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_第1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_第2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_第3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_第4页
鉴赏诗歌的表达方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鉴赏修辞在诗词中的运用2了解古诗词中表达方式的运用3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教学目标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这个诗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笼统)提问变式: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的好?为什么?回答样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这个诗句)最

例题: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例题:2007年湖北卷分析:吴诗第一句写四郊飞雪,阴云低暗。第二句写宫中十分温暖,雪花一落在地上便很快消融、变干了。第三句写宫中绿树掩映,恍若春景。而第四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的批判态度。李诗第一句写君王沉湎享乐,国家大事都显得不重要了(万机轻)。第二句写统治者歌舞升平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后两句感叹君王早已升天,宫中空无一人,只有杂树丛生,一片荒凉。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分析:吴诗第一句写四郊飞雪,阴云低暗。第二句写宫中十分温暖,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和事物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②情景交融

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托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不畏谗言,不怕摧残,坚贞自守的高洁品质。②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④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杜甫的《石壕吏》,全诗都是叙事,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但作者反对战争的思想倾向却体现得十分清楚。④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1)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1)参考答案(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思乡之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相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参考答案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是:比喻、对偶、排比、夸张、借代、比拟、设问、反问。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等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一)比喻

(二)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二)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三)夸张(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四)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五)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㈥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㈥设问㈦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㈦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㈧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九)其它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㈧起兴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问: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光下的朦胧感。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烘托

用于诗歌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A、以人烘托人

例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烘托B、以景物烘托人物

例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B、以景物烘托人物2、衬托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衬托

反衬是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美衬丑”等。例如:“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欧阳修《踏莎行》)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此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反衬是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3、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这首诗实际上是李清照巧借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赞颂他那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侠气概,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怯弱、苟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

3、借古讽今4、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慨。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此词还运用了孙权、刘义隆的典故。4、用典5、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5、联想和想象THANKYOUSUCCESS2022/11/129可编辑THANKYOUSUCCESS2022/10/236、虚实结合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进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6、虚实结合

分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分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7、象征(托物言志)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人物或事理,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例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7、象征(托物言志)8、对比

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前后相叙,以增加艺术效果。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虽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的,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8、对比例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例如9、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9、抑扬结合例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例如10、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10、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1、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茅檐低小,溪边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草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一卧字,意境全出。读着此词,仿佛看到一个生活镜头,清新逼人。那全家人娇宠的小儿子,只管懒洋洋地躺在那吃东西呢!

11、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12、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只独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颔联“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12、动静结合13、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或移情或对写法),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13、从对方着笔《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14、照应

是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如: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14、照应15、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15、卒章显志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解析: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烘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盘旋的矫健、刚劲的姿态。“寒山”“秋风”“碧空”为雄鹰翱翔提供了一个广袤、辽远的天地。“寒”字写出秋山之肃杀。“几堵”,意为“几座”,突出山峦之高峻。“低”字写秋风之劲。“削碎”,是用夸张笔法突显风的猛烈。这“风”何以如此迅猛急速?原来是雄鹰在平原上高速低飞而激起的,这就从一个侧面写出鹰的凌厉激荡之势。凝望鹰的刚毅奔放的身姿,词人就不禁要心潮澎湃了:“我,能像这自由翱翔的鹰一样拥有广袤的天空吗?”紧接着的一句“秋空一碧无今古”,既写秋空之澄澈静谧,又揭示了词人心潮之澎湃跌宕。“无今古”,即不分今古,古今同一。无论历史风云如何变幻,而此时头顶上的深邃的“秋空”仍是静止不变的。江山亘古如斯,而人呢,却是华年难驻。那些个流走的日子中,依稀清晰的怕就是“醉袒貂裘”的出猎场面。参考答案:1、主要运用烘托的手法。2、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烘托”答成“衬托”也算对)解析: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四、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具体的说,就是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四、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实践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第一句的作用是什么?(2)三四两句通过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实践演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后面的问题参考答案:(1)为后面诗句的展开提供了基础(或引出下面诗句)(2)诗人通过对“行人临发又开封”的细小动作的描写,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这种通过细节描写来表达心理活动的写法,真切细腻,生动感人。

