教育。就本课程而言,更多的还需为学生提供有关于人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对于性别和社会性别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够很好地把握性别视角。(2)研究性。由于社会工作专业本身为应用性专业,因此对于《性别研究》这种综合性课程仍然需要将“研究性”的原则进行贯彻,需要在讲授基础理论的同时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2、本课程设置依据。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性别研究正在变得越来越深入、越来越系统。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性别视角已经深入到研究现状的各个角落,也为社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加独特的视角,而且还为我们对待性别的态度提供了更多科学的理论基础。3、本课程内容结构。该课程主要性别理论、性别与社会、性别心理、性别与社会、性别与家庭、性别不平等六个主题。4、课时安排说明。该课程总课时28,其中课堂讨论4课时。6、考核评价方式。从考核评价方式来看,要避免单一的、教师主观意识的以及所谓“真理”式的考核评价方式,方式要多样化,要力求客观、包容学生不同观点和价值中立,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课堂方面:既要让学生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体系,也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要求学生注重性别知识与理论的理解,如何运用性别视角分析与看待社会事件。因而,强调课堂的案例分析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与学习态度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2)作业方面:考虑到本课程属于全校选修课程,既要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因此,该课程除了布置书面作业外,还要加大学生课堂的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能力。作业也是考核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之一。(4)考试要求:本课程属于考试课。根据考试课的考试要求,本课程计划平时成绩占30%,其中,考勤与学习态度10%,课堂讨论和作业20%;期末考试占70%。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结合我校应用型大学定位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特点,通过本课程教学,希望达到如下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性别的概念;2、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会性别的概念和理论;3、让学生了解性别心理差异;4、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性别在社会、家庭等方面的差异与不同;5、熟悉分析妇女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概念和理论框架。(二)能力目标1、初步具备综合理解与灵活运用的能力;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学会运用性别理论和视角知识分析社会问题和社会事件的能力;2、能够使用妇女生存与发展的观念概念和理论框架对女性现实生存状况进行分析,倡导性别班结-lo(三)素质目标1、素质目标总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在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力求避免所谓“真理”式教育,避免“死记硬背”式的学习和僵化的思维模式;2、培养学生学会包容、理性与客观地对待不同观点,秉承“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对待不同观点,具备价值中立、明辨是非和独立思考的综合素质;2、培养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3、培养“专才”与“通才”相结合的人才素质目标等。三、课程内容、要求与学时分配第一部分性别理论第一章.性别与社会性别课程内容:一、性别(了解)二、性别差异(了解)三、社会性别(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学生了解性与性别、性别差异等知识,并掌握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区别、社会性别的内涵与外延。学时:2第二章社会性别理论课程内容:一、社会性别研究的起源(了解)二、社会性别的理论基础(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了解性别研究的起源、以便更清晰地了解性别研究的脉络,掌握社会性别的理论,并通过1-2个案例引导学生将社会性别的理论运用于实际案例的分析中,促进学生性别视角的形成。学时:2第二部分性别心理第三章性别与两性关系课程内容:一、家庭的含义(了解)二、家庭的社会特征(了解)三、家庭的形式(了解)四、家庭生命周期(掌握)五、家庭关系(掌握)六、家庭功能(掌握)七、家庭问题(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家庭的由来、理解家庭的含义和家庭具有的社会特征;对于家庭的分类和形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帮助学生掌握家庭生活周期的理论和划分,学会灵活使用家庭生命周期概念理解案主。进而促进学生对于家庭关系、家庭功能的掌握;并在此基础上掌握家庭存在的问题,及对这些问题进行反思并给予自己的理解和解决方案。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课堂讨论。学时:4第四章胎儿期课程内容:一、胎儿期的发育过程(了解)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了解)三、胎儿的出生(掌握)四、胎儿出生对家庭的影响(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得学生了解胎儿的发育过程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以便为案主提供孕育子女的基本知识。同时,从社会学的角度掌握胎儿的出生及其会对家庭产生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培养学生对于胎儿期的认识及该阶段能够提供的社会工作服务。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学时:2第五章婴儿期课程内容:一、新生儿的特征(了解)二、婴儿的运动能力发展及其意义(掌握)三、婴儿的认知发展(掌握)四、婴儿的语言发展(掌握)五、自我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六、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新生儿的特征,掌握婴儿在运动能力、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我方面的发展,并强调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帮助初为人父、人母的案主提供相应的帮助。学时:2第六章幼儿期课程内容:一、自我评价的建立(掌握)二、性的觉醒(掌握)三、社会性别的产生与发展(掌握)四、游戏(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幼儿期的自我评价是如何建立的。帮助学生认识到幼儿存在着性的觉醒,社会性别意识也在幼儿期需要进行引导。帮助学生意识到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及掌握游戏对于幼儿的重要作用。通过本章学习,结合社会工作的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处理有问题的幼儿及教育不当的父母。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学时:2第七章儿童期课程内容:一、生理的发展及相关的问题(了解)二、同龄群体的形成与意义(掌握)三、学校的社会化作用(掌握)四、电视的影响(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的生理发育,了解肥胖、近视等问题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认识到同龄群体在儿童阶段的形成及其对儿童带来的影响。