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能基础新能源课件_第1页
风能基础新能源课件_第2页
风能基础新能源课件_第3页
风能基础新能源课件_第4页
风能基础新能源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风能§3.1风能基础§3.2风力发电§3.3风力机的特性第1页/共53页第三章风能§3.1风能基础第1页/共53页1§3.1风能基础风的概述风能风能利用方式第2页/共53页§3.1风能基础风的概述第2页/共53页23一、风的概述太阳照射导致大气温差,形成压差,最终导致大气流动—风流动的动能来自于密度不同或气压差异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日照强度日照时间1、风的形成第3页/共53页3一、风的概述太阳照射导致大气温差,形成压差,最终导致大气流4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形成了风。因此,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第4页/共53页4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第4页/共53页52、地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根据气压大小及其形成的风,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着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第5页/共53页52、地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根据气压大小及其形成的风,地球上形6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极低高气压带(2个)(1)气压带第6页/共53页6赤道低气压带(1)气压带第6页/共53页7(2)风带

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西风带(2个)极地东风带(2个)第7页/共53页7(2)风带东北信风带第7页/共53页8(3)大气环流示意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赤道与南北纬3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北纬60度至北极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第8页/共53页8(3)大气环流示意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赤道9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它的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明显受季节变化,这种在一年内随着季节不同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季风盛行地区的气候,成为季风气候。沙尘暴的发生3、季风第9页/共53页9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它的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明显受季节变化,10气压地转偏向力季节海陆差异——海陆风地形差异——山谷风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风随时间的变化4、影响风的因素第10页/共53页10气压4、影响风的因素第10页/共53页11(1)海陆风有海陆差异的地区,白昼(夏季)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降,近海面上的空气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空气从大陆吹向海洋,成为陆风。第11页/共53页11(1)海陆风有海陆差异的地区,白昼(夏季)时,大陆上的气12白昼海陆风第12页/共53页12白昼海陆风第12页/共53页夜间陆海风

第13页/共53页夜间陆海风第13页/共53页1314

在山区,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高于山谷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山坡上的暖空气从坡地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弥补流失的空气,从而形成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降温快,冷空气沿坡地流下山谷,称为山风。(2)山谷风第14页/共53页14在山区,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高于山谷同高度的空气温15增温快

(热源)增温快

(热源)增温慢

(冷源)谷风谷风的形成第15页/共53页15增温快

(热源)增温快

(热源)增温慢

(冷源)谷风谷风降温快(冷源)降温快(冷源)降温慢(热源)山风的形成第16页/共53页降温快(冷源)降温快(冷源)降温慢(热源)山风的形成第16页1617

高度对风速的影响,其经验公式很多,通常采用指数公式:(3)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n:经验指数,取决于大气稳定度和地面粗糙度,大小约为1/2-1/8第17页/共53页17高度对风速的影响,其经验公式很多,通常18第18页/共53页18第18页/共53页(4)风随时间的变化一天中的变化:白天:地面空气温度升高,上下空气热交换,地面形成风。夜间:地面附近空气很快冷却,对流停止,风微弱。但高空空气温度较高,形成对流。测风塔第19页/共53页(4)风随时间的变化一天中的变化:第19页/共53页1920(1)风向(2)风速5、描述风的参数风是矢量(Vector),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第20页/共53页20(1)风向5、描述风的参数风是矢量(Vector),既21(1)风向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向标风玫瑰图第21页/共53页21(1)风向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向标第21页/共53页风玫瑰图一个给定地点指定时间段内风向分布图。可以了解到:主导风向和大小。16个方向长度与风的频度成正比指示风速范围静风放在中间第22页/共53页风玫瑰图一个给定地点指定时间段内风向分布图。16个方向第222223(2)风速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速计风速和风级与风速相对应的气象用语是风级风级与风速的大小关系第23页/共53页23(2)风速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速计与风速相对应的气象用24风级风速(m/s)形容00-0.2树叶不动,无风10.3-1.5树叶略动,软风21.6-3.3树叶动有微响,软风33.4-5.4细小的树枝连也摇动不息,微风45.5-7.9小树枝摇动,和风58.0-10.7大树枝摇动,清劲风610.8-13.8整棵树摇动,强风713.9-17.1小树枝折断,疾风817.2-20.7大树枝折断,大风920.8-24.4小树被吹倒,烈风1024.5-28.4碗口粗的树木被吹倒,狂风11-12大于28.4大树被吹倒或连根拔起,暴风飓风第24页/共53页24风级风速(m/s)形容00-0.2树叶不动,无风10.325公式描述:第25页/共53页25公式描述:第25页/共53页26二、风能(WindEnergy)运动的空气所具有的动能。1、风能第26页/共53页26二、风能(WindEnergy)运动的空气所具有的动能271、风所具有的能量2、风能密度2、风能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垂直流过单位面积的风能,又称为风功率密度。第27页/共53页271、风所具有的能量2、风能密度2、风能的表示方法4、有效风能密度在一定风速范围内的风能密度。3、平均风能密度由于风速是一个随机性很大的量,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观测来了解它的平均状况。第28页/共53页4、有效风能密度在一定风速范围内的风能密度。3、平均风能密28293、风能的特点