参考答案:(核按钮)板块三答案16这首写桂花的词,一反传统,以议论为主,称赞桂花“第一流”“冠中秋”,并且批评先贤忽视了它,为桂花抱屈。这首词,议论出能充满诗意,可谓别开生面。(核按钮)板块三答案17感情的激动往往比理性的思索更迅速,人受外物感染,不能自已,让“隔水青山似故乡”这一打动人心的发现在末句点出,既造成悬念,又更近情理,更耐人寻味。17感情的激动往往比理性的思索更迅速,人受外物感染,不能18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小白长红越女腮”,将南园中的那些或小或长、或白或红的花朵,比喻为越地美女的面颊,赋花以少女的娇艳和精神。“嫁与春风不用媒”,以花拟人,写出了日暮花落的无奈结局,含有惜花亦惜春之情。18这首诗运用了比喻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小白长红越女19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品格,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自己的气节和心声。19这首诗运用了拟人手法咏菊写人,通过赞美菊花傲然不屈的20“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者与筝,“明月”点“夜”,可联想到浔阳江头之明月夜。“自弹”与“低眉信手续续弹”,“暗低容”与琵琶女“敛容”自陈相对应。第三句是关键句,貌似无声的休止符,其实攸关声情,颇有深意。它既是艺人如泣如诉情绪顶点的突变,又是巧妙别致的暗示,使人于无声中顷刻领悟筝乐美妙的同时,又引发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使“别有深情一万重”的结句其来有自、厚重无比。这与《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从侧面落笔烘托主体的写法,确实收到了“睹影知竿”的功效,含蓄蕴藉,耐人寻味。20“紫袖”“红弦”分别代指弹者与筝,“明月”点“夜”,可联21”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王十一),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青山空向人”一句描写诗人伫立江边远望,只见舟去人远,唯有青山如黛依依向人,寄寓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以及寂寞、怅恨之情。21”飞鸟“隐喻南游的友人(王十一),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22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如“金陵路,莺歌燕舞”,以秦淮莺燕之乐景反衬作者离索怀人之悲情。又如:“算潮水,知人最苦”将潮水人格化。潮声呜咽,好像与自己交流心声,最能理解我之愁苦。托喻微妙,感慨亦深,又如:“满汀芳草”等句写江中小洲,芳草萋萋,隐喻词人烟波日暮、羁旅未归而愁如芳草的伤感,遂发出“移舟”漂泊、何处是人生归宿的茫然失落之感慨。国破家亡,无限痛楚,均注于词意转折之间、神情刻画之中。22下片写离情愁苦。主要运用了反衬、拟人、融情于景等手法23以虚写实。词的下片从执手话别中叙出往日旧事与别后的相思,打破了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分界,把万千思绪展现在同一空间之内,集中地表现出离别时的复杂心理。23以虚写实。词的下片从执手话别中叙出往日旧事与别后的相思THANKYOUSUCCESS2022/11/157可编辑THANKYOUSUCCESS2022/10/23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艺术表现手法)

教学目标1鉴赏修辞在诗词中的运用2了解古诗词中表达方式的运用3鉴赏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教学目标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这个诗句)最突出的艺术特色作简要分析。(笼统)提问变式:你觉得这首诗哪两句写的好?为什么?回答样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鉴赏诗歌表达技巧题常见题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这个诗句)最