强调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机构;促使学生意识到并掌握电视对于儿童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结合社会工作的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处理有问题的儿童及教育不当的父母。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学时:2第八章青春期课程内容:一、青春期的基本理论(掌握)二、生理发展中的心理问题(掌握)三、性的问题(掌握)四、犯罪的问题(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的理论,特别是埃里克森的“同一性危机”;让学生掌握青春期的个人所面临的第二性征的出现,及该种生理发展会带来的心理问题。同时,帮助学生掌握青春期所面临的性的问题和青少年犯罪的问题,以便帮助更多的青少年渡过青春期。通过本章学习,结合社会工作的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处理青春期的案主及其家庭。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学时:3第九章成年早期课程内容:一、成年期的意义与划分(了解)二、成年期的发展理论(掌握)三、成年早期的婚姻生活(掌握)四、盛年早期的工作与职业(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儿童的生理发育,了解肥胖、近视等问题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认识到同龄群体在儿童阶段的形成及其对儿童带来的影响U强调学校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机构;促使学生意识到并掌握电视对于儿童的影响。通过本章学习,结合社会工作的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处理有问题的儿童及教育不当的父母。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学时:3第十章中年期课程内容:一、生理的发展与变化(了解)二、家庭的调适(掌握)三、失业(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中年个人的生理发育,了解生理方面的发展与变化给中年男性和中年女性带来的问题与困惑;帮助学生理解中年期的家庭调适和失业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如何帮助案主解决这些问题。通过本章学习,结合社会工作的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处理存在中年危机的个人与家庭。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学时:3第十一章老年期课程内容:一、老年期的生理特征(了解)二、老年期的心理老化与成功的老化(掌握)三、社会学视野中的老人(掌握)四、影响老年人发展的主要问题(掌握)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学习,帮助学生了解老年期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帮助老年人成功老化。同时帮助学生从社会学视野认识老人,了解影响老年人发展的主要问题,以便更好地帮助老年人解决自身的问题、获得自身的突破与自我的实现。通过本章学习,结合社会工作的案例讨论,帮助学生处理老年问题。本章采用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案例分析,适当增加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学时:3四、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应增加课时,由原来36课时,安排为42课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社会工作专业的基础课程,这门课程是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只有在该课程的基础上,学生才能够更好地了解案主、了解社会问题,了解社会工作的使命所在。2、本课程教学内容尽可能贴近和适应学生的生活、专业及其就业需要,强调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比如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是一门探究人类自身知识的学科,该课程的讲授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帮助案主,同时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帮助他们提前意识到自身即将面临的问题,并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3、本课程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视听资料等教学手段,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兴趣。案例教学紧密结合现实社会和学生各专业知识特点,促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课堂讨论能够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回应困惑,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视听资料比如成长系列等,可以适当让学生感受到生动画面,便于增加学生理解能力和学习兴趣。(二)教学评价1、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标准体系。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传授给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思想深度、价值判断及其适应社会的能力等为主要指标体系。以学生和社会为主体,以学生对教师授课的欢迎程度和社会对学生的欢迎程度作为重要参照系数。考试成绩不是衡量和评价教师教学的重要指标。推行学分制更是如此。要避免如下几种不良倾向:(1)不要简单地以学生考分来衡量教师教学水平,学校和院系要主动打消教师尤其年轻教师顾虑。因为,考试成绩取决于学生素质、试卷质量、难易程度等多种因素,评价教师好坏关键在于平时学生对老师上课的评价以及学校督导、其他老师对教师听课的评价。在大学里,衡量大学好坏、衡量教师好坏,学生考试成绩不是主要因素,甚至起不了作用。无论学校还是教师对学生考分严格点,是好事情。(2)不要过分注重考试成绩的正态分布。考试成绩固然要考虑正态分布,否则会涉及试卷质量、教师教学水平、学生学风等多种因素。但要因课程因教师而异,比如考查课、公共课、某些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等。还要看有些老师命题试卷考试目的和要求等。在统一教学规范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个性张扬和课程的特殊性要求。(3)不要因学分制而可能带来的“拉分”不良倾向,这会助长不良学风和教师教学水平的下降。推行学分制既要考虑试卷命题合理,适当考虑学生的分数比例及分数绩点要求;也要加强对学生严格要求,实行淘汰制。虽然这会在一定阶段加剧学校工作开展的难度和复杂性,但从长远来看,有助于学校学风和教风改进,以及学校的良性发展。2、教学评价的方法。传统的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一般包括学生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等。上述方式既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但也有值得改进之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学生评教。包括如下几点:一是不要仅仅考虑从所谓“好学生”中选取教学信息员。如前所述,学习成绩好坏不能简单衡量一个学生和老师的水平和能力。因而,这类学生对教师授课的评价标准必然存在差异。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应当从男女生不同比例、所谓学习成绩好坏的不同比例的学生中抽取教学信息员进行评教。二是尽管院系也组织学生对教师评教,但毕竟存在人情关系等因素,而可能流于形式。因此,建议学校教务处不定期地到学生中听取学生对教师的意见。三是建议学校教务处在网站专门开设网络交流平台,学生可以采取匿名的方式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地评价教学。四是建议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不定期随机调查,反馈他们在大学期间所上课程的好坏。(2)教师同行评教和学校督导员听课评教。从目前来看,以教研室为单位进行教师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