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巨大分布广泛

不稳定密度低地区差异大优点:缺点:第29页/共53页293、风能的特点无污染不稳定优点:缺点:第29页/共5304、地球上的风能资源据估计,地球上风能约为2.74*109MW,可以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是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第30页/共53页304、地球上的风能资源据估计,地球上风能约为2.7中国风能资源居世界之首,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106MW,这个储量称作“理论可开发总量”,实际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105MW。我国风能北方强而南方弱,沿海强而内陆弱,平原强而山区弱,冬春强而夏秋弱。5、我国风能资源第31页/共53页中国风能资源居世界之首,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3132年有效风能密度大小风速>=3m/s的年累积小时数(1)区划指标

反映风能资源多富的指标第32页/共53页32年有效风能密度大小(1)区划指标第32页/共53页33(a)风能丰富区(Ⅰ)东南沿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区(ⅠA)三北地区(ⅠB)松花江下游区(ⅠC)(b)风能较丰富区(Ⅱ)东南沿海内陆和渤海沿海区(ⅡD)三北南部区(ⅡE)青藏高原区(ⅡF)(2)区域分布第33页/共53页33(a)风能丰富区(Ⅰ)(2)区域分布第33页/共53页34(c)风能可利用区(Ⅲ)两广沿海区(ⅢG)大小兴安岭区(ⅢH)中部地区(ⅢI)(d)风能欠缺区(Ⅳ)川云贵和南岭山地区(ⅣJ)雅鲁藏布江和江都区(ⅣK)塔里木盆地西部区(ⅣL)第34页/共53页34(c)风能可利用区(Ⅲ)第34页/共53页35第35页/共53页35第35页/共53页3000年前的商代:开始出现帆船;唐代:“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代:郑和下西洋;明代后:宋应星《天工开物》有:“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方以智著的《物理小识》有:“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淮阳海皆为之”;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风帆船和用风力提水灌溉或制盐的做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先后试制了1、2、10、12、18、20KW样机,其中18KW机组于1972年7月安装在浙江省绍兴县雄鹅峰上,1976年11月迁装到嵊泗县菜园镇运转发电,一直运行到1986年8月。6、中国利用风能历史第36页/共53页3000年前的商代:开始出现帆船;6、中国利用风能历史第363637中国古代风车第37页/共53页37中国古代风车第37页/共53页郑和下西洋(风帆推动船舶前进)第38页/共53页郑和下西洋(风帆推动船舶前进)第38页/共53页387、欧洲利用风能的历史12世纪风车从中东传入欧洲;16世纪,荷兰人利用风车排水、与海争地,在低洼的海滩上建国立业;在蒸汽机出现之前,风力机械是动力机械的一大支柱,但因竞争不过蒸汽机、内燃机等而被淘汰;19世纪丹麦人首先研制了风力发电机;1891年,丹麦建成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单机容量9KW;20世纪70年代后,风力发电蓬勃发展;21世纪中叶,风能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支柱之一。第39页/共53页7、欧洲利用风能的历史12世纪风车从中东传入欧洲;第39页/39