例题:2007年湖北卷

华清宫吴融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过华清宫李约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具体)例题:2007年湖北卷分析:吴诗第一句写四郊飞雪,阴云低暗。第二句写宫中十分温暖,雪花一落在地上便很快消融、变干了。第三句写宫中绿树掩映,恍若春景。而第四句鲜明地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的批判态度。李诗第一句写君王沉湎享乐,国家大事都显得不重要了(万机轻)。第二句写统治者歌舞升平终于导致天下大乱,后两句感叹君王早已升天,宫中空无一人,只有杂树丛生,一片荒凉。答案: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分析:吴诗第一句写四郊飞雪,阴云低暗。第二句写宫中十分温暖,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和事物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一、鉴赏诗歌的抒情方式:1、直抒胸臆(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

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之中。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全诗没有一字说惜别,没有一字说伤怀,但伤怀惜别之情悠悠无尽,随水长流。可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意韵含蓄深远。2、间接抒情①借景抒情诗人把自身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寄②情景交融

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③托物言志

诗人借自然界中的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色彩。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托梅言志,表现了诗人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不畏谗言,不怕摧残,坚贞自守的高洁品质。②情景交融如《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④寓情于事

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在叙事中,寓含着作者急于回家与家人团聚的迫切心情。杜甫的《石壕吏》,全诗都是叙事,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但作者反对战争的思想倾向却体现得十分清楚。④寓情于事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寓于叙事之中。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1)望江南超然台①作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①超然台: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城北。当时苏轼任密州地方官。②寒食:清明前一或二日。旧俗寒食节不举火,节后举火称新火。(1)从词中的“咨嗟”、“休对”、“且将”这些词语看,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1)参考答案(1)表现的是无奈、苦涩的思乡之情。登超然台望见的景色,引起了作者的相思,但他无法回家,因此只能在酒醒之后苦涩地“咨嗟”不已,无奈地说:“休对”老朋友说什么相思之愁,“且将”新火煮新茶聊以自慰吧!(2)“情”的角度:作者把他的细腻难以觉察的郁郁之情巧妙的融合在景物与动作的描写中,使全词勾勒的画面都隐隐浮现这种淡淡却无法排遣的情感。“景”的角度:细风、斜柳、烟雨中春水和城中之花,这些景物无不与本词所表现的感情相契合,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寓情于景的功力。

参考答案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辞格是:比喻、对偶、排比、夸张、借代、比拟、设问、反问。此外还有双关、对比、互文等二、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必须掌握的八种修(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一)比喻

(二)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易《琵琶行》)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以“杜康”代酒。

(二)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三)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竞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三)夸张(四)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四)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五)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白鹤将要飞下来时,先偷看梅花几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这样美,该早就销魂了。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的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五)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㈥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㈥设问㈦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以辛辣的反问指出:即使项羽真的能重返江东,但对这么一个失尽人心而执迷不悟的人,江东子弟还肯为他拼死卖力吗?“卷土重来”实在是痴人说梦而已。

㈦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㈧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九)其它互文

主人下马客在船——白居易《琵琶行》对比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县咏怀五百字》㈧起兴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海棠(宋)苏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注)崇光:美艳的光彩。问: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两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答案: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光下的朦胧感。后两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重庆卷)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烘托

用于诗歌创作,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A、以人烘托人

例如:“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巾肖〉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三、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1、烘托B、以景物烘托人物

例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B、以景物烘托人物2、衬托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

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2、衬托

反衬是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常见的反衬有“以乐景写哀情”“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美衬丑”等。例如:“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欧阳修《踏莎行》)以散发芳香的青草与和暖的春风这种乐景反衬此人无穷的离愁别绪。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用“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来衬托山中的宁静。反衬是指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外一些相反或相对3、借古讽今

这是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例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这首诗实际上是李清照巧借项羽垓下战败、乌江自刎的历史故事,赞颂他那生为人杰、死为鬼雄的豪侠气概,用他“无颜见江东父老”而不肯过江东来辛辣地嘲讽畏惧、怯弱、苟安江南的南宋投降派。

3、借古讽今4、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慨。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此词还运用了孙权、刘义隆的典故。4、用典5、联想和想象