5000年前的埃及壁画

公元前600年风车第40页/共53页5000年前的埃及壁画公元前600年风车第40页404118世纪的荷兰风车

美国的风车抽水第41页/共53页4118世纪的荷兰风车美国的风车抽水第41页/共第一台风力发电机20世纪80年代美国California的风电场第42页/共53页第一台风力发电机20世纪80年代美国California的风42三、风能利用方式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能量。主要利用方式:风力发电风力泵水风帆助航风力致热第43页/共53页三、风能利用方式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第4431、风力发电风力发电通常有三种运行方式。独立运行方式,通常是一台小型风力发电机向一户或几户提供电力,它用蓄电池蓄能,以保证无风时的用电;风力发电与其它发电方式(如柴油机发电)相结合,向一个单位或一个村庄或一个海岛供电;风力发电并入常规电网运行,向大电网提供电力,常常是一处风场安装几十台甚至几百台风力发电机,这是风力发电的主要发展方向。第44页/共53页1、风力发电风力发电通常有三种运行方式。第44页/共53页44风力发电第45页/共53页风力发电第45页/共53页45海上风力发电第46页/共53页海上风力发电第46页/共53页462、风力泵水采用风轮,传动装置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水由深井中的水压管中抽出。风力提水机

3吨/小时-15吨/小时风力提水机

15吨/小时-50吨/小时第47页/共53页2、风力泵水采用风轮,传动装置将风能转化为机械能,将水由深井47现代风力泵水机根据用途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高扬程小流量的风力泵水机,它与活塞泵相配提取深井地下水,主要由于草原、牧区,为人畜提供饮水;另一类是低扬程大流量的风力泵水机,它与螺旋泵相配,提取河水、湖水或海水,主要由于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或制盐。第48页/共53页现代风力泵水机根据用途可以分为两类:第48页/共53页483、风力助航为节约燃油和提高航速,风帆助航也得到了发展。航运大国日本已经在万吨级货船上采用电脑控制的风帆助航,节油率达15%。第49页/共53页3、风力助航为节约燃油和提高航速,风帆助航也得到了发第49页494、风力致热“风力致热”是将风能转换成热能。三种转换方法。一是风力机发电,再将电能通过电阻丝发热,变成热能,由于风能转换成电能的效率较低,因此从能量利用的角度来看,该方法不可取。二是由风力机将风能转换成空气压缩能,再转换成热能,即由风力机带动一离心压缩机,对空气进行绝热压缩再而放出热能。三是将风力机直接转换成热能。显然第三种方法致热效率最高。风力机直接转换热能也有多种方法。最简单的是搅拌液体致热,即风力机带动搅拌器转动,从而使液体(水或油)变热。第50页/共53页4、风力致热“风力致热”是将风能转换成热能。第50页/共5350太阳能利用有哪些基本方法?简述其工作原理。班级,姓名,学号!第51页/共53页太阳能利用有哪些基本方法?简述其工作原理。第51页/共53页51谢谢大家!第52页/共53页谢谢大家!第52页/共53页52感谢观看!第53页/共53页感谢观看!第53页/共53页53第三章风能§3.1风能基础§3.2风力发电§3.3风力机的特性第1页/共53页第三章风能§3.1风能基础第1页/共53页54§3.1风能基础风的概述风能风能利用方式第2页/共53页§3.1风能基础风的概述第2页/共53页5556一、风的概述太阳照射导致大气温差,形成压差,最终导致大气流动—风流动的动能来自于密度不同或气压差异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日照强度日照时间1、风的形成第3页/共53页3一、风的概述太阳照射导致大气温差,形成压差,最终导致大气流57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纬度越低,气温越高;纬度越高,气温越低。气温越低,气压越高;气温越高,气压越低。大气总是由气压高的地方,吹向气压低的地方,从而形成了风。因此,风的形成是空气流动的结果。第4页/共53页4辐射越强,气温越高;辐射越弱,气温越低。第4页/共53页582、地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根据气压大小及其形成的风,地球上形成了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着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第5页/共53页52、地球的气压带和风带根据气压大小及其形成的风,地球上形59

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2个)极低高气压带(2个)(1)气压带第6页/共53页6赤道低气压带(1)气压带第6页/共53页60(2)风带

东北信风带东南信风带西风带(2个)极地东风带(2个)第7页/共53页7(2)风带东北信风带第7页/共53页61(3)大气环流示意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赤道与南北纬3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北纬60度至北极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第8页/共53页8(3)大气环流示意北纬30度至60度之间的大气环流系统赤道62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它的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明显受季节变化,这种在一年内随着季节不同有规律转变风向的风,称为季风。季风盛行地区的气候,成为季风气候。沙尘暴的发生3、季风第9页/共53页9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它的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明显受季节变化,63气压地转偏向力季节海陆差异——海陆风地形差异——山谷风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风随时间的变化4、影响风的因素第10页/共53页10气压4、影响风的因素第10页/共53页64(1)海陆风有海陆差异的地区,白昼(夏季)时,大陆上的气流受热膨胀上升至高空流向海洋,到海洋上空冷却下降,近海面上的空气吹向大陆,补偿大陆的上升气流,称为海风。夜间(冬季)时,情况相反,低层空气从大陆吹向海洋,成为陆风。第11页/共53页11(1)海陆风有海陆差异的地区,白昼(夏季)时,大陆上的气65白昼海陆风第12页/共53页12白昼海陆风第12页/共53页夜间陆海风

第13页/共53页夜间陆海风第13页/共53页6667

在山区,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高于山谷同高度的空气温度,山坡上的暖空气从坡地流向谷地上方,谷地的空气则沿着山坡向上弥补流失的空气,从而形成由山谷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夜间,山坡因辐射冷却,降温快,冷空气沿坡地流下山谷,称为山风。(2)山谷风第14页/共53页14在山区,由于白天山坡受热快,温度高于山谷同高度的空气温68增温快

(热源)增温快

(热源)增温慢

(冷源)谷风谷风的形成第15页/共53页15增温快

(热源)增温快

(热源)增温慢

(冷源)谷风谷风降温快(冷源)降温快(冷源)降温慢(热源)山风的形成第16页/共53页降温快(冷源)降温快(冷源)降温慢(热源)山风的形成第16页6970

高度对风速的影响,其经验公式很多,通常采用指数公式:(3)风随高度变化的规律n:经验指数,取决于大气稳定度和地面粗糙度,大小约为1/2-1/8第17页/共53页17高度对风速的影响,其经验公式很多,通常71第18页/共53页18第18页/共53页(4)风随时间的变化一天中的变化:白天:地面空气温度升高,上下空气热交换,地面形成风。夜间:地面附近空气很快冷却,对流停止,风微弱。但高空空气温度较高,形成对流。测风塔第19页/共53页(4)风随时间的变化一天中的变化:第19页/共53页7273(1)风向(2)风速5、描述风的参数风是矢量(Vector),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第20页/共53页20(1)风向5、描述风的参数风是矢量(Vector),既74(1)风向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向标风玫瑰图第21页/共53页21(1)风向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向标第21页/共53页风玫瑰图一个给定地点指定时间段内风向分布图。可以了解到:主导风向和大小。16个方向长度与风的频度成正比指示风速范围静风放在中间第22页/共53页风玫瑰图一个给定地点指定时间段内风向分布图。16个方向第227576(2)风速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速计风速和风级与风速相对应的气象用语是风级风级与风速的大小关系第23页/共53页23(2)风速的测量与表示方法风速计与风速相对应的气象用77风级风速(m/s)形容00-0.2树叶不动,无风10.3-1.5树叶略动,软风21.6-3.3树叶动有微响,软风33.4-5.4细小的树枝连也摇动不息,微风45.5-7.9小树枝摇动,和风58.0-10.7大树枝摇动,清劲风610.8-13.8整棵树摇动,强风713.9-17.1小树枝折断,疾风817.2-20.7大树枝折断,大风920.8-24.4小树被吹倒,烈风1024.5-28.4碗口粗的树木被吹倒,狂风11-12大于28.4大树被吹倒或连根拔起,暴风飓风第24页/共53页24风级风速(m/s)形容00-0.2树叶不动,无风10.378公式描述:第25页/共53页25公式描述:第25页/共53页79二、风能(WindEnergy)运动的空气所具有的动能。1、风能第26页/共53页26二、风能(WindEnergy)运动的空气所具有的动能801、风所具有的能量2、风能密度2、风能的表示方法单位时间垂直流过单位面积的风能,又称为风功率密度。第27页/共53页271、风所具有的能量2、风能密度2、风能的表示方法4、有效风能密度在一定风速范围内的风能密度。3、平均风能密度由于风速是一个随机性很大的量,必须通过一定时间的观测来了解它的平均状况。第28页/共53页4、有效风能密度在一定风速范围内的风能密度。3、平均风能密81823、风能的特点