多为浪漫主义诗人所采用。如李白常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飞越的神思结构全诗,诗人的想象犹如天马行空,所描绘的梦境、仙境,正是他所向往追求的光明美好的理想世界。“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郞西”“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都是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的神来之笔。

5、联想和想象THANKYOUSUCCESS2022/11/186可编辑THANKYOUSUCCESS2022/10/236、虚实结合

虚写,不是写眼前的实景,而是写想象中的景象。实写,恰好与之相反。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在一起,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进而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6、虚实结合

分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是虚写,写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试想,若不用虚写,怎能展现如此阔大的景象?这种大处落墨的环境描写,为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分析:"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就7、象征(托物言志)借助于特定具体的事物,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人物或事理,寄寓某种精神品质或抽象事理。例如黄巢《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是秋风萧杀,百花凋零,唯有傲霜挺立的菊花却精神百倍,方兴未艾,长安城里遍地黄金璀璨,清香弥漫;实际上,诗人是以菊花盛开象征起义的最后胜利,表达了推翻唐王朝腐朽统治的决心和信心。

7、象征(托物言志)8、对比

对比是指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前后相叙,以增加艺术效果。在古典诗歌中常见的对比方式有动与静的对比、虚与实的对比、今昔盛衰的对比、哀与乐的对比等,它们方式虽各异,但表达效果一样的,都是为了增加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8、对比例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诗篇将昔时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就把越王将过去的卧薪尝胆的往事丢得干干净净表达得非常充分了。都城中到处是锦衣战士,宫殿上站满了如花宫女。这是多么繁盛、美好、热闹、欢乐。然而结句突然一转,现在还有什么呢?人们所能看到的,只是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罢了。此诗前面所写过去的繁华与后面所写现在的冷落,对照极为强烈,前面写得愈着力,后面转得也就愈有力。例如9、抑扬结合

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的目的。抑扬按形式可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两种。举个欲抑先扬的例子。9、抑扬结合例如李商隐《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前两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仿佛热烈颂扬文帝求贤若渴,虚怀若谷,和对贾生的赞叹。可是读了后面两句,才恍然大悟,原来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虚席",不是为了寻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求贤,对贤者又究竟意味着什么啊!讽刺辛辣,感慨深沉,非抑扬而不能达到此效果。例如10、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的是侧面描写。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地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这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10、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11、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指用最简洁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例如:茅檐低小,溪边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草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最有意思的是最后一句:一卧字,意境全出。读着此词,仿佛看到一个生活镜头,清新逼人。那全家人娇宠的小儿子,只管懒洋洋地躺在那吃东西呢!

11、白描手法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12、动静结合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趣。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只独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颔联“垂”写出了在空旷平野看星的独特感受,而“涌”就犹如江涌一般的磅礴。一静一动,相映成趣。

12、动静结合13、从对方着笔

这是古代诗词常用的一种表达技巧,也叫曲笔(或移情或对写法),即诗人不直抒自己内心的情感,而是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是推进一层的写法,这样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13、从对方着笔《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前两句,诗人极力渲染了一种孤独寂寞的氛围,为下文正面描写“思家”,作了情感上的铺垫,更令读者去体会“家”的亲切、温暖。三、四两句正面写想家,其异于常人之处在于:不是直接写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是换一种角度,把自己的思念转化成对方的思念,极写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使思念之情加倍托出。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14、照应

是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恰当运用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如: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析:此诗共分两阕,下阕照应上阕。“心在天山”与“当年”句相应;“身老苍州”与“关河梦”句相应,目的在于构成对照,抒发了词人心酸遗恨的苍凉心情。14、照应15、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

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结尾“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又如其另一首《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15、卒章显志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

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实践演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安徽卷解析:词的上阕咏物而抒怀,即先以粗犷的笔墨刻画了苍鹰的高傲、威武的形象;接着由鹰及人,写到自己对往事的追忆。词人善用烘托的笔法,前两句不着一"鹰"字,但却使我们分明感觉到鹰在低飞、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