无污染可再生储量巨大分布广泛

不稳定密度低地区差异大优点:缺点:第29页/共53页293、风能的特点无污染不稳定优点:缺点:第29页/共5834、地球上的风能资源据估计,地球上风能约为2.74*109MW,可以利用的风能为2*107MW,是地球上可开发利用的水能总量还要大10倍。

第30页/共53页304、地球上的风能资源据估计,地球上风能约为2.7中国风能资源居世界之首,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226*106MW,这个储量称作“理论可开发总量”,实际可开发的风能资源储量为2.53*105MW。我国风能北方强而南方弱,沿海强而内陆弱,平原强而山区弱,冬春强而夏秋弱。5、我国风能资源第31页/共53页中国风能资源居世界之首,中国陆地10M高度层的风能总储量为38485年有效风能密度大小风速>=3m/s的年累积小时数(1)区划指标

反映风能资源多富的指标第32页/共53页32年有效风能密度大小(1)区划指标第32页/共53页86(a)风能丰富区(Ⅰ)东南沿海、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区(ⅠA)三北地区(ⅠB)松花江下游区(ⅠC)(b)风能较丰富区(Ⅱ)东南沿海内陆和渤海沿海区(ⅡD)三北南部区(ⅡE)青藏高原区(ⅡF)(2)区域分布第33页/共53页33(a)风能丰富区(Ⅰ)(2)区域分布第33页/共53页87(c)风能可利用区(Ⅲ)两广沿海区(ⅢG)大小兴安岭区(ⅢH)中部地区(ⅢI)(d)风能欠缺区(Ⅳ)川云贵和南岭山地区(ⅣJ)雅鲁藏布江和江都区(ⅣK)塔里木盆地西部区(ⅣL)第34页/共53页34(c)风能可利用区(Ⅲ)第34页/共53页88第35页/共53页35第35页/共53页3000年前的商代:开始出现帆船;唐代:“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明代:郑和下西洋;明代后:宋应星《天工开物》有:“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方以智著的《物理小识》有:“用风帆六幅,车水灌田,淮阳海皆为之”;中国沿海沿江地区的风帆船和用风力提水灌溉或制盐的做法,一直延续到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先后试制了1、2、10、12、18、20KW样机,其中18KW机组于1972年7月安装在浙江省绍兴县雄鹅峰上,1976年11月迁装到嵊泗县菜园镇运转发电,一直运行到1986年8月。6、中国利用风能历史第36页/共53页3000年前的商代:开始出现帆船;6、中国利用风能历史第368990中国古代风车第37页/共53页37中国古代风车第37页/共53页郑和下西洋(风帆推动船舶前进)第38页/共53页郑和下西洋(风帆推动船舶前进)第38页/共53页917、欧洲利用风能的历史12世纪风车从中东传入欧洲;16世纪,荷兰人利用风车排水、与海争地,在低洼的海滩上建国立业;在蒸汽机出现之前,风力机械是动力机械的一大支柱,但因竞争不过蒸汽机、内燃机等而被淘汰;19世纪丹麦人首先研制了风力发电机;1891年,丹麦建成世界第一座风力发电站,单机容量9KW;20世纪70年代后,风力发电蓬勃发展;21世纪中叶,风能成为世界能源供应的支柱之一。第39页/共53页7、欧洲利用风能的历史12世纪风车从中东传入欧洲;第39页/92

5000年前的埃及壁画

公元前600年风车第40页/共53页5000年前的埃及壁画公元前600年风车第40页939418世纪的荷兰风车

美国的风车抽水第41页/共53页4118世纪的荷兰风车美国的风车抽水第41页/共第一台风力发电机20世纪80年代美国California的风电场第42页/共53页第一台风力发电机20世纪80年代美国California的风95三、风能利用方式风能是利用风力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热能、机械能等各种